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重点达标名校2024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探究分子间有间隙区分硬水和软水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A B.B C.C D.D2.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得到70g溶液C.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30%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食物腐烂C.车胎爆炸D.冰雪融化6.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2NaCl+3O2↑.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100个人呼吸1小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烛是一种纯净物B.NaClO3中Cl为+5价C.氧烛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分解反应D.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7.下列属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是()A.微溶于水 B.白色固体C.不潮解 D.水溶液呈碱性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9.下列实验操作训练中发生的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试管破裂 B.火柴燃烧 C.灯泡发光 D.打磨铜丝10.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技术B.化学与能源①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苯分子图像②用催化净化装置促进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①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②倡导大量使用高硫煤做燃料C.化学与医药D.化学与生产①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②用生石灰做补钙剂①用铁桶来盛放波尔多液②用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炼铁A.A B.B C.C D.D11.如图是“氮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点物质属于单质B.c点物质的化学式为HNO3C.d点物质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D.e点物质和f点物质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12.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燃料 B.砍柴伐木 C.裁剪布料 D.冲洗碗筷13.实验室有一包氧化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0克,加入到300克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276克的水,得到固体混合物。求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A.24% B.44% C.64% D.76%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 B.倾倒液体C.加热试管内溶液 D.熄灭酒精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温度为____℃时,A物质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填字母)。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g该溶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从微观角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利于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图1是钠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钠的示意图①图中的x=__________。②从基本反应类型看,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反应中氯原子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1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③由图可知,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后,其化合价将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④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图2描述了NaHSO4与NaOH两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水分子已略去)。①NaHSO4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②该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水③写出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另一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8分)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①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Ⅰ.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Ⅱ.40℃时,乙和丙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烧杯中的溶质烧杯中固体的变化甲_____乙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_____Ⅳ.若分别将100g乙、丙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4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填序号)。A乙、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乙<丙C溶液质量:乙>丙D溶质质量分数:乙>丙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填编号)。a小于40℃b大于40℃c无法确定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氯气的制取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释]氯气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碳等化合物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表示为:②氯气可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③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制取氯气: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氯气,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3)D装置用于收集氯气,可知氯气还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C【解析】

A、对比的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原则,选项错误;B、没有进行对照试验,选项错误;C、相互对比的两个实验只有硬水和软水的不同,其他都相同,符合控制变量原则,选项正确;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不能称量到反应后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故选C。2、D【解析】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含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故选D。3、D【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温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t2℃时,将2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可得到65g溶液,t2℃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因为此时的溶解度是3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0克/130克×100%。故选D.考点:溶解度及其曲线4、D【解析】

A、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B、反应前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反应后生成的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错误;C、根据图示给出的是微观世界的反应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则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错误;D:将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转变为甲烷,变废为宝,选项正确,故选D。5、B【解析】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详解】A、玻璃破碎是形状的改变,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B、食物腐烂有酸等物质生成,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C、车胎爆炸是因为车胎内压强大造成的,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D、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在该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是做题的关键。6、A【解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B.根据混合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为0分析;C.根据反应类型分析;D.根据氧烛的性质分析。解:A.氧烛中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NaClO3中O显-2价,Na显+1价,故Cl为+5价,正确;C.氧烛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2NaCl+3O2↑,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由题意可知,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故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正确。故本题选A。7、D【解析】

A、微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白色固体,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是否潮解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水溶液呈碱性,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8、B【解析】

pH=7时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详解】A、图中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选项说法正确;B、图中c点所示溶液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选项说法错误;C、刚开始的时候溶液pH小于7,显酸性,所以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选项说法正确;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9、B【解析】

A.试管破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火柴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灯泡发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打磨铜丝,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B。10、A【解析】

A、苯分子虽然很小,但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获得苯分子图像;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促进汽车尾气中的这些有害气体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完全正确,符合题意;B、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使用量日益增长,化石能源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现在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说法正确;高硫煤做燃料,产生较多二氧化硫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倡导大量使用高硫煤做燃料的做法是错误的。该选项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气能供给呼吸,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说法正确;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放出大量的热会灼伤人的器官,且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做补钙剂,做法错误。该选项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D、铁能和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用铁桶来盛放波尔多液,铁桶会被腐蚀,做法错误;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用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炼铁,说法正确。该选项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1、D【解析】

A、单质的化合价为0,a点物质的化合价为0,属于单质,故正确;B、c点物质属于酸,且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所以是HNO3,故正确;C、d点物质属于碱,d物质是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正确;D、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和+5,,e点物质和f点物质,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故错误;故选:D。12、A【解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燃烧燃料会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砍柴伐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C、裁剪布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D、冲洗碗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13、D【解析】

由题意可知,得到固体的质量为:300g+20g-276g=44g,故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44g-20g=24g。由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MgO+H2SO4=MgSO4+H2O可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增加硫酸根的质量,减少了氧元素的质量。设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x,故存在关系式:解得x=4.8g故原混合物中金属的质量分数为:1-×100%=76%。故选D。14、B【解析】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此选项错误;B、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此选项正确;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属于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虽然生成盐和水,但反应物中没有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此选项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此选项错误。故选B。15、A【解析】

A、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t1CA30【解析】试题分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与C相交,即t1℃时A与C的溶解度相等;(2)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温后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3)t2℃时,A的溶解度为80g,B的溶解度为50g,故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A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B形成的是饱和溶液,要使A溶液达到饱和,还需要加入30g。考点:溶解度曲线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7化合得到降低离子硫酸氢钠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H2SO4+2NaOH═Na2SO4+2H2O【解析】(1)①原子得失电子后,质子数不变,所以图中的x=17;②从基本反应类型看,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看,反应中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③原子得到电子后质子数不变,电子数增加,所以形成的离子带负电,化合价降低;④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2)①根据化学式的读法可知,NaHSO4的名称是硫酸氢钠;②通过分析微观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③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2NaOH═Na2SO4+2H2O。18、<能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固体逐渐增加B、D小降温(或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