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基础_第1页
园林设计基础_第2页
园林设计基础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园林设计基础第一章绪论1.1园林设计相关的概念与范畴园林学定义:“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 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 城市规划园林设计: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计”者,计谋,策略之意。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 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 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它包含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 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所以,园林设计

2、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 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范畴(1 )城市与区域规划:即区域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几百几千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尺度上设 计,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以及交通等;(2) 城市设计:城市需要人们去设计,它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这些界定 了城市的形态;(3) 风景旅游地规划:包括风景旅游地的规划和设计、自然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 设计;(4) 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自然地,如湿地、森林,也需要人们去设计;(5 )综合地产的开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6)校园、科技园和办

3、公园区的设计;(7)花园、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1.2园林的发展第一阶段一一园林的萌芽状态(原始社会后期)第二阶段一一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三阶段一一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第四阶段一一二战后1.3学习方法 课程学习特点: 1要求丰富的外围知识 2要求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巧(1) 专业理论知识(2)表现技巧3要求较高的艺术和人文修养第二章园林制图基础知识主要内容:一、制图工具及其使用1. 绘图板2. 丁字尺:丁字尺又称T形尺,一般有机玻璃制成。由互相垂直的尺头和尺身组成,尺身上有刻度的一边为工作边,丁字尺分为120mm 900mm 6

4、00mn三种规格,丁字尺主要用来画水平线或配合三角板作图。3. 三角板、比例尺、圆规与分规、绘图笔、绘图铅笔、曲线板、模板与擦图片、模板与擦 图片、马克笔、彩铅二、制图常规为保证图纸规格基本统一,图面清晰明了,符合设计、施工和存档的要求,国家建设部颁布了有关的制图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总图制图标准建筑制图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给排水制图标准一) 、图纸幅面(1) 分类:A0、A1、A2、A3、A4,以及相应的加长图纸,但必须为图纸标准长度的1/8的倍 数,且只能向右加(2) 具体尺寸:L 代表图纸的长度,B代表图纸的宽度A0:B X L=841 X 1189 A1:B X L=594 X 8

5、41 A2:B X L=420X 594A3:B X L=297X 420 A4:B X L=210 X 297二) 、格式(图框的格式有两类)(1)横式幅面:c=10mm( A0 A2) c=5mm (A3 A4) a=25mm (A0 A4)(2 )立式幅面I: c=10mm( A0 A3) a=25mm (A0 A3)(3) 立式幅面n: c=10mm(A4) a=25mm (A4)标题栏和会签栏1、标题栏:“国标”中规定:在图纸中规定的位置上,必须将图纸名称、编号、设计单位、设计人员、 校核人员以及日期等内容集中于一个表格内,称为标题栏或图标2、会签栏:指各工种负责人审验后签字的表格3

6、、图线(建筑制图中,以线宽度的不同区分其表达内容的主次和用途)1) 、线宽:粗线(b)中线(0.5b-0.35b ) 细线(0.35b-0.25b ) 线的画法和要求:(1) 绘图时用力一致,速度均匀线条应达到光滑、圆润、浓淡一致(2) 虚线、单点画线和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一致(3) 单点画线和双点画线的起止端不应是点,且点画线与点画线、点画线与其它线段相交应是线段相交(4) 虚线与虚线或虚线与其他线段相交应是线段相交(5) 图线不得与文字数字相交、重叠.2) 、文字、指南针汉字一一长仿宋体(长宽的比约为3: 2)书写要领:横平竖直、起落有锋、结构均匀、充满方格、组合紧凑 字母一一拉丁字母

7、数字一一整齐、清楚标高的标注:?标高的单位为米,图上不必注明?标高的标注符号上(下)应加注高程数字,零点标高注写为+0.000?水面高程(水位)符号同立面高程符号,并在水面线以下绘三条细实线三、钢笔徒手线条图画法第三章园林素材表现3.1园林植物的表现方式1. 乔木的表示方法 乔木的平面画法:树木的平面表示可以以树干位置为圆心、 树冠平均半径为半径作出圆, 再加以表现,其表现手法非常多, 表现风格变化很大。 根据不同的表现手法可将数目的平面 表示划分成四种类型a. 轮廓型:树木平面只用线条勾勒出轮廓,线条可粗可细,轮廓可光滑,也可带有缺口。b. 分枝型:在树木平面中只用线条的组合表示树枝或枝干的

