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诗词中的物理知识_第1页
(精心整理)诗词中的物理知识_第2页
(精心整理)诗词中的物理知识_第3页
(精心整理)诗词中的物理知识_第4页
(精心整理)诗词中的物理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中国的许多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时,不仅要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而且应探讨诗词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请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镜面成像而形成的。“半江红”是由于红光的波长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使晚霞呈红色。“九月初三夜”说明“露”这一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秋天。“露似珍珠”说明露珠呈球形且晶莹透亮。呈球形是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液面具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

2、体的表面积最小)。露珠特别明亮是由于光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月似弓”是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中的“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不仅记录了“虹”这一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产生“虹”的两个条件:光和小水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说明海潮与月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 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

3、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后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地球有吸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向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10.爬得高,跌得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11.玉不琢,不发光。(玉被打磨后非常的光滑,是镜面反射,反射光比较强,所以说玉不琢,不发光。) 12.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13.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是镜中花。(在水和镜中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5、1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1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6.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17.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光在同一种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8.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而形成的。)物理知识与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

6、的试题成为近几年中考题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3、闪闪红星歌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

7、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4、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5、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凝华)6、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

8、竹满山绿满溪” 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四、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1、唐诗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2、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五、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1、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 “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唐朝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

9、像知识。3、“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4、范仲淹诗句“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5、李白诗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6、刘禹锡望洞庭诗句“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光的反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平面镜成像7、杜牧盆地诗句“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平面镜成像。8、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光的色散。9、吴伟题饮图诗句“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 1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1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1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14、

10、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1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1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1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1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 物理知识与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试

11、题成为近几年中考题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3、闪闪红星歌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

12、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液化)。4、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5、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凝华)6、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13、”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四、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1、唐诗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2、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五、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1、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唐朝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像知识。3、“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4、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