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 (3)_第1页
在语文教学中 (3)_第2页
在语文教学中 (3)_第3页
在语文教学中 (3)_第4页
在语文教学中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关键词:语文 教学 人文关怀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改变原来的那种单一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积极输入真正的人文关怀。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提倡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并没有否定其工具性。新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说,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为了能够表达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对于工具性,听说读写,基础字词句段阅读写

2、作等实际工具利益、考试等的需要,我们是简单明了的。人文性意味着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它的工具性,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语文课程标准把人文性定位为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扼要的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重视的是学生的认识、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能让师生感受到生命的勃发、灵感

3、的闪光、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激荡。那么,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体现并渗透语文学科人文特点呢?二、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具体做法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其实施者也是人,因而,以人为中心应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其本职工作。人,毕竟不同于其他生命体,他既需要物质营养,更需要人文营养。语文课堂要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价值,将培养健全或完整的人格放在首位;应该关注所培养出来的人是否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否具备独立人格;应该强调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个性的彻底解放;要求教育所培养的人,是一个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尚的审美情趣,既能创造又懂得享受的人。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一)关注

4、学生:1、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

5、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课堂也更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出学生阅读时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那么何谓体验?体验就是主体内在的

6、、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身经历与验证。这里既有情感因素,又有认知成分,二者相互交融在一起,以“情感体验”为中心,渗透到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引发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体验。如在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找出文中令其感动的句子或情节时,学生们就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文本做个性化解读:有的讲到了面对亲人逝去的悲伤,有的讲到面对朋友离别的伤感,有的讲到面对成长困惑的无奈学生们的情感完全沉浸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了,如果再按之前我的预设方案继续下去,就会遏制水到渠成的情感之流,使本来鲜活灵动的课堂陷入僵局。在学生发言之际,我觉察到学生们

7、对生命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只有感性的体察,没有理性的面对。于是,我抓住这一点,抛开原有教案,临时增设了一个环节:“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开命运突如其来的安排,但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逃避,选择脆弱,但也可以选择镇定,选择勇气,选择坚强。读了这篇文章,面对自己的成长,请以“成长需要”为话题,先选择你的答案,再谈谈你的想法。”学生由此被引向更高的境界理性地看待成长。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

8、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另外,拥有一颗平常心,不刻意追求所谓的分数,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

9、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

10、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关注学生的情绪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力求创设丰富的教学生机,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努力实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降临时,校园马上就沸腾了。第三节课正是我的语文,此时此景,学生的心也已随雪飘舞,我想按我原先预设的课上效果定是打折扣的,何不让他们充分利用眼前景即兴写作呢!当然我要是破门就入主题,肯定又扫兴,我就和学生一起站在窗前先欣赏了五分钟灵动的美,接下来我就开始问学生你在窗前望雪时,有没有触景生情,是否想起了些许生动

11、的画面。然后我给了几个参考题目,(咏雪、雪中情、雪的遐想、你那里下雪了吗)当然也可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四十分钟完成。其实在观察雪的当会儿,我留意到一些学生的表情渐渐地由兴奋归于平静,我想鲜活的记忆一定有涌上心头的。果不其然,那次利用现场题材,一半以上学生当堂完成,且思想内容、文笔、真情实感都较到位!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

12、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

13、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没有感情的文章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难以激起学生心灵涟漪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情感加温,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 ”,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

14、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其优秀品质,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

15、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此外,通过课文中理论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谈骨气教育学生保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语文教学只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因此而能自行实现,因而,教师除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外,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多种道德表现和道

16、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要实现这一教学境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评价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生活状况,联系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抒发感慨,发表议论,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同时,学生在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习作中,或含蓄或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价值判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点评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也能收到明辨是非、净化心灵、纯洁道德的效果。

17、教师对学生学习表现所做出的正确判断,积极评价、科学引导,也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二)关注课堂教学:在课堂中,特别是阅读教学,这是一个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学生是主体,在教师主导作用引领下,接下来就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过程”。“阅读教学”要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

18、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在教材处理方面,根据课文重点和学生学习需要,灵活地选择重点段落进行教学,重其所重,轻其所轻。通过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既是情感的流淌,更是灵性的涌动;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借助多媒体的渲染,可使文章中包含的震撼人心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掘,使人文精神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至高境界。1、构建诗意课堂,营造人文氛围。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的诗意是通过独特的生机、鲜活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意蕴

19、,是师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想象、体验、思考、理解、内化后所体现的整体情味。语文教师如何使学生更强烈地感受到语文更多的人文内容,而非机械的字词识记书写,古诗文、文言文背诵。“万事开头难”,课堂也一样。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一开口的情景导语设置就很重要。课堂上,教师开始的情景导入,或诗情画意,或深沉悲壮,或灵动妙语,或慷慨激情,这种格调,这种氛围首先给人以情感上的冲击,引领学生步入曼妙丰盈的精彩文本世界。优质的导语就应该是精心设计,并充满诗意,给人以心灵震撼的。如在教学观舞记时,不妨就利用在对优美画卷和音乐构建的画面的津津有味的欣赏时,配上诗意的语言,或由学生阐述舞蹈场面,这是一个很好的语文素养的实践和

