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笔记_第1页
发展经济学笔记_第2页
发展经济学笔记_第3页
发展经济学笔记_第4页
发展经济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发展经济学课堂笔记第一讲 发展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发展中国家和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新定义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二战结束原殖民地和附属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在经济上选择采取不同的道路方式发展自己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与新兴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有区别。欠发达国家接近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关于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量上把握即GDP,按1980不变价值规定,人均收入低于2000美元的国家。这个标准和后不定期世界银行的标准不太一样。后者把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

2、家称为发展中国家。低 中等 高1986年标准 425美元以下 426?美元 美元以上1989年标准 480美元以下 4806000美元 6000美元以上1994年标准 675美元以下 6758300美元 8300美元以上二是质的方面把握,即该国人民已经利用获得的资源努力提供产品或劳务。2、发展中国家特征:、生活水平低下,表现在:a、人均收入和富国差距大;1984年世界所有国家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亿,发达国家97500(78),发展中国家为27500(22)。按目前1982年瑞士12000多美元人,孟加拉国只有140美元人。、GDP增长缓慢。人口增长与GDP增长差不多,就最穷的国家,是零增长。、国

3、民收入分配中的巨大不平等。平等的国家几乎没有,但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要大得多,基尼系数达临界点,经济发展不能从人均收入和总量去衡量,而是要看分配比例。、贫困的范围比较大,全世界16的人口,靠100多美元年救济生存。这是绝对贫困人口,却低保线,国际绝对贫困线,处在线以下的人生活是相当困难的,但各国的标准不一样。、卫生状况差,医疗卫生缺医少药在发展中国家是很严重的。、教育方面,识字率低,挫学率高,教育落后,文盲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劳动生产率水平决定以下因素:一是投入要素,发展中国家投入不足;二是管理技能,而发展中国家缺少的正是合格的管理人才;三是体制因素,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各种

4、体制的变革,如土地制度变革、税收制度变革等,发展国家需要建立一支忠诚、独立、有效率的官僚体制,更重要的教育和培训计划,这些都作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四是工作态度,即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对工作纪律权威的态度,什么都不信的民族是悲观和希望的民族。五是人们在从工作时表现出的效率要受身心健康的影响。即两个特征相互影响,自我强化,形成循环积累的因果关系。、高人口增长率和赡养负担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一般都很高,国家发达与否,可以从人口增长率来判断,因为人口增长率是一个综合标准,反映各个方面,赡养负担主要是生活好转高龄人口多。、大面积的劳动力闲置,劳动力利用不充分,就业不足,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他们 工作的时

5、间,二是公开失业,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却找不到工作,有的发展中国家,有13的劳动力得不到利用。1620岁比例高。、严重依赖农业和初级产品出口。依赖农业是指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人口生产、劳动 农村,南亚和非洲最明显,初级产品对外工业落后经济不发达,经济出口贸易率比例越来越低。、在国防关系中的依附性和脆弱性,国有关系中,贫国与富国在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发达国家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把其价值观和生活行为方式强加于发展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上层影响更大。3、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兴起有三个历史背景:、发展中国家独

6、立后,经济发展成为迫切问题,二战后,许多国家纷纷取得政治上独立,都制定57年计划,如何谋求经济发展,如何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出现,给经济发展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的模式,由国家统一调配、利用资源。 、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处于各种原因,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独立前都是发达国家的附属国,因而有的经济学家为保持与他们的经济联系等相关原因,用西方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问题。二、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演变(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4060年代)这一阶段的主导思想是受结构主义和激进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结构主义认

7、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存在不同的结构,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必须解决经济结构问题,认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有三种主流思想表现:一是唯资本论,二是唯工业化论,三是唯计划(经济)论。唯资本论认为,只要资本,就可以解决发展中国有家的发展问题。G(GDP)=S(储蓄)C(资本产品率)。唯工业化论成为主流有两个因素:一是工业化与富裕的联系在一起的,无工不富,二是工业化是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把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作为致富途径,为发展积累资本。唯计划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意识的因素:在激进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发展中国家认为市场失灵,解决的方法只有依靠政府客观计划,用有形的手解决市场(无形的手)的不足。解决资源配

8、置利益,从而解决这国家的经济问题。2、第二阶段(60年代80年代)亚当斯密、李嘉图理论主导思想:新古典主义,即基本思想强调市场,但研究经济学从边际的角度研究。60年代,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如意,只有亚洲四小龙初显发展苗头。第二阶段经济有几个转变:一是从片面强调工业化转而重视农业进步;二是从片面强调物质资本的积累转向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三是从片面强调计划管理转向重视市场机制;四是从片面强调内向性发展转向主张开放性的外向发展。3、第三阶段(80年至现在)主导思想: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政治经济学把政治与经济结合起来。新古典政治经济学不单纯研究经济问题,而把总特点表现为综合,即

