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_第1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_第2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_第3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_第4页
湿地生态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湿地生态学CH1 总论1 湿地之神丹顶鹤。2 中国最大的湿地拉鲁湿地。3 中国“荷都微山湖红荷湿地。4 湿地公约于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5 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6 湿地: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7 水是湿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8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物种的基因库或生物超市。9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 :一经济效益单位面积湿地生产力最高:1高生产力食物、药材、工业原料;2水资源丰富居民、工业、农业用水来源;3泥炭燃料

2、、泥炭浴疗、生物肥。二社会效益:光观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三生态效益:1大气调节气候、调节空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泥炭起着碳库的作用2水“自然之肾,“地球之肾功能。污水处理、水体净化,平衡补给地下水、调蓄水量、保岸护堤3防止土壤酸化4生物物种的基因库10湿地存在的问题。资料一:素有“鸟儿的天堂美誉的河北省昌黎滦河三角洲,至今仍然立有“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石碑。颇具挖苦意味的是,1996年后,这里的湿地连年遭到蚕食,直到被全部开发成一块块稻田,挖为一片片池塘,变成了经济地。资料二:被誉为“世界观鸟地之一的北戴河,湿地面积也在以惊人的速度被蚕食。昔日拥有50多万亩滩涂、沼泽地,如今被开发得已

3、所剩无几。原有的十多块湿地,现在只剩下两三块有鸟儿可观了。资料三:成片的高楼大厦建起来了,成片的柿子树倒下了,成片的水塘消失了这就是杭州的建设过程。 资料四:扎龙湿地是乌裕尔河下游失去河道,河水散溢形成的,这里由个大小泡沼和广阔的草原草甸组成,但前些年由于缺乏对扎龙湿地保护的认识,上游地区大搞农业开发,搞了很多人为的工程,上游截留水源非常厉害,大小水库有多座,湿地的水源补充大大减少。湿地的耐干旱性是有极限性的,如果连续数年得不到水源补充,必将造成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导致湿地功能的丧失。(1) 盲目开垦和改造(2) 湿地水资源不合理利用(3) 泥沙淤积(4) 污染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等5湿地生物

4、多样性降低湿地的破坏给依托湿地的生物带来了灭顶之灾。资料“围湖造林意杨林风波:人与鸟争地南方省份生产力最高,又“荒无人烟的地方只有湿地,因此大面积种植杨树的魔爪就悄悄伸向了这最后的处女地“天然湿地。为了抵御湖泊湿地常年淹水的限制,都选择了“意杨等耐湿树种。意杨是速生树种,几年就可成材经济价值高,又极度耐湿,哪怕一年有几个月都泡在水里也能正常生长!因此近些年来长江中下游的各湖区都普遍兴起了这股种植意杨之风风,开始时还只是在湖边、垄边种植,慢慢地就肆无忌惮地伸向了各湿地保护核心区内。因为认识缺乏,作为沉湖湿地保护区主管部门的武汉市蔡甸区林业局批准了在沉湖核心区内种树的申请。草滩上密密麻麻种满了意杨

5、 。思考:意杨林对留鸟越冬和湿地生态环境有何影响?11保护对策: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2制定湿地保护开发利用规划 3加强湿地的研究4完善湿地法规5建立自然保护区6湿地公园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为“湿地公园 。CH2 湿地类型拉姆萨Ramsar公约分类系统中湿地类型:滨海湿地,内陆湿地,人工湿地1.滨海湿地的类型:浅海水域,潮下水生层,珊瑚礁,岩石性海岸,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海滩,潮间盐沼湿地,红树林沼泽,海岸咸水湖,海岸淡水湖,河口水域,三角洲湿地。红树林:红树植物的树皮内大多含有丰富的单宁酸,遇空气容易氧化成红色红树林的生态适应

