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配送组织与管理_第1页
第十一章配送组织与管理_第2页
第十一章配送组织与管理_第3页
第十一章配送组织与管理_第4页
第十一章配送组织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 配送组织与管理q了解几种不同的配送作业组织方法q协同配送(共同配送)q配送线路确定的原则和线路设计方法q车辆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第一节 配送组织形式一、根据配送的时间和配送货物的数量不同,分为:q定时配送(日配式 、准时看板方式 )按规定时间和按规定时间和时间间隔进行配送。时间间隔进行配送。q定量配送:按事先协议规定的数量进行配送。按事先协议规定的数量进行配送。q定时定量配送:按照规定的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配送。应用:按照规定的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进行配送。应用:大量且稳定生产的汽车、家用电器、机电产品的供应物流。大量且稳定生产的汽车、家用电器、机电产品的供应物流。q定时、

2、定线路配送:在规定的运行线路上,制定配送车辆到达在规定的运行线路上,制定配送车辆到达的时间表,按运行时间表进行配送。的时间表,按运行时间表进行配送。q即时配送:完全按用户突然提出的配送要求随即进行配送方式。完全按用户突然提出的配送要求随即进行配送方式。q快递配送 (日本的“宅急便”、美国的“联邦快递”,我国邮政系统的“特快专递” )q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以制造商为主体的配送q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配送q以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以零售商为主体的配送q以物流业者为主体的配送以物流业者为主体的配送二、二、按配送组织者分类,按配送组织者分类,分为分为:q 企业对企业的配送:原材料、零部件配送

3、q 企业内部的配送:1、连锁商业企业的内部配送;2、生产企业的内部配送q 企业对消费者的配送:典型“BTC”相配套的配送服务三、按配送的对象分类三、按配送的对象分类q 共同配送(协同配送):为提高共同配送(协同配送):为提高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物流效率,对许多企业一起进行配送的一种形式配送的一种形式q 加工配送:是指和流通加工结合加工配送:是指和流通加工结合,通过流通加工后进行配送,通过流通加工后进行配送四、四、其它类型的配送其它类型的配送第二节 协同配送 (也称共同配送)一、协同配送的含义(也称共同配送)q日本: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

4、运输业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送配”q即:协同配送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即:协同配送就是把过去按不同货主、不同商品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分别进行的配送,改为不区分货主和商品集中运货的货的“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货物及配送的集约化”。也就是把货物都。也就是把货物都装入在同一条路线运行的车上,用同一台卡车为装入在同一条路线运行的车上,用同一台卡车为更多的顾客运货。更多的顾客运货。 q我国:“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的动作形式案例:共同配送盛行的原因讨论:v 案例中属于哪种类型的共同配送?1. 为什么选择共同配送?二、协同配送的优势q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员、

5、物资、资金、时间等物流资源的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物流资源的效率(降低成本),取得最大效益(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取得最大效益(提高服务)。q消除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消除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三、主要的两种类型P248表(1)以货主为主体的协同配送 q发货货主主体型的配送方式;q进货货主主体型的配送方式。 (2)以物流业者为主体的协同配送q 由提供配送的物流业者,或以它们组建的新公司或合作机构作为主体进行合作,克服个别配送的效率低下等问题。第三节 配送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一、配送计划q 配送计划:配送主计划、每日配送计划和特殊

6、配送计划 配送主计划:是指针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对已知客户需求进行前期的配送规划,便于对车辆、人员、支出等统筹安排,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每日配送计划:是针对配送主计划,逐日进行实际配送作业的调度计划 特殊配送计划: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或不在主计划规划范围内的配送业务,或者不影响正常性每日配送业务所作的计划,是配送主计划和每日配送计划的补充。二、制定配送计划的步骤确定配送目的确定配送目的收集相关资料收集相关资料与客户沟通协调与客户沟通协调制定初步配送制定初步配送整理配送七要素整理配送七要素确定配送计划确定配送计划调整调整三、配送七要素(功能要素)货物:指配送标的物的种类、形状、重量、包装、材质、装运要求

