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固体酸催化剂_第1页
第四章_固体酸催化剂_第2页
第四章_固体酸催化剂_第3页
第四章_固体酸催化剂_第4页
第四章_固体酸催化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1固体酸简介1.1固体酸碱的定义(1)Bronsted的定义:能够给出质子的固体谓之固体酸(B酸)能够接受质子的固体谓之固体碱(B碱) (2)Lewis定义: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固体谓之固体酸(L酸)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固体谓之固体碱(L碱) L酸又称非质子酸按照L酸定义:阴离子都为L碱;阳离子为L酸。1.2固体酸分类L酸碱理论是一种广义的酸碱理论,任何化合物都可以看作是酸碱作用的物种,或任何化合物都具有酸碱的成分。关于酸碱定义,在其它学科还有很多定义Lux-Flood的定义这个定义由德国化学家Hermann Lux在1939年时所提出,其后Hkon

2、Flood约在1947年作进一步的修正,现在主要用于现代熔盐的地球化学和电化学研究中。在该定义中,酸被定义为一个氧离子受体,而碱则是一个氧离子供体。例如: MgO (碱) + CO2 (酸) MgCO3 CaO (碱) + SiO2 (酸) CaSiO3 NO3 (碱) + S2O72 (酸) NO2+ + 2SO421.31.3固体酸的强度固体酸的强度Hammett函数H0的定义酸强度表示给出质子的能力:强酸不仅能与强碱反应,还能与弱碱反应弱酸则只能与强碱反应,不能与弱碱反应用一系列不同强度的碱来检查固体酸是否与之发生作用,就可知道固体酸的相对强弱指示剂与催化剂表面作用后呈酸色还是碱色,取决

3、于的浓度比 B + H+ = HB+ 或: B + L = BL BBHHaHBHBaaaBKaHB BHaHBHBaBK lglgp 0lgBHHBaH 0lgaHBpKHB 0lgaBHpKHB取对数:定义:则:l酸强度函数H0表征固体的酸强度, H0B该固体酸能与指示剂发生酸碱反应该固体酸的酸性强于指示剂的酸性H0 pKa催化剂的H0 值越低,酸性越强把一系列指示剂按pKa 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与某一固体酸反应,就可以找到该固体酸的酸强度范围如某一固体酸能使蒽醌( pK= -8.2 )指示剂变色,而不能使间硝基甲苯( pK= -11.9 )变色,则该固体酸的酸强度为-11.9H0-8.2H

4、0同样可以表征L酸的强度100%硫酸的H0=-11.9,H03.0 (2 2)高硅沸石)高硅沸石丝光沸石M和ZSM系列分子筛是由成对的五元环连接而成的,只有通道,没有中空的笼丝光沸石的通道为十二元环0.70.8nmZSM-5的通道为十员环,有两种相互垂直的孔道,一种接近圆形0.540.56nm,呈“之”字形,另一种为椭圆形0.520.58nm,是直筒形,与前者垂直(3 3)杂原子分子筛)杂原子分子筛用其它元素部分取代分子筛骨架中的Si或Al钛硅分子筛(TS)磷酸铝分子筛(APO)杂原子分子筛的出现丰富了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杂原子分子筛即可作为酸碱催化剂,又可作为氧化还原催化剂2.3.22.3

5、.2阳离子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阳离子对分子筛性能的影响分子筛的骨架荷负电分子筛的骨架外存在着平衡电荷的阳离子阳离子的种类、位置对沸石的孔道和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1)阳离子对分子筛孔道的影响A分子筛的通道是一个八元环的窗口Na型A分子筛的直径约为4A,故称4A分子筛将其中70%以上的Na+用Ca2+交换,八元环的孔径可增至5A,称5A分子筛将其中70%以上的Na+用K+交换,八元环的孔径可缩小至3A,称3A分子筛这是由于阳离子的量(一个Ca2+可取代两个Na+)和大小( K+ Na+ )不同(2)阳离子对分子筛催化性能的影响天然或合成分子筛的正离子多为Na(K)用H+取代Na+或K+后,即为酸性催

