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Ⅰ》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Ⅰ》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Ⅰ》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Ⅰ》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Ⅰ》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50234014 学分:2 总学时:36说 明【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学目的】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的教学,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运用辨证发展的眼光分析新时代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更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教学任务】第一,揭示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二,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关系。第三,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产生的过程及其基本思想。第四,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伟大意义。【教学内

2、容】这门课程主要选取马克思主义的两篇经典名著进行讲解,即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坚持忠于原著、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用读书、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授课。【先修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先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 容学 时 安 排小计理论课时实验课时习题课时上机课时1绪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及主要著作222第一篇提纲一、时代背景223二、科学的实践观334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335四、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2246第二篇费尔巴哈论写作背景227第一章 正确认识和对待黑格尔的哲学448第二章

3、正确理解和认识哲学基本问题669第三章 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伦理观22410第四章 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66总 计3243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 材: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徐庆朴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参考书:新世纪的哲学走向,修毅、徐晓风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大纲内容第一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析【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了解和把握实践的概念及其理论意义。教学要求:明确提纲的核心思想是关于实践的思想,实践不仅是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而且也是其建构新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了解并掌握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辩

4、证统一关系以及人的本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内容提要】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一)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二)阐述实践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二、对历史唯物主义几个基本观点的阐述(一)批判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阐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二)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解决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三)批判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看法,揭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践概念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构的伟大意义、主体与

5、客体、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的本质。教学难点: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复习思考题】1提纲中,马克思是如何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点的?这一批判有何意义?2实践的特征是什么?正确理解实践概念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4提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第二篇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析第一章 正确认识和对待黑格尔的哲学【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了解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内核以及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二者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以及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黑格尔哲学有一个全面整体的认识,对其阶级性质、特别是对黑格尔哲学

6、的合理内核及其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有明确充分的认识,还要了解黑格尔哲学的分化解体过程及费尔巴哈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特别要弄清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继承关系,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深刻理解。【内容提要】第一章共18个自然段,主要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的矛盾;论述了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哲学出现的意义。一、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背景和阶级实质(第1、2段)二、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第3-7段)三、黑格尔哲学唯心主

7、义体系和辩证方法之间的矛盾(第810段)四、黑格尔学派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第11-18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联系与区别【复习思考题】1、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是什么?2、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极其真实意义是什么?3、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表现在那些方面?4、简述黑格尔学派的解体过程。5、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 正确理解和认识哲学基本问题【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的标

8、准。了解并充分认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演变;明确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以及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从而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有一更为深刻的理解。 【内容提要】第二章有24个自然段,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科学地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揭示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分析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批判了施达克混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第1-6段) 二、费

9、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第78段)三、批判施达克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界限的错误(第924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科学标准、划清不同的认识路线的原则界限、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论述【复习思考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演变。2、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恩格斯是如何批判不可知论的?4、什么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5、旧唯物主义有那些局限性?为什么?第三章 批判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伦理观【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费尔巴哈宗教观与伦理观的内容及其局限性。教学

10、要求:要求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清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道德观的唯心主义实质,弄清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道德观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弄清他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内容提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和道德观,揭露了费尔巴哈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的本质,指出了他停留在唯心史观的原因。 一、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第18段) 二、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道德观(第919段) 三、费尔巴哈停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第20、21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道德观、费尔巴哈停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

11、教学难点:通过对费尔巴哈宗教哲学和伦理学唯心主义的批判,揭露其抽象的无阶级的人性论和唯心史观的本质【复习思考题】1费尔巴哈的宗教观的历史唯心主义表现在那些方面?2费尔巴哈道德观的错误极其实质是什么?3恩格斯是怎样阐述道德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的?4费尔巴哈停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是什么?第四章 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正确认识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学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近代科学的三大发

12、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阶级斗争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 【内容提要】第四章共26个自然段,主要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中的革命变革,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第18段)(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926段)在本文的最后,恩格斯写了一个结束语。恩格斯通过对1844年革命后德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待理论的不同态度的论述,指出哲学是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的,阐明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恩格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所阐述的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即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