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话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6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普通话是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根据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以 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普通 话语音基本知识和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正能力和自 我训练能力;能用规范标准或比较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朗读、说话及其它口语交际, 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以及现代汉语的科学研究工作打好基础。同时,针对普通话水平测 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把握应试要领,使学生能顺利地通过测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标 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和普通话语音训练两 部分。第

2、一部分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有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认识,掌握汉 语拼音, 能给汉字注音,能识读音节,会说普通话。第二部分普通话语音训练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把普通话的声、韵、调贯穿始终,把贵州方音的辨正贯穿始终,并且突出贵州方音 的辨正。本课程是一门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 话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示范和自我训练相结合、课内学 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主 导。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普通话概说(2学时)(_)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普通话的内涵

3、;了解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的关系以及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重要性;了解我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和工作重点;掌握普通话的学习方法。(二)教学内容:什么是普通话;汉语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难点: 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要;怎样学好普通话。第一节什么是普通话(课堂讲授) 、以XX语音为标准音 二、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三、以典范的现代XX著作为语法规范 第二节汉语方言(课堂讲授)什么是方言 方言形成的原因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四、七大方言区第三节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课堂讲授)有利于减少方言隔阂,方便方言区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有利于增进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利于国际交往,有利于

4、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有利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节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课堂讲授) 一、教师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力量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教师持证XX的等级要求第五节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要(课堂讲授)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和目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式第六节怎样学好普通话(课堂讨论) 熟悉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多练多听 掌握并应用普通话节律理论,努力提高读和说的能力 注意词汇、语法方面方言同普通话的差别第二章语音和语音系统(20学时)(_)教学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各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掌握普通话各个韵母的发音;掌握普通话四个声调

5、;掌握普通话音节相拼的方法要领;掌握音变的发音要领;分清方言与普通话有差别的声、韵、调的辨正方法。充分使用教材内的训练资料,做到读准每个词语。二)教学内容:重点:普通话各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普通话各个韵 母的发音;普通话四个声调;普通话音节相拼的方法要领;音变的发音规则及要领。难点:鼻音;边音;舌尖后音;舌面音;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差异较大的韵母;四声;轻声;儿化;变调。第一节语音概说(课堂讲授)什么是语音语音的性质1.语音的物理基础:音高、音强、音长、音色。11/17语音的生理基础: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3.语音的社会基础。三、语音单位1.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2最小d扁

6、吾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3.音位: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记录语音的符号1,汉语拼音方案颁布的时间及组成部分。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字母表的读音。第二节声母(课堂讲授及练习)、声母的性质汉语音韵学的传统分析法,把一个音节分成声母、韵母两大部分,同时还 要加上一 个贯穿整个音节的声调。一个音节开头的部分叫做“声”,是带出字音响亮部分的开始 的发音。用来表示“声”的字母叫“声母”。声母部分指的是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的 那部分,它一般都是由辅音来充当。普通话的辅音声母有21个。有的音节的开头没有辅 音,把它的声母部分看作是零,习惯上把它称做“零声母"O二、声母的本音和呼读音是

7、辅音的实际音值;拼读时要用它们的本音拼读。呼读音:为了便于教学和称说,在声母本音的后面加上一个响亮的元音呼读,此时 的发音就 是呼读音。三、声母和辅音的关系 声母和辅音不是一个概念: 声母:是从音节的构成成分来说的。汉语音韵学的传统分析法,把一个音节分成声母、韵 母两大部分。辅音: 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二者的关系是=声母都由辅音充当,但是辅音不一定都是声母。在普通话的语音系统里,共有辅音 22个,但是做声母的只有21个,其中的辅音“ng只能做韵尾,因此辅音的范围是大于 声母的。四、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部位: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的7种发音部位: 双唇、唇齿、舌尖前