7、等客户:指委托人、收货人车辆:指配送工具人员:指司机或配送业务员路线:指配送路线地点:指配送的起点和终点时间:不仅仅指在途时间,还包括搬运装卸时间四、配送计划的实施q 下达配送计划q 按计划给配送点进行配货q 装车发运配送路线的确定原则配送路线的确定原则v配送路线:是指各送货车辆向各个用户送货时所要经过的路线v配送路线的确定原则以效益最高为目标;以成本最低为目标以路程最短为目标以吨公里数最小为目标以准确性最高为目标运力利用最合理、劳动消耗最低为目标确定配送路线的约束条件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满足收货人对货物送达时间范围的要求;在允许通行的时间段内进行配送;各配送路线的货物

8、量不得超过车辆空间和载重量的限制;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允许的范围内第四节 配送线路的确定 一、配送路线确定原则二、确定配送路线的方法一、配送路线确定原则q 根据配送的具体要求、配送中心的实力及客观条件来定 。如: 1.以效益最高为目标 2.以成本最低为目标 3.以路程最短为目标 4.以吨公里最小为目标 5.以准确性最高为目标。 q 约束条件 1.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 2.满足收货人对货物送达时间范围的要求; 3.在允许通行的时间内进行配送; 4.各配送路线的货物量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和载重量的限制; 5.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允许的范围内。 配送路线配送路线:是指各送货车辆向各个

9、用户送货时所是指各送货车辆向各个用户送货时所要经过的路线要经过的路线二、确定配送路线的方法 (一)经验判断法 (二)综合评分法 (三)数学计算法,如下表: 举 例【例11.1】 (综合评分法 )P276【例11.2】 (破圈法)P277【例11.3】 (节约里程法 )P279(一)经验判断法q是指利用行车人员的经验来选择配送路线的一种主观判断方法 。q以司机习惯行驶路线和道路行驶规定等为基本标准 ,或者直接由配送管理人员凭经验作出判断。q优点 与缺点缺乏科学性,易受掌握信息的详尽程度限制 运作方式简单、快速、方便 (二)综合评分法q对拟定的配送线路按一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评分,然后确定最优方案的方

10、法q一般步骤:拟定配送路线方案;确定评价指标;对方案进行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法举例q 某配送企业设立配送路线方案评价10项指标。 (1)配送全过程的配送距离; (2)行车时间; (3)配送准时性; (4)行车难易; (5)动用车辆台次数; (6)油耗; (7)车辆状况; (8)运送量; (9)配送客户数; (10)配送总费用。q 每个评分标准分为4个档次并赋不同的分值, 即极差(0分) 差(1分) 较好(2分) 良好(3分) 最优(4分) 满分为40分q 然后在表上为配送路线方案评分,根据最后的评分情况,在各个方案之间进行比较,最后确定配送路线。 得分为32分,为满分(理想方案)的80%,各项

11、平均得分为3.2分。总分:4+4+2+3+3+3+4+4+3+2=32。 (三)破圈法 q算法在运输网络中,任取一圈,从圈中去掉最大距离(或时间、费用)的边(路线),在余下的圈中,重复这个步骤直至无圈为止,即可求出最短路线。 q也叫图上作业法 破圈法举例q某批货物从V1配送中心运到V6客户,具体路线如图11-1所示,求最短路径。 图11-1 配送中心V1运到V6客户物流网络图用标号法解:V1V2V4V6,11V1V6V4V3V5V2234547345VS,0V1,2V1,4V2,9V2,7V4,11(四)节约里程法q1964年由克拉克(Clarke)和怀特(Wright)提出,是一种启发式算法

12、。q不要求学生掌握节约运输里程法节约里程的定义ABPABP运输方式由(一)变成(二),可节省的运输距离为(2a+2b)-(a+b+c)= a+b-c 0,这一节省的运输距离称为“节约里程”(一)(二)ababc节约运输里程法应用实例 有一工厂P,AJ表示P附近的客户,()内数字表示运输量(吨),路线上的数字表示道路的距离(公里)。假设工厂只拥有2吨车和4吨车两种,并且限制车辆一次运输的最远距离为30公里,请问怎样安排运输路线,使运输距离最小?PABCDEFGHIJ766554114810468562432791074359(0.7)(1.5)(0.8)(0.4)(1.4)(1.5)(0.6)(

13、0.8)(0.5)(0.6)第一步:作出最短距离矩阵PABCDEFGHIJP109788834107A491418181314114B51014171213158C591510111713D61311121815E710121815F681715G21110H911I8J第二步:作出节约里程项目ABCDEFGHIJ117300048C10600001D1030000E91000F5410G520H50I9J第三步:节约里程项目的分类顺位连接线节约里程顺位连接线节约里程1AB1513FG52AJ1313GH53BC1113HI54CD1016AD44DE1016BI46

