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_第1页
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_第2页
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_第3页
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_第4页
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这是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第1篇教学目的: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这首词。2、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秋月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静夜思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二、检

2、查预习宫阙(qu) 玉宇(y ) 朱阁(g)绮户(q ) 无眠(min) 婵娟(chnjun)三、简介作者、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四、初读全诗,感知内容1 、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读准字音。2、研讨分析词的内容:结合注解,疏通文句。3、思考讨论: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讨论概括:

3、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讨论概括:实景:明月、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讨论概括: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想象: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4、小结文章结构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下阕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对亲人的思念。五、诵读品味,领会诗情1、配乐朗诵2、体会诗情六、发挥想象,再现情景听歌曲,再现情景。七、迁移1、课后搜集有关“月”的古诗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

4、时夜叩门。(游山西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赏析喜爱的咏月明句。例子:这是一位同学对静夜思的赏析,请大家模仿它,说说你喜爱的咏月名句。我爱这首诗的自然美,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朦胧美。 我也爱这首诗真实的思乡情。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第2篇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5、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

6、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二、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2、宫阙(qe):宫殿。3、归去:回到天上。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5、不胜(shng):经不住,承担不了。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7、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8、不应:不该。9、何事:为什么。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三、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

8、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四、诗歌赏析1、一、选择题1、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_B_A、欧阳修B、苏轼C、陆游D、辛弃疾2、北宋后期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号:(A)A、东坡居士B、青莲居士C、稼轩居

9、士D、易安居士3、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有(B)A、李煜 B、辛弃疾 C、柳永 D、李清照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B)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月有阴晴圆缺5、开创豪放派词风的宋代作家是_C_A、欧阳修B、王安石C、苏轼D、辛弃疾6、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D)A、父亲 B、哥哥 C、儿子 D、弟弟7、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词的主题是:(B)A、羁旅行愁B、望

10、月怀人C、悲悼故国D、忧时伤事二、赏析题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其名为-,他和苏轼,-并称文坛“三苏”。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字,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并称文坛“三苏”。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下阕问-,归根到底是在问-。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4、词的上阕,写词人“-”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的境界,表现了对-的追求。

11、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词的上阕,写词人“-天上宫阙”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天上仙境的境界,表现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美满生活-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叙述。5、苏轼,字_,号_,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_”,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_。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

12、久,千里/共婵娟。7、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我的下联: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9、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1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上阙写

13、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1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14、对水调歌头(苏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全对)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

14、,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15、给加点的字注音。(1)宫阙(qe)(2)琼楼(qing)(3)绮户(y)(4)婵娟(chnjun)16、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1)明月几时有?。(2),何似在人间。(3),月有阴晴

15、圆缺。(4)但愿人长久,。17、写出三句描写“月”的古诗词句子。(1)(2)(3)18、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1)(2)(3)三、问答题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

16、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转”、“低”描

17、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表明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开始自解自叹、自我安慰了,巧妙转入下一句。)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

18、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这句与上阙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结束。)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水调歌头音乐教案六年级

19、第3篇设计目的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较为著名的一首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本着课程标准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设计思路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

20、联系实际,有所启发1、教学时按照“读品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初步学会鉴赏诗歌2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3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教学方法“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话要能形成作者编者教师学生四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据此,我指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质疑法等来激活学生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维由于本文内涵的丰富性和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我采用多媒体引入了大量有关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

21、展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感性领悟的氛围,为学生顺利解读文本作了有力的保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美好的祝愿将古诗词拓展到现实生活,深刻领悟词中的感情能初步鉴赏品评名句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并能准确翻译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准备flsh配乐朗读,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ppt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创设情境1 、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

22、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配明月几时有的轻柔笛音乐曲(为营造典雅的气氛作准备,使学生可以快速的进入学习氛围中)2、古往今来,明月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们信口就可以拈来几句下面请大家背诵几句吧,让我们共同欣赏文人骚客钟爱的“月亮” 这些诗句,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思念、苦闷、孤独、惆怅等)(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激起学生诗情的波浪结合旧知导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联系旧知识,起到了对比理解、融合贯通的效果)二、倾听作品 ,整体感知1、欣赏课文的音画朗读,说说听完朗读后的总体感受(“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