9、发展中的综合,主要有以下表现:、克服了超越时空的纯经济分析,重新思考政治、历史、社会、法律、制度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对制度结构的分析上;、兴起了新制度主义学派,该学派强调经济发展不是纯经济的,而是建立在制度结构基础上的,制度不同,经济效率不同,强调产权、非经济制度等;、出现了新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内部原因,重视人才资本、垄断等问题的研究,强调经济增长在于内部因素,开放经济出现了知识经济概念;出现了对可持续问题的研究,持续与可持续的区别,前者仅表明发展的主观愿望,后者表达了把发展的主要愿望与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发展是80年代提出,80年代中期提出可持续。对金融自由化重新思

10、考,对金融自由化给予一定的控制,研究金融安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出现的,美国、欧洲强调自由化,如亚洲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都表明自由化带来的不利因素,故要实行一定的管制。第二讲 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形成问题一、资本形成及来源1、资本与资本形成、资本:指从事生产活动的投入要素之一的经济资源,是能够带增值的价值。、资本类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物质资本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质形式,如机器、设备、产房等等。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管理)土地、劳动是天然的,初级的资源。资本和土地、劳动不同、既有投入量、又有产出量,且后者大于前者。资本的特征:、资本是投资过程的一种结果,有投资才有资

11、本;、资本既代表现期的生产力,又代表着未来的生产力;、资本有折旧问题(资本的耐用性)。、资本形成:是把初始资本转化为资本产品生产,从而又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过程。(在发展经济学中,资本形成与资本积累一样,但是有条件)资本不等于资金,理论上讲,资本来源于储蓄。资本形成理论的六个要点:、说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重要地位;、论证资本形成是发展中国家的关键性条件、分析资本形成的来源;(为什么从此而产生?)提出促进资本形成的途径和战略及机制;阐明资本形成的投资标准和投资效率;资本形成与技术进步关系;资本形成理论的重要性最早来源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国富论现代经济学理论:、G=SC、罗斯托人的“起飞

12、”理论,认为农业国家进入工业化国家,要经历一个起飞阶段。他认为,一个国家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资本积累率必须达到10以上;二是要建立起起飞的主导部门(增长点或增长率),带动其他部门产业增长;三是必须伴随着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变革,即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出现一种可推动经济增长的政治和社会的有效制度结构。所有崛起的国家,都有制度的变革。三个条件中,资本积累率达10以上是先决条件,但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的前提是市场经济。2、资本形成的一般来源储蓄形成资本的储蓄有三种:、私人储蓄:其次受家庭收入,社会分配方式,存款利率宗教及个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高,储蓄倾向高

13、,反之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政府储蓄:即政府的收入大于支出,主要手段是税收,所以,政府储蓄等于税收经常性管理费用(政府开支),可以通过通货膨胀增加储蓄。、企业储蓄:即公司利润,将利润全部转化为投资,企业的总投资称为企业储蓄。企业投资有两种形式:重置投资(折旧)和净投资,但只有净投资才是真正的企业投资。3、资本形成 的特殊来源刘易斯的特殊的基本形成理论,他认为资本部门,即工业部门太小,导致发展中国家穷:他提出增加资本形成的办法:一是实行特殊的有益于企业家阶段的分配政策,但这种理论放弃社会公平目标;二是强调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创造和积累资本,促进资本形成。三、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

14、影响1、资本投入对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美国经济学家麦迪逊通过对22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把对经济增长作了一个分类,平均经济增长率5.55,发现人力资本、资本投入、资源分配之间的贡献为:人力资本 资本投入 资源分配1.94 3.06 0.5535 55 10美国的孛洛认为,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致关重要,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阶段,是资源短缺国家。结论: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大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不大,在发达国家很高(以技术为核心)。2、资本稀缺对增长的阻碍、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是美经济学家纳克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这所长期贫

15、困,不是资源不早间,而是存在着若干个相互作用,循环的系列,无法实现全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恶性循环。供给:发展中国家收入低,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 导致低储蓄 资本形成率低(低资本形成)经济增长率低 低产出 低收入(如下图请自行划线)低资本形成 低储蓄 低生产率 低收入 低产出需求:也存在恶性循环,低收入 低消费 低购买率 低投资 低投资 低消费 低资本形成 低收入 低产出于是年复一年在恶性,封闭的圈子循环。这两个怪圈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这个理论非常悲观,实际上,由于对外开放,不少发展中国家已走出了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还有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美经济学家纳尔逊提出),也叫人口陷阱理论,他从人口增长率的角

