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怀疑与学问》_第1页
第17课《 怀疑与学问》_第2页
第17课《 怀疑与学问》_第3页
第17课《 怀疑与学问》_第4页
第17课《 怀疑与学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在生活中,要使别人相信自己提出的主张、看法是正确的,就需要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这个单元着重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使用,注意怎样把引名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明论点。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继续学习编写提纲、做摘录和积累资料。7/7/20221补充知识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因此,论据包括事实材料和道理即理论材料。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使论据与论点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7/7/20222 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

2、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十分重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7/7/20223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作者简介: 顾颉刚,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

3、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7/7/20224关于文中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介绍 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曾和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张载(10 33-1077)北宋哲学家。 曾任崇文院校书等职。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成“关学”。 7/7/20225戴震 朱熹 简介 戴震(1723-1777)清代思想家学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 。对天文数学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对经学、语言学也有重要贡献,卓然为一代考据大师。在哲学上有力地批判了理学家。所谓“理在

4、事先”等理论,强调了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后人编有戴氏遗书。 朱熹(1130-1200)即文中的“朱子”。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力学体系,也称程朱学派。他的博览和精密分析的学风对后世学者有很大影响。7/7/20226学习目标了解作者,识记重点字、词。从议论文的角度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及作者的论证思路。分析本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注意怎样把引名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明论点。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7/7

5、/20227字词虚妄( ) 墨( )守 譬( )如懒惰( ) 塾( )师 停滞( )盲( )从 颉( ) 颐(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腐( )草为萤( ) 7/7/2022 wng m p du sh zh mng ji y f yng8初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流俗:停滞:大儒: 荒诞无稽 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辨别虚假的,去处不合理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停下来,滞留不能进行 儒学大师, 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7/7/20229带着问题读书本文的论题是什么?课文开头两段为什么

6、不能删去?7/7/202210探究新课感知文章内容 1.文章主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2.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选取了哪些论据?3.给本文编写提纲。7/7/202211探究新课 把握文章的论证层次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的?2.文章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3.归纳总结文章的结构层次。7/7/202212本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7/7/202213逐段理解课文 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7、 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7/7/202214逐段理解课文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7/7/202215逐段理解课文对第3段文章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怎样理解? 因果关系: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而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譬如国难危急的时候),所以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

8、最可靠;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7/7/202216逐段理解课文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7/7/202217逐段理解课文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

9、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三、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7/7/202218逐段理解课文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

10、“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7/7/202219逐段理解课文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一、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

11、,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7/7/202220逐段理解课文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二、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7/7/202221逐段理解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7/7/202222逐段理解课文课文承上启下

12、,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后,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什么分论点?怎样论述的? 7/7/202223逐段理解课文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什么分论点?怎样论述的? 首先作道理论证: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惰性的表现,是不能治学的,只有在不断发问中,学问才会丰富起来(“反面”“正面”)。其次举例论证:戴震事例说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再次,从正面阐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疑的态度,又从反面阐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这样,有力的论述分论点。 7/7/202224 什么是 举例论

13、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是指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是指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等来证明论点。试举出课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各一例。7/7/202225 本文的举例论证用得很好,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在论证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时,举了古书上有“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高的例子,戴震一生在学术上之所以卓有成就,能成为大学问家,与他自幼读书就善疑好问分不开。7/7/202226第1、2节引用学者的名言有

14、什么好处?返回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所谓引证法是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请找出并分析它的作用:1、开头引用了两位古代学者的话:程颐的“学者要先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2、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 从或迷信。”引话十分精当,证明了该段的分论点(即首句)7/7/202227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7/7/202228本

15、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请找出并加以分析:1、第四段2、第五段3、第六段4、第六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证明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证明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了“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7/7/202229归纳中心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