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整合_第1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整合_第2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整合_第3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整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概念1 知觉 :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大脑里的综合反映。2 自下而上的加工 (数据驱动加工 :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的加工。3 自上而下的加工 (概念驱动的加工 :对头脑中已经储存的信息的加工。4 模式 :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集合而成的某种刺激结构或刺激的组合。5 模式识别 :人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识别当前出现的模式 (或环境刺激。6 字词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7 客体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 “客体 ”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或单独的该线段。8 构型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9 字母优

2、势效应 :识别字母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单独的该线段。【H 与 N 中横线和斜线。】 10 句子优势效应 :识别一个句子中的单词要优于识别单个的该词。11 注意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12 双听技术 :给被试两耳同时呈现一定的刺激,然后让被试再现。13 追随程序 :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 ,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 ,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直耳朵的信息 (追随耳 ,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 (非追随耳。14 资源限制过程 :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 ,这种过程便能利的进行。15 材料限制过程 :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

3、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16 感觉记忆 :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 ,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17 图像记忆 :视觉的感觉记忆。18 部分报告法 :只要求被试将记住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报告全部。19 短时记忆 :信息一次呈现后 ,保持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20 系列位置效应 :中间部分的项目回忆成绩较差 ,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项目回忆成绩较优 ,均高于中间部分。21 前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22 倒摄抑制 :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23 感觉代码 :经过编码后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 ,

4、已排除刺激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 ,较抽象。24 情景记忆 :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25 语义记忆 :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地点和时间无关。26 范畴大小效应 :在层次网络魔信念更中 ,某一概念及其相关的特征或概念 ,可分为不的级同别 (或水平 ,级别越高的句子判断真伪需时越多。27 典型性效应 :对一个范畴或概念的典型成员的判断要快于对非典型成员的判断。28 否定效应 :判断同一范畴的两个词比判断不同范畴的两个词需要更长的时间。29 表象 :外界事物的呈现方式 (视觉的再现。30 表征 :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文字等。31 概念 :个体对某一事物本质特征的心理表征(事

5、物的本质反映。32 概念形成 :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33 家族相似性 :一个家族成员的容貌都有一些相似,但彼此相似的情况又不一样。34 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境引发 ,按照一定目标 ,应用一定的技能活动或认知操作,使问题从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 问题空间 :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36 推理 :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37 气氛效应 :三段论推理中 ,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38 换位理论 :三段论推理中 ,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39 心理模型 :人们对三段论推理中的前提所述事件的知觉或表象。二:理论及模型

6、1 知觉加工 :假设考验说 (自上而下加工 :人在知觉时 ,接收感觉输入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的假设,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单元而形成对某种客体的期望。刺激物说 (自下而上加工 :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 ,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2 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实验材料 :由小的字母 H、 S 和长方形组成的大的字母H、 S 和长方形。实验程序 :视觉刺激 (只有视觉材料 视听刺激 (视觉材料的同时听 H/S 听觉刺激 (只听 H/S 按键反应 (听到的是 H/S实验假设 :视觉加工起始于整体特征时,局部的变化对反应时无影响,整体的变化对反应时有影响。视觉加工起始于局部特征时 ,

7、整体的变化对反应时无影响 ,局部的变化对反应时有影响。听觉刺激与视觉刺激的关系整体一致性 :听觉刺激与整体特征 (大字母的三种关系 ,即一致 (听 H 看到 H、无关 (听 H 看到长方形、冲突 (听 H 看 S。局部一致性 :听觉刺激与局部特征 (小字母的三种关系 ,即一致 (听 H 看到 H、无关 (听 H 看到长方形、冲突 (听 H 看到 S。实验结果 :听觉辨别的反应时依赖于听觉刺激与视觉刺激的总体的一致关系 ,一致的情况下 ,反应时最短 ;冲突的情况下 ,反应时最长 ;无关情况下反应时居中。实验结论 :整体加工先于局部加工。进一步研究:实验条件 :注意整体与注意局部实验材料 :由小的

