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学案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学案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课?辛亥革命?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成立等史实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3了解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背景条件和过程;探究二十世纪中国最深刻的三次变革产生的时代因素。4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开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变迁 ,对辛亥革命前后进行比拟和思考。5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

2、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 ,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二、【重点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 ,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依据:辛亥革命的失败 ,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如何从史实中分析总结出来。清末新政:清朝末年 ,由于义和团运动等野蛮的排外暴乱事件造成列强大举入侵 ,酿成弥天大祸。加上列强的政治压力 ,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当前的无能状态。当时的清政府和军队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政治局势 ,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 ,这使清朝统治者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因此 ,维

3、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于是 ,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所领导的、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革命。它始自武昌起义 ,延及同年11、12月南方各省市响应武昌起义而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行动 ,终至1912年初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三、【自主先学】1武昌起义1经济:清末“新政、“ _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开展。2思想:_、邹容、陈天华等以_、东京为阵地 ,宣传西方的_、_学说。3组织:1894年 ,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_ ,然后华兴会、光复

4、会等相继建立。1905年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在东京建立。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推动了革命高潮。5时机:1911年四川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3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国内各民族一律_;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选举、_权;确立_、立法、_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的民主宪法。意义:具有反对_制度的进步意义。4民主进程的丰碑1结局:_窃取革命果实。2原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 ,势力强大。列强以_、_、经济封锁为手段 ,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革命营垒中的_

5、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_被迫妥协退让。认识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1性质: 2功绩: 政治:推翻清王朝 ,结束了_ 制度 ,建立起_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经济:推翻“洋人的朝廷 ,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为_ 开展创造了条件_思想:_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四、【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2.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并作总结。五、【达标检测】【根底达标】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是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

6、在中国的殖民统治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质意义在于 A明确了人民的权利 B否认了君主专制制度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开展3有一位老人说他是民国五年生 ,你知道民国五年具体是指公元多少年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5“从实力上讲 ,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 ,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 ,而偌大的清帝国 ,不亡于洪、杨 ,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 ,何哉?最确切的答复是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 D洪秀全不注意斗

7、争策略6对孙中山被迫向袁世凯妥协 ,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有人认为是一种错误 ,究其原因 ,孙中山也别无选择 ,以下所表述中的原因 ,你同意的是 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和财政上陷入极度困境 立宪派和旧官僚对革命派发动进攻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说明他是赞成共和 孙中山民主革命受到列强的军事威胁A B C D7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 ,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 ,三剑一击 ,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三民主义根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开展的趋势 英雄创造历史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 ,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A B C D8在一次历史知识

8、竞赛中 ,主持人问选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是中美历史上的里程碑 ,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同时给出以下选项 ,如果你是选手 ,你会选择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都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都是本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都使本国从此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A B C D 9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表达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专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 B C D10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孙中山出走海外 B帝

9、国主义干预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 ,被迫解散C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 ,迫使孙中山辞职D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 ,但未完成革命任务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11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 ,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 ,是应该赶紧革掉的 ,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 ,不过改称了什么 ,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 ,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 ,地主和旧官僚已开始资产阶级化B除了少数人外 ,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底

10、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 ,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12南京既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又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以下对于南京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1842年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B1853年 ,太平天国在此定都 ,与清政府对峙C1912年 ,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1912年 ,袁世凯在此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3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 ,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 ,可以打倒 ,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 ,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 ,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

11、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12、,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14 1913年 ,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 ,老农询问其国籍 ,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 ,老农茫然惶然 ,连声说:“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说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能力提升:材料: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 ,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 ,因为它在中国历

13、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或 习惯中毫无基。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被除去。 -摘自?全球通史?1为什么将“那一种共和政体称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2材料认为当时中国共和政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中国历史说明为什么“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 ,而是一代人?效果评价:优 良 中 差 评价者: 需要改良和强化之处: 六、【拓展升华】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根底。 1除了知识方面 ,你还有哪些收获: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