16、度来阐述这一理论,人口增长快,把人均GDP增长消耗掉。、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这是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提出的经济理论。他们研究美国黑人民族开始,研究发展的社会过程的部分;一是经济制度是发展着的社会过程的一部份,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二是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个第二级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最初的那个变化,并导致了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的那个变化方向发展;三是这种因果发展关系,可能是上升的运动,也可能是下降的运动,但它不是简单的循环流转,而是有着积累效果的。所以是循环积累因果关系。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解决循环积累因果关系

17、问题。 第三讲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达国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化的。我们从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开始走工业化之路,但前期进程缓慢,到现在才进入中期阶段,完成工业化进程尚需3050年时间。一、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工业化的界定、定义: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工业人数不断上升,农民逐步减少。广义的工业化就是指现代化。产值结构就业过程:国民经济建设发生变化的过程。我国现处于231产业结构表现,工业、农业的比重发生了变化。英国用100年时间完

18、成工业化,美国也用了90年时间。、历史性、世界性工业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的概念。历史性体现在: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工业化的内涵是不一样的,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以瓦特发明蒸气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即动力、材料的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力、钢铁、化学品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洋工业、计算机、原子弹研究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产业信息化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信息化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动态概念世界性的概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工业化是世界范围内相比较而言,代表当时历史时期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指标韩国、阿根延是新兴工业国,衡量的

19、指标如下:、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化初级分阶段达到5以上,中期达到70以上。中国现在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达50以上。、工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加大农业投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工业反 农业、缩小差距,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整体推进。、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物质水平是通过经济增长体现的,文化生活水平体现社会的进步。2、工业化的四种模式、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工业化模式,美、英为代表生产产品给市场创造了需求萨伊定律。英国:瓦特蒸气机 ;美国:纺纱机;是自发的,自然而然的实现工业化主要是市场的自由化。、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工业化模

20、式。以日、韩为代表的私有制为基础的模式。日本实现工业化,是明治维新,18世纪到20世纪末,军事工业强大,甲午战争战胜中国,日俄战争战胜俄国韩国在20世纪末,先扶持产业集团(现代车、LG、大宇公司等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政府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没有原始积累,只能靠牺牲农业来发展,残酷地剥夺农业,农业创造的产值利益放到工业上,造成农业相对落后,韩国在二十世纪后期,实行“新乡村”建设,日本后期加大农业建设,开放农产品市场,巧妙实施对产品的检疫,转基因产品(美国在日本无市场)。阿根延、巴西、中国都是:价格的剪刀差作用工业市场(农产品),前段时间农产品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价格历来较低)

21、上涨的空间还多,才趋合理。、社会主义(市场)计划经济工业化模式,前苏联为代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业化模式,中国为代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公有制为基础,古巴、老挝也在探索,很多国家正在走。3、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摸索、探索、研究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在经济学家的指导下,尽量缩短进入工业化的时间,发展中国家的战略主要有以下方面:、初级进口替代战略;建立自己的民族工业产品和本国加工业(初级);、高级进口替代战略;开始建立制造业,如家电、汽车替代国内进口;、初级出口替代战略;本国产品竞争 初级产品 出口 进入国际市场竞争;、高级进口与出口替代战略。向世界推销高级产品,

22、本国发展一定时侯就实现工业化。中国目前处于第三第四阶段,未完全进入第四阶段。加工业 制造业 重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我国与其他国家有差距区别。4、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工业化进程。恩格尔定义,对食品支出的比例;收入水平低 食品支出比重不同 100 70 1000 300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低,经济发展又推动工业发展。刘易斯模式: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农业部门收入低,工业部门高,低收向高收流动,农业部门劳动者向工业部门流动。所以,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就是发展工业,把农村剩余劳动者吸收过来。贸易条件恶化。发展中国家要采取控制

23、进口,初级下降,制成品上升,发展自己的工业,使得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联系效益论。(农业、工业、服务业)黑尔西慢曾说:没有工业的发展,就没有和三产业的发展,发展工业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工业是发展中国家的正确道路,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条途径。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1、农业发展缓慢阻碍了工业化发展;农业收入下降-农药、生产资料下降- 生活水平 下降-农业发展下降- 阻碍工业化发展;农业发展 进口粮食工业化成本 阻碍工业发展;2、城市化水平制约了工业化城市化扩大推动工业化,减少运输成本,增加消费需求,因而城市发展与工业化发展相互推进,但不少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过快,人口迅速极度膨胀,贫民增

