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练习题(动能动量等运动问题)_第1页
物理练习题(动能动量等运动问题)_第2页
物理练习题(动能动量等运动问题)_第3页
物理练习题(动能动量等运动问题)_第4页
物理练习题(动能动量等运动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练习题(动能、动量等运动问题)1. 关于物体的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 )A. 运动物体在任一时刻的动量方向,一定是该时刻的速度方向B. 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其动量一定不变C. 动量越大的物体,其速度不一定越大D. 物体的动量越大,其惯性也越大2、如图所示,竖直环A半径为r,固定在木板B上,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档板固定在地上,B不能左右运动,在环的最低点静放有一小球C,A、B、C的质量均为m. 给小球一水平向右初速度v0在环内侧做圆周运动,为保证小球能通过环的最高点,且不会使环在竖直方向上跳起,初速度v0必须满足 (CD )A最小值B最大值C最小值D最大值3、如图

2、a、b所示,是一辆质量m=6×103kg的公共汽车在t=0和t=4s末两个时刻的两张照片。当t=0时,汽车刚启动(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图c是车内横杆上悬挂的拉手环经放大后的图像,测得=150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AB )南京路南京路图a图b图c图甲 图乙A汽车的加速度 B4s末汽车的速度C4s内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D4s末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2F1图64、 如图6所示,物块P静止在水平放置的固定木板上,若分别对P施加相互垂直的两个水平拉力F1和F2作用时(F1>F2),P将分别沿F1和F2的方向匀加速滑动,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木小分别为f1和f2,

3、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若从静止开始同时对P施加上述二力,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3,其加速度大小为a3,关于以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C Af3>f1>f2,a3>a1>a2 Bf3>f1>f2,a3=a1=a2 Cf3=f1=f2,a3>a1>a2 Df3=f1=f2,a3=a1=a2 5、如图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 D )6、为了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某同学把一体重秤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秤上随电梯运动并观察体重秤示数的

4、变化情况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秤的示数(表内时间不表示先后顺序):若已知t0时刻电梯静止,则(BD )时 间t0t1t2t3体重秤示数(kg)45.050.040.045.0At1和t2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并没有变化,但所受重力发生变化Bt1和t2时刻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反Ct1和t2时刻电梯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一定相反Dt3时刻电梯可能向上运动7、 如图所示,M、N是两块挡板,挡板M高=10m,其上边缘与挡板N的下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从高=15m的A点以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A点与两挡板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0m,=20m。N板的上边缘高于A点,若能使小球直接进入挡板M的右边区域,则小球

5、水平抛出的初速度的大小是下列给出有数据中的哪个( C )Av0=8m/s Bv0=4m/s Cv0=15m/s Dv0=21m/s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 AD )A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B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C当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9、如图所示,一直角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左边斜面倾角为600,右边斜面倾角为300。质量相同的A、B两物体分别系于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置于斜面上,

6、且两物体下边缘们于同一高度处于平衡状态,设滑轮与绳的摩擦忽略不计,物体与斜面的摩擦系数为,滑轮两边的轻绳都平行于斜面。若剪断轻绳,让两物体从静止沿斜面下滑,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D )A、着地时两物体的速度相同;B、着地时两物体的机械能相等;C、着地时两物体所受重力的功率;D、两物体沿斜面滑行的时间;10、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的皮带以恒定的速度v运动,一个质量为m小物块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v垂直皮带边缘滑上皮带,假设皮带足够大,物块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分析说明物块在皮带上做什么运动?(2)物块在皮带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及生的热(3)物块在皮带上运动的速度最小值 解

7、析:以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为x轴、以物块运动方向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先以传送带为参考系考虑问题:开始时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为,方向与x轴成1350.滑动摩擦力方向总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即与x轴成-450如图所示由于物块受到的外力为恒力,它相对于传送带做的是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0,就不再受摩擦力作用,将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现在再转换到以地面为参考系:物块先做初速度为v(方向沿y方向)、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与皮带边缘成-450夹角;然后物块随皮带一起沿x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2)以地面为参考系,对整个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W=

