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的现状与挑战课件_第1页
(优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的现状与挑战课件_第2页
(优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的现状与挑战课件_第3页
(优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的现状与挑战课件_第4页
(优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的现状与挑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选)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的现状与挑战一、IBS西医概况与进展IBS定义IBS概念: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病 因 内脏感觉异常 肠道动力异常 性别 其他 肠道感染精神心理因素IBS发病机制认识的基本过程示意图ABCD某些介质参与内脏感觉过敏神经和肠道相互作用内脏过敏机制运动异常机制诊断标准Manning标准 1978年Rome 1992年Rome 1999年Rome 2006年2006年Gastroentarology杂志刊登了新的功能性胃肠病罗马型诊断标准Rome -IBS的诊断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

2、标准。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 -1.排便后症状缓解。 -2.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 -3.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Rome -IBS的亚型分类(1)IBS便秘型(IBS-C):块状/硬便25%,且稀水样便25%;(2)IBS腹泻型(IBS-D):稀/水样便25%,且块状/硬便25%;(3)IBS混合型(IBS-M):稀便和硬便均25%;衡水样便25%;(4)IBS未定型(IBS-U):排便性状改变未达到上述三型要求。诊断标准体现的重要原则诊断应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IBS属于肠道功能性疾病强调腹痛或腹部不适与排便的关系该

3、诊断标准判断的时间为6个月,近3个月有症状,反应了本病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该诊断标准在必备条件中没有对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作硬性规定,提高诊断的敏感性IBS诊断流程问诊+查体发热、消瘦、便血、腹部包块彻底检查近期排便习惯改变、肿瘤家族史,40岁肠镜或钡灌肠显示肠道病变原发病 IBS是 否二、IBS中医诊疗现状(一)IBS的中医理论认识(二)IBS中医诊疗规范(三)IBS的中医疗效与优势(四)中医药治疗IBS的机制研究二、IBS中医诊疗现状(一)IBS的中医理论认识1、疾病范畴2、病因病机3、证候研究4、辨证治疗5、老中医经验1、IBS中医疾病范畴泄泻便秘肠郁腹痛痛泻郁症2、IBS病因病机认识外邪

4、内侵:“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情志失调:“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肝木克土,脾气受伤”。饮食不节:“饮食不节,起成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飨泄”。营役禀赋:“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2、IBS病因病机认识饮食、情志、外邪、劳逸等因素素体脏腑功能失调等肝脾失调湿浊、湿热、食滞、寒凝等病理产物腹痛伴大便性状改变基本病机3、IBS证候研究证候例数构成比(%)肝郁脾虚证16144.7脾虚湿阻证10328.6脾胃湿热证4913.6脾肾阳虚证3910.8其他证

5、候82.2合计360100.004、治疗研究从肝脾论治:诸因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升降失调,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而发病。从心胃相关论治:情志是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五志与五脏相应,其中心主神志在人体情志调控中处于主导地位。心主神志(精神心理因素)与脾胃(消化系统)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心论治,用调心安神和胃之法疗效颇佳。5、老中医经验重视气机:“气主周流,逆滞则痛”“百病皆生于气”,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治疗必须调畅气机,使脾升胃降,升降有序。注重肝脾:脾为阴主,其性阴滞,须赖肝之疏泄;肝为刚脏,有赖于脾生化气血以滋养,才能刚柔相济。注重兼挟:肝郁化火生热,气滞生瘀;脾虚

6、生湿化痰,病久及肾而出现脾肾阳虚;多种病邪互结而为患。重视情志:“因郁致病,郁去则病除”,运用中医五神脏情志学等方面的优势,从心、肝、脾等方面治疗。便秘型IBS注重通润:因虚而致,或因津血枯燥,大肠传导失司。(一)IBS的中医理论认识(二)IBS中医诊疗规范(三)IBS的中医疗效与优势(四)中医药治疗IBS的机制研究二、IBS中医诊疗现状IBS中医诊疗规范的优化2001年实用中医消化病学2003年IBS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006年中医消化病学诊疗指南2010年IBS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IBS中医临床路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0年2010年全国脾胃病核心专家进行讨论、审

