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第1页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第2页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第3页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第4页
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一目,完成填空)1、_年_月蒋介石对根据地发动第五次 “围剿”,因为_和_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_年_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被迫放弃 ,实行战略转移。4、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是在 。5、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6、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 。7、在长征途中转折性的事件是 。自主学习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于1935年10月材料二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

2、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共诞生(1921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经历“左”和“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4年14年转折点请同学思考、讨论后回答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两大问题(组织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准确领导,正是因为这个转折,才使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三、长征的胜利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第二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和前来迎接的中央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甘肃会宁:会师楼“伟大的长征给党

3、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江泽民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共诞生(1921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经历“左”和“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

4、“围剿”的失利。14年14年转折点请同学思考、讨论后回答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两大问题(组织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准确领导,正是因为这个转折,才使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准确领导。.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阅读“长征的胜利”)一目,完成814小题。)8、在长征的事件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9、在长征的事件中,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是 。10、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的标志是 。11、长征结束的标志是 。12、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的队伍有 三支

5、队伍。1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 ,使 转危为安。14、红军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军事艺术的事件是 。自主学习一、长征2、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哪几个省?1、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3、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因为蹒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1936年1

6、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渡 过 金 沙 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西甘肃西康四川云南贵州遵义广西湖南广东福建江西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1、敌人的围追堵截3、缺少粮食给养。4、内部矛盾斗争。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准确主张。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准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二、遵义会议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1

7、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共诞生(1921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经历“左”和“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4年14年转折点请同学思考、讨论后回答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两大问题(组织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准确领导,正是因为这个转折,才使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旧址三、长征的胜利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第二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和前来迎接的中央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甘肃会宁:会师楼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准确领导。

8、.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来说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

9、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江泽民长征精神的内涵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弘扬长征精神!吴家堡子遗址1936年10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后卫部队的一个师途经西巩驿时,与国民党毛炳文部的第8师43、45、47和49团遭遇。遂在西巩驿的吴家川北坡、葛家咀一线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红军从吴家堡子向北坡、葛家咀转移时,敌军迂回截断了红军掩护排与主力的联系。40名战士腹背受敌,只好撤进吴家堡子,伺机突围。红军主力部队营救未能成功,被围困在吴家堡子的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终因敌众我寡,

10、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少数活着的也被敌人抓去残遭杀害。此址现在仅余西南角隅一处残垣断壁,至今没有设置任何纪念标志,也无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地方史料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193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漳县盐井镇再次召开会议。30日,四方面军主力分为5路纵队,从岷县、漳县、陇西、渭源、临洮以及临潭、武山等地向通渭及庄浪、静宁、会宁地区挺进。挺进中,四军十一师三十六团于9月29日二次攻克渭源县城后经北寨进入定西县香泉、东岳、内官营等乡,随在内宫营休整半个月后继续北进。与此前后,红军还在定西县宁远、石泉、西巩驿、青岚、葛家岔、符川等乡镇经过或驻扎。红军在定西主要有双墩梁战斗,葛家

11、岔战斗,吴家堡子战斗等。成立的红色政权有两个 :内官营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宋得江;西巩驿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张兴元,筹粮站长王汉。 。地方史料红军在安定区的主要活动一、选择题1、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实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2、下列的会议中,属于在长征中召开的是(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3、在右图中小楼里曾召开的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 )A周恩来 B朱德 C邓小平 D毛泽东4、下列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的所起到的重要

12、作用( )A开天辟地 B焕然一新 C生死攸关 D光明前途5、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准确的是(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建立了新中国6、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会宁会师四、检测训练,当堂达标DDDCCD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2006年4月9日报道: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大型电视行动今天正式启动。行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线,通过记者和志愿队员的亲历,回顾历史,体验和感受长征的艰辛和豪迈,展示长征沿途的新变化。红军为什么被迫开始长征?从哪一年

13、开始?在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一次什么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准确领导?有何重要历史意义?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后,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何为长征精神?因为第五次“围剿”失败,从1934年 遵义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革命,是中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七律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于1935年10月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