8、0以传送带为参考系,整个运动过程物块动能的减小即等于生的热,得(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求生的热,应先求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则生的热)(3)物块在皮带上运动(相对地面)x方向是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y方向是初速为v的匀减速运动,其中.合速度为,即当时,有最小值,最小速度.1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叫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

9、的图线,从而可求出加速度yx0abcdeABCDEF()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题卡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 ()这种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可称为“等效替代法”在以下的物理研究中,采用这种类似方法的是 A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B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用小球落地点的水平距离来代替速度C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D在描述电场或磁场时,引入电场线或磁感线()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要想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 ()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

10、的长度为10.0cm,则加速度为 m/s2答案:(1)vt图线略,y轴相当于v轴 (2)B (3)b (4)2.0纸带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木板 12、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 的实验,如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2)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

11、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 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 D小车未过两个铁钉的连线(3)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ABFGHICDEK物理量数据次数(4)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橡皮筋做功10个间隔距离x(m)10个间隔时间T(s)小车获得速度vn(m/s)小车速度的平方vn2(m/s)21W0.28800.21.442.0722W0.41760.22.094.3633W0.48960.22.455.9944W0.59040.22.958.7155W0.

12、64800.23.2410.50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n和物体速度vn变化的关系应是Wn 请运用表中测定的数据在上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验证理论的正确性答案:()交流() BD()GK(学生只要取匀速部分均可认为正确) (),要求明确标注坐标轴的物理量,合理设置标度,用尺规作图,所作图线应通过原点13、我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实施,大约用十年左右时间完成,这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对月球的关注程度以下是某同学就有关月球的知识设计的两个问题,请你解答:(1)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且把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做是匀速圆周运

13、动试求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2)若某位宇航员随登月飞船登陆月球后,在月球表面某处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到抛出点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万有引力常量为G试求出月球的质量M月答案:(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G g = G 解之得:r = (2)设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根据题意:t = g月 = G 解之得:(2)如图所示,A为一具有光滑曲面的固定轨道,轨道底端是水平的,质量M= 40kg小车B静止于轨道右侧,其板面与轨道底端靠近且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20kg的物体C以2.0m/s的初速度从轨道顶滑下,冲上小车B后经一段时间与小车相对静止并继

14、续一起运动.若轨道顶端与底端水平面的高度差h为0.8m,物体与小车板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0,小车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取g=10m/s2)求:(1)从物体冲上小车到与小车相对静止所用的时间;(2)物体冲上小车后相对于小车板面滑动的距离.(2)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由动量定理有 由功能关系有 14、某公园有一电动喷水池,喷出的水柱竖直向上在稳定喷水过程中,水柱高h5m,空中水的体积有20dm3空气阻力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喷水机稳定喷水时做功的功率约为多少瓦?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如下:设喷水机的功率为P,水上升的时间为t,在t时间内喷水机做的功为W,空中水的重

15、力势能为Ep通过喷水机做功把电能转化为水的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喷水机做了多少功,水就能获得多少动能而水在上升过程中又将动能转化成势能因此,空中水的势能等于其上升时间内喷水机做的功,即WEp有此可见,喷水机的功率PW/tEp/t水在上升的匀减速运动过程可看作反方向的匀加速运动过程设上升的初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司可得空中水的质量mV20kg空中水的重心在离地h/2,故其重力势能Epmgh/2500J所以喷水机的功率PEp/t500W另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如下:喷水机做功把电能转化为水的动能,故喷水机做功的多少等于水获得动能的多少所以PW/t( mv2/2)/t根据上一位同学解答中得到的m20kg,t

