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唐宋变革论PPT课件_第1页
历史专题--唐宋变革论PPT课件_第2页
历史专题--唐宋变革论PPT课件_第3页
历史专题--唐宋变革论PPT课件_第4页
历史专题--唐宋变革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宋变革论”若干问题历史学院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题课内容要旨研究现状日本“唐宋变革论”及其论战欧美汉学界对唐宋变革论的回应大陆史学界对唐宋变革论的回应1234研究现状概述性文章:(1)张广达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说及影响(唐研究2005年第11卷) (2)柳立言何谓“唐宋变革”(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1辑) 现状:(1)被视为不正自明的“公理”,以唐宋变革为题目的论文,以及各类学术讨论会举不胜举。(2)出现一系列“变革论”。唐中叶变革论、唐前期变革论、两宋变革论、元明变革论等等。(3)大陆热捧,欧美、港台反响较平淡,且质疑批判者多。(4)目前大陆真正用“唐宋变革论”为理论指导,写作的学术专著寥

2、寥无几。日本的“唐宋变革论”论战京都学派(京都大学)唐宋之际是中国古代从贵族政治时代向君主独裁政治时代转变。唐中叶以前相当于贵族政治时代,宋代则相当于西洋的文艺复兴。 历研派(东京派)魏晋大地主所有制下的劳动者主要是奴隶,唐代均田民是具有国家的半奴隶性质,唐宋之际东亚古代(奴隶制)走向终结。 京都学派标志:1922年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代表人物: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宇都宫清吉:东洋中世史的领域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为日本中国学、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其研究领域博大,涉及中国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论中国文化史、史学史、美术史等。有内藤湖南全集1

3、4卷。内藤假说上古:远古到秦汉 过渡期:后汉-西晋中世(中古):六朝、隋唐 过渡期:唐末、五代近世:宋到清贵族没落,民众地位上升贵族全体的奴隶民众从事行政的官僚阶层贵族大臣所有阶层之上贵族之一员天子君主独裁政治时代贵族政治时代隋唐之际宋朝政治隋唐贵族制衰废君主独裁制兴起经济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文化贵族文化平民文化1922年内藤湖南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提出“唐宋变革论”,认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了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被欧美学界称为“内藤假说”(Naito Hypothesi

4、s)。内藤湖南在讲义中对中国历史的分法内藤假说的渊源(一)(一)对日本历史认识的倒用。理论根源是西方一元式的社会进化模式。认为中国与日本一样,也遵循西方的社会模式,分为上古、中世、近世等阶段,只是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内田银藏(1872-1919):日本近世史 认为足利时代末期,到江户时代初期,已经出现了欧洲一样的 从中世向近世过渡。原胜郎(1871-1921):论足利时代 认为镰仓时代(约1200-1330),日本完成了宗教改革,而足 利时代经历了种种动荡和变化,此后的德川时代(1603- 1863)是日本的近世史。内藤湖南认为中古史和日本史一样,也采取了中世、近世的时代划分方式,把宋代放在近

5、世的开端。 内藤假说的渊源(二)(二)内藤的“国民主义” (Nationalism)思想国民主义也是西方近世思潮对日本的一个冲击。重視平民,是當時日本史學的時尚。日人以贵族为中世的标志,平民为近世的特质。 内藤假说中,特别重视商业兴起和“平民”阶层的兴起,认识根源即在于内藤的“国民主义”思想。内藤假说的理论渊源三(三)对于现实中国政治的关注。 日俄战争刺激日本扩张野心,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洋史研究”兴起,白鸟库吉等人纷纷转向,研究中国史,特别是东北史(满蒙)。内藤本人“经世致用”的色彩非常浓厚。提出“亚洲文明中心漂移说”,多次到中国东北,曾为日本驻华大使顾问。(“内藤假说”要解决的直接问题不是中

6、国古史分期问题,而是讨论中国长期落后的历史根源问题。)京都学派(一)宫崎市定:全面阐释唐宋变革论,国外称“内藤宫崎假说”。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 论证这一时代的选举制度和官僚制度始终贯穿着贵族制,其经济基础则是地方豪族的生活据点的大庄园式农村。这样,宫崎便从社会经济和制度上把内藤中世说更全面地具体化了 。与内藤有所区别: 曹魏至唐末为中世:曹魏屯田制西晋课田制隋唐均田制,一脉相承,都是土地国有制。京都学派(二)宇都宫清吉:创作“时代格”的概念。秦汉:时代格是“政治性”(皇权为中心),六朝:“时代格”是体现贵族阶级的“自律性”,隋唐:“时代格”是“政治性”与“自律性”的综合。东洋中世史的领域点了