6、化剂交换上其它过渡金属离子后,就得到金属(氧化还原)催化剂2.3.32.3.3分子筛酸位的形成分子筛酸位的形成分子筛的B酸中心的来源: 铵型沸石分解 多价阳离子的水合解离(1 1) 铵型沸石分解铵型沸石分解Na型分子筛经NH4交换得铵型分子筛,300 加热氨分解后,得到H型分子筛,表面有B酸中心在更高温度(500)下加热,分子筛脱H2O,暴露出配位不饱和的Al3+,原两个B酸中心转化为一个L酸中心耐酸性强的分子筛,如ZSM-5、丝光沸石等,可以直接用稀盐酸进行质子交换(2 2) 多价阳离子的水合解离多价阳离子的水合解离Na型分子筛用多价阳离子(Ca2+、Mg2+、La3+)交换后,多价阳离子水

7、合解离,产生B酸和L酸中心稀土离子半径小,电荷高,对水的极化作用更大,可产生更多更强的酸中心(H0-14),因此,稀土型分子筛是较强的固体酸2.42.4固体超强酸固体超强酸比100%H2SO4酸性更强称为超强酸1、含卤素型SbF5、TaF5、BF3、AlCl3、AlBr3等担载在SiO2、Al2Cl3 、 SiO2-Al2O3、SiO2-TiO2等载体上2、SO42-/MxOy型SO42-担载在ZrO2、 Fe2O3、TiO2等载体上,形成类似双齿螯合物的物种在含卤素的超强酸中,氧化物载体表面存在着大量的羟基以及L酸性中心卤素化合物的吸电子能力很强,导致:载体表面羟基中O-H松动,成为超强B酸

8、中心载体表面的L酸中心更缺电子,成为超强L酸中心SO42-/MxOy型超强酸中的S=O键是共轭共价双键,具有很强的诱导效应,吸引MxOy 的电子云,使My+更缺电子,成为超强L酸中心超强L酸位吸附水后, My+ 对O-H中的电子云有强烈的吸引作用,导致O-H松动,成为超强B酸中心图超强酸 的结构模型2234Fe OSO2.52.5杂多酸简介杂多酸简介同多酸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酸杂多酸由不同的无机含氧酸缩合而成钼酸根离子(MoO42-)和磷酸根离子(PO43-)在酸性条件下缩合生成磷钼杂多酸: 12MoO42- + PO43- + 27H+ H3PMo12O40 + 12H2O杂多酸

9、根PMo12O403-称为12磷钼酸阴离子2.5.1杂多酸酸根的化学组成杂原子X: P、V、 Si、Ti、Sn、 Al、 Fe、Co 等配(多)原子M:Mo、W、V、Cr 等 H3PW12O40 xH2O H3PMo12O40 xH2O H3SiW12O40 xH2O 杂多酸中H+被金属离子取代,为杂多酸盐根中含有2种以上的配原子时,为混配杂多酸2.5.2杂多酸的晶体结构一个XO4 或 XO6 与多个MO6 以共面、共棱或共顶点的方式连接,与分子筛结构类似Keggin型结构的杂多酸, 杂原子和多原子比例1:12,中间一个杂原子PO4四面体,周围12个配原子MoO6八面体以共顶点的方式连接2.6

10、其它固体酸物质粘土矿,可参见硅铝酸性的形成硫化物,可参见氧化物酸性的形成金属硫酸盐与磷酸盐离子交换树脂3固体酸催化的反应与机理3.1表面酸的类型与催化作用不同的酸中心催化机理不同,催化的反应也不同有些反应需要酸催化,有些反应需要酸催化,有些反应可同时被两种类型的酸催化3.2固体酸催化的反应固体酸催化时的特点;中间产物有正碳离子形成,通过正碳离子快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1)裂解(2)叠合(3)氢转移反应(4)异构化反应(5)脱氢环化5 5 固体表面的酸性质与催化作用固体表面的酸性质与催化作用5.1表面酸的类型与催化作用不同的酸中心催化机理不同,催化的反应也不同有些反应需要酸催化,有些反应需要酸催

