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和方法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和方法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和方法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和方法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意义、原则和方法提纲一、健康与心理健康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三、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内容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健康与心理健康(一)什么是健康 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

2、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春秋战国管仲管子内业中指出,理想的心理状态要具备“五心”:善心定心全心大心三国嵇康认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比尔斯于1908年5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机构,即“康奈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

3、1909年成立了“美国心理卫生委员会”。美国其它各州相继成立了州的“心理卫生协会” 。1936年4月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成立大会。建国后,1985年9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 心理健康标准三原则(王效道) 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原则 人格的稳定性原则。 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常的智力 正确的自我认识 稳定的情绪 适度的反应 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等级无需服务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它是人体处

4、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激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其临床症状为:浑身无力,容易疲倦,思维紊乱,心烦意乱,头痛,睡眠不良,便秘。正确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标准的相对性 整体协调性 标准的多元性(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人格倾向性心理特征导引系统动力系统兴趣.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气 质能 力性 格认知.情感.意志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人格倾向性心理特征导引系统动力系统兴趣.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气 质能 力性 格认知.情感

5、.意志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尊重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三)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 人格倾向性心理特征导引系统动力系统兴趣.需要理想.信念.世界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气 质能 力性 格认知.情感.意志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 强型黏液质抑郁质 弱型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包括积极心理的教育和消极心理的预防两种形式。

6、教育部在1999年8月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二)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1.人的心理发展阶段2.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关系;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与五育的关系人心理发展成熟的六个时期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14、1517、18岁)发 补展 救性 性心理教育 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学校教育领域 精神卫生领域 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

7、学质量;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教师的心理素质;三、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三个阶段四个问题五点成绩六个趋势(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三阶段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致可分为“自发探索”、“积累成果”和“推广普及”三个阶段。自发探索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积累成果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推广普及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策和文件1999年8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8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01年2月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2年4月

8、浙江省教育厅颁发了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和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试行)2003年,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2009年,市教育局联合人事局和温州医学院发文关于加强温州市中小学校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取得的五点成绩1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学校心育活动的组织领导2各地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校心育活动3注重学校心育的理论和实验研究4加强了学校心育师资的培训工作5编撰出版了一批学校心育读物 (三)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四个问题1地区间差异大,整体水平偏低;2理论水平较低

9、,指导实践不力;3师资队伍薄弱,专业人才匮乏;(三)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四个问题4实践中存在的诸多不良倾向。(1)形式化倾向;(2)片面化倾向;(3)医学化倾向;(4)课程化倾向;(5)德育化倾向;(6)孤立化倾向。(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六个趋势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2.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六个趋势3.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扩大:从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对象看,从以学生为主转变为同时关注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

10、、学校环境;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领域看,从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看,从心理适应教育扩展为潜能开发。(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六个趋势4.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的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从个别辅导为主转变为团体辅导训练为主的模式;5. 建立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技术系统;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程度将迅速提升。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认识自我,

11、悦纳自我。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少数有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生活问题辅导2.学习问题辅导3.生涯问题辅导1.生活问题辅导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社交辅导休闲辅导性心理辅导2.学习问题辅导学习动机的辅导学习策略辅导考试心理辅导3.生涯问题辅导升学和择业问题辅导 帮助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测验和鉴定、信息服务、咨询。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保密性原则(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设心理辅导学科教学渗透心理辅导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家庭辅导(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1.关注:对任何学生都无条件地关注2.反馈: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认识自我3.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书刊,从而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4.改变认知:通过暗示、说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