8、、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二) 发音方法:1. 阻碍方式:XX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2. 送气和不送气:在发塞音和塞擦音时呼出的气流有强和弱的不同,呼出的气流强的叫送气 音;呼出 的气流比较弱的音叫“不送气音"O3, 清音和浊音:多数辅音声母发音时气流不振动声带,称为“清音";少数辅音声母发音时气流 要振动声带,称为“浊音”。21个辅音声母中只有m、n、 I、r四个声母是浊 音,其余的都是清音。五、零声母有些音节开头部分没有声母,只有一个韵母独立成为音节,但是它们在发音时音节 开头部分往往带有一点轻微的摩擦成分。这种摩擦音一般可以用半元音来描写,表示这 个音节也有一

9、个类似声母的成分。但是摩擦的明显与否往往 因人而异,而且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因此这种音节的声母语音学里称之为声母"O六、声母的发音分析及练习1.双唇音b、p、m及练习2. 齿唇音f及练习 3.舌尖刖音Z C s及练习 4.舌尖中音d t I及练习 5舌尖后音zh、ch、sh、r及练习 6舌面音j q、X及练习 7舌根音° k h及练习8.声母综合训练(1)平舌音和翘舌音对比练习(2)鼻音和边音对比练习(3)f和h对比练习(4)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对比练习(5)纠正尖音字练习第三节韵母(课堂讲授及练习)、韵母的性质按汉语音韵学的传统分析,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用来表示韵的字母叫韵母

10、。二、韵母的分类 从音素的性质上: 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从韵头上: 开口 XX、XXXX 合口 XX、撮口 XXo三、元音及元音和韵母的关系: 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唇形圆展、舌面元音图 四、韵母的发音分析及练习()单元音韵母:舌面兀音、舌尖兀音、卷舌兀音O(二)复韵母发音训练: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三)鼻韵母发音训练:刖鼻韵母、后鼻韵母0(四)韵母综合练习:1区分前鼻尾韵和后鼻尾韵的韵母en和en g> in和in gan和an、gong和en g uen 禾口 on g、 un和 ion gan和 in。2.区分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O 3读准韵头U,避免韵

11、头丢失。第四节声调(课堂讲授及练习)一声调的性质和作用声调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是一个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同一声母和韵 母构成的音节,如果声调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声调的高低 升降主要取决于音高, 这是声调的本质特征。二、调类和调值语音学上把声调具体的高低升降念法叫调值。根据调值归纳出来的声调种类就是调类。三、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1.普通话四声:阴平、XX、上声、去声。2,四声的训练。第五节音节(课堂讲授及练习)一、音节的结构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二、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普通话声韵配合简表三、音节的拼读=拼读要领、拼读方法第六节

12、音变(课堂讲授及练习)说话时一连串的语流中常常会产生音节之间的读音变化,这些变化有音素 也有声调的变化,这种语音的变化叫音变。的变化,一、轻声1.什么是轻声:在说话的时候有些音节会失去原有的声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比较模糊 的调子, 这种读音变化叫轻声。2.轻声的规律:(1)名词的后缀“子、头、巴"以及 W 读轻声。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们"读轻声。(3)语气词"啊、吗、呢、吧"读轻声。(4)重叠形式的动词、名词后一个音节读轻声。(5)动词后边表示趋向的“来、去"读轻声。(6)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读轻声。(7)量词f读轻声。(8)有些双音

13、节口语常用词习惯上第二个音节读轻声。3 轻声的性质和作用: 区别词义、区别词性4必读轻声词练习二、儿化 仁什么是儿化:儿化指的是后缀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2儿化的性质和作用:儿化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和词汇、语法、修辞都有关系。它有区别词义、区别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3. 儿化韵的发音变化规律4, 常用儿化词发音练习。三、变调(-)上声变调(二)“一"和“不"的变调(四)形容词重叠词的变调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的变化规律及朗读训练 五、音变综合朗读训练 第三章XX方言声、韵、调辨正(4学时)