16、1s,所以,代入上式,得P1000W请问:这两位同学得解答过程是否正确?说明你得理由答案:上述两位同学得解法从表面上看似乎都有道理,实际上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位,空中的水除了最高点外,均有一定的动能,所以对某一时刻的水柱而言,通过喷水机做功而使水获得的动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水的势能,也就是说,空中水的势能并不等于对应时间内喷水机做的功;第二位,在空中有20dm3水,意味着在稳定运行时处于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的水各有10 dm3,式PW/t(mv2/2)/t中的时间t指的是上升的时间,而质量m指的是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内喷水机喷出水的质量,也就是说,尽管喷水机做功的多少等于水获得的动能的多少,但上述

17、解法中的时间t和质量m不对应正确的解法如下:因为喷水机对水做的功等于水获得的动能,所以,喷水机的功率就等于喷出的水的动能除以对应的时间在稳定运行时,任意相等时间内喷出的水是相等的我们取水上升的时间为喷水的时间,则喷水机在此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m1应等于处于上升阶段的水的质量即m1m/210kg所以喷水机的功率PW/t(1/2m1v2)/t500W运用物理规律解题时,应当注意规律所涉及的各个物理量的对应性此外,第一位同学采用错误的解答却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可见答案对而过程不一定就对15、从地面竖直上抛一物体,上抛初速度v020m/s,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16m,设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

18、大小不变,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g取10m/s2,问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地面多高处其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保留2位有效数字)小王同学的解答如下:设物体上升至h高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上升至h处据动能定理上升至最高点H处据动能定理联立以上三式,并代入数据解得h8.9m处动能与重力势能相等小王同学的上述运算正确,但解题立式是否有错误或不完全之处?若有,请指出并给予改正或补充答案:立式不完全设从最高点下落至离地h高处时动能与势能也相等,此时物体速度为v下落过程据动能定理且由式解得代入数据解得h6.9m16、如图所示,一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传送带的左、右两端皆有一与传送带

19、等高的光滑水平面,一物体以恒定的速度v2沿水平面分别从左、右两端滑上传送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物体从右端滑到左端所须的时间一定大于物体从左端滑到右端的时间B若v2v1,物体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必然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C若v2v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则物体可能到达左端D若v2v1,物体从右端滑上传送带又回到右端,在此过程中物体必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17、(12分)(1)有以下几个实验:A、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B、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C、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D、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上述实验中需要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是: ;需要天平的实验是: ;需要刻度尺(或三角板)的实验是

20、: 。ABNDSHCOL(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B的钢球B放在小支柱N上,球心离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A的钢球A用细线栓好悬挂于O点,当细线被拉直时O点到球心的距离为L,且细线与竖直线之间夹角为;A球由静止释放,摆到最低点时恰与B球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把轻质指示针C推移到与竖直线夹角为处,B球平抛落到地面上,地面上铺有一张盖有复写纸的白纸D,用来记录B球的落点。用图中所示各个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碰撞前后A、B两球的动量(设A、B两球的碰前动量分别为PA、PB;碰后动量分别为PA、PB),则:PA= ; PA= ;PB= ; PB= :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 请

21、你提供两条提高实验精度的建议: 。(1)BC;D; ABCD(各1分)(2) mA;mB ;0; mA= mB+(各1分)(1)让A球多次从同一位置摆下,求B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2) 角取值不要太小;(3)A、B两球质量不要太小;(4)A球质量要尽量比B球质量大 。(4分,任意说出其中一种得2分,其它合理的说法酌情给分)18、(14分)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木块B相连,木块A放在木块B上,两木块质量均为m,在木块A上施有竖直向下的力F,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1)突然将力F撤去,若运动中A、B不分离,则A、B共同运动到最高点时,B对A的弹力有多大?(2)要使A、B不分离,

22、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解:设加力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则:(1分)设撤去力F的瞬间,AB加速度为则(1分)由得:(2分)由振动的对称性可知,AB物体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也为,方向向下,设在最高点时,B对A的弹力为,隔离A物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分)由 得(2分)(2)使AB刚好不分离,在振动到最高点时,AB间作用力为零(2分)由振动的对称性可知,AB物体在最低点的加速度也为,由式得(2分)要使物体不分离,(2分)19、(16分)开普勒1609年1619年发表了著名的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其中第三定律的内容是: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

