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1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2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3页
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必考题型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茅檐低小,   _,_。   中儿正织鸡笼;醉里吴音相媚好,   最喜小儿无赖,_。   _。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2清平乐  村居中“_”是词牌名,“村居”是_,它的意思是_。3想一想下面的词语在今天怎样表达。中儿:_  无赖:_4这首词上阕描写了_的情景;下阕刻画了三个儿子的形象: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编织鸡笼,三儿子_。5看着课文插图中的情景,我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相关的诗句。我想把诗

2、句“_,_”送给在溪东锄草的大儿子;想把诗句“_,_”送给编织鸡笼的二儿子;想用诗句“_,_”来描述小溪里的荷花。我想为这幅插图取个名字:_。6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景,用自己的话写下来。_7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的_。我还知道他的一篇作品_,里面的名句是: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夜阑卧听风吹雨()A. 通“栏”,栏杆 B. 将尽,完 C. 擅自(出入)2这首诗从体裁上来讲都属于_。A. 七言律诗 B.

3、60;七言绝句3这首诗描写了窗外冷风吹雨、寒意顿生的场景,其目的是_,描写了诗人病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_的心愿。4下列诗句中与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的一项是()。A.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C.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 古诗鉴赏。秋登宣城谢胱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谢胱(tio)北楼:即谢雕楼,为南宋诗人谢挑任宣州太守时所建。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宜城。两水:

4、指句溪和宛溪。双桥:指风凰桥和济川桥。1本诗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首联开门见山,把登览时所见景色总括出来,统摄全篇,吸引读者。B.领联以静写动,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城美景。C.尾联写出了李白对谢公的怀念之情,与题目遥相呼应。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是一个_ (修辞方法)句。4颔联一个“ _”字写出二溪河流绕城的情景;一个“_”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4.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练习。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_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我还知道一些词牌名

5、:_、_。2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那畔:_ 聒:_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深夜众多的营帐里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因思念家乡久久不能入睡。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词人不能出门,实在是很无聊。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4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写几句话。夜深了,诗人站在营帐外,他在望向何处?心里又在想什么?_5. 古诗阅读。游子吟慈母手中线,_。临行密密缝,_。谁言寸草心,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这是一首歌颂_的古诗,从诗中名句“_

6、,_”可以体会到这一点。3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情景?_6.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的形象。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B.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

7、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3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_、_的生活。5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_6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一例。_7.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闺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8、_8.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蝉唐虞世南垂緌饮_,_。_,非是藉秋风。1把古诗补充完整。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垂緌”指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第一句是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身居高官要戒绝腐败。B. 第二句写出了蝉居住的地方,照应了第三句中的“居高”。C. 最后两句写蝉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D. 这首诗中诗人以蝉自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3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写出一首与大家分享吧!_,_。_,_。9. 类文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

9、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沙场秋点兵”中“秋”的表达作用是(   )A. 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B. 渲染了秋天凉快的感觉。C. 一个“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了却君王天下事”中“天下事”是什么事? (   )A. 统一国家的大业。   B.&

10、#160;天下正在发生的大事。   C. 国家的战事。3“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A. 哀叹年华老去的悲凉心情。B.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C. 慨叹岁月无情、青春不在的失落。4这两首词的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   )A.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婉约的,后者是豪放的。B.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风格是豪放的,后者是婉约的。C. 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风格,只是后者稍微婉约一点。5这两首词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11、   )A. 第一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B. 第一首词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则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生活的喜爱和向往。C. 第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第二首词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10.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长相思是_,

12、该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2用曲线画出该词中表达中心的句子。3词的上下两片开头反复运用“一程”“一更”有什么作用?_1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从军行(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解释加横线字的意思。  从军行(   ) 暗雪山(   )  穿金甲(   ) 终不还(   )(2)根据意思在括号里写出合适的词语。  铁衣、战袍(   )   沙漠(   )  参加军队( &#

13、160; )   往远处望(   )(3)填空。  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是一首优秀的_诗。诗的前两句_,后两句_。它反映了戍边将士_、_的雄心壮志。(4)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终不还”是写将士对回归家乡没有时目的感伤。 (   )  “孤城”的意思是孤零零的城池。 (   )  诗的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豪壮誓言:不打败敌人,决不回还。(   )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14、#160;  (   )  诗中的“孤城”就是指“玉门关”。   (   )(5)你还知道王昌龄从军行系列诗的其他几首吗?请写出一首。_12. 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回答问题。1理解“迎凉”,判断正误。(1)“迎凉”符合秋叶的季节特点,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感到凉爽。   (_)(2)“迎凉”既符合秋叶的特点,也与诗人心中的伤感相融合。 (_)2诗中的“河”指_,“岳”指_。“三万里”言河之_,“五千仞”言岳之_。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3本诗与陆游的_一诗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者对_的同情,对_的期盼,同时暗含着对_的不满。13. 阅读理解。所见_,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诗中“振”的意思是_;“意欲”的意思是_。3古诗第三、四句是_关系。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的孩子形象。整首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_,忽然_。透过诗中的“_”一词,可以看出古诗所描绘的是夏季的情景。5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十分生动有趣,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幅情景图描绘一下。_14. 古诗阅读。滁州西涧独怜惜幽草_,_深树鸣。_晚来急,_舟自横。1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2这首诗是唐代_诗中的上佳之作,作者是_代诗人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