11、化,有些反应可同时被两种类型的酸催化如各种有机物的乙酰化反应、脱水、脱氢等反应需要用AlCl3、FeCl3等典型的L酸催化-Al2O3是乙醇脱水最有效的催化剂,反应就是通过表面L酸中心和碱中心协作完成的,乙醇先与表面上的L酸中心形成乙氧基: O- OH OCH2CH3 | | | ll+ ll C2H4 C2H5OC2H5乙氧基在高温下与相邻的OH基脱水生成乙烯,而在较低的温度和较大的乙醇分压下,两个乙氧基相互作用,生成乙醚大多数的酸催化反应,如烃类裂解、异构化、烷基化等,需要较强的B酸异丙苯裂解反应主要发生在SiO2-Al2O3的酸中心SiO2-Al2O3经醋酸钠处理后,酸中心减少,对异丙苯

12、的裂解活性也明显降低异丙苯裂化反应的速率与B酸的浓度有关有些反应要求同时具有B酸位和L酸位1、L酸中心的诱导效应:在异丙苯的裂解反应中, SiO2-Al2O3的 L酸中心能增强相邻B酸中心的强度以及催化活性2、L酸位和B酸位协同作用:重油加氢裂化催化剂Co-MoO3/Al2O3中,B酸中心有利于烃类大分子的裂化,中等强度的L酸中心有利于加氢脱硫5.25.2固体酸催化反应机理固体酸催化反应机理 固体酸催化的反应是按正碳离子机理进行的,反应的控制步骤是正碳离子的形成 酸碱催化反应机理是正碳离子反应机理 一、正碳离子的形成一、正碳离子的形成烯(芳)烃与催化剂B酸中心作用,接受质子: RCH=CHR+

13、 H+ RCH+CH2R 烯(芳)烃与L酸中心作用,给出氢负离子: RCH=CHCH3 + L RCH=CHC+H2 + LH RCH-CH-CH2+ 烷烃与B酸或L酸中心作用,给出氢负离子: RH + H+ R+ + H2 RH + L R+ + LH伯、仲、叔正碳离子的稳定性顺序: R3C+ R2HC+ RH2C+ H3C+ 叔正碳离子 仲正碳离子 伯正碳离子 甲基正碳离子 正碳离子的稳定性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二、正碳离子的反应二、正碳离子的反应(1)裂解(2)叠合(3)氢转移反应(4)异构化反应(5)脱氢环化1 1、裂解、裂解由于正碳离子的吸引,最大限度地削弱了处的C-C键的电子云,引起了断

14、裂 RCH2C+HCH2CH2CH2R RCH2CH=CH2 + C+H2R C+H2CH2CH2R H3C+HCH2R CH3CH=CH2 + +R 直链的仲正碳离子裂解得到-烯烃和伯正碳离子伯正碳离子不稳定,迅速进行氢转移,重排为仲正碳离子,-烯烃也可重排为非-烯烃新的仲正碳离子可再进行其它反应或继续断裂得到丙烯和另一伯正碳离子伯正碳离子再进行氢转移重排、断裂可生成大量的丙烯,而不会有乙烯生成2 2、叠合、叠合正碳离子与烯烃发生叠合反应: CH3C+HCH3 + CH2=CHCH3 CH3CHC+H3H+ CH2CHCH3 生成C-C键可以通过叠合,也可以通过烷基化反应3 3、氢转移反应、

15、氢转移反应正碳离子接受“供氢”分子的一个H-生成烷烃,“供氢”分子则成为新的正碳离子: CH3C+HCH3 + RH CH3CH2CH3 + R+“供氢”分子可以是饱和烃、烯烃、环烷烃、环烯烃、焦碳前驱物等4 4、异构化反应、异构化反应正碳离子还可以在分子内部进行氢转移或烷基转移内部氢转移导致烯烃的双键异构: CH3CH2CH=CHCH3 + H+ CH3CH2C+HCH2CH2CH3 CH3CH=CHCH2CH3 + H+氢转移+烷基转移导致烯烃或烷基芳烃的骨架异构: CH3C+CH2CH2CH3 CH3CH2C+CH2CH3 CH3 CH3烯烃双键中-碳原子上的氢负离子容易被催化剂的L酸中