6、性:叶片旱生形态结构:叶肥厚、革质化、有茸毛,表皮光亮。 叶片高渗透压:细胞内渗透压通常达30-大气压一般的陆生植物只有5-10个大气压 泌盐现象: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那么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胎生现象名词解释:红树林中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还没有离开母体的时候就已经在果实中开始萌发,长成棒状的胚轴。珊瑚礁名词解释:珊瑚礁是一类生物海岸类型,由珊瑚虫的遗骸夹杂其他各种造礁如钙质藻类等和附礁如软体动物、软珊瑚、海葵和有孔虫等生物遗体,经过地质年代的作用形成的,其根本成分是碳酸钙。河口沙洲湿地:是一类特殊的盐沼湿地,主要在大河高浊度河口,凭借径流的大量水沙输出,于海

7、岸潮汐能较小的区域发育而成。(4)岩石离岛:海岛是四周被海水包围,高潮时露出海面的陆地.2.内陆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泥炭湿地,淡水林泽,湿草甸湖泊湿地:是湖泊的一局部,但两者并不等同。是发育在湖泊边缘,也就是在枯水期水深2m以浅的局部,并且总面积不低于8hm2 。 3.我国湿地分类: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湿地,人工湿地沼泽名词解释: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其上主要生长着沼生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堆积,或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CH3 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1. 湿地生产者湿地植被类型分类 从植物生活类型看,可以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 水型和漂浮型; 从生长环境看,可以分为水

8、生、沼生、湿生三类; 从植物生长类型看,可以分为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 2.浮水植物特征: 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地上茎质软或缺少地上茎,叶自漂浮水面上。(菱角)3.漂浮型植物特征:根不扎入泥土,整个植株漂浮在水中,从水中汲取养分生长。(槐叶萍、水葫芦)4挺水植物特征: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植株的上部那么挺出水面。香蒲5沉水植物特征:根或地下茎生长于泥土中植株的上部沉入水中。水盾草、皇冠草6湿生植物主要包括水生、沼生、盐生植物以及一些中生的草本植物。沼生植物:仅植株的根系及近于基部地方浸没水中的植物。香蒲、池杉。水生植物有:金鱼藻、睡莲。7草本:茎木质不兴旺,支持力较弱。窄叶泽泻灌木:主

9、干不明显,常在底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乔木:主干明显,具分枝或不分枝的木本植物。墨西哥落羽杉蔓藤植物:茎柔软,需缠绕或依附他物向上生长的植物。龟背竹8海岸盐沼植被:主要由耐盐草本植物组成,沿着高程梯度往往形成单优群落而具有带状分布特征。9沼泽植物的生态学特性:(1) 通气组织兴旺(2) 具有特殊的无件繁殖能力:沼泽植物从近于地表的地下茎上生长出不定根进行繁殖。(3) 食虫习性:由于沼泽湿地中泥炭的不断积累,地表逐渐隆起,已脱离地下水补给,只能接受养分较少的大气降水补给,使泥炭中无机养分极其贫乏,一些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沼泽贫营养植物,不得不靠捕捉进入湿地的昆虫、消化现成的蛋白质补充养分的缺乏

10、,这种植物称作食虫植物。 (4) 旱生形态 :如狭叶杜香、 越橘柳、笃斯、 越橘等小灌木, 其植株低矮,叶片小、呈革质 , 角质层厚 , 气孔深陷 , 具有绒毛以防止蒸发;有些草本植物如乌拉苔草、毛苔草等,叶缘曲卷,叶片纤细,具有光泽,可减少叶片蒸发。 (5) 保水结构和贮水细胞:藓类植物有着巨大的保水能力,这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形态和组织构造。研究认为,泥炭藓密集生长,植物体之间的隙缝称为毛管,使保水能力增强。泥炭藓的叶在枝周围形成鳞状,枝和叶之间的空间成为水的滞留场所。枝下垂,枝与枝紧密相接形成毛管,这些枝叶的特殊形态和构造均有利于泥炭藓贮水和保水。此外泥炭藓叶上有一种透明细胞,细胞壁肥厚,起

