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护_第1页
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护_第2页
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护_第3页
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护_第4页
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加坡环境治理与保护 新加坡政府提出了“洁净的饮水、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土地,安全的食物、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低传染病率”等环境目标,通过健全的法律、周密的计划、严格的执法和到位的管理对工业化的环境后遗症进行补救。 新加坡具有完备的环境立法。新加坡环境污染管制法令,对各类废物处理和排放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使各项工程建设、工商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可依。新加坡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确保各项建设和社会活动不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新加坡的环境治理措施 一,环境维护和建设并重,从长计议,是新加坡环境管一,环境维护和建设并重,从长计议,是新加坡环境管理的一大特色。理的一大特色。新加

2、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精心的城市规划却创造了令人不感到拥挤的空间。新加坡人自称是弹丸小国,但无论在新加坡的工厂区还是居民区,高楼大厦之间都建有花园,空地都铺上草坪,连过街天桥上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尚未开发的1/3国土上不再搞建筑工程,转而依靠填海和拆旧建新来解决土地奇缺问题,把尚存的自然地段留给子孙后代。为减少对外国水供应的依赖,新加坡计划把全国70%国土上的雨水都收集起来。具体有三个措施填海填海空中花园空中花园可收集雨水的可收集雨水的博物馆博物馆 二,垃圾、废水、废气的处理。垃圾、废水、废气的处理。垃圾、废水、废气是世界各大城市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新加坡政府设立了专职部

3、门,帮助厂家和居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目前新加坡的制造业废料有40%已得到再循环使用。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在1/7的居民中实施,垃圾收集人员定期发给居民专用塑料袋和定期回收纸张、旧衣服、电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新加坡工业废水必须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经净化的再生水重新用作工业用水。新加坡在主要马路上设立了汽车尾气监测体系,不符合“欧洲2号”废气标准的车辆已被禁行新加坡的垃圾回收模式以及垃圾分类7、电池的回收 四,新加坡的清洁环境还得益于公共卫生教育和严厉的执法。四,新加坡的清洁环境还得益于公共卫生教育和严厉的执法。新加坡每年都开展清洁周和绿化周活动。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车上往往

4、可以看到“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的告示。违规者必会收到一张罚单,如果不按时交付罚款就会受到法院传讯。此外,违规者还会被有关部门召去充当反面教员,穿上标志垃圾虫的服装当众扫街,籍以示众。乱扔烟蒂、随地吐痰、攀折花木、破坏草坪、驾驶冒黑烟车辆等都会受到类似惩罚。 新加坡在工业化过程中丢掉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但经过不懈努力又建立起一个新的良好的生活环境。 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废水利用。 二,垃圾处理。 三,清洁能源。 四,绿色建筑。 五,其他节能举措。新加坡的节能环保产业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的新加坡在“节流”的同时,还努力“开源”。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开发应用新技术,特别是在海水淡化及新生水技术利

5、用方面进展显著。目前,新加坡利用反向渗透等新技术开发的新生水名扬国内外,不仅满足了国内的部分用水,有关技术也传播到了中东等地。新加坡现有4家新生水厂,可将废水转变成符合国际饮用标准的水,这些水可以满足这个国家15%的用水量。目前,新加坡的新生水主要用于芯片制造、制药等需要高度纯净水的工业及建筑物冷却系统等,还有一小部分供居民饮用。 2009年6月,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宣布新加坡樟宜污水处理厂正式启用。这是当今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创新性的污水处理工程之一。废水利用新加坡樟宜污水处理厂 该污水处理厂也是新加坡规模庞大的深层隧道排污系统的核心,ABB的技术则驱动着污水处理厂的顺利运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6、新加坡深层隧道排污系统两度获得全球水处理领域的殊荣。年初,在瑞士举办的“2009全球水务奖”颁奖典礼上,该工程荣获“年度水务项目”称号。 樟宜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仅为同类污水处理厂的三分之一,这对新加坡这样一个地理面积狭小的岛国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输送污水的隧道从地下20米逐渐深入到地下55米,污水不用泵站加压就可以在重力作用下顺着隧道流入处理厂。该项目建成后,新加坡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和泵站将逐步淘汰,从而为新加坡节省了大量的城市用地。 全球水务领域普遍认为新加坡的深层隧道排污系统是最具前瞻性的水务工程之一,它可以满足未来100年内新加坡城市废水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需求。该系统将新加坡北部和东部岛屿