16、心夺取,形成共振稳定的烯丙基正碳离子烯丙基正碳离子脱氢质子生成双烯双烯中双键-碳位置上的氢负离子更容易被L酸中心夺取,又形成双烯正碳离子再脱氢质子生产三烯三烯很容易环化形成芳化物5 5、脱氢环化反应、脱氢环化反应 RCH=CHCH2CH3 + L RCH=CHC+HCH3 + LH 脱H- RCH-CH-CHCH3+ 烯丙基正碳离子 RCH=CH-CH=CH2 + L +H2 脱H+,生成双烯 RC+HCH=CH-CH=CH2 + LH 脱H- RCH=CH-CH=CH-CH=CH2 脱H+,生成三烯 环化,生成芳化物三、固体酸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三、固体酸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固体酸催化剂失活的原

17、因: 中毒结焦和堵塞 1 1、中毒引起的失活、中毒引起的失活固体酸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是L酸和B酸毒物是有机含氮化合物和碱金属化合物 碱性物质(有机含氮化合物或碱金属)在B酸中心强吸附,使质子酸中心数目减少含氮化合物中的孤对电子(L碱)与催化剂的L酸中心结合,封闭了L酸中心毒物分子的毒性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1)覆盖因子(2)吸附寿命因子毒物分子的体积一般较大,能覆盖较多的活性中心毒物的吸附能力一般比反应物分子强,即使体系中毒物的浓度非常低,它累积在催化剂表面上仍可以有效地阻碍反应物分子的吸附,使催化剂失活2 2、结焦引起的失活、结焦引起的失活结焦是酸性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使催化剂结焦的物质比催化

18、剂的毒物多得多以有机物为原料的催化反应过程几乎都可能发生结焦副反应结焦会堵塞催化剂孔道 烃类反应物在气相或非催化表面上生成焦油和炭,一般按自由基聚合或缩合机理进行,与反应温度有关烃类通过酸催化聚合反应生成结焦产物催化剂的酸性过强或反应物碱性强,对结焦有利,富含芳烃和烯烃的原料容易结焦3 3、再生、再生 用燃烧或通水蒸气反应(CH2OCOH2)的方法,除去催化剂表面的焦炭,使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恢复原来的水平4 4、延缓失活、延缓失活延缓中毒:除去原料中的碱性杂质延缓结焦(l)除去反应原料中易结焦的组分 (2)降低操作温度(3)使用载气(4)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第四节第四节 固体酸催化剂在石油化工中

19、的应用固体酸催化剂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催化裂化 烷基化 异构化 择形催化一、催化裂化一、催化裂化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烃类裂解成较小分子的烃类,以制取高辛烷值汽油和(C4、C5烯烃)有机合成原料在催化裂化工业化以前,从石油重馏分制取轻馏分主要是靠热裂解,与热裂解相比,催化裂化的反应速率要高得多,而且产品分布上也有很大的差别热裂解机理 链式自由基机理: RCH2CH2R RCH2 + RCH2 RCH2 R + CH2=CH2 R +RCH2CH2CH2R RH + RCH2CHCH2R RCH2CHCH2R R + CH2=CHR自由基的生成烷烃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一个自由基碳-碳键均裂而

20、成为两个自由基自由基的反应断裂生成一个乙烯和一个较小的自由基与烷烃反应生成新的烷烃和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断裂生成-烯烃在工业热裂化的条件下,断裂反应的速率很大,在连续地进行断裂的过程中,原料烃最终转化成乙烯或低碳-烯烃1 1、催化裂化的反应、催化裂化的反应催化裂化所用的催化剂是各种固体酸,一般认为反应是通过正碳离子机理进行的在催化裂化体系中,正碳离子的断裂是最基本的一次反应,然后在此基础上发生各种二次反应由于催化裂化反应的原料比较复杂,按反应物的裂解活性大小: 烯烃烷基化芳烃环烷烃异构烷烃正构烷烃 催化裂化中较重要的二次反应(1)只有C-H键参与反应:如氢转移、双键位移、环烷脱氢、烯烃饱和等(