24、加,大大超过工业化发展,结果不仅未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而且还增加政府负担,阻碍发展,西欧国家则有所不同。西欧国家: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 中 期,城市化水平低于工业化水平。 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则高于工业化水平。中国是走的反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30.89,我国政策的发展,没有经济作支撑,没有对经济拉动。城市化发展水平,如何才能和经济发展相适应,那就是大力发展小城,严格控制大城市,大力发展小城市,打破户籍人口管理,让更多的农民成为城市人。3、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严重的工业化。中国消耗了世界水泥、钢材的30,而中国GDP的占世界GDP的5,

25、我们的经济发展处于投入,高消耗的共同表现。4、发展国家的工业化是科技创新水平低,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1、工业化的历史轨迹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有争议,是走苏联模式,发展农业再发展轻工业、重工业,还是先工业后发展农业的道路,与中国的五年计划结合在一起,是中国不同时期的表现。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实施,工业化全面展开;1958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我国整体强功,大家发展工业,大炼钢铁。1965年,中苏关系恶化,东部省区的很多军工业搬到西部,就是当时支援三线建设,也是中国三五时期工业化的主要内容,推动了西部的发展,1971年,第四个五年计划,大办五小(小化肥、小

26、钢铁、机械、水泥、煤碳等,全国遍地开放,导致今天产业结构失调,资源稀缺,1976年“五年”计划,企图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大量引进外国设备,盲目引进,重复建设。直到“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才逐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2、工业化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中国产业调整、升级、升华,趋同率达96,机械制造、烟草、汽车工业(120多家其中汽车零部件2000多家)等,除西藏外全国各省都有,怎么实现有效配置,劳动生产率提高,因而大多作为国外的加工厂,丰田,通用80的利润来源中国市场,汽车关税下降,没有做大做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趋向发展中国家,高耗能、高污染向国外、非洲等不发达国

27、家转移,而在他们国内则是搞科技含量高,资源污染,破坏少的行业。、国企改革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公有制作为微观基础),以国有企业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企改革分四个阶段。197883年,放权让利,无竞争机制,没有竞争力,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无积累机制,8384年,利改税 平均主义,劳动积极性不高。1987年,承包制1997年,建立企业制度 从产、权、物统一的角度来讲,市场经济特征是私有制;宏观层面上的效率,国企9698年保险费投入3000多亿,社会稳定,社会福利全是国企支撑。、资本稀缺国内资本流动过剩,但首当其冲没流向工业,而是流和房地产、证券市场、股市。工业发展还需要大量资本,而大

28、量引进外资,又增加潜在的风险、资不抵债。股市泡沫经济,90年200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美元、日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中国有发展空间 等规模经济。第四讲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一、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源泉1、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终决定的因素,而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人是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具有科学知识的劳动者起决定因素。人是社会的人,人口素质决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推动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两个方面,前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后者需要教育培训,掌握知识、经验、技能。发展中国家大多经济落后,人力资源开发欠缺,人力资本短缺,导

29、致经济进一步落后、短缺、落后、恶性循环。2、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什么是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范围内人口总数中具有劳动能力的总称。人力资源是一种自然的、潜在的资源。、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成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体力所构成,以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来表示的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积累、开发。是美国经济学家苏尔茨创造的,20世纪60年代农业经济学家“无形资本”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积累、开发。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有:、体力投资,身体素质投入:住房、饮食结构、医疗等;、智力投资,教育、培训、提高文化素质;、国内人才流动费用支出:人的流动使技能、经验、交流、积累的过程,人

30、力资源上升(日本每年的人才流动平均每人4次,而中国平均每人只有2次;、移民入境的费用支出:一般人入境采取严格措施,而高级人才政策宽大,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而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则大量人才外出流失。中国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而又是非常缺乏的国家,高速增经济是破坏大量资源,人才不足,人力资本的大国,人才短缺的国家,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危机。在人力资源基础上非物质性资本,教育、培训-人才-人力资本;潜在、自然的资源 -人力资源;人才=知识水平上升+经验+技能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教育-人力资本上升传统经济发展阶段(三阶段):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投入要素,

31、劳动者+资本现代经济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原子弹、计算机产生、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知识经济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知识经济到来,知识的生产-使用-分配,投入要素靠人,人力资本最为重要,人力资源经济发展的源泉,人力资本是动力,经济发展推动着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推动着人力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状况:东亚的文盲占人口总数的24;南亚的文盲占人口总数的45;拉丁美洲的文盲占人口总数的15;欧洲的文盲占人口总数的2.4;北美的文盲占人口总数的1。二、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1、人力资源闲置;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量失业人员,经济落后(劳动力需求缓慢