7、的家庭和工业废水通过长达48公里的地下污水隧道输送到位于樟宜的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樟宜污水处理厂的工程结构非常紧凑,仅为同类设施的三分之一,这对新加坡这样一个地理面积狭小的岛国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该工厂是全球最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每天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处理80万立方米污水,经过处理的废水一部分通过两条深海管道排放到5公里外的海里,一部分输入新生水工厂(NEWaterFactory)进行进一步净化,最终成为“新生水”(NEWater)。这是新加坡当地一种高度净化的再生水品牌。 在上面提到了一些回收处理的方法。下面是一些系统的其他处理方法。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负责减少垃圾方案的策划工作,其所设定的长远目

8、标是“零”垃圾埋置及“零”垃圾。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设定了四个重要策略:1、用焚化来减少垃圾体积。 2,,垃圾循环。 3,减少垃圾埋置场的垃圾。 4,减少垃圾。 除上述四项有效策略外,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还大力鼓励公众人士到实马高岸外垃圾埋置场进行休闲活动,以进一步了解新加坡的垃圾处理情况。在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积极的美化与绿化工作之下,现在的实马高西部堤岸已从原本的不毛之地变成风景秀丽的公园,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自然风景区垃圾处理 此外,新加坡投资8.9亿新元修建的大士南垃圾焚化厂及大士南垃圾海运转换站。新加坡不仅很好地处理了垃圾问题,还利用焚烧垃圾时产生的1000多摄氏度高温发电,解决了自身的电力短缺问题

9、。无疑,新加坡已经走在了变废为宝、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前列。 新加坡政府近日宣布,今后5年将投资3.5亿新元发展,重点是发明提供洁净能源产品及解决方案,并使本国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清洁能源枢纽。有关部门预计,清洁能源将在2015年为新加坡创造7000个就业机会,带来17亿新元的经济收入。 新加坡公布的清洁能源业发展蓝图有5大行动目标:第一,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第二,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第三,提高能源利用率;第四,发展能源工业;第五,加强国际间能源领域的合作。清洁能源 为此,新政府成立了清洁能源执行委员会,下设2名联合主席,分别由经济发展局主席及能源市场管理局主席兼任,直接向环境及水务

10、科技指导委员会主席负责。其下属职能机构为清洁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主要任务包括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制造商和外国企业在本地设立区域总部,加强本地业者的竞争力,以及为起步公司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同时,该办公室还具体负责推动和协调清洁能源研发、实验项目,为相关的重点计划提供支持和资助,以便在新加坡建立世界一流的研究中心,培养清洁能源领域专门人才。 当地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燃油价格不断攀升,新加坡有必要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业。另外,新加坡希望吸引世界各地的清洁能源企业来新加坡研究开发相关技术。新加坡在清洁能源领域拥有一些优势,例如近几年来本地已建立起所需的硬件设施和制造能力,培养了相关人才,加上知识产权方面的良好

11、声誉,具备一定的综合竞争力。 综观新加坡清洁能源发展蓝图计划,覆盖范围广,思路清晰,涵盖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推进再生能源技术,到协助企业建立大规模生产设施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要;从开发研制新的清洁能源产品,到重点培育相关人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新加坡开发清洁能源计划从研发到制造,涉及科技和经济领域,“世界各地有很多资金投入这个领域,市场机会将会扩大,投资也会越来越多。”无论最终的发展结果将会怎样,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洁能源领域大力开拓是新加坡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发展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新加坡紧随世界潮流,于2005年1月

12、起开始推行绿色建筑标志认证计划。 据新加坡建屋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建筑标志主要评估建筑的环境影响与性能表现,其评估依据包括节能、节水、场地与项目管理(或既有建筑的管理与运行)、室内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创新等五个方面。根据评分高低分为认证级(合格)、金奖、金+奖、白金奖四个等级。其中认证级为最低要求。绿色建筑标志由业主向建屋局申请。建屋局按照建筑面积收取一定认证费用。达到金奖以上等级的,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为此,政府每年提供2000万新元作为奖励资金。达到金奖的,每平方米给予3新元奖励,金+奖的,每平方米给予5新元奖励,白金奖的每平方米奖励6新元。业主可于设计阶段即提出绿色建筑标志认证申

