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3宋明理学练习_第1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3宋明理学练习_第2页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3宋明理学练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魏晋时期,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的直接原因是()。A.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B.人们难以接受理学观念C.察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败D.陆王心学脱离社会实际解析: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南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程颢和程颐的思想主张之一是()。A.把人与天地的本原合而为一B.准确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C.率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D.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解析:程颢和程颐认为天理的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都是“仁”,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周敦颐的基本观点,B项是张载的思想主张,C

2、项是唐代韩愈的主要观点。答案:D3.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解析: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因之而不能变”,说明他强调等级名分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永恒性,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4.王守仁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解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体现了内心反省的意境,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具有内

3、在一致性,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王守仁宣扬的观点没有关系。答案:C5.(2011·上海单科)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解析:王守仁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且与生俱来,而“致良知”的目的就是遏止伪善流行,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王守仁“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观点相悖,C项与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直接相关,D项与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没有关系。答案:A6.下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下列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不正确的是()。A.伦理道德是

4、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B.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C.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D.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解析:董氏家族获得“理学名家”的殊荣,说明伦理道德已经渗透到基层社会中的家族教育,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但不能直接反映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答案:C7.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自上而下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地方教育系统,其直接目的主要是()。A.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B.推动儒学教育的发展C.进一步巩固科举制度D.促进学术事业的繁荣解析:汉武帝推行文化体制改革以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为核心,从而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故B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根本目的,C、D两项与史

5、实不符。答案:B8.英国曾借鉴我国科举制度改革文官录用制度,孙中山由此认为科举制度“就是世界最好的制度”,其原因之一是科举制()。A.以儒学经义作为考试内容B.便于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D.具有着一定的公平公正性解析:我国古代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二、非选择题9.(原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材料二据传说,王阳明曾见有位

6、圆寂的和尚与其面容极为相似,身后墙上有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王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诗句道:“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摘编自中华读书网请完成:(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2)你认为材料二是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所呈现的特点。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中“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等信息,进而结合朱熹与陆九渊的思想主张进行归纳;第(2)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联系材料二中“据传说”“王知其乃自己前世”等信息进行思考;第(3)问中的“特点”应结合我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从思想内容、发展趋势、本质目的等方面进行说明。答案:(1)主要分歧:朱熹主张“先观后悟”,陆九渊主张“先悟后观”;朱熹认为陆九渊的心学“太简”,陆九渊认为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2)观点: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理由:该传说从侧面印证了佛法对理学的影响。观点:没有历史研究价值。理由:未经证实的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