32、,劳动力的供给需求过快,二者矛盾造成大量失业),结构调整失业,周期性失业,磨擦性失业,学非所用。2、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普遍表现;、教育体制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力资源开发,初等、中等教育靠政府提供,农村不能实现(不通过社会来进行,不作为产业,很难开发)。教育体制不平等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农家子弟初等教育与富家子弟中等教育比较,高等教育大部分是富家子弟,贫富之分越来越大。、教育与实际相脱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一级为一级做准备,能进入高等教育的,94年只有8,至今上升到20左右。、发展中国家投资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教育投入不足,大量投入流向高等教育,初等教育与高等水平87:9:1,

33、而发达国家1:17。教育本身是一种公共产品,还存在教育收费不合理现象,近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平均9000元,农民平均收入3000元,大学生费用高达10000元年。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每年2000多亿元;而干部出国考察的费用3000亿元每年;公车消费每年也是2000多亿元。、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教育深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特征:是二元经济结构,(农业收入低,而工业收上升),农业部门向城市工业涌进,城市提高门坎(文凭),导致学校扩招,就业状况恶化。知识失业:是教育深化的伴生现象,有教育深化必然就知识失业(经济发展缓慢,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教育的不断扩大,就会造成知识的失业人数增加。这个问题是发展中国

34、家的一个特有问题。3、智力外流;人才流失,如中国19782002年,分派和自费出国的人才40万人,到2002年止,回来的仅10万人,30万人则流失到国外;巴基斯坦、印度5070年代,流入美国的人才有50万人;美国的高技术部门70是外国人。北京大学有13读研,13就业(其中就业的23选择外资企业),美国的托福考试,可以说就是中国教育的收割机。4、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人才短缺美国截止今年,生物学人才缺47万人,电脑人才有23的需求不能满足,而日本的科技开发人才缺100万人。人才来源除了自身培养外,还要向发展中国家挖掘。、人才本土化战略(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产业化社会上专门机

35、构培训,集中社会上所有的力量办培训。三、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1、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化作为产业化做,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归宿问题,要界定明确,即政府投资、政府收益。巴基斯坦70年代 300多万医生流向其他国家,于是出台规定,出国前要与政府签协议,必须回国工作8年,否则加倍赔偿从小学到毕业的费用。新加坡、韩国等参照。2、建立和完善人力激励机制根据人体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物质激励、工资、奖金、股权要素激励等,知识层面,保护传播平台,全社会尊重知识环境,留住人才,多出人才。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环境。3、加快教育体制改革4、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人力资源-步入

36、良性循环。 第五讲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发展农业问题,直是发展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中国家过去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化,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农业问题,我国是近几年才真正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农业发展与经济发展1、农业发展的现状农业发展的现状,主要体现在粮食生产量。目前,世界上只有40个国家达到温饱线,其余的国家都是 ,粮食自给自足率达100操作有六、七个国家,因此,粮食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发展中国家牺牲农业,大量进口粮食),我们中国也不能满足自身粮食的需要,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大,进口粮食导致世界粮价提高。2、农业重要性的相对下降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在逐步衰失,从过去一、二、三

37、产业到现在的二、三、一产业结构可看出,农业基础地位下降。、恩格尔定律,当人们收入低,用于食品的支出比例高,当收入高了,用于食品支出高,当收入高了,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下降,随着收入增加,农业相对工业而言,农业的地位在下降。、从非农投入看,农业的发展,主要靠非农投入实现,如化肥、农机、农药、农技等,增加这些投入,拉动农业的发展,农业相对业农生产饲料的发展来说,也在下降。、产业结构的变动看,目前,二、三产业发展快是主流趋势,特别是第三产业,农业从产值和就业人数来看,农业的重要性在不断下降。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农业发展地位的相对下降,但它并没有否认农业的

38、基础地位,因为粮食是人类维持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因此,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动摇。发达的国家也需要现代化的农业来支撑,因此,农业相对地位的下降,并不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相反,还需要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此支持工业化的发展。我国过去靠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工业反而发展缓慢,发展了50多年的工业化,还是发展的中期分阶段,因此,工业与农业必须协调发展。3、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产品贡献。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第二产业提供产品,粮食、原料,这些其他产业不可能代替农业的关键所在。加工业由此产生。、重要贡献。农业部门为其他生产部门提供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中国没有原始积累,先牺牲农