13、请,建屋局根据其设计图纸即可作出认证,以鼓励和引导业主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及用能管理。业主藉认证标志提升其建筑品位,并作为营销的策略。绿色建筑标志认证每三年复查一次,凡不合格的将予以撤销绿色建筑 2005年1月起,实行的是自愿认证。2007年4月起,所有新建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进行强制认证。自2008年起,所有新建建筑,凡建筑面积在25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进行强制认证。2010年前,既有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在25000平方米以上的,必须进行强制认证。新加坡在绿色建筑建设方面,已经过了试点与示范阶段。通过两年多来的试点,共有62个建筑通过绿色建筑标志认证

14、。根据新加坡建屋局的计划,在未来1015年内,要达到现有建筑,包括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能耗降低25%的目标。这标志着新加坡的绿色建筑已全面启动,并逐步进入强制性认证新阶段。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推出“能源效率提升援助计划”。拨出上百万新元给制造厂和建筑物推展节省能源措施。当局估计这些节能措施共为17家制造厂和37座大厦每年节省约22万兆瓦(MW)电力,价值1000多万新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减少了约11万吨。 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推出SS530建筑服务与设备能源效率标准,大厦业主、住户或发展商今后若采用这个新标准,每月的电费预计将可节省三分之一。据了解,电费是大厦运作成本中的最大部分,SS5

15、30标准将提供大厦设备如冷气空调设备、排热设备、热水炉、电动马达、高效节能照明设备的基本能源效率标准新加坡建屋局则广泛提倡“绿色建筑”,其核心标准就是节能与环保 新加坡现行法律规定建筑不得超过280米的高度,目前新加坡市区只有三座建筑达到这个高度,其中之一就是共和大厦。这座市区拥有最高容积率的标志性建筑物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其高大俊俏的“外表”,而是它在节能改造和推行绿色办公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据共和大厦经理王志鹏介绍,由于用能系统改造和调控,提倡绿色办公理念,该大厦获得了政府颁发的绿色建筑认证金奖。 在新加坡维多利亚街中心,有一个地标性建筑国家图书馆。这座楼高16层、耗资数亿新元的前卫式建筑物

16、,总面积5.8万多平方英尺。然而,这座建筑最令人关注的亮点并不是其宏伟现代的外观设计,而是隐藏其内的符合生态气候、令人耳目一新的系列环保节能设计。此建筑因此被世人誉为“超级节能楼。 这幢建筑首先选用最佳的建筑朝向和位置,尽量减少热负荷,充分利用自然风,并利用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防止热的传递。其外沿大都用玻璃天蓬遮盖。整体建筑分割为两个体块,其中一个体块悬于地面之上,使风可以自然流通,从而起到降温作用。中庭的玻璃顶上安装了百叶,利用对流将热空气抽离室内,自然形成空气对流。该建筑设置了阳光遮蔽系统,采用日光照明策略,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光。室内的光线与气温可随室外变化而进行宜人的调整,建筑内部只有部

17、分采用空调制冷,其余均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如风扇)降温。充足的光照和一系列避光设施的安装,使得大部分室内空间可以利用自然光,而不需要过分地借重于电灯的使用。建筑师还在建筑内部采用了一套温控分区系统,为每个区域定制了个性化的气温控制方案。正如国家图书馆一样,新加坡的建筑具有环保、节能、人性化的特点,并创造性地采用了遮阳、通风、采光等系列绿色建筑技术。 为发展绿色建筑,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政府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除财政资金补助以外,还包括税收、土地等资助方式。归纳而言,一是加速贬值津贴计划。为了鼓励节能器具以及高效污染控制设备的使用,从1996年开始,财政部决定给予购买这些设备的第一年100

18、%的贬值(即折旧)。即购买这些设备的第二年开始,相关的花费可以由企业收入税收抵消。商家可使用这项津贴计划在合格的高能源效率器材上。二是投资津贴计划。该计划也是从1996年起实施。通过该计划,商家能从他们的高能源效率器材开支内获得50%的投资津贴。三是土地优惠政策。如对于从事建筑垃圾处理利用的厂家,政府给予低租金待遇。新加坡政府最近还宣布在5年内投入5000万新元设立研究基金,推动环保建筑科技的研究。 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一项“10%能源挑战”计划,希望全国约112万户住家每个家庭都能够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节能措施,削减10%的用电量。 此前,新加坡政府已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所有大型冷气公

