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岳阳楼记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_第1页
10岳阳楼记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_第2页
10岳阳楼记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_第3页
10岳阳楼记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_第4页
10岳阳楼记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岳阳楼记教学q标I,.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2 .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3 .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4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 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 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

2、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 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简介: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 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 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 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之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

3、死。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写作背景:岳阳楼记 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一职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想劝慰他,却一 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 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 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

4、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 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 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目标导学二: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义1 .请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义。2.积累文章中常见的文言现象。【一词多义】(1)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2)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4)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5)一 :二碧万顷(数词“一”)长烟二空(全)(6)极:南极潇湘(至、到达)此乐何极,(尽头)(7)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5、(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8)或:而理 长烟一空(有时候)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通假字】(1)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词类活用】(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 语,在之后)【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特殊句式】(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2)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

6、置)(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5)吾谁与归?(宾语前置)目标导学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尝试划分朗读节奏。以第二段为例,标示节奏: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 /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 /异乎?【教学提示】概述文言文节奏划分: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 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须停顿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应停顿,动词与所带宾语、补语之间 应停顿。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总之,要正确划

7、分朗读节奏,就必须以准确理解文 句的意思为前提,再根据朗读停顿的规律综合分析判断。2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以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3 .整体感知,划分文章结构。明确:全文共5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2 4):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该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层(3 4):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部分(5):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第2课时一、教学新课目标导

8、学一:精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1 .文章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明确: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 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怀,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作者写出了从岳阳楼看洞庭湖的哪些特点?明确:(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 .作者为什么忽然写“前人之述备矣”,从写景中跳出来写人?明确:“前人之述备矣” 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 一语。

9、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 “然则” 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 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全文的主体。4 .第三段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明确:作者用“淫雨” “阴风” “浊浪”为主景,写就了一幅日星无光,“山岳潜形”, 也使商旅不前,并且从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的画面,渲染出极 “悲”的气氛。5 .第四段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明确:作者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的画面,渲染出“喜”的气氛。6 .作者用哪些语句概括

10、说明了 “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概括说明了 “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 “古仁人之 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探究一:本文最后一段是文章的核心段落,请你说说拥有“古仁人之心”的人应该拥有 怎样的悲喜态度及忧乐观。明确:拥有“古仁人之心”的人的悲喜态度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忧”时, 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乐”时,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探究二:作者在文中说道,“是进

11、亦忧,退亦忧”。“进”指什么? “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在偏 远地区做地方官。探究三:“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和有古仁人之心的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 箴之意。目标导学二:探究与赏析,把握本文艺术特征1 .范仲淹没有真的到过岳阳楼,只是借滕子京送来的一幅画便创出如此名篇,倘若范仲淹真去了岳阳楼,是否还能创作出如此佳作呢?明确:观点一:能创造出来,因为作者心怀天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因此,若范仲淹见过岳阳楼,仍旧能创出此类脍炙人口之佳作。观点二:岳阳楼 之大观,前人已经

12、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便没有意思,这才让范仲淹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 度,找一个新的题目的做法, 另说他的一套。但见过岳阳楼风景之人, 难免为其美景所震撼, 反而写不出“古仁人之心”的文章也未好说。2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独到的议论文,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明确:从全文的结构来看,本文第一段为叙述,第二、三、四段为写景,最后一段发表 议论。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 章中,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率全文的作用,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篇独到的议论文。3 .你一定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到文章读来朗朗上口,除了抒情真切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造成这个结果呢?明确:也

13、因为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 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 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同时也增加了朗读的流畅度。、板书设计岳 阳 楼 记叙述描写抒情作记缘由概述外景引起下文 景物迁客骚人,I登楼有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垩雨霏霏,感极而悲 春和景明,喜气洋洋,放学反思议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可取之处朗读文章,解读文章,欣赏文章,分三部分学习本文,能让 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语言特色及深刻内涵。不足之处重点放在文章内容理解上,少有对文本字词的关注,这对学 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不利。8论教养

14、教学自枉1,«-411 .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2 .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教学过程F i一、导入新课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 修养的结果。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关于“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 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今天我们学习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进一步理解教养的核心内涵以及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教学提示】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本文奠定基础。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

15、课文,理清层次3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4 .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议论文结构的一般特点。明确: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一一良好的教养。第二部分(3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进行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第三部分(13 17):剖析优雅风度,指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段落之间的关系,句子的含义,本文的语言风格。5 .细读1 2段,思考第1段有

16、什么作用。明确:直接引入论题一一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 “得 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6 .速读312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3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说一说第4段与5 10段之间的关系。明确:总说与分说的关系。(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

17、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7 .速读1317段,思考以下问题。(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 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并以吃饭 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 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 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3)请你结合4 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明确

18、: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教养是优雅的基础,优雅风度是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个人处处时时有教养,就会形成优雅的风度。8 .读第18段,思考:这一段有什么作用?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 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目标导学三: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 谦让和礼让,无论 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 平民百姓。明确:(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2) “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 是无条件的。目标导学四:小结整合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及“无教养”的现象,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一一优雅风度。又运用了许多格 言式的句子,论述充分,引人深思。目标导学五:学以致用1 .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2 .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