8、分叉。c. 枝叶型:在树木平面中既表示分枝、又表示冠叶,树冠可用轮廓表示,也可用质感表示。 这种类型可以看作是其他几种类型的组合。d. 质感型:在树木平面中只用线条的组合或排列表示树冠的质感。 树冠的避让:为了使图面简洁清楚、避免遮挡,基地现状资料图、详图或施工图中的树木平面可用简单的轮廓线表示,有时甚至只用小圆圈标出树干的位置。在设计图中,当树冠下有花台、花坛、花境或水面、 石块和竹丛等较低矮的设计内容时,树木平面也不应过于复杂,要注意避让,不要挡住下面的内容。但是,若只是为了表示整个树木群体的平面布置, 则可以不考虑树冠的避让,应以强调树冠平面为主。 树木的平面落影:树木的落影是平面树木重

9、要的表现方法,它可以增加图面的对比效果,使图面明快、有生气。树木的地面落影与树冠的形状、光线的角度和地面条件有关,在园林 图中常用落影圆表示,有时也可根据树形稍稍作些变化。 树木的立面表示方法 树木的平、立面的统一2. 灌木和地被的表示方法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 平面形状有曲有直。自然式栽植灌木丛的平面形状多不规则,修剪的灌木和绿篱的平面形状多为规则的或不规则但平滑的。灌木的平面表示方法与树木类似, 通常修剪的规整灌木可用轮廓、分枝或枝叶型表示,不规则形状的灌木平面宜用轮廓型和质感型表示,表示时以栽植范围为准。由于灌木通常丛生、 没有明显的主干,因此灌木平面很少会与树木平面相混淆。 地被物宜采用

10、轮廓勾勒和质感表现的形式。作图时应以地被栽植的范围线为依据,用不规则的细线勾勒出地被的范围轮廓。3. 草坪和草地的表示方法a. 打点法:打点法是较简单的一种表示方法。用打点法画草坪时所打的点的大小应基本一致,无论疏密,点都要打得相对均匀。b .小短线法:将小短线排列成行,每行之间的间距相近排列整齐的可用来表示草坪,排 列不规整的可用来表示草地或管理粗放的草坪。c .线段排列法:线段排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要求线段排列整齐, 行间有断断续续的重叠,也可稍许留些空白或行间留白。另外,也可用斜线排列表示草坪,排列方式可规则,也 可随意。3. 1 . 2园林植物的透视画法3. 2水面、石头和道路的表现平

11、面构成: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Constitution),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广义为“造型”,狭义为“组合”,即提取造型的纯粹的形态作为要素来研究。简单的说,就是以形态或者材料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力学,心理物理学等原理进行的一种组合。它是直觉性思维与推理性思维结合,理性与感性结合的产物。随着现代设计研究的发展,学科的细分,构成已经从培训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课程和辅助设计的手段,成为了有独立研究领域的纯学术性的学科。平面:是指与立体的差别,它主要解决长、宽两个维度范围内的造型问题。平面构成,还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 如何处理形象

12、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法则, 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布置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提高设计人员创造“抽象形态”和处理组合关系的能力。2. 平面构成元素分析点线面的构成:1) 点的构成 1个点:图面中心有1个点,它的视觉中心位置比对角线交叉点的绝对中心略高。图面产 生安定感。 2个点:2个点产生距离。距离越近有紧张感,距离过远有冷漠感。2个相同大小的点成对称关系,相互有抗衡的作用力。2个不相同的点产生主次、强弱、前后的关系。 三个点:3个大小不同的点会有主、宾、辅的关系。3个点一字排开成虚幻的线、三角形站位形成虚幻的面。 多点:多点产生跳动感,视线会从一个点跳动到另一个点,形成无规律的往返。多点