39、业,通过政权的形式,把农业的剩余价值以价格剪刀差(压低农产的价格)从而推动工业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健全的国家,也可以通过市场鼓励农业储蓄,把农业资本转移到工业中去,推动工业发展,发展中国家大家采取政权形式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产部分,存在大量劳动力,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更多,为加工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这是加工业发展的前提。、市场贡献:即工业产品的消费,一是消费品消费,二是生产资料产品的消费。农村大量的消费市场,拉动消费供应市场,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拉动,现实的市场贡献是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手段实现的。、外汇贡献:一是换回外汇,二是节省外汇。即通过农产品的出口,换

40、取外汇;发展粮食生产和工业所需原料就不用去外国进口,从而节省外汇。进口粮食,机会成本很大,且粮食是一次消耗品。以上四个贡献,体现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的特点1、农业长期发展缓慢农业长期发展缓慢,是受发展中国家唯工业论的影响。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丢,农业和工业必须协调发展。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50年 60年 70年 80年 发展中国家 0.6 0.19 0.3 0.5发达国家 1.1 0.9 1.3 1.5说明发达国家发展工业,但粮食也稳步增长,未忽视农业,工农协调发展 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50年 60年 70年 80年发展中国家 0.6 0.1 0.8 0.5 发达

41、国家 1.0 0.6 1.2 1.3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也是稳步增长2、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前;、传统农业中的劳动力充足,资本需求生产力小,农民素质较差,这是传统农业国家农业技术长期不前的重要原因;、传统农业中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对农业技术缺乏不解,是导致农业技术 不前第二个原因;、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传统农业中的农民对新技术较保守,不愿冒风险;、因为资金缺乏,而无力购买良种、化肥及其他配套的技术要素,对新的农业要素投入有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限制了新技术所需用的物质供给,使新技术难以为农民采用,新技术推广难;、发展中国家僵化的不平等、社会政治、经济体制,是传统农业技术难以进

42、步的又一重大障碍。3、土地制度的制约(租赁制、拉美的庄园制、非洲的种植园制都是土地私有制)土地制度是发展中国家制约及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亚洲的租佃制;二是拉美的庄园制;三是非洲的种植园制。租佃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于人口增加,土地不断细化、分散化,农民的土地越来越少,为了生计,只有高利贷,还不起高利贷,抵押土地,高利贷者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只有靠租佃土地耕种、生存,农民没有积极性。庄园制(也有少部分小农主):庄园主顾工人生产,同时顾监乙监督生产,庄园主本人对农业经济不感兴趣,小农主人生产效益反而好得多。种植园制:非洲土地平脊、刀耕火种,粗放的耕种方式,大量的土有时进行轮作制,生产效率低

43、,非洲是世界粮食最缺乏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土地私有制,是制约农业技术停滞不前的因素,中国的公有制,但承包制,实际上是一种私有制,现在又产生的“三农问题”、“无地农民”、“失地农民”、外出务工农民“。”承包期内不得调整土地“之规定,导致无地农民的产生(达10的比重),这部分农民的生存怎么办。失地农民也占10。农民的土地向种植、养殖大户转移,还有城市人口到农民种植,工商企业囤积土地,城市化建设占用土地,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虽然对失地农民有补偿,但层次克扣加上农民没有发展观念,对他们的发展问题没有完整的措施。外出务工农民,农民工的就居住、保障、子女就学、经济参与等问题,都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暴露出来的

44、是土地制度问题 ,农民和市民的不平等在加剧。4、自然经济的农业(自给自足),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现在转型,向商品农业,现代农业转型,这是以后发展的思路。三、加快农业发展1、农业技术的变革与创新、两种节约型技术:一是土地节约型技术,即生物技术增加对土地的投入、良种、化肥、杀虫剂的广泛使用;二是劳动节约型技术,使用机械化、耕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广泛使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论述题:、诱导的技术与制度创新理论这是发展经济学家永建水佑次朗未拉坦提出的。农业投入要素的相对稀缺,决定了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农业技术的变化是由市场力量诱导的。要素供给的稀缺引起要素价格的上涨,从而寻求新的廉价要素的投入,对昂贵

45、稀缺要素投入的替代,这就是关于诱导的技术理论的基本思想。农业技术的创新需要制度作保障,如农业素质的提高,农业研究的投入,都需要国家制度来保障。2、土地改革、土地所有权变革。a、土地所有权的有偿转移;b、土地所有权的无偿转移。前转移比较温和,后者是国家收回,分给农民,如我国建国初期。、租佃权变革(改革),不改变土地的私有制度,来稳定土地的租佃关系,如地租契约,一是改革地租契约,稳定土地长期租佃关系。二是降低地租,由国家规定地租上缴的上线(上限)。税费减免即此类。我国也在改革,对失地农民的社保、医保问题已开始实施,江苏昆山实施的土地换年薪,以土地换社保,这就是土地改革的实施。3、适宜的经济政策一是