19、共建筑物、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在2010年3月前进行能源审计以提高耗电效率,并且针对企业推出了“能源效率提升援助计划”,以提升发电、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等4个领域的能源效率,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公众广泛参与,以努力取得成效。为鼓励、支持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节能,新加坡环境局还举办了“节能展”,向广大民众推荐各种节能办法,如少用空调,多用风扇。其他节能举措 尽管新加坡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人均收入高达2.3万美元,但普通民众打算购买汽车时还是要反复斟酌。因为,新加坡的汽车价钱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每款新车都有一个公开市场均价,私人购买车辆,除了支付车款外,还要缴纳相当于公开市场均价20%的海关

20、关税、5%的一般销售税、110%的附加注册费,以及140新元的登记费。“拥车证”到期后,还必须再花高价换取新证。 新加坡能够把环保各种举措实施下去,在于它健全和严厉的法治。 公共环境卫生法与绿色计划成为新加坡推行循环经济的主要法律依据。迄今为止,新加坡并无一专门的循环经济法律。但作为承继英国法的英美法系的法治国家,新加坡以公共环境卫生法与新加坡绿色计划作为成文法法源。其特点有:第一,公共环境卫生法融环境污染防治法、公共环境卫生保护为一体,便于两者的平衡。第二,在公共环境卫生法中对工业废物的处置、处理和循环利用进行专章规定。第三,目前实行的新加坡绿色计划2012包含了国家再循环计划,对发展循环产

21、品市场与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进行了周详的规定。环保法制 由于新加坡政府长期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政策,禁止与限制公害企业进入新加坡,因此,新加坡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成为环境保护最好的城市之一。而这又吸引了那些注重环保的公司入驻新加坡,这些公司则成为新加坡环境保护的坚实同盟,使新加坡成为环保产业与循环经济产业的集聚地。 能源行业是新加坡经济的主要支柱,其目标是到2015年,使新加坡的能源行业从200亿增加到340亿。亚洲的经济复苏速度超过了欧美,预计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和人口的需求。金融危机让许多行业遭受重伤,而能源产业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将有可能在这次危机中得到快

22、速发展。这是新能源发展的大好机遇。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引起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讯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拉动新能源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深加工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一系列输送与用能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建筑和带有光伏发电建筑的发展金融危机带来新机会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启发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如果要提高环保意识要从哪几方面出发呢? 我觉得从新加坡的经验得来: 1,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危机感是其动力。 强烈的危机感

23、与忧患意识是新加坡环境保护的主要动力。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开始鼓励发展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新加坡政府提出“洁净的饮水、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土地、安全的食物、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低传染病率”等环境目标 2,完备的法律制度、严格的执法手段与高普及度的国民环保教育是其保障。 法律制度上文已提,就不说了。 国名环保教育和严格的执行手段。 新加坡政府对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采取的方法是立法先行。 在执行方面,新加坡政府实行的是预防、执法、监督、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模式。从规划管制入手,在土地规划、工业项目的合理选址、发展与建筑等方面实行管制,对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措施,严格执法

24、,定期监测地面空气质量、内陆河道及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控道路上排放黑烟的车辆、评估管制措施的效率等。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单靠执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公众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因此新加坡政府将环境保护教育视为民众的终生教育,其具体做法是,从娃娃抓起,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争取做到每个国民都有环境保护意识,每个人都能身体力行。环保教育被列入了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政府鼓励每所学校至少成立一个环境保护俱乐部。另一方面,鼓励在学校培养环境保护大使。在社会生活方面,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健全的机构、合理的规划、高额的投入是其先导。 197

25、2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国家环境发展部(后改为“环境及水资源部”)。环境及水资源部是新加坡政府负责环境基础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最高行政机构。环境及水资源部下设“国家环境局”和“公用事业局”两个法定机构,分别负责环境保护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坡的法定机构,主要是为履行某种特别任务,经议会讨论并根据有关法案成立的。法定机构的成立是为了适应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经济这种干预模式而产生的。新加坡政府部门中的法定机构不是纯粹的政府机构,但归属某一政府部门领导,代表政府行使本部门的相应行政管理职能,并通过该部长向议会负责。法定机构是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国有经济实体,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必须清偿国家资助的资金,还本付息,即使申请贷款也同样实行担保和抵押制度。新加坡的社会公共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等需要政府直接加以控制和经营的部门和领域,政府普遍采用设立法定机构的形式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合理的规划高额的投入这些上面也提到了,虽然我国最近几年做的还不错,投入也不少,可惜力度执行不够,给不法企业可乘之机,致使很多都是做了白用功,这些可从各种环境污染新闻可看出。 4有效的政企合作和合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是其途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