8、字母 H、 S 组成的大的字母 H、S 和长方形 (注意局部组由小的母 H、S 和长方形组成的大的字母 H、 S(注意整体组实验程序 :注视点 视觉刺激 掩蔽刺激 按键反应 (整体组报告整体字母 ,局部组报告局部字母实验结果 :注意整体组的反应时短于注意局部组的反应时。3 模式识别 :模板说 :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外界模式的袖珍复本 ,模式识别就是把输入的刺激与已经存储的模板相匹配以作出决定。 (完全匹配三问 :觉加工从整体开始还是从局部?模板在记忆中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模板匹配时是平行加工还是系列加工?评价 :引起沉重的记忆负荷 ;无法解释人的快速识别一个不熟悉的事物。优点是模式识别中存在模板。

9、4 原型匹配说 :1 信息是以原型的形式存储于记忆中,原型具有一类客体的基本特征;2 任何一个实际事物或事件都是通过原型再加上一系列的变式而加以储存的;3 物体与原型相匹配 ,模式便算是得到了识别。(近似匹配实证研究 :实验材料 :原型与原型的畸变模式。原型是由 9 个点构成的三角形、字母 M 和 F 的基本模式 ,以及随机点模式。原型的畸变模式是将原型中的点加以移动以后构成的 4 个畸变模式。实验程序 :原型的畸变模式 分类与反馈 原畸变模式 +新畸变模式 +原型 分成 3 类实验结果 :被试对原畸变模式的分类正确率为 87%;对原型的分类正确率与前者相当 ;对新畸变模式的分类正确率较差。结

10、论 :被试利用原型对原畸变模式进行分类。实验材料 :人的面部简图。变量为眼睛位置、额头高低、鼻子长短和位置。实验程序 :原型分类 (呈现 2 组脸型简图 ,不告知被试分类原则 25 张新脸型简图将图分为 2 类实验结果 :58%的大学生按原型进行分类。评价 :只含有自下而上加工 ,没有自上而下加工。5特征说:刺激是一些基本特征的结合物;模式识别时 ,个体把知觉对象的基本特征与储存在记忆中的特征相匹配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决定。实证研究 :实验材料 :6 个一行的英文字母 ,排列很多行。按靶子字母与其他字母在特征上有高低不同的相似程度将材料分成两组。实验程序 :将材料呈现给被试 ,要求被试尽快搜寻到

11、特定的靶子字母。实验结果 :特征相似度低的所用时间显著低于相似度高的组。实验材料 :25 个英文字母 ,每个字母的呈现时间有 5 种 :12,14,16,18和 20ms,每种时间各呈现 50 次,每个字母共呈现 250 次。实验结果 :特征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定网像实验。见教材P41评价 :避开预加工的困难和负担 ,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 ;极大的减轻记忆的负担 ; 需要获得刺激的组成成分信息 ,即抽取必要的特征和关系 ,再加以综合 ,才能进行识别 , 使模式识别过程可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6“鬼城 ”模型 :以特征分析为基础 ,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4 个层次 (映象、特征、认知、决策 ,每个层次

12、都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机制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 ,这些层次顺序的进行工作 ,最后达到对模式的识别。评价 :只有自下而上加工 ,缺少自上而下加工。7 知觉选择模型 (过滤器模型 & 衰减模型过滤器模型基本观点 :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主要内容 :在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前 ,要先经过一个过滤装置。通过过滤装置的信息接受进一步的加工 ,其他信息被阻断在外面 ,完全丧失 ;过滤机制如同一个狭长的瓶口,因此 ,过滤器理论也称为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 ;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 ”的性质。模型 :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 :双听技术研究材料 :6 个数字 ,3 个一组 ,同时呈现给左右耳

13、(每只耳朵一组数字研究结果 :以耳为单位再现正确率为65%;以字母呈现顺序再现正确率为20% 结果解释 :通道转换次数影响再现效果。研究方法 :追随程序 (或追随技术结果 :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实验结果说明 :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 ,由于受到注意 ,因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 ,由于没有受到注意 ,没有被人们所接受。不支持过滤器理论的研究研究方法 :双听实验实验材料 :右耳 :OB 2 TIVE左耳: 6 JEC 9实验结果 :根据意义再现材料。过滤器理论存在的问题 :1 不能解释一些实证研究的结果;2 不能有效解释鸡尾酒会效应;3“全或无 ”的通道理论过于绝对