14、(_)教学要求:结合本章节归纳的知识点,在老师指导下,理解自己家乡话与普通话中声母、韵 母、声调的对应关系,辨别二者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矫正声母、韵母、声 调的发音偏误。(二)教学内容:鼻边音辨正、平翘舌辨正、 舌尖后音、ie、U a uos ueei、 在普通话里的声调读音。f与h辨正、零声母辨正、韵母e、U、0、 i X erX a o ouv ua、iui、iou、鼻韵母、声调、掌握古入声字难点:鼻边音辨正、平翘舌辨正、 方言里的入声字。f与h辨正、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的韵母、上声、第一节声母辨正(课堂讲授及练习)ns I辨正Z、6 S 禾0 zh、ch、sh、r 辨正f、h剖

15、辛正零声母辨正第二节韵母辨正(课堂讲授及练习)单元音韵母辨正 复元音韵母辨正 鼻辅音韵母辨正第三节声调辨正(课堂讲授及练习) 调类:普通话调类与XX各地方话的差异 二、调值: 普通话调值与XX各地方话的差异 三、阴平辨正:XX各地方话与普通话在阴平调上的差异四、XX辨正:XX各地方话与普通话在XX调上的差异五、上声辨正:XX各地方话与普通话在上声上的差异六、去声辨正:贵州各地方话与普通话在去声上的差异七、入声辨正: 入声字与今天普通话的关系第四章普通话与贵州方言、语法比较(4学时)(_)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了解普通话与贵州方言在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表现,从而实现 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抓住两

16、者的转换规律,遵守普通话在词汇与语法方面的规范。(二)教学内容:了解普通话与贵州方言在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表现。难点: 会正确并熟练使用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第一节语汇对比(自学及讨论) 贵州话和普通话在常用词语以及代词、量词、副词、介词等方面的差异。第二节语法比较(自学及讨论)、XX方言构词特点(-)名词的构造特点及复数形式(二)动词的重叠式形态(三)形容词的重叠式形态(四)数词的重叠式形态13 /句法结构对比 特色句类结构对比助词对比五、语气词对比7黔东南方言和黔南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对比第五章朗读(6学时)(_)教学要求:掌握基本的发声技巧,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学会运用朗读的多种技巧包括语法停

17、 顿、感情停顿、语法重音、逻辑重音等表现的一般规则。充分使用教材中的训练材料, 做好朗读技能中的“内部心理状态”训练和“外部表达技巧”训 练,做到能够使用 比较标准或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诗、文、故事等。(二)教学内容:1.发声技能训练;气息调节训练;共鸣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2.朗读的基本要求难点:发声技能训练、吐字归音训练、深刻理解朗读作品内容;明确朗读目的,确定朗读 基调;分清朗读对象,引发读者共鸣;把握朗读技巧,设计朗读方案。第一节朗读的基本要求(课堂讲授及练习)一、全面、准确、深入地把握 作品 二、具体、细致、真切地感受作品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品 第二节朗读的基本技巧(课堂讲

18、授及练习)、停连:1.学会停连技巧,做到“顿到好处,连到妙处",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魅力。停连,是朗读者思想感情的继续和延伸,绝不是思想感情的中断和空白。必须以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前提,根据作品内容和语句目的安排停连。3.作品中的标点符号是朗读者安排停连的重要参考。4.停连可分为语法停连和逻辑停连两类。重音:学会如何确定重要的位置和掌握重音的多种表达方法。1.朗读时,为了实现朗读目的,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甚至某个音节,成为重 音。2,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3.重音不是“加重声音"的简称。4. 要处理好重音与非重音、主要重音与次要重音的关系。5.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类。6. 重音的表现方法有:加强音量;拖长音节;重音轻读。三、语气: 学会将情、气、声三者融为一体,并能运用自如,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现力。仁理解语气的涵义2朗读时,朗读者的感情、气息、声音状态,同表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产生什么样的气息;有什么样的气息,就有什么样的声音状 态。四、节奏: 学会恰当地确定节奏的类型,正确运用节奏进行表情达意的方法。节奏来源于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2,节奏立足于作品的全篇和整体。3.常见的节奏类型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五、停连、重音、语气、节奏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