21、2)C-H和C-C都参与的反应:如烯烃叠合、芳烃缩合、烯烃骨架异构化、烯烃芳构化、烷基转移及烷烃歧化等 除环烷烃脱氢、芳烃缩合、烷基转移等,二次反应都是通过烯烃或烯烃参与进行的按正碳离子机理,伯正碳离子不稳定,会重排为仲正碳离子,而仲正碳离子的断键过程将生成大量的丙烯,没有乙烯生成 C+H2CH2R CH3C+HCH2R CH3CH=CH2 + +R正碳离子在发生断裂之前还可能发生各种异构化或氢转移反应,导致催化裂化产品中异构(烷)烃的数量相比热裂解大大增加催化裂化中最主要的副反应是积碳在强酸性中心上,正碳离子不易脱附,通过不断叠合或脱氢环化缩聚,最终生成焦碳2 2、催化裂化催化剂、催化裂化催

22、化剂催化裂化催化剂是目前世界上用量最大的一种催化剂,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36年首次用酸洗天然粘土作为催化剂40年代用无定形硅酸铝为催化剂,裂化效果好,但生焦率较高5060年代用含分子筛催化剂,汽油产率增加,但汽油烯烃含量、辛烷值下降分子筛催化剂50年代,HX型分子筛60年代,HY型分子筛70年代,REY型分子筛,高活性80年代,USY型分子筛,高水热稳定性和低焦碳产率,高辛烷值90年代,复合分子筛,REUSY型分子筛,高裂化和氢转移活性,降汽油烯烃裂化催化剂的组成活性组分1545%:主要为Y型分子筛基质60%:无定形硅铝或高岭土+氧化铝+硅铝溶胶各种添加剂:辛烷值促进剂(ZSM-5)、金

23、属钝化剂(Sb、Bi、Sn)、CO助燃剂(Pt)、降SO2排放剂(Al2O3、MgO、RE2O3)等将各种组分混合在一起,加入粘结剂,打浆,喷雾50 m圆球粒子中着包裹15 m 的分子筛结晶颗粒分子筛的裂化活性比无定形SiO2-Al2O3的高几千倍最明显的改善是催化剂的选择性与无定形硅铝相比,分子筛的酸中心密度较大,孔道内反应物的浓度较高,正碳离子在分子筛上更容易发生双分子的氢转移反应: R+ + RH RH + R+在烯烃异构化过程中,同样发生氢转移反应,使产物中异构烷烃的比例远远超过平衡值二、烷基化反应二、烷基化反应 异丁烷和低碳(C3C5)烯烃的烷基化产物是带支链的烷烃 具有燃烧热值高,

24、燃烧完全,抗爆性能好,辛烷值高,不含烯烃,蒸气压低等特点 是生产清洁汽油的理想成分,主要用作车用汽油的调和剂 丁烯异构及生成叔正碳离子: CH2=CHCH2CH3 CH2=CCH3 CH3C +CH3 | | CH3 CH3正碳离子与另一个烯烃分子发生叠合反应: CH3 | CH3C+CH3 + CH3C=CH2 CH3CCH2C+CH3 | | | | CH3 CH3 CH3 CH3 C8正碳离子夺取异丁烷的叔碳原子的H-,成为C8异构烷烃: CH3 CH3 | | CH3CCH2C+HCH3 + CH3CHCH3 CH3CCH2CHCH3 + CH3C+CH3 | | | | | | CH

25、3 CH3 CH3 CH3 CH3 CH3 新的叔正碳离子重复上述反应 在烷基化过程中,中间产物C8正碳离子也可能发生骨架异构、叠合、裂化等其它反应 因此烷基化油的组成相当复杂,一般用丁烯烷基化,产物中三甲基戊烷最多,辛烷值最高;用丙烯烷基化产物中二甲基戊烷较多 在烷烃的烷基化反应中,正构烷烃的反应性低,这时与其正碳离子的生成难度有关的烷基化催化剂 传统的烷基化催化剂为液体酸催化剂: 无水氯化铝、硫酸、氢氟酸、磷酸 液体强酸固载化 使用固体酸催化剂固体酸烷基化催化剂固体酸催化剂的B酸和L酸中心的协同作用:B酸中心活化烯烃L酸中心活化异丁烷HX型、HY型和超稳Y型分子筛上负载稀土、过渡金属、固体