11、着保水作用,透明细胞有孔,便于迅速吸收大气降水;在泥炭藓茎上有一种像蒸馏瓶状的细胞,这些大的无色细胞能吸收和保持水分。 10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有具飞翔能力的鸟类和昆虫,适应湿生环境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以鱼类为代表的水生动物,以及种类繁多的底栖无脊椎动物。11水体微生物主要包括水中的病毒、细菌、真茵(霉菌和酵母菌)和 放线菌及体型微小的藻类和原生动物。自然界有机碳化物的分解,主要是微生物的作用陆地和水域的有氧条件中。通过好氧微生物分解被彻底氧化为CO2; 在无氧条件中,通过厌氧微生物发酵被不完全氧化成有机酸、甲烷、氢和CO2。能分解有机碳化物的微生物很多,主要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菌。1

12、2细菌是湿地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分解者类群,属于原核生物。主要类群1好氧菌2微好氧菌3绝对厌氧菌4耐氧性厌氧菌5兼性厌氧菌。13真菌在水体中的作用:1水生真菌除可以直接降解有机质外,异养的微生物和动物 可将真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作为食物。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2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处理、新功能结构化合物以及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3水生真菌对其生活的水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比拟敏感,净水: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高。污水:真菌种群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较低。14就水质而言,藻是重要的微生物。在水环境中,藻类和细菌往往有共生关系。如藻类迅速繁殖,那么在夜间发生的呼吸过程影响水体的溶氧平衡而造成

13、厌氧条件。当没有细菌相其它CO2来源时,某些藻类可以夺取水HCO3-;以获得细胞繁殖所需的碳,造成水中HCO3- ;不断减少,水体的pH值将逐渐增大。如水中含钙,那么随着pH值的上升,可能出现碳酸钙(CaCO3)沉淀。有些藻类可使水体产生异味。15湿地生物的生态适应. 细胞水平的适应:对缺氧的适应:湿地缺氧环境的形成;细菌的适应性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对盐的适应:大多数喜盐细菌,无机离子构成渗透活泼的细胞溶质;其它细菌的内部盐浓度远低于外部浓度,渗透活性依赖于有机化合物,如杜氏藻。.维管束植物的适应性:对缺氧的适应:通气组织,特殊器官,增压气流,氧化根周,水的摄取,营养吸收,呼吸作用;对盐的

14、适应:维管柬植物开展出利用它们的复杂结构形成的适应性,包括阻止和控制盐进入的屏障和专门用来排泄盐的器官。光合作用的适应特征:许多植物在湿地中和其它胁迫环境,特别是干旱胁迫环境中的共同适应特征是光合作用的C4途径。植物整体策略:通过生活史进化出避让和逃避策略。.动物的适应性:对缺氧的适应,对盐的适应,对觅食条件的适应,行为适应.互惠与共生第四章 湿地的生态水文过程1.水文周期是湿地水位的季节性变化格局。内陆湿地水文特征通常受气候条件及地下水位的影响。湿地水文周期并不是每年都相同的,而是随着气候变化和区域先前的条件发生改变。2.淹水持续时间:对于非潮下或永久性淹水湿地,湿地处于静水的持续时间淹水频

15、度:湿地在给定时间内的平均淹水次数。3.水文过程对湿地的影响:物种组成与丰富度:水文过程对湿地物种丰富度影响具有两面性。限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取决于水文周期和自然能量。初级生产力:湿地对水文通量的开放度是决定潜在初级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机物的累积和输出:湿地由于初级生产力的增加或者分解和输出的降低而累积过剩的有机物质。所有湿地泥炭累积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些过程作用的结果。营养物质的循环:营养物质随降水、河流洪水、潮汐、地表和地下径流输入湿地。湿地营养物质的输出那么主要受水流输出的控制。4.湿地水文周期或湿地的水文状态,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进水与出水之间的平衡;地表景观外形;地下土壤、地

16、质和地下水条件。5. 满岸流量:当河水开始漫进泛滥平原,这时的河川径流称为满岸流量。周期性的潮汐淹水是海岸湿地的重要水文特征。6.湿地消退机理:(1)引水消退效应:由于水资源的利用,使湿地补给水量减少,导致湿地由周边逐渐向湿地中心全面萎缩。 (2) 围垦消退效应:由于围垦,湿地被切割蚕食,湿地面积减少。自然水域被压缩,连通性被切割,生境被别离,使得生物生存开展空间被限制,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特有功能退化甚至丧失。(3) 复合消退效应:在以上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合效应,使湿地加速消亡。如果出现复合消退效应,将加速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的崩解,直至消亡。7.我国湿地消退原因:南方:我国南