23、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它于1687年发表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1)请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推导万有引力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月地检验”来证明其正确性:如果重力与星体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都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关系,那么月球绕地球做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就应该是重力加速度的1/3600,因为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6m。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8天,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2,试通过计算证明:重力和星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解:(1)设行星的质量为,太阳质量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公转周期

24、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为。 (2分)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运动的向心力,(2分)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由得,代入得,(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行星和太阳间的引力是相互的,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反过来,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也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所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2分)写成等式,是一个常量。(2分)(2)月球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3分)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比为:(3分)20、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1)有关操作和测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当小

25、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后关闭电源C、 多条纸带中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且点迹排成直线的纸带进行处理D、 测量距离时为了方便从选取的计数点开始逐始选取的计时起点到段进行测量(2)张华和小明同学在一起完成了上述实验,正确测量计算后得到了一些数据(如下表中),张华同学想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找出规律,请你在下面的坐标纸上完成他的作图,并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100g钩码时间t/s速度v/(m/s-1)0000260105402081031050413105156(3)小明同学对计算机知识很有钻研,利用Excel软件作v-t图象,分别用曲线和

26、直线拟合连接数据点并进行了比较(如下图所示)。请问:那个图中的连接更符合小车的实际运动情况?并说明理由?甲乙答案:(1)D (2)图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图甲更加符合实际,因为在直线上的点比在曲线上的点多,因此更符合实际情况。21、电动机带动滚轮匀速转动,在滚轮的作用下,将金属杆从最底端A送往倾角=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上部。滚轮中心B与斜面底部A的距离为L=6.5m,当金属杆的下端运动到B处时,滚轮提起,与杆脱离接触。杆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最终会返回斜面底部,与挡板相撞后,立即静止不动。此时滚轮再次压紧杆,又将金属杆从最底端送往斜面上部,如此周而复始。已知滚轮边缘线速度恒为v

27、 =4m/s,滚轮对杆的正压力FN =2×104N,滚轮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5,杆的质量为m =1×103Kg,不计杆与斜面间的摩擦,取g=10m/s2 。求:(1)在滚轮的作用下,杆加速上升的加速度;(2)杆加速上升至与滚轮速度相同时杆沿斜面向上移动的距离;(3)每个周期中电动机对金属杆所做的功;(4)杆往复运动的周期。解析:(1)f=N=7×103N f-mgsin=ma a=2m/s2(2)s=4m(3)s<L 金属杆先匀加速4米,后匀速2.5米W1-mgsins=mv2 W2- mgsins/=0W1=2.8×104JW2=1.25

28、×104JW= W1+W2=4.05×104J(4)t1=v/a=2s t2=(L-s)/v=0.625s 后做匀变速运动a/=gsinL=v0t+at2 即 6.5=-4t3+×5t32 t32.6sT= t1+ t2+ t3=5.225sO1O2OAB22、图中的是游乐场中的滑道模型,它位于竖直平面内,由两个半径都是的1/4圆周连接而成,它们的圆心、与两圆弧的连接点在同一竖直线上沿水池的水面一小滑块可由弧的任意点从静止开始下滑 (1)若小滑块从开始下滑到脱离滑道过程中,在两个圆弧上滑过的弧长相等,则小滑块开始下滑时应在圆弧上的何处?(用该处到的连线与竖直线的夹

29、角表示)(2)凡能在点脱离滑道的小滑块,其落水点到的距离如何?答案:如图所示,设滑块出发点为,离开点为,按题意要求、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其为,若离开滑道时的速度为v,则滑块在处脱离滑道的条件是O1O2OABP1P2qq (1)由机械能守恒 (2)(1)、(2)联立解得 或 (3)2设滑块刚能在O点离开滑道的条件是(4)v0为滑块到达O点的速度,由此得(5)设到达O点的速度为v0的滑块在滑道OA上的出发点到的连线与竖直的夹角为,由机械能守恒,有(6)由(5)、(6)两式解得(7)若滑块到达O点时的速度,则对OB滑道来说,因O点可能提供的最大向心力为mg,故滑块将沿半径比R大的圆周的水平切线方