26、超强酸SO42-/ZrO2、Fe2O3等,既具有B酸中心,又具有L酸中心,是优良的烷基化催化剂 用固体酸作催化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原料的适应性,固体酸催化剂对不同的烯烃有不同的选择性 在强酸性催化剂上缩合反应不可避免,大分子的缩合物吸附在固体表面,造成催化剂的失活,反应温度为100,不可能烧焦再生 抗毒性,酸流失等三、烷烃异构化的催化剂三、烷烃异构化的催化剂烃类异构化是原料分子重排成相应的异构体的反应,不增减分子的原子数目有烷烃异构化、烯烃异构化和二甲苯异构化等烷烃异构化大多用C4C6正构烷烃转化,而C7和C7以上的正构烷烃异构化过程的反应低烷烃的异构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汽油的辛烷值(重整改

27、善80180馏程重汽油,异构化油调节前端汽油辛烷值)最早的异构化催化剂是C-F型的:如AlCl3-HCl、AlBr3-HBr或BF3-HF等优点:活性高,在室温至90的温度范围内,丁烷的异构化接近平衡的转化率缺点:结构稳定性差、腐蚀设备,用于戊烷、己烷异构化时选择性差、积碳副反应明显增加1、液体酸异构化催化剂 双功能加氢异构化催化剂 超强酸 硅酸铝 分子筛2、固体酸异构化催化剂 在酸性氧化物上负载少量的金属(Ni、Pt),在临氢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异构化能力,该类催化剂具有金属和酸性催化的性质,故称双功能催化剂 Pt/Al2O3 Ni/SiO2-Al2O3 Pt/SiO2-Al2O3 Pt/HY

28、(1)固体酸异构化催化机理Pt/Al2O3-Cl、Pt/HM型催化剂,载体的酸性很强,正碳离子的生成及异构化反应均在酸性中心进行,金属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催化剂结焦Pt/SiO2-Al2O3和Pt/HY型沸石催化剂,载体的酸性较强,在临氢条件下,异构化通过双功能机理进行,金属中心催化烷烃脱氢生成烯烃,酸性中心催化烯烃骨架异构化反应(2)固体酸异构化催化剂的特点 优点:抗水,抗氧化物,不会永久失活 缺点:反应温度偏高,对平衡转化率不利,选择性差,收率低二、酸强度与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关系二、酸强度与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关系不同反应需要不同强度的酸性中心如在-Al2O3表面上强酸部位催化异构化反应,弱酸部位则

29、催化脱水反应SiO2-Al2O3催化剂能催化下列5个反应: 丁醇脱水异丁烯裂解双键转移丁基苯裂解-3) 比SiO2-Al2O3 (0 -8)的弱,不利于骨架异构化反应,裂化汽油的辛烷值低,油品质量差四、固体表面的酸性测量四、固体表面的酸性测量固体酸的类型鉴定固体酸的强度表征固体酸的酸量测定1 1酸类型的鉴定酸类型的鉴定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法B酸中心与吡啶反应形成吡啶离子, 1540cm-1L酸中心吸附吡啶形成配位络合物, 1450cm-1利用吡啶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计算B酸/L酸还有色谱法和化学方法,核磁共振法等2 2、固体酸强度的测定、固体酸强度的测定(1)指示剂吸附显

30、色法:不同的指示剂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色(2)碱性气体脱附法:固体酸的酸性越强,碱性气体越难脱附,用脱附活化能或脱附温度来表征(3)量热法:固体酸与某一碱性物质反应,酸性越强,放出的热量越多Hammett函数H0的定义 酸强度表示给出质子的能力: 强酸不仅能与强碱反应,还能与弱碱反应 弱酸则只能与强碱反应,不能与弱碱反应 用一系列不同强度的碱来检查固体酸是否与之发生作用,就可知道固体酸的相对强弱指示剂与催化剂表面作用后呈酸色还是碱色,取决于的浓度比 B + H+ = HB+ 或: B + L = BL BBHHaHBHBaaaBKaHB BHaHBHBaBK lglgBHaHBHBapKB0l