7、核、定稿2009年第21次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进行讨论、审核对IBS证候、方药、诊疗路径等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3轮投票分析国内外现有诊治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广泛搜集循证资料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成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疗诊共识意见”起草小组IBS的中医病名、诊断标准中医病名:“腹痛”、“泄泻”、“便秘”。西医诊断标准:罗马标准注意事项:“报警症状”不归咎于IBS,但可伴随发生,如果无报警症状,不须过多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在IBS的诊断中还需注意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性疾病的重叠IBS的中医病因病机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

8、志不遂,肝气郁结,久则横逆犯脾;水湿不行,痰湿内阻;日久失治,损伤脾肾等所致。诸多原因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失司,形成水湿、痰瘀、食积等病理产物,阻滞中焦气机,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气不升则腹胀、腹泻;若腑气通降不利则腹痛;肠腑传导失司则便秘。病位病性:本病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肾三脏,脾胃虚弱和肝气疏泄障碍存在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整个过程,肝郁脾虚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证候分类标准11、脾虚湿阻证主症: -(1)大便时溏时泻,餐后即泻,夹有黏液; -(2)腹痛隐隐,绵绵不休。次症: -(1)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 -(2)神疲纳呆,四肢倦怠。 -(3)舌淡边有齿痕

9、苔白腻。 -(4)脉虚弱证候确定:凡具备主症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脾虚气滞证证候分类标准22、肝郁脾虚证主症: -(1)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发作常和情绪有关; -(2)急躁,易怒,善叹息次症 -(1)两胁胀满; -(2)纳少泛恶; -(3)脉弦细证候确定:凡具备主症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肝郁脾虚证证候分类标准33、脾肾阳虚证主症: -(1)晨起腹痛即腹泻,完谷不化; -(2)腹部冷痛,得温痛减; -(3)形寒肢冷。次症 -(1)腰膝酸软; -(2)不思饮食; -(3)舌淡胖,苔白滑; -(4)脉沉细证候确定:凡具备主症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脾肾阳虚证证候分类标准44、脾胃湿热症主症: -(1)泻泄腹

10、痛,泄而不爽,粪色黄而臭; -(2)泄泻腹痛,泄下急迫; -(3)肛门灼热。次症: -(1)胸闷不舒,烦渴引饮; -(2)口干口苦; -(3)舌红苔黄腻; -(4)脉滑数。证候确定:凡具备主症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脾胃湿热证证候分类标准55、肝郁气滞证主症: -(1)大便干,但排出不畅; -(2)腹痛腹胀,得矢气稍缓; -(3)每天情志不畅时便秘加重。次症: -(1)胸闷不舒,喜善太息; -(2)嗳气频作,心情不畅; -(3)脉弦证候确定:凡具备主症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肝郁气滞证证候分类标准66、肠道燥热证主症: -(1)大便干结如羊粪,硬结难下; -(2)舌红苔黄燥少津。次症: -(1)少腹疼

11、痛,按之胀痛; -(2)口干口臭; -(3)脉数证候确定:凡具备主任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肠道燥热证辨证论治11、脾虚湿阻证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消滞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党参,白术,茯苓,桔梗,山药,砂仁,薏仁,莲肉2、肝郁脾虚证治法:抑肝扶脾主方:痛泻要方加味药物: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郁金,佛手,茯苓,太子参辨证论治23、脾胃阳虚证治法:健脾补肾主方:四君子汤和四神丸加减药物:党参,白术,茯苓,山药,五味子,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4、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物: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苦参,秦皮,炒莱腹子,生薏苡仁辨证论治35、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理气,行气导滞