14、。8 衰减器模型主要内容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 ,被注意或被追随的信息强度不变地通过 ,而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丧失 ,部分信息也通过了 ,只是强度减弱了 ,出现衰减。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不同: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刺激 ,激活阈限低 ,容易激活。模型 :实证研究研究方法 :追随技术实验材料 :追随耳 :英文材料追随耳 :英文材料非追随耳 :同上非追随耳 :生物化学实验结果 :两耳都为英文材料时 ,非追随耳的信息可以得到一定的识别 ,生物化学材料则难以识别。原因解释 :追随耳的信号所激活的项目使非追随耳的相同的或者相近的项目阈限降低了 ,而不同的材料则没有这种效应。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的比

15、较:不同点 :对过滤装置作用的看法不同。相同点 : 均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容量有限,需要对外界信息进行过滤或衰减。均主张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9 反应选择模型主要观点 :所有信息都进入到高级分析水平,经过知觉加工 ,注意不在于选择信息 ,而在于选择对信息进行反应。 信息输出按重要性来排序 ,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反应 ,对不重要的信息不进行反应。模型 :实证研究实验要求 :双耳呈现实验材料 ,追随靶子词。实验结果 :双耳的正确率十分接近。研究方法 :在白噪音的背景上识别一个辅音。实验条件 :A 双耳听 ;B 注意左耳 ;C 注意右耳实验结果 :三种条件下的识别率没有显著差异。知觉选择

16、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比较:早期选择模型 :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 ,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晚期选择模型 :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 ,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 , 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10 中枢能量理论目的 :解释注意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基本内容 :与其把注意看成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 ,不如看做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观点 :认知资源是有限的 ;人可利用的资源与唤醒有关;资源分配方案影响注意 ,它受能量、当时意愿、任务评价和长期倾向影响。模型 :实证支持 :实验要求 :两耳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追随靶子词 ,复述靶子

17、词 ,再现非靶子词。实验条件 :低感觉可辨度 (左右耳同为男声、高感觉可辨度 (靶男读 ;非靶女读、低语义可辨度 (靶与非靶同一范畴、高语义可辨度 (靶与非靶不同范畴实验结果 :低感觉可辨度下的再现成绩显著高于高感觉可辨度下的成绩。实验要求 :两耳呈现词 ,追随靶子词 ,靶子词是双义词。实验条件 :非靶子词分三种 :偏向靶子词的合适意义、偏向不适合意义、中性字词 ,靶子词呈现方式 :集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实验结果 :在分配性注意条件下 ,适合意义促进靶子词识别 ;在集中性注意条件下 , 无影响。评价优点 :灵活、可控 ;不足 :重整体、忽视内部加工机制;什么是注意资源。11 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

18、型由来 :最初的二级即 “初级记忆通过复述成为次级记忆 ”,在发现感觉记忆后 ,完整的记忆系统被改变成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由此出现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典型 :强调 3 种记忆结构是独立的 ,构成 3 个加工阶段。信息加工 :信息首先进入感觉记忆。那些引起个体注意的感觉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存贮的信息经过加工再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这些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在需要时又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观点 :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 ,经历 3 个记忆结构加工 ,每种记忆结构各有其特定的功能 ;记忆信息所经历的这 3 个结构的加工也是由低到高的 3 个阶段或层次。评价 :难以将

19、3 个记忆加工阶段独立区分开来。机械的复述并不足以使短时记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12 加工水平说主要内容 :记忆的效果取决于加工深度。实验研究实验范式 :不随意学习 (让被试完成一定的任务 ,不要求他们进行识记 ,待任务完成后 ,出乎意料的对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的测验实验材料 :单词和问题 ,对问题做 “是 ”或“否”的回答。实验条件 :问题的 3 个水平 :字词的结构 (是否大写、字词语音 (是否与另一个词押韵、字词的语义 (是否能填入下述句子自变量 :问题的三个水平。因变量 :回答问题的时间 ,再认的正确率。实验结论 :加工愈深 ,所需时间越多 ;加工愈深 ,成绩越好。13 复述实验实验材料

