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第1页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第2页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第3页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第4页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82801987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基本病理改变,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其病程一般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本标准主要用于在事故照射、应急照射。医疗照射以及核战争等情况下受到大剂量照射的职业性放射工作人员。非放射工作人员意外受照后引起急性放射病者,也可参照此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1 诊断原则必须依据受照史、受照剂量的估算结果(有个人剂量档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并结合健康档案加以综合分析、对受照个体是否造成放射损伤以及其伤情的严重程度作出正确的判断。2

2、诊断及分型分度标准21 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大于1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22 受照后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所见是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受照部位和范围以及个体情况有关。对多次分割高度不均匀的全身照射病例,应注意其临床表现的某些特点。221 早期可参照表:和下图作出初步的分型和分度诊断。2.2.2 在全面检查和严密观察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可参照表2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确定临型床分型分度诊断。3 治疗原则根据病情程度和各期不同特点,尽早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31 轻度,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采取对症处理,加强营养,注意休息、32 中度和重度:根据病情采取

3、不同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并针对各期不同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321 初期:镇静、脱敏止吐、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尽早使用抗放药物。322 假愈期:有指征地(白细胞总数低于30×10(上标始)9(上标终)/L,皮肤粘膜出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预防出血,保护造血功能,当白细胞总数低于20×10(上标始)9(上标终)/L、血小板数低于50 ×10(上标始)10(上标终)/l时,可输注新鲜全血。323 极期:根据细菌学检查或对感染源的估计,积极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特别注意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消毒隔离措施要严密,根据需

4、要和可能使用层流洁净病室。控制出血,减轻造血损伤,输注经丫线1500伦琴照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悬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注意防止肺水肿。324 恢复期:强壮治疗,促进恢复。33 极重度、肠型和脑型:可参考中度和重度的治疗原则。但要特别注意尽早采取抗感染、抗出血。等措施。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可保留Hickman导管插管,持续输液,积极缓解胃肠和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防止肠套叠。在大剂量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要注意霉菌和病毒感染的防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轻度肠型,可进行胎肝细胞移植;一般对受照8Gy以上的病人,有合适供者时,可考虑同种骨髓移植,注意抗宿主病的防治。4 急性放射病的处理原则病情稳定后进行严密医

5、学随访观察和定期健康鉴定,注意可能发生的远期效应,并予以相应的处理,根据恢复情况可疗养、休息或安排适当工作。附录A名词术语解释(补充件)A.1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bOne marrow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hematopoietic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s )是以骨髓等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典型阶段性病程的急性放射病,按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四度。A.2 肠型急性放射病(intestinal form of acu

6、te radiation sickness)是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假愈期和极期三阶段病程的严重的急性放射病。A.3 脑型急性放射病(cerebral form of acute radiation sicknes)是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特殊临床表现,具有初期和极期两阶段病程的极其严重的急性放射病。A.4 初期(prodroma1 phase )急性放射病病程的第一阶段。受照后数小时至:或2天开始、可持续一至数日。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和胃肠功能改变,

7、特别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伏。初期反应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A.5 假愈期(latent phase, period of “apparent” well-being)急性放射病病程的第二阶段。在此期间,初期的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机体内部病理过程在继续发展。假愈期的有无或长短是判断急性放射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6 极期(main phase, critica1 phase )急性放射病病程的第三阶段。是急性放射病临床表现最为严重的时期,是病人生存或死亡的关键时刻。A.7 恢复期(phase of recovery, convale

8、scent period )病情轻或经过治疗而渡过极期的急性放射病病人的第四阶段病程。此期感染被控制,体温恢复正常,出血停止,血象逐渐恢复,一般状况逐渐好转。A.8 事故照射(accidental exposure )在放射源失控的事故情况下受到的意外照射。A.9 应急照射(emergency exposure )在事故情况下,为抢救生命、防止伤害或控制事故规模扩大而采取紧急行动中接受的照射。A.10 医疗照射(medical exposure )以诊断或治疗自身某种疾病为目的而接受的照射。A.11 比较均匀和不均匀照射(relative1y uniform irradiation and n

9、on-uniform irradiation )人体受到全身照射后,由于体内各部位的吸收剂量的分布不可能是完全均匀的,故只有比较均匀和不均匀照射之分,二者的界限不甚明确,只是相对而言。不均匀程度一般是以全身不同部位受照最大和最小剂量的相差倍数、不均匀系数)表示,对不均匀系数小于3者称为比较均匀照射,而不均匀系数大于3者为不均匀照射。A.12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它是被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任何电离辐射的能量,用D表示,即D=dE/dm。式中dE是电离辐射给予一个体积单元物质的能量,dm是该体积单元物质的质量。吸收剂量口的现行国际单位是戈瑞(Gray,符号为Gy),它等于1J/k

10、g。A. 13 染色休(chromosome)是遗传基因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在碱性染料作用下着色较深。由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和少量核糖核酸(RNA)组成。A.14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正常染色体在物理(如电离辐射)或化学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和数量上的异常。染色体畸变 是辐射作用的敏感指标之一。人体受到急性照射时,可用来估计个体所受的剂量。A.15 微核(micronucleus)是由细胞分裂后期产生的染色体断片、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成的小体,可作为遗传毒理学研究中或放射病诊断中生物剂量估算的指标。A.16 同种骨髓移植(allOgeneic b