20、熏陶过程。2、课堂教学形式力避“惟我独尊”、力戒“独断专行”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客体,学习过程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学习者,双方的关系是合作的伙伴关系,他们都首先通过直接吸收和整合来自于教材及教材以外的信息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然后在包括知识、情感、意志、兴趣、性格、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极其广阔的领域内进行交流、探究,而师生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实现共同成长的。所以在课堂中师生是“教学相长”的关系,而非教师一人的舞台。任何教学价值观都必须借助课堂制度,并在制度的运作中实现。以人文关怀为主旨的生态课堂必定秉持民主、效率的管理观,既不为追求效率而异化,又不

21、为盲目自由而失去效率。无效率的课堂是不科学的,无民主的课堂是不人道的。我们需要的是灵活而富有张力,高效而充满魅力的课堂;需要的是在规范课堂的同时,又解放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掘课堂优势潜力,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课堂。我们需要的是有心理安全氛围,能充分释放个性又能愉快合作的课堂。课堂教学管理应该以学生的个人和心理需要为基础。这是课堂管理的心理依据,课堂管理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只有和学生的个人和心理需要相适应,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课堂管理还必须立足于积极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从而使课堂成为一个相互扶持的集体。管理应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管理是真心希望他能

22、够成长,希望他逐渐地学会自治。总之,语文教学更应突出语文学科本位特点,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有利于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字体大小: HYPERLINK javascript:setFontSize(16) o 大号字体 大| HYPERLINK javascript:setFontSize(14) o 中号字体 中| HYPERLINK javascript:set

23、FontSize(12) o 小号字体 小2007-09-17 22:11阅读(113) HYPERLINK /bloggermodule/blog_viewblog.do?id=1038892 l note 评论(0)分类: HYPERLINK /bloggermodule/blog_listcolumn.do;jsessionid=63F488158D2177FEE615A41B72669EC3.master05?columnName=%e5%90%8c%e8%a1%8c%e5%90%8c%e4%ba%8b&bokeeName=lys9989 同行同事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

24、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威廉詹姆士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智商却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质中,良好的习惯与健康的人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5、和审美情趣”;“在阅读中能初步理角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当然,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没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语文课程的灵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义。一直以来,我们只注意到在语言技艺的层面上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把语文学习孤立地理解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等,却往往忽略了语言艺术中的思想意蕴,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则具体体现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究竟应培养孩子们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据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史斯.美克尔斯提出的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

26、授对社会主义新人本质特征的理解,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关键在于培养“四心”,即:爱心、诚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现谨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对语文教学中人格培养的体会。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是培养他们的孝心,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余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可见,一个孩子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去爱他人呢?三字经中说:“养不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缺乏孝心,关键是并未体验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艰辛,我们没有唤醒他们沉睡的孝心。因此,我们要

27、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让他们从孝敬父母开始,感受爱,学会爱,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以渗透爱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纸船寄母亲背影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并理解对父母的爱;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孩子们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换取爱心;黄河颂最后一课木兰诗等文章,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怀;春济南的冬天珍珠鸟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诚心教育;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言必忠信,非法言不道。”(清陈瑚)有人统计,一部论语,“信”一共出现了三十

28、八次,可见,诚信于做人之要义。“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童年时的诚实守信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有人分析: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或让孩子说真话而受惩罚,或自己就常常说谎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以身作则,“言必信,信必果”,让孩子意识到,谎言才是灾祸的导火索。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才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已任,历尽辛苦,受人误解甚至蒙受冤屈,却依然能够宽容和体谅别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诚信楷模么?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

29、心;自信心对孩子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自信导致成功,自卑导致失败。当前的孩子,自信心是显然不够的。由于长期受到优越环境的影响,他们害怕挫折,自我压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老师的一句批评就走上了不归路!“伟人之所以伟大,只是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但丁)我们千万不可忽略,要唤醒孩子们心中的巨人自信心。“故遇笨拙执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诱之,既得其机之所在,即从此鼓舞之,蔑不欢欣,而惟命是从矣。若曰以夏楚为事,则其弟因苦,其师庸乐乎?”(王筠)成功的经验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础,在经常的挫折和失败的影响下,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们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紫

30、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孩子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多让孩子们体验成功,对他们的一些小过错,切忌动辄发怒,挖苦,讽刺甚至体罚,而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则应多鼓励,赞美,让他们在日进月渐中,能有自得之乐,即使愚钝,也不至于沮丧无为,让他们意识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长”,增强自信心,做到竞争失利不灰心,竞争取胜不满足,不怕失败,屡败屡战!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责任心,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越细越需要责任心。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而另一方面,又往往离不开对老师及家长的依

31、赖性,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形成他们的独立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们负责任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经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确面对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自我服务,服务他人,有社会责任感等。我们有的师长要么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给孩子锻炼机会,纵容其过错行为,要么对孩子的过失大声训斥,甚至夸大其辞的恐吓,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拥有“四心”,首先得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为人师表,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32、从。”我们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了吗?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过言而无信吗?我们做错了事,伤害了学生时真诚地道过歉吗?显然,如若不能正确的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为师。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在语文教学中必需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复兴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已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人文思想之所以迅速发展为教育的主导理论,正是因为它将培养学习者健全的人格放在首位。简单地说,就是让孩子成为合格的人,让孩子在自由中茁壮成长,在努力、勤奋中变化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倾注人文关怀。 其次,

33、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义也都涉及到“人文性”一词。“语文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同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标准在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所以,充分发掘和运用语文学科教学的人文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贯注和人格熏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那么,如何做到在语文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我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所以教育的对象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不同思维和情感特征的生命个体。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这就是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蹲下来”与每一位学生平等对话,又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给每一名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机会中去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这样,就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