13、产 生微弱的疏密与虚实。 群点:群点会形成最明显的疏密与虚实关系。有规律的成为秩序,无规律的则易撩乱。群点可以表现很强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在群点中,突出的点具有凝聚力。2) 线的构成 线的分离:线的变向分离最易散乱, 处理时应保持方向上有适量的协调感。线的连接:两条线相接成为一种停顿,产生节奏的变化。两条变向线的端点相连形成直线与直线,直线与曲线,曲线与曲线的不同转折线的平行排列: 平行排列浑厚有力, 非常壮观。平行直线有快速行进之感,是非常理性 化的图形。平行曲线则缓速流动,内含有一种柔韧。此外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线,不同的线型以及多组平行线的混编。线的交叉组合: 垂直水平交叉是静中有动。水平线

14、数量多,图面趋于平静,垂直线数量 多寓意升华。有时这种交叉带有肃穆的成分。倾斜交叉具有强烈的动感,会产生扩展视线的作用,图面有扩大的感觉。3)面的构成 面的组合关系:面的分割、面的点状相接、面的线状相接、面的叠交、面的透交、面的 包容。 面的分割:将确定轮廓的面进行分割,有等形分割、等比例分割、限形分割、自由分割。 面的积聚:指将散置的面在确定的图框内进行组合。可以充分利用面的6种组合关系组合成均衡的图面。主要有等形积聚、等比积聚、限形积聚、自由积聚。 面的纵深感:按透视方向出现的梯形会形成纵深感受,它们的变化组合会形成空间分隔穿插的效果。4 )点线面构成:点线面之间有点线组合、点面组合、线面

15、组合以及点线面的综合组合, 元素的增加会使图面的构图趋于复杂。骨格构成:1)重复骨格 基本形与其他形状:骨格的基本形为正方形外框分割成若干正方形的小格。其他常用形有长方形、扁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边三角形、梯形、波状形等。三角形、梯形、波状形是颠倒方向的骨格, 可以称为复合型或扩大的骨格。此外,骨格线还可以进行错为的排列。 单元形的造型:主要有在小格内进行线型组合;在小格内进行面状组合; 将小格的整面进行分割;在小格内进行线与面的组合。 单元形之间的联系: 最忌图形成一个个静止、 孤立的纹样。单元形的组合之后,整体效果应成为相互串联, 极具动感的画面,尤以倾斜方向的折线运动最为生动。要打破

16、重复构成所产生的单调感。 黑白色调:黑与白着色的图面最终成为一个色调,以线为主,图面白色居多为高调、明朗、精致。以黑面为主,图面以黑色居多成为低调、深沉、浑厚。两者相间,黑白对比,成为中间调,强烈,生动。 图底关系:任何图形都由图形与背景两部分组成。图与底相互衬托,有时视觉效果会产生图形与背景的转换,图形成为背景,背景成为图形。2)渐变骨格 骨格渐变:渐变骨格变化最为丰富,从基本骨格可演变出多样的骨格。有:宽窄变化、 方向的变化、线型变化、分组变化、位置变化。 单元形变化:渐变骨格的单元形最单,而且经常以骨格线框填色法省略单元形的塑造。 有:大小变化、位置变化、完整与递减变化、形态变化、方向变

17、化、开合变化。 渐变骨格的3种情况a.骨格变化,单元形不变化实际骨格变化后单元形也随之发生大小不等的变化,这里指单元形的基本造型手法相同。b. 骨格不变化,单元形变化骨格的数量应能显示单元形的变化过程。c. 骨格与单元形都变化 渐变骨格的节奏和韵律(节奏感、韵律感是渐变骨格的最大特征。)节奏感取决于变化的级差,级差小渐变得缓慢,级差大变化得迅速。 级差过小,变化极不明显,效果不好。级差过大,成为跳跃,渐变的特征很容易消失3)近似骨格 近似骨格的3种状态:骨格变化,单元形不变化;骨格不变化,单元形变化;骨格与单 元形都变化。 骨格的变化:近似骨格的骨格变化很像多宝阁或虎皮墙,局部格之间形成错落咬