20、:多个英文单词。实验程序 :依次呈现单词 ,要求被试记住词表中最后一个以某字母开头的单词。单词呈现结束后 ,出乎意料的让被试进行自由回忆测试 ,要求尽量多地回忆刚呈现过的单词。自变量 :两个相同字母开头的单词之间插入的单词数量(复数次数。实验结果 :复述次数多的并不比复述次数少的回忆好。结论 :信息并不能通过机械复述转入长时记忆。14 部分报告法实验实验目的 :证明存在图像记忆 (感觉记忆。实验材料 :9 个字母的卡片 ,一共 3 行,每行 3 个字母 ;3 个音高的声音实验方法 :告诉被试不同音高匹配不同行的字母 :高音第一行、中音第二行、低音第三行。呈现图片后听到声音 ,然后报告相应字母。

21、部分报告法原理 :由于三种声音的出现完全是随机安排的 ,因此被试在声音信号出现之前不可能预见要报告的是哪一行 ;研究者就可以根据被试对某一行的回忆成绩来推断他对全部项目的记忆情况。实验结果 :当视觉刺激消失后 ,立即给予声音信号 ,被试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9个。结论 :存在一种感觉记忆 ,它具有相当大的容量 ,但是保持的时间十分短暂。15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实验目的 :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实验范式 :探测法 (再认实验自变量 :记忆集的大小 (识记项目的多少因变量 :反应时实验过程 :速示器依次呈现一列数字 (1-6 个作为识记项目 ,每个数字呈现时间为1.2s。呈现完毕后 ,过 2s

22、,再呈现一个数字 (测试项目同时开始计时 ,要求被试按键判断该数字是否刚才识记过 ,同时计时停止。应注意问题 :速度 -正确率权衡 ,错误率低于 5%的条件下追求速度 ;按键反应一半为 “是”,一半为 “否”;“是”的反应中 ,测试项目均匀分布在识记项、目系列的不同位置上。两个假设 :平行扫描 :如果测试项目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 ,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不会随识记忆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系列扫描 :如果测试项目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地相继进行比较 ,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随着记忆集增大而增加。从头至尾的扫描 :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要顺序检查一遍 ,然后才判定识记项目是否与记忆集中的一个项

23、目相匹配 ,看它是否包含在记忆集中。自我停止的扫描 :在记忆集中检查出所要的项目后即停止比较 ,即在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同一项目匹配以后 ,就不再搜索下去。实验结果 :无论 “是”“否”反应 ,反应时均随记识记项目增多而增加 ,成一条上升的直线。证实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是逐个进行比较的 ,即系列扫描。并且 , “是”“否”反应时时长相差不多 ,直线的斜率相同 ,故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时以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 16 短时记忆遗忘原因实验研究方法 :防止复述的延时回忆实验过程 :给被试听觉呈现 3 个辅音字母 ,字母呈现后 ,听觉记忆呈现一个三位数 , 要求被试从这个数中迅速地做连续减 3

24、 的运算并说出每次运算的结果 ,直到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识记的 3 个字母。实验结果 :遗忘速度很快 ,当延缓时间仅为3s 时,被试的平均正确回忆率高达80%,随着间隔的时间延长 ,正确回忆率急剧下降 ,当延长到 18s时,正确回忆率约为10%.消退说 :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随时间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 :遗忘是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手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实验方法 :探测法实验过程 :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 ,最后一个数字 (探测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 ,探测数字只在前面出现过一次。要求被试听到声音后 ,报告探测数字在前面出现位置的后面一个数字。自变量 :两个探测数字之间的

25、间隔数字,呈现间隔数字所用的间隔时间两个假设 :消退说 :保持的信息将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干扰说 :保持的信息将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减少。实验结论 :短时记忆鹰王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17 语义记忆模型层次网络模型 :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式概念 ,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 ,这些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 ,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分级贮存 (核心观点 :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 ,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预存模型 :由一些概念的联系构成的知识 ,预先就已贮存于语义记忆中。需要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时 ,先激活某一个结点 ,

26、然后沿连线进行搜索。加工过程 :搜索。缺点 :概念间联系的种类极少 ,即关系过于简单 ;分级贮存增加提取信息所需的时间;难以解释典型性效应 ;概念联系的频率或强度有时也可起决定作用。激活扩散模型 :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连线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 ,越短共同特征越多 ,连线越多 ,联系越紧密。也是预存模型。加工过程 :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或受到刺激 ,在该概念结点就产生激活 ,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线 ,同时向四周扩散 ,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 ,再扩散到其他结点。激活数量有限 ,激活在网络中扩散将逐渐减弱 ,易进入性越高或强度越高 ,则激活减弱越少。激活会随时间或干扰活动而

