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8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8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8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8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2012高中历史 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268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高一历史学案:1.2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268(人民版必修1)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进入高二下学期,文科班的历史课时增加,目标更加明确:一切为了高考。但是从整体上看,文科班学生的素质并不理想:课前预习情况很不乐观;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倒是会做笔记,但课后是否会根据笔记复习梳理知识点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部分同学课堂纪律堪忧;学习普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阶段,不愿意开动脑筋多想多问;作业完成情况喜忧参半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对高考教学,经验不足,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如何在讲清知识点的同时让同学们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

2、历史,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学习要求:知道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时间,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主流;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重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难点:如何客观辩证地评价秦始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通过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的作用,在评价人物时引导学生注意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关系。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3、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理解秦始皇与其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手段,收集有关秦王朝留下的历史遗迹的图片和相关的文字研究资料,并能透过秦始皇去感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作为古代中国一个极具特点和争议的人物,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既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一面,也有着偶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秦始皇崇信严刑酷法,以为这样能够使他子孙万世相传,但在广大民众的反抗怒涛中,这也仅仅是一个幻

4、想而已。从长远的历史发展看,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教学流程】投影:神话、英雄、寻秦记、古今大战秦俑情海报这些影视作品都是以秦朝作为时代背景,都牵涉到一个著名的人物秦始皇。投影: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投影:战国秦世系表材料一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史

5、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吕不韦列传云:“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悦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材料三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材料四尉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从上述材料中你能获得有关秦始皇的哪些信息?答:投影:探究的几个焦点焦点1身世成谜:庄襄王之子?吕不韦之子?焦点2幼年磨难相貌奇特自卑压抑性格扭曲郭

6、沫若考证,所谓蜂准就是马鞍鼻,长目就是眼球突出,挚鸟膺就是鸡胸,豺声就是气管炎。这些生理上的缺陷加上幼年的磨难,对秦始皇成年后的性格有重大影响。焦点3崇信法家同学们在学习完本课内容,不妨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结合自己收集的课外材料,对秦始皇做一个历史人物性格分析。可以从秦始皇的生平、历史事迹中提取佐证,加以分析。投影:投影:秦国攻打六国的顺序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嬴政相继兼并六国,建立起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达南海,北到长城一带的大一统帝国。(板书)一、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条件或原因: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前提:消除障碍,掌握政权个人因素:嬴政具有

7、雄才大略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民族交往加强(板书)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思想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投影: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资治通鉴卷七秦纪二请思考:这段材料与什么制度的创立有关?答:皇帝制度。投影:皇帝至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8、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投影: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责投影: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概括上述材料中双

9、方的观点?秦始皇为什么支持李斯的观点?答:投影:投影: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主要是处理君臣关系。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主要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投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皇帝制度具有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特点;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具有三权分立、分工协作、相互牵制的特点,同时官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模式,皇帝高度集权;军权控制于皇帝。投影: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积极: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

10、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消极:建立了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投影:统一文字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史记·秦始皇本纪请思考:李斯建议焚书的理由是什么?焚的是哪些书?这个措

11、施的实施会产生什么后果?答: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投影: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促进经济交流交通军事投影:驰道与直道中央电视台复活的军团摄制组根据考古资料仿制了皇帝的巡游座驾,那应该是2000多年前最豪华的车子了。但扮演秦始皇的演员始终认为,皇帝的座驾一点都不舒服,在车上颠簸15分钟是他的极限。拍摄结束后一个

12、月,他还感觉到天旋地转。而那个伟大的帝王,在这样的车中巡游中国整整几万千米。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促进经济交流交通修筑驰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军事投影: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史记·蒙恬列传投影:秦长城示意图措施影响政治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

13、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摧残文化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促进经济交流交通修筑驰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板书)三、历史的余音我们的评价投影: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投影:类别主要表现(肯定)否定军事上在兼并六国的战争中采取正确的方略,知人善任杀戮众多政治上统一六国,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

14、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严刑峻法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沉重的徭役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投影:天下苦秦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其他的用工,如修建长城,修弛道,常年的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秦朝因为实行法治,反对儒家思想,没有像后来那样限制妇女

15、从事公众活动。儒家主张和长辈同住,以便尽孝,秦则要成家的男子和父母分居,这样国家可以按照户数多收赋税。苛捐杂税,加上严酷的法律,使人民生活如同水深火热,由于原来的秦国变法,被东面其他国家称为“虎狼之国”,现在统一后,暴政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国”。人民动不动就触犯了法律,处罚也相当严厉,特别是当时的野蛮的肉刑制度,常将犯人的脚砍断,造成大量的残废人。原来百姓渴望统一,结束无休止的战争,是想从此过上安宁的日子,现在秦的暴政让他们失望至极,民心丧失,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投影:【学生评价秦始皇的功过】课后测评: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答:在政治上:创

16、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在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在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课后反思】学习本课内容可以联系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内容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和学习内容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相关资料【练习与测验】课本第5页“议一议”答:丞相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

17、掌管官吏监察,并协助丞相处理政事。三公的任免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三者分权独立,他们只对皇帝负责;又互相制约,难以形成个人专权的局面,从而大权被皇帝一人独揽。课本第6页“想一想”答:分封制下的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只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役、劳役等义务。显然,皇帝对诸侯的管理是有限的,诸侯对其封地的权力容易造成诸侯割据。在郡县制体制下,官吏的任免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官吏不再是哪一级诸侯的臣属,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变成了皇帝的臣属。通过郡县制,中央的命令可以一级一级地下达,一直到达乡里;同时郡、县的主要官吏,职责各有分工,相互牵制,难以形成个人专权的局面,这样更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而且,皇帝还可以通过各级负有监察之职的官员和每年年终对官吏的考核,加强对各级官吏的控制。课本第8页“想一想”答: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忍受的极限;向人民征收大量的赋税,制定了严酷的刑法,逼迫人们不得不铤而走险。课本第8页“自我测评”答:首先,“兼并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