18、合的关系。选取相近似的外形:如各种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的混合,各种三角形的混合。 单元形的变化造型相同, 于每一方格中所处的位置不同;造型相同,于每一方格中所选用造型的部位不同; 造型相同,于每一方格中的朝向不同;近似的造型置于各个方格中;上述情况,再增加黑白明暗的变化。如白底色黑色形象变化为黑底色白色形象。近似骨格是一种较为随意、轻松的构成。4)放射骨格 放射骨格的类型: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 放射骨格的中心:放射骨格有 1个中心、2个中心、3个中心、4个中心等,其中1个中心 的效果最鲜明。超过4个中心的情况极少,其效果也显得散乱。 放射骨格的线形: 放射骨格线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线

19、组合而成,粗线的交叉形成网格。放射骨格也是一种渐变,有时两者处在一种均可的状态。只是放射骨格的中心点更明确,放射感更强。同时,有些细密的放射骨格构成具有眩目的光效应。5)特异骨格 骨格的特异:特异骨格线的网格比较繁密。有单块骨格轮廓的变形,如倾斜、颠倒,由方变圆;整体骨格线在局部形成挤压;骨格线局部的残破;骨格线局部的串行、 搭接、缠绕;骨格线局部的加粗;骨格线局部的消失。 单元形的特异:单元形的放大与缩小、单元形的剥落、单元形的弹出、单元形的开启、 单元形的转向、单元形的形变。特异部分不能多,一个点足矣。6)密集骨格 非可见骨格:密集骨格一般采用非可见骨格,最后残留的单元形作为变化的图面。

20、单元形的特征:由于骨格中分格的数量很多, 使单元形变得很小,只适宜于简单的造型。 为使图面生动,小单元形应显示一定的方向感,在组织构图时,以起到丰富图面的作用。 密集点:密集点除选择黄金地带外,也可以定在图框的边缘地带。要依靠疏密的过渡将 单元形引申到图面的中部, 尤其是运用呼应的手法与其他区域形成有机的联系。 密集点可以 确定很多,但必须明确主次关系。密集点可以是线状。 密集的形状:密集形常采用参差不齐的几何形态,与单元形的造型相呼应,达到和谐统一。密集骨格的关键是把握图面的均衡。打散构成:1)几何形的分割组合2)几何形的打散构成 将选定的几何形进行任意分割:由于形态单纯、不宜分割过多。分割

21、后,应适当保留母体形象特征。 分割后进行加工:如倒角、切除、变形、重复形、渐变形等。 组合:组合时将保留母体形作为主体,其他零散部分与加工成形的部分围绕主体构思。组合的图形具有原始几何形的特征,如正方形作为原型,最后打散构成的图形仍能感受正方形的特征。群化构成1)单元形设计:单元形不宜复杂;单元形应有方向感;考虑单元形与单元形组合的适应 性;单元形造型中要有相同宽度的边,以便组合时易于相互衔接。2)群化组合:设定骨架线;确定重点部位;群化的总体轮廓不宜散乱,要注意疏密关系 与经纬线的对应关系。对比构成1)对比构成的类型:明暗 强弱 疏密 面的方圆与大小 线的曲直与粗细 规整组合与松散组合2)对

22、比构成的构思:单纯明确的几何形线的元素组合相适应的图面作品的再加工 具象形态的抽象化处理 矛盾空间构成1)平面图形的空间感:重叠空间:两个形态叠压、产生前后的浅层空间。大小空间:图形大小渐变、形成近 大远小的静态透视空间。倾斜空间:图形的倾斜与大小的渐变,形成近大远小的静态透视空间。投影空间:光影衬托主体形象造成竖向与横向的空间感。转折空间:曲面与折面产生纵深空间。穿插空间:以平行透视或焦点透视描绘的两个交叉的面形成视觉的三维空 间效果。2) 构成类型:共享平面:以一块共享平面为媒介,连接两种透视图面。形态过渡:指一种形态过渡到另一种形态。错位转换:局部矛盾的转换形成整体的矛盾 形式美的基本原