30、向离开O点对于的滑块,其在OA上出发点的位置对应的角必大于,即,由于,根据机械能守恒,到达O点的最大速度(8)由此可知,能从O点离开滑道的滑块速度是v0到之间所有可能的值,也就是说,从至下滑的滑块都将在O点离开滑道以速度v0从O点沿水平方向滑出滑道的滑块,其落水点至的距离(9)(10)由(5)、(9)、(10)式得(11)当滑块以从O点沿水平方向滑出滑道时,其落水点到的距离(12)由(8)、(10)、(12)式得(13)因此,凡能从O点脱离滑道的滑块,其落水点到的距离在到之间的所有可能值即(14)23、从图示的水平的地面上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和仰角发射炮弹,在正常情况下,炮弹经过最高点C(仅具

31、有水平速度)到达水平地面上的B点时爆炸。炮弹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对称于oy轴的抛物线。A、B、C三点的坐标轴已在图中标明,在某次发射中,炮弹到达C后就爆裂成a、b两块,其中弹片a恰好沿原路径返回到A点,已知,炮弹到达C点时的动能为,炸裂后弹片a的质量是炮弹质量的2/3,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试求:(1)弹片b的落地点D的横坐标;(2)炮弹爆炸时,由化学能转化成的机械能。本题考查学生图示信息的采集能力:轨迹左右两部分对称于oy轴,可见弹片离开C点时速度水平向左,且= 。另外考查学生的近似处理问题的能力:炮弹在C点爆炸的过程极短,且内力远大于炮弹受到的外力,故可认为水平向上系统(a和b)动量守恒。在知

32、识点问题上,主要是考查动量观点、能量观点和平抛运动等。本题分析如下: (1)设炮弹质量为,它到达C点时速度为(水平向右),由于炮弹在C点爆炸后,弹片a恰好沿原路径返回,轨迹又是对称于oy轴,则= 。由a、b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有:因此有= 。由于弹片a、b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于是有。因此,弹片b的水平射程。 (2)在炮弹爆炸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等于爆炸前后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因而有: ,而,所以,答案(1) (2)24、如图质量为ma=1kg的物体A通过滑轮用轻绳挂起呈水平状,在B上放一质量为mb= 0.5kg的铁环开始处于静止状态,距A的上方H= 0.75m 处有一固定档板D,

33、档板的孔径略大于B环的直径,若在绳的C点加一沿绳方向的恒力F= 24N,不计一切阻力.求:在A碰到D前,A的加速度大小和AB间的作用力在B碰到D后,还能上升多高?(上升过程未与D相碰)(g取10m/s2)a=6m/s2NAB=8NA与D碰撞时的速度为3m/s 碰撞后上升的最大高度0.45m25、如图所示,绘出了汽车刹车时刹车痕(即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的关系。v为车速,s为车痕长度。(1)尝试用动能定理解释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2)若某汽车发生了车祸,已知该汽车刹车时的刹车距离与刹车前车速关系满足图示关系。交通警察要根据碰撞后两车的损害程度(与车子结构相关)、撞后车子的位移及转动情形等来估算碰撞时的车速。同时还要根据刹车痕判断撞前司机是否刹车及刹车前的车速。若估算出碰撞时车子的速度为45km/h,碰撞前的刹车痕为20m,则车子原来的车速是多少?解析v1=60km/h,s1=20;v2=80km/h,s2=80m;由动能定理知:-mgs=0-,v2=2gs 由图象数据知:,因此v-s图象是满足动能定理的一条抛物线 (2)利用动能定理: 在图象上取一点:v1=60km/h,刹车时位移是s1=20m 所以v02-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