17、方湿润地区的湿地消退主要是围垦消退效应。北方: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如华北平原主要是引水消退效应,松花江流域湿地消退是两种因素导致的复合效应。 第五章 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通常可以分为两局部: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各种转化过程以及湿地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2.湿地土壤分为两种类型:矿质土壤和有机土壤。(1) 有机土壤主要是由不同分解阶段的植物残体组成,由于静水或排水不畅导致的厌氧条件而造成累积。有机物质的植物来源和土壤分解的程度是湿地有机土壤包括泥炭和腐殖土的两个更为重要的特征。(2)矿质土壤形成的三个条件:持续的厌氧条件。足够的土壤温度(5经常被认为是“生物学零点

18、,低于这个温度,生物活动就会停滞或相当慢)。 作为微生物活动基质的有机质。(3)许多半永久性或永久性淹水的水成性矿质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黑色、灰色,有时呈绿色或蓝灰色土壤形成的潜育过程。它是铁化学复原的结果。某些矿质土壤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氧化根周的存在。某些矿质土壤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氧化根周的存在。3.如何识别矿质土壤的复原层和氧化层? 4.湿地氮的输入途径:大气氮沉降外 ,径流氮输入,生物固氮和人类活动等。5.碳的转化:在湿地缺氧条件下,主要以厌氧过程为主,能量转化效率略低于有氧过程。其中发酵和甲烷生成是两个最主要的厌氧过程。6.湿地为什么具有碳源碳汇的作用?湿地中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导致湿地中

19、碳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湿地植物从大气中获取大量的 CO2,又通过分解和呼吸作用以 CO2 和 CH4 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湿地碳循环过程受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碳源:湿地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释放源。湿地中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产生 CO2 和 CH4。如果泥炭被开采并作为燃料燃烧,将迅速地把泥炭中积累的大量碳氧化,使几千或上万年来由大气中 CO2 形成的有机物质重新以 CO2形式返回到大气中,这时泥炭沼泽湿地就变成了碳“源。碳汇:湿地,特别是泥炭地中储存着大量的碳,因此说湿地是碳“汇 。以我国泥炭沼泽湿地中泥炭的积累速率为0.32 mm/ 年,一年中可为我国堆积约 58.47 万吨泥炭, 折合20

20、万吨有机碳的储量。由此可见,泥炭沼泽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碳积累速率最快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吸收碳的能力要远远超过森林。7.湿地物质的输入(1) 输入途径:物质通过底质、生物和水文途径输入湿地。(2)影响输入的原因:地下水影响,气候,地理条件,河川径流,人为影响 第六章 湿地生态修复和重建1. 湿地恢复的定义:是指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也包括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湿地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2. 湿地恢复的机理: 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沉积作用。污水进入湿地,经过基质层及密集的植 物茎叶

21、和根系,可以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沉积在基质 中;化学反响:主要指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复原反响等,这些 化学反响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基质类型;生化反响:主要指微生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开环、断键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3.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机理:1 不溶性的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截留下来被微生物利用。2 可溶性有机物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分解去除。4. 氮去除机理:主要有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植物吸收、氨的挥发作用以及基质吸附作用等.1当湿地系统的氧浓度足够支持好氧硝化菌的生长时,湿地系统首先将NH4十一N转化为NO3一一N。由于污水中氮素的组成大局部为NH4十一N ,所以,硝化作用是人工湿地脱氮的限制性因素。硝化作用并不直接去除污水中的氮素,硝酸盐经反硝化作用后才能得以去除。2氨的挥发作用与系统中污水的pH值有关,pH值小于7时,氨的挥发作用几乎是不存在的;而pH值小于8时,氨的挥发作用也不是十清楚显;然而,当系统pH值高达9.3时,此时氨和按离子的比例为1:l,通过挥发造成的氨的去除开始变得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