12、主方:六磨汤加减药物:木香,乌药,沉香,枳实,槟榔,大黄,龙胆草,郁金6、肠道燥热证治法:泻热通便,润肠通便主方:麻子仁丸加减药物: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厚朴,枳实随症加减腹痛明显者,加醋元胡、川楝子、炒白芍;纳食减少者,加鸡内金、神曲;腹胀明显者,加槟榔片、枳实、大腹皮;滑脱不禁,加升麻、柴胡、黄芪;情志不畅者,加柴胡、炒白芍。中成药治疗脾虚湿阻 - 参苓白术散(丸):每次6-9g,每日2次。 - 人参健脾丸:每次6g,每日2次。脾肾阳虚 - 固本益肠片:8片,每日3次。 - 四神丸:9g,1-2次/d。脾胃湿热 - 葛根芩连丸:6g,每日2次。 - 香连丸:6g,每日2次。肠道燥热 -

13、 麻仁丸:每次6-9g,每日2次。 - 麻仁润肠丸:6g,每日3次。肝郁气滞 - 四磨汤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其他疗法针灸治疗:泄泻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脾虚湿阻加脾俞、章门:脾肾阳虚加肾俞、命门、关元,也可用灸法;脘痞纳呆加公孙;肝郁加肝俞、行间;便秘取背俞穴和腹部募穴及下合穴为主,一般取大肠俞、天枢、支沟、丰隆,实证宜泻,虚证宜补,寒证加灸;肠道燥热加合谷、曲池;气滞加中脘、行间;用泻法。外治法:按摩、药浴等外治法对缓解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IBS的中医诊疗流程腹泻、便秘、腹部不适典型症状症状重、频繁发作或有报警症状辨证论

14、治脾虚湿阻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肝郁气滞证肠道燥热证检查/进一步检查相应治疗疗效评定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主要症状单项评定 -主要症状综合疗效评定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肠动力学疗效评定标准肠容纳功能和感知功能评价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其他:如焦虑抑郁状态评定等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流程患者临床路径准入标准进入临床路径护理人员执行医疗计划,变异监测疗效评估依据出院标准出院临床路径退出标准变异分析与记录表1 中医临床路径费用评估表治疗费用比例(%)耗材费用比例(%)中药费用占药物费用比例(%)检查费用比例(%)单病种次均费用与日均费用(总费用)药物费用比例(%)检查费用比例(%)中医特色疗效费用比例(%)表

15、2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评估表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实施路径后疗效治疗周期疗效评估表3 中医临床路径中医特色评估表去年同期中医药治疗情况比较中医药治疗的比例提高情况(%)辨证施治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成药使用率(%):52%中药饮片使用率(%):92%表4 中医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估表本病种住院总人数进入路径的患者总人数出现变异的患者人数完成路径的患者人数执行情况评估表执行情况路径的规范性路径的可操作性二、IBS中医诊疗现状(一)IBS的中医理论认识(二)IBS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三)IBS的中医疗效与优势(四)中医药治疗IBS的机制研究(三)IBS的中医疗效与优势1、中医疗

16、效评价体系2、中医疗效与优势疗效评价体系指标特征指标的通用性指标的特异性疗效评价体系指标分类反应疾病疗效的评价指标(IBS-SSS、AR、SR)反应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IBS-QOL、SF-36)反应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HAD)中医药特色的评价指标?2、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研究目的:对中草药治疗IBS-D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草药治疗IBS-D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63篇文献,14150例病人,样本量平均87例。结果:中药干预痊愈率为(50.8024.70)%,总有效率为( 90.687.30)%,其复发率(18.99+10.61)%。均优于西药组;对腹痛、腹胀、腹泻主要症状的疗效也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草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明显疗效,在总体症状痊愈率、总有效率、症状积分改善及复发方面均优于西药干预及安慰剂组,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3、中医药治疗D-IBS临床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规律与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评价”,首都医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重点支持SF-2005-9)。“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优势化方案的研究”,北京市科委研发攻关课题(Z0005190043711)。“舒肝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