23、则1、统一与变化2、对比和相似 3、均衡4、比例与尺度 5、韵律与节奏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园林设计要素:1.地形 2.植物 3.水体 4.建筑 5.道路与铺装 6.园林设施J地形.地形的表现方法1, 等高线法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 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 上的投影。给这组投影线标注上数值,便可用它在图纸上表示地形的高低陡缓、峰峦位置、坡谷 走向及溪池的深度等内容。2, 咼程点表示法标高点:就是指高于或低于水平参考平面的某一特定点的高程。标高点在平面图上的标记是一个“+”字记号或一个圆点,并同时配有相应的数值。由于标高点常位于等高线之间而不在等高线之上,因而

24、常用小数表示二. 地形的类型1, 平坦地形1)空间特征:稳定中性平静愉快重心平衡2)优点A形成开阔壮观的景观B 便于公共设施的规划和使用3)缺点A不能形成私密的空间B 要借助一定的因素才能建立空间2, 凸地形1)空间特征:力感动态崇高2)形式:土丘,丘陵,山峦,小山峰3)优点(1)提供外向的景观视线 (制高点山脊)(2)容易形成空间(3)形成不同的空间节奏3 ,凹地形1)空间特征:内向宁静2)形式:洼地下沉广场3)优点1 .空间感和凝聚力强 2 .视线内向3.容易形成安静空间4 ,山谷1)空间特征:封闭空间感强烈视线内向2)优点:动态水景和排水组织动线形成空间三. 地形的景观功能1划分空间(地

25、形控制空间的要素:地平轮廓线、坡度、谷底宽)2控制和引导视线和动线手法:夹遮露 引和隐 现 控3构成景观1)自然景观 2)人为景观四地形的实用功能1 .改善小气候2.排水 3.影响场地的使用功能)植物-植物的表现方法-植物的观赏特性1大小 2树形3叶的类型 4质感 5色彩三植物的功能(一)植物的建造功能1构成空间虚空间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垂直空间空间序列原理:顶界面:树冠垂直界面:树叶树干底界面:地被草皮空间组合1 )线性空间(并联式)串联式2 )环形空间(林缘线、林冠线的处理要有变化) 林缘线:是指树林(或树丛)边缘上树冠投影的连线林冠线:是指树林(或树丛)空间立面构图的轮廓线。2.

26、分割空间3. 控制视线障景 背景 主景 前景 框景 夹景(二)植物的美学功能1完善作用2统一作用3强调作用4软化作用(三)植物的景观功能1风景树2群落景观(四)植物的意义表达功能岁寒三友:松、竹、梅兰菊桂花(五)植物的工程功能1保持水土 2减弱噪音3导向4遮荫四植物种植设计(一)种植设计的形式1. 按种植形式分(1)规则式(2)自然式 3)混合式2.按种植方式分孤植对植丛植树群树林植篱花坛花台花境草坪(二)植物景观形式美的艺术原则1多样与统一 2 对比与调和 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 5 比例与尺度(三)植物种植设计程序1功能分区 2构思布局 3总体设计三)水体I.水的一般特性(运动状态)A静

27、水B 流C 落D 滞E 喷II.水景的类型1按水面形态分:自然式、规则式2按水的几何形态分:水池、潭、溪流、瀑布、泉、喷泉、跌水III.水体的形态组合1面的形态 2线的形态 3点的形态 4形态组合四)园林建筑(一)园林建筑的类型1. 游憩性建筑有休息、游赏使用功能,具有优美造型,如亭、廊、花架、榭、舫、园桥等。2. 服务性建筑:为游人提供服务的设施, 如游船码头、小卖部、茶室、小吃部、餐厅、小型旅馆、厕所等。3. 文化娱乐性建筑游泳池展览馆纪念馆剧场等4办公管理建筑主要由公园大门、办公室、实验室、栽培温室,动物园还应有动物兽室等。(二)园林建筑的功能1实用功能2景观功能点景 赏景组织园林空间控