14、AI916FH46EF919BE36IJ919DF39AC821GI29BJ822CJ111BD722EG112CE622FL1节约运输里程法应用PABCDEFGHIJ104883791078初解:线路数:10条总运输距离:148KM车辆台数:2吨车10台(0.7)(1.5)(0.8)(0.4)(1.4)(1.5)(0.6)(0.8)(0.5)(0.6)节约运输里程法应用PABCDEFGHIJ10488375478二次解:按节约里程的大小,连接AB,AJ,BC 线路数:7条总运输距离:109KM车辆台数:2吨车6台,4吨车1台(0.7)(1.5)(0.8)(0.4)(1.4)(1.5)(0.6

15、)(0.8)(0.5)(0.6)4线路A:装载量3.6运输距离27KM节约运输里程法应用PABCDEFGHIJ104883754783次解:按节约里程的大小,连接CD 和DE ,但因为限制,不能连接CD,所以只能连接D-E线路数:6条总运输距离:99KM车辆台数:2吨车5台,4吨车1台(0.7)(1.5)(0.8)(0.4)(1.4)(1.5)(0.6)(0.8)(0.5)(0.6)4线路A:装载量 3.6运输距离27KM节约运输里程法应用PABCDEFGHIJ10483754784次解:按节约里程的大小,连接AI 和EF ,但因为A已组合在完成的线路A中,不能连接AI,所以只能连接EF 线路

16、数:5条总运输距离:90KM车辆台数:2吨车3台,4吨车2台(0.7)(1.5)(0.8)(0.4)(1.4)(1.5)(0.6)(0.8)(0.5)(0.6)4线路A:装载量3.6运输距离27KM节约运输里程法应用PABCDEFGHIJ1048375475次解:按节约里程的大小,连接IJ 、AC 、BJ、BD、CE 。但由于同一组中总有一头或两头包含在已完成线路A中,不能再作出新的线路。所以考虑下一组FG组合到线路B组线路数:4条总运输距离:85KM车辆台数:2吨车2台,4吨车2台(0.7)(1.5)(0.8)(0.4)(1.4)(1.5)(0.6)(0.8)(0.5)(0.6)4676线路

17、A:装载量 3.6运输距离27KM线路B:装载量 3.9运输距离30KM节约运输里程法应用PABCDEFGHIJ104837547最终解:按节约里程的大小,下面考虑GH ,HI ,由GH 于受运输距离和载重量的限制,所以不能组合进线路B。只能连接HI ,作出线路C线路数:3条总运输距离:85KM车辆台数:2吨车1台,4吨车2台(0.7)(1.5)(0.8)(0.4)(1.4)(1.5)(0.6)(0.8)(0.5)(0.6)4676线路A:装载量 3.6运输距离27KM线路B:装载量 3.9运输距离30KM9线路C:装载量 1.3运输距离 23KM第五节 车辆营运管理一、行车作业管理二、车辆选

18、择与日常养护管理(一)行驶作业记录管理(二)利用自动跟踪信息技术对输送货物进行跟踪管理(GIS、GPS )(三)行车作业人员考核与管理一、行车作业管理(一)行驶作业记录管理q1.驾驶日报表方式q2.行车作业记录卡管理方式记录车辆行驶及交货时间记录车辆行驶的里程数 记录车辆运行速度 记录耗油量与平均耗油量 记录引擎转速 q 目 的 统计分析车辆使用状况,随时进行调整与改善; 取代原来人工记录的方式,提高驾驶员工作效率; 简化报表作业程序,提升管理效率; 掌握输送活动每一时点情况,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节省油量消耗及车辆保养费用,切实降低配送成本 q3.行车记录器的方式(1)利用温度记录器随时监控车内温度状况(2)利用行车记录器掌握车辆配送过程中的行驶数据(二)利用自动跟踪信息技术对输送货物进行跟踪管理(GIS、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三)行车作业人员考核与管理1.对行车作业人员进行培训2.建立行车作业人员工作考核制度3.建立行车人员的工作激励机制 行车作业评价的基本指标有:(1)行车里程(实车行驶里程、空车行驶里程);(2)行车时间(实车行驶时间、空车行驶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