27、减弱。集理论模型 :概念 =样例集 +属性集。每个概念都由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样例集 :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属性集 :一个概念的属性或特征 (语义特征。加工过程 :当要从语义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对句子作出判断时,对两个属性集进行比较 ,根据这两个属性集的重叠程度作出决定。两个集的共同属性越多 ,重叠程度就越高。重叠程度高时可做肯定判断。谓语交叉模型 :第一阶段判定主语与谓语是否交叉;第二阶段判定主语是否为谓语的子集或下级概念。任何特称语句 (有些的判断可以在第一阶段实现 ,对包含不相关联的两个概念的全称语句 (所有 ,也可在第一阶段判断。除上所说的全称语句外 ,其他全称语句的判断都需要得到两个阶

28、段的加工 ,并且只能在第二阶段实现。特征比较模型 :概念 =定义性特征 +特异性特征定义性特征 :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的特征。特异性特征 :对定义一个概念并不必要,但也有一定的描述功能。语义空间 :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的集合。空间中任何两点之间的距离反应这两个相应概念之间的心理距离或语义距离。两阶段加工过程 :第一阶段 :提取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两个概念的特征 ,将两者的全部特征加以总体比较 ,并确定两者的相似程度。如果有很多共同语义特征 ,做出肯定反应。第二阶段 :只对两者的所有定义性特征进行比较,如果两者匹配 ,就判断为真。18 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实验定位实验 P133实验原理 :将在知觉条件下

29、完成的一种作业与在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一种作业进行比较 ,以发现是否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情况。实验设计 :知觉 记忆组 (有字母的栅格 有测试点的空栅格带栅格的表象组 (空栅格 想象字母 有测试点的空栅格不带栅格的表象组 (空栅格 想象字母 有测试点的空方框实验结果 :三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应注意的问题 :“是”“否”反应次数相同 ; 测试点的位置均匀 ;速度 -正确率权衡。锐敏度实验 P135 McCollough 效应实验 P136实验设计 :呈现颜色 表象栅栏呈现栅栏 表象颜色选择性干扰实验 P13619 心理旋转实验实验材料 :由 10 个小方块连接起来组成的手

30、柄图形 ,两两一对 ,分别为平面对(水平旋转、立体对 (三维旋转、镜像对 (镜像对称。实验过程 :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图形对,要求判断两图形是否相同。记录反应时。实验结果 :反应时随着方位差度数的增加而增加 ,两者成正比。方位差增加 53 度反应时增加 1s。平面对与立体对出现相同趋势。字符旋转实验 P143实验材料 :3 个字母和 3 个数字实验设计 :前行信息 :事先将所要呈现的字符或 /和字符方位告诉被试 ,以正常的正位样本的略图表示。无前行信息、有字符前行信息、有方位前行信息、既有字符又有方位前行信息(分开呈现、既有字符又有方位前行信息(结合呈现结论 :证实了心理旋转的存在。20 心理扫

31、描实验距离效应 P148实验过程 :让被试识记一张图片 ,然后表象图片 ,分两种情况 ,即“注视 ”表象出的客体的某一部分、注意整个表象。 当被试表象出原来图片并 “注视 ”后 ,主试说出图片中可能存在的一件物品名称 ,要求被试判定原来的图片中是否有这件物品 ,并记录所需时间。实验结论 :表象是可以被扫描的 ,并且扫描所需的时间虽扫描的距离而增加。表象是类似图画的表征 ,可以得到加工 ,而不是一种副现象。大小效应 P150实验过程 :先让被试表象出一个动物靠在另一个大的动物或小的动物的旁边。 主试说出靶子动物的一个特征 ,要求被试利用他们已经构成的表象来确认 ,记录反应时。实验结论 :评定其主观表象较小的客体要难于其主观表象较大的客体。21 人工概念实验P158实验材料 :画有图形的 81 张卡片。图形的形状、颜色、数目和边框数是构成每一特定卡片的 4 个维量。每个维量分 3 个水平。每一张卡片都具有这 4 个维量的各一个属性。实验过程 :主试实现规定某个维量的某一属性或几个维量的属性为某个人工概念的特有属性 ,其他的称为无关维量和无关属性。具有所规定的全部有关属性的卡片称为概念实例或定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