11、One marrow trans plantation,Alio-BMT)是指同一种内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进行的骨髓移植。同种骨髓的来源方便,容易得到,但易发生免疫反应,不易移植成功,只有输注HLA相配的同胞兄弟姐妹的骨髓细胞,才有移植成功的可能,其继发病较少。取自同卵双胞胎者为同基因骨髓移植。A.17 胎肝移植(fetal liver transplantation,FLT )是指输注同种胎儿肝脏细胞,这一措施被认为是造血系统衰竭或免疫功能缺陷病人治疗的新途径。肝脏是胚胎发胄第二阶段的主要造血器官,其中淋巴细胞含量较少,且多数尚未分化为成熟T淋巴细胞,因此,胎用移植一方面使造血组织重建,另

12、一方面产生的抗宿主病较轻,但一般植人率较低。A.18 抗宿主病(graft verstus host disease, GVHD)是骨髓、外周血或胎肝等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由于供受休之间存在免疫遗传学的差异,植入的什髓、外周血或胎肝小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是T细胞)被受体抗原致敏而增殖分化,然后直接或间接地攻击受体细胞(靶器官主要是皮肤、肝和肠道),使受体产生的一种全身性疾病。T细胞是引起抗宿主病的效应细胞。A.19 近期效应(earIY effect )一次或短期内多次受到较大剂量照射后,近期(例如数周或数月内)发生的有害效应乙A.20 远期效应(late effect)一次受到较大或多次受到较

13、小剂量照射后,晚期发生的有害效应。一般指受照数年以后出现的效应,如白血病和有关的癌症等。附录B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参考件)B.1 急性放射病属电离辐射的非随机性效应,是有剂量阈值的,但由于个体的辐射敏感性不同,所以发生急性放射病的频率与受照剂量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如国内外文献报道,全身一次照射1Gy以上多可引起急性放射病,而受照剂量仅为0608Gy,也有少数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者。因此对受照剂量低于1Gy,高于05Gy者仍应严密观察,不能掉以轻心,以免漏诊和贻误治疗时机。关于急性放射病的分型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些学者提出,在肠型和脑型急性放射病之间可能存在一种特殊类型,即心血管型或毒血症型急性

14、放射病(cardiovasc ular or toxem ic form of acuteradlatioo sickness )。引起该型急性放射病的剂量范围为2050Gy,但该型的诊断标准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B.2 受照剂量的确定除依据物理方法(包括必要时进行模拟试验)测定和估算外,尚应参考生物学方法估算的结果。其中,除初期症状和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外,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分析是自前常用的指标,其有效剂量范围为0255.0Gy。此外,还可参考淋巴细胞微核率(培养法)、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酶、淋巴细胞转换率((上标始)3(上标终)N-TdR掺入法)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等的检

15、查结果,估算受照剂量。B.3 正文中图(急性放射病早期诊断图)是根据我国231例小剂量受照人员、8例不同程度急性放射病和国外44例核事故受照病例分析绘制而成。通过实践证明,利用该图诊断的准确性较高,方法较简便,在没有更好的早期分类诊断方法之前,该图可供实际使用。在使用中要注意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淋巴细胞的影响。B.4 表1、2中受照剂量的下限系指线质系数为1的X线和线一次全身比较均匀照射而言。在参考物理剂量估计和判断病情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射线的相对生物效应(R B E)不同所致的影响。如为全身不均匀和(或)多次分割照射时,则应考虑到不同受照部位、范围、不均匀程度以及分割时间和次数等影响因

16、素,并以红骨髓平均剂量或红骨髓造血干细胞活存计权计算的等效剂量以及经过时间因子校正而得出的“一次”照射的等效剂量为准。B.5 多次分割高度不均匀的全身照射所致损伤与相同剂量一次全身均匀照射相比,有以下主要特点:初期反应一般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局部损伤程度往往重于全身损伤;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数下降的程度轻于白细胞总数,造成同等程度的辐射效应所需的累积剂量高。为估计损伤程度,往往需要由多次累积剂量换算出相当于一次全身均匀照射的实效剂量。建议在没有更好的换算公式以前,可参考下列公式换算:以头颈部为主的全身照射:1gY=1.9060-0.5911lgX(1)以腹部为主的全身照射:1gy=1.9811-

17、0.4409lgX(2)式中:y实效剂量对累积剂量的百分数;X照射天数。该公式系根据16例肿瘤病人在(上标始)60(上标终)Co放疗过程中,受到以头颈部或腹部为主的多次分割不均匀的事故照射后出现的实际生物效应(临床和血象变化)与累积剂量的关系总结出来的。尽管它有其特定的条件和使用的局限性,但毕竟是人的材料,故可作为在相似照射条件下估算实效剂量的辅助手段。其适用条件是:线外照射;每次照射的全身平均剂量为0626Gy;间隔时间为24h;不均匀度为25100倍。B.6 急性放射病早期使用抗放药物,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减轻放射损伤,简化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对中度以上急性放射病,应不失时机地尽早使用有效抗放药物。B.7 在综合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以及病人的具体情况,参考一般临床医学的有关治疗经验,灵活掌握。对伴有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者,可参照GB 8282-87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诊治。此外,护理工作在治疗病人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重度以上急性放射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