46、合理制定农产品价格,通过价格政策,提高农业的收入,增加消费;二是加大政府对农业量不足设施的投入;三是完善金融体系对农业的支持(农村信用社、农行、农发行等),增加对农业和农业的低息、无息贷款。4、建立综合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除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要重视农民的教育、社保、医保等系列的全面发展。第六讲 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对过去发展的反思,源于1972年,以梅多斯为代表的17人专家小组,通过研究,提出并递高了增长的极限,提出影响发展的五大因素:人口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入、资源消耗、环境破坏。这五个因素相互影响,要使粮食满足人

47、口的不断增长需要,就增加资产投入,增加资源消耗,也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形成恶性循环。梅多斯报告给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而发展中国家走的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技术的进步和技术的互作用是相互存在的,人类的生活实际上非常不安全。在梅多斯基础了,世界上开始探讨如何可持续发展问题。1972年在联合国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发展中国家代表提出先发展,后治理,发达国家则提出人类与环境要协调发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认为人类与环境要协调发展,显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了世界自然保护战略,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以后

48、探讨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在环境学发展大会上,形成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决议,正式把“可持续发展”界定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耗后代人对需要的满足的发展”。其中提出资源的代际发展,不可再生资源,这一代用多少,下一代用多少?不能把后代人的用 ,可再生资源,也不能损害其再生功能。1991年,世界的保护联盟,野生物保护基金会 ,发表了保护地球的宣言,指出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出支持它的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改善人的生活质量。1992年,在巴西里约内卢,召开的发展与环境大会上,提出了21世纪行动议程最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的发展战略。通过20年的探讨和认识,形成了可持

49、续发展的世界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战略)(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1、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经济增长,它反对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取向,以资源掠夺性开发为特征的经济增长,它强调的经济增长是适度,注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社会综合性可持续发展-资源 人口 -环境 经济2、可持续发展要以自然资源为前提,同环境存在能力相协调,一方面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强度应限制在最可持续收获量之内,保证自然循环与功能不受破坏;另一方面,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应降至最低限度,使其消耗速度不超过寻求替代资源的速度。3、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与效率的高度统一,公平是指人类在分配资源和获取财富上上机会的均等,效率是资源的有效使用和有效配置

50、。效率是公平物质基础,公平是促进效率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要促进公平与效率的高度统一。4、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综合性概念。5、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它意味着贫困、失业、收入不均等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善,更意味着人们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的全面参与,以及个人自由与选择的大幅度提高。6、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创新的原则,就是利用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人口因素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口核心问题,其它都是围绕人的因素而展开的。人口因素会加剧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对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有阻碍。

51、人口越多,国家越没有能力开发人力资源,人的素质越难提高。我国人口总量上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难题,从质量上看科技竞争力等不断下降,人口总量不断上升,质量不断下降,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农村人口在不断增长,又不能提高教育,素质降低,这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我国2001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用2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的问题。、资源因素我国消耗世界石油的60,煤的30。钢铁的40,水能的40,而创造的GDP增长5。因此,中国面临国内资源的短缺,有意义有能力在世界上获取资源份额,世界能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允不允许中国获取过多的资源份额。、环境因素排二氧化碳

52、世界第二,河流污染、沙漠化、石漠化严重,废气、汗水排放严重,美国通过排污权交易总量控制等方法。还有政府管制手段。先知先觉精英阶层;后知后觉知识分子;不知不觉农民。、制度因素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要有制度安排,没有制度的安排,就难以实现可持续民展,哈厂发展公用地焦刷一文,大家用的土地(还有公海),过度使用、大量排放,没有很好的制度安排,导致公用地流失。我国的一系列经济制度,之所以没 最终是政治制度没有保障,我国是等级、集权为依托现代化。中国的现代没有人文基础,而是外在的压力之下兴起的我国的改革发展不是来自内在的动力,而是外在的压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根源在于“等级”和“集权”制

53、度,对下搞官僚主义,对上搞形式主义,是源于“等级”、“集权”的政治制度。三、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人口的数量、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第七讲: 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源泉与国家兴衰之谜十七、十八世纪,西欧国家迅速崛起,而东方国中国从最强盛开始走向衰落,什么发展不起来,?约瑟对此进行研究,称为?约瑟之谜。二战以后,七、八十个国家独立,但几十年以后,只有东亚发展好,出现四小龙,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也比较好,这也是一个密。勃洛提高是技术的原因,但中国古代的技术,为什么没有很好的发展,有人提