28、制景观视线丰富风景轮廓3组织园林空间 4 控制景观视线(三)园林建筑和自然结合的设计手法(1)园林建筑与水体的协调处理手法:临、漂、跨、弓I、伸(2)园林建筑与山体的协调处理手法:台、跌、挑、吊(四)道路与铺装(五)园林设施室外家具饮水器儿童活动设施灯具 标志牌 健身设施通讯设施垃圾桶停车场园林空间设计一. 园林空间的定义园林空间:指人的视线范围内由植物、地形、建筑、山石、水体、铺装道路等景观元素所组成的区域二. 园林空间构成要素1垂直要素(一般是指空间的竖向隔断。)界面特点:空间造型最活跃、视觉感受最强。植物树干树冠坡山石墙台阶建筑2水平要素:指空间的底界面或底面草地地被植物水面地面铺装3顶

29、面要素(树冠建筑屋顶)三. 园林空间的类型(一)按构成要素分1以地形为主组成的空间2以植物为主组成的空间3以园林建筑为主组成的空间4以水为主的空间5四者共同组成的空间(二)按视线封闭程度分1内向空间2外向空间3内外空间(三)按空间性质分1写实风景空间 2写意风景空间3功能空间 4精神性空间(四)按私密程度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四. 园林空间构成原理(一)空间构成原理仲心限度2分隔限定围合 凸起 下凹 覆盖 架空3占领(通过人的行为而产生心理空间的方式.)4地面材料的变化(铺装材料的变化地被植物的变化)(二)空间的尺度1适宜尺度(外部空间的 D/H在 1至3之间为宜)2不同视距的心理效应3

30、最佳视角与视距:最佳水平视角:45。最佳视距:26-30 m(三)空间的围合1空间围合的形式全围合 界限围合最小围合2围合的空间的特点a.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b.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c.可以减少破坏行为;d.可以增进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3空间的封闭程度1)垂直界面的高低2) 边界的形式(四)空间的渗透(五)空间的转折急转:规则式园林空间主轴线与副轴线的交点处缓转:自然式园林空间中常用缓转,缓转有过渡空间,如在室内外空间之间设有空廊、花架之类的过渡。(六)扩大空间设计手法隐蔽边界藏源 小中见大 借景增加景深和层次(七)动态园林空间1似动静物中显现力的倾向, 形成心理上的张力运动

31、.似动可以通过具象的诱发和抽象联想来表达.2具象的诱发(1)线的诱发:流曲连续伸展导向(2)形的力感:离心向心动态平衡倾斜不完形同构 相似渗透包孕贯穿借.对正.反重复并置3空间形态启闭收放缓急中心偏移步移景异4布局意向若隐若现半藏半露障隔借对高低错落疏密相间自由流畅(八)空间序列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空间按一定的秩序地贯通、穿插、组合起来形成空间上 的序列。1功能序列2风景序列类型:1)串联的规整式 2)闭合的环绕形式3)中心辐射形式3精神序列 4 叙事序列五园林空间形式美的法则主从对比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 开闭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统一比例一方面是指园

32、林景物、建筑整体或者它们的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六.园林空间的组合1基于抽象形式的园林空间组合2基于自然意象的园林空间组合另一方面是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韵律节奏:韵律节奏就是艺术表现中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园林常用尺寸1.步行适宜距离:L = 500.0m2.负重行走距离:L = 300.0m3.正常目视距离:L<100.0m4.观枝形:L< 30.0m5.赏花:L = 9.0m6.心理安全距离:L = 3.0m7.谈话距离:L>0.70m居住区道路:W>20.0m ;小区路:W = 6.0 9.0m;组团路:W = 3.0 5.0m;宅间小路:W>2.50m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W = 1.20m,轮椅通过: W >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