31、gBHHBaH 0lgaHBpKHB 0lgaBHpKHB取对数:定义:则:l酸强度函数H0表征固体的酸强度, H0B该固体酸能与指示剂发生酸碱反应该固体酸的酸性强于指示剂的酸性H0 pKa催化剂的H0 值越低,酸性越强把一系列指示剂按pKa 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与某一固体酸反应,就可以找到该固体酸的酸强度范围如某一固体酸能使蒽醌( pK= -8.2 )指示剂变色,而不能使间硝基甲苯( pK= -11.9 )变色,则该固体酸的酸强度为-11.9H0-8.2H0同样可以表征L酸的强度100%硫酸的H0=-11.9,H0-11.9的是超强酸3 3、固体酸量的测定、固体酸量的测定 单位表面积(单位质量

32、)上酸中心的数目(mmol/m2或mmol/g) 固体酸量的测定方法(1)非水溶剂酸碱滴定(2)碱性气体吸附与脱附法(3)红外光谱法非水溶剂滴定把固体酸粉末悬浮在非水溶剂(如苯)中,加入碱指示剂,用正丁胺进行滴定由于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不同强度的酸中心都可能同时存在 用强碱指示剂,测总的酸中心数目 用弱碱指示剂,测强酸中心数目 用不同强度碱指示剂,可测酸强度分布滴定法的优缺点 优点: 可以测酸强度分布 缺点: 需要在非水溶液中进行 不能区别B酸、L酸 不能测深色催化剂 不能测分子筛小孔道内表面的酸性碱性气体脱附法当程序升温时,首先脱附在弱酸中心吸附的碱性气体,最后脱附强酸中心吸附的,可得到固体

33、表面的酸强度分布脱附量检测:色谱(NH3-TPD)、量热、热重法特点:仪器操作,简单、快捷,关键在于检测气体脱附量的精度其他方法红外透射光谱、红外漫反射光谱以及氢核磁共振都可以测定固体表面的羟基量及其强度红外吡啶吸附峰的强度可以表征B酸、L酸的酸量固体碱强度与碱量的测定与固体酸的方法类似,主要采用酸性气体(如苯酚、吡咯)吸附和滴定法2.42.4分子筛的择形催化分子筛的择形催化反应物或产物分子的动力学半径与分子筛孔径相当时,反应的选择性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大小反应物的扩散:只有动力学直径较小的反应物分子才能进入分子筛内表面进行反应 产物的扩散:产物中一些较大的分子会进一步裂解成小分子,或转化成构型较

34、小的异构体过渡状态限制:有些反应的中间过渡状态物种较大,受到反应空间限制分子交通控制:ZSM-5催化剂中,有两种大小不同且相互垂直的孔道反应物从圆形“之”字孔道(0.54nm0.56nm)进入产物分子从椭圆形直孔道( 0.52nm0.58nm )逸出,减少逆扩散甲苯歧化生成苯和二甲苯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最有利的产物是间二甲苯,但工业上需要的是对二甲苯较早的固体酸歧化催化剂是丝光沸石HMMobil公司开发了ZSM-4、ZSM-5作为歧化催化剂 进而又对ZSM-5分子筛进行用磷、镁改性,缩小分子筛的孔道,大大提高了对二甲苯的选择性邻、间二甲苯的分子直径(0.85nm)对二甲苯的分子直径(0.67nm)分子筛催化剂的三个特点:(1)规则的晶体结构和均匀的孔径,具有择形选择性(2)具有强的酸性羟基,可引起正碳离子反应(3)多价阳离子附近的静电场,可诱导反应分子4.34.3固体超强酸的酸性来源固体超强酸的酸性来源比100%H2SO4酸性更强称为超强酸1、含卤素型SbF5、TaF5、BF3、AlCl3、AlBr3等担载在SiO2、Al2Cl3 、 SiO2-Al2O3、SiO2-TiO2等载体上2、SO42-/MxOy型SO42-担载在ZrO2、 Fe2O3、TiO2等载体上,形成类似双齿螯合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