54、出是资本的原因,但二战后,取得资本的发展国家中基本是一样的,为什么只有部分取得发展,有人提出地?政治,认为如日本、英国是岛国,有利于其经济的发展。后来人们从制度上开始研究,但西方经济学基本放弃对制度的研究。同时制度是没有绝对先进的制度,只能是某一阶段适应经济发展,处于先进状态,不适应经济发展时,就落后了。经济学家得出结论:有效率的制度,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而无效率的制度,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二、经济发展的制度因素(一)制度的概念1、马克思主义的制度概念马克思研究的制度,是研究制度特殊,而非一般。讲的是资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制度。他是最早研究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旧制度主义学派、凡勃伦(美经

55、济学家),他认为制度是人或社会对相互之间关系认可的一种思想习惯,就制度的发展,制度的进步,就是社会的进步。、康芒斯:他认为制度是集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控制,是通过产权制度来进行的,用产权规则来规定的。、斯考特:他讲的制度就是社会制度,他认为是所有社会成员都赞成的东西就形成了制度在社会的行为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科斯诺思:所谓制度就是一种约束个人行为,调解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规则。(二)制度结构的基本要素1、正式规则(也叫正式约束):所谓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如宪法、规章、普通法、及马上实施的物权法等正式规则,包括三类:、政治规则,也叫政治体制,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组织、政

56、治结构、政治体制等,任何利益好的代表,都会插手政治舞台,争取本集团的政治利益。政治制度一般有君主制和民主制两种。一般讲,民主制比君主制好,但不是任何时候,民主制度比君主制度。现代政治学家们认为:相对开明的君主专治制度,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所以,二者并非完全是进步与落后的代表。、经济规则:简单讲就产权,包括使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所有权。、合同(契约):它是单个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经济规则,而是单个人或组织之间协商签订的契约、协议。重要的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2、非正式规则(也叫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即指人们对其他人的行为方式的稳定预期,这种预期并不是机于正式规则,而是来源于社会的共同认知

57、,它包括如:社会习惯、习惯行为、道德规范、思想信仰、意识形态以及潜规则等,都是非正式规范的范畴。传统文化是非正式规则的主要源泉。习惯性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意识形态是个人与环境达成的“协议”,它和人们的经验是相一致的。如不一致,就需要发生改革,创造新的意识形态,处理我们与现实实践中的关系。意识形态的非正式规则产生原因:、遵从习惯,往往是处理问题的最佳选择。成本最低,人们掌握和处理的信息量小,处理经济往来往往是按习惯从事能节省交易成本,是千百年来积累经验而形成的习惯,这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其原因。、非正式规则,可以涵盖正式规则不能覆盖的地方。正式规则即使再完备,也有遗漏的地方,而遗漏的地方就得留给

58、良心道德,社会舆论等非正式规则来解决,而且将占80靠非正式规则来解决的。3、制度的实施制度离开实施机制,就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更可怕,形成口是心非的风气,导致交易成本高,生产上的效益就肯定低。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自我实施:即签约各方自觉遵守规则,如村规民约等(小范围内适用)。、相互实施:即签约各方互相监督,一方不守规则,就得受处罚,用规则制约不守规则者。范围大了,自我实施的约束力下降,就得靠相互监督。、由第三方实施:即把监督、实施签约的权利交给第三者,提高执行规则的效率。绝大部分正规则的实施,都是靠第三方来实施的。(三)制度环境1、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机制的一

59、种社会和法律基本规则,它决定着其制度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决定制度变化的形式和范围。如宪法规定的产权制度等。2、制度安排:是指管束特定行为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是支持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市场交易、承包制等就是制度安排,它可以是正式的(货币、期货),也可是非正式(如价值等)、合同制。3、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的关系:制度环境为制度安排的选择设置了一个边界,人们一般在这个范围内选择制度安排,制度环境是相对稳定的,制度安排受制度环境的制约。制度安排是制度环境的改变形式。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都是制度创新中产生的。第一行动集团往往是制度的主导者,第二集团是参与者。第一行动集团

60、往往是企业家的联合体,推动社会变革。既称利益集团不是创新者,不是第一行动集团。他们打着改革旗号,但主要是?他们的既得利。(四)制度的经济功能(主要经济功能)1、降低交易成本。实际是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交易成本低意味着既是经济效益的上升,其交易成本的大小,反映着交易效益的高低。政府的办事效率,就政府的交易成本。故意设租、导租,政府的交易成本就高,办事效率就高。2、提供激励机制。就是调动积极性,激励机制合不合理,看的就能否把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励机制不是奖励越高越好,越多越好,而是激励机制合不合理。3、有利于解决外部性,即外部性就是外部效益。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之分,有益的正外部性,有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