7、前田直典的名,引发论战。京都学派(三)川胜义雄和谷川道雄谷川道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祖述内藤,以共同体的理论阐述内藤史学的中世贵族社会。 在日本学术界,德国的社会学有很大影响,来自德国社会学的“共同体”概念被用来表示中国农村社会的不变性质。 内藤假说受到的挑战中国近世说间接为“日本中心论”提供辩护。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母体。中国文化中包含有近世的“种子”,由于种种因素受到阻碍,率先在日本落叶结果。内藤湖南:老迈腐朽的中国已经失去了自我复兴的能力,只有藉助于日本的引导和提携,后来甚至提出武力介入,方能再生。(引自张广达文,出处不明)(日俄战争期间内藤是主战派,屡次到东北实地“考察”)二次世界大战后

8、,野原四郎、增井经夫、池田诚、五井直弘、增渊龙夫等多人曾撰文批判内藤出自国民主义的文化史观的言论,指出这些言论为日本军国主义涂脂抹粉 。历研派(东京派)“历史学研究会”的成员通称“历研派”,以东京学者为主体。“历研派”遵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为研究历史的指导思想,也就是遵循历史唯物论一元史观研究历史,反省战前日本的历史学教育的作用,关心战后世界的社会主义潮流,消除中国历史停滞论的影响,按照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演变研究普世性的历史发展规律,积极参预中国历史分期及其社会性质的探讨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日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左翼文学和左翼史学在

9、年轻人中比较盛行。苏联和中国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社会史论战引起日本学界的注意,“讲座派”和“劳农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影响在日本东洋史学界日益显著。( 决定了历研派的理论重心与中国大陆史学家暗合的是明清以后的近代史部分。)1937年由少壮派组织了“历史学研究会”。主要成员有仁井田陞、牧野巽、山本达郎、周藤吉之 等。历研派的理论渊源(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2)中国大陆二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3)加藤繁的实证性研究。加藤繁:专攻经济史,中国经济史考证(必读) 隋唐以前官僚豪族的大土地主要使用奴隶耕作,宋代转化为佃户耕作。 认为“奴耕”和“佃耕”是中国古代与中世的主要区别。日本近代研究

10、中国经济史的第一人 1943年出版的绝对的忠诚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 中国经济史考证,对市坊制的研究中鸣敏先生回忆在做学生时,曾向其师加藤繁抱怨说:“像搞(中国)社会经济史这门学问,外国人总不及通晓实际情况的本国人”。加藤繁即正言厉色地回答说:“不是这样,那只是在常识方面而已。如果真正进入学问的深处,外国人和本国人,并没有两样” 论战的开始:1948年前田直典古代东亚的终结。前田承其师加藤繁观点,认为六朝是奴隶,隋唐是半奴隶,宋以后是佃户。并站在世界史的立场,把东亚各国的古代社会的下限和封建社会的上限放在9世纪前后,也就是说,中国的古代也在9世纪前后结束。(这也是以西方历史普遍规律为参照系而判定的

11、“近代”。)前田直典翌年逝世,他委托“历史学研究会”编辑长石母田正代为完成他的学说。(石母田在大战末期1944年10月只用了一个来月的时间完成中世的世界之形成一书(刊行于1946年6月),享有盛誉),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加藤繁的大庄园制与周藤吉之的宋元时期佃户制等实证研究,建立了宋代中世说。 历研派分期说代表人物:石母田正、周藤吉之、仁井田陞、西岛定生、堀敏一 。 前田-石母田 :宋代中世封建主义 内藤-宫崎 :宋代近世文艺复兴后类似资本主义历研派:唐宋变革期不是转向前近代(资本主义)的突破,而是建立在农奴依附地主的基础上的封建社会的成立阶段。 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延续,直至西方入侵。历研派以生

12、产形态作为历史发展的指标。京都派仅就某些历史现象的比附而言,其历史逻辑性显然逊于历研派。历研派是二战后反思中国停滞论起家的,与京都派最大的分歧点应该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而此点长期被忽略。 历研派:中国近代社会是在西洋与革命的双重打击下解体。 京都派:具有依靠民众之力实现近代化的可能性?历研派人物(一)西嶋定生(1919-1998)“生产关系论”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和构造提出皇帝通过二十等爵制对人民建立“个别人身的支配”观点。生产关系论: (1)唐末五代生产力变革:江南水田农业超过华北陆田农业,商品经济引入农村。(2)唐中叶土地制度发生变化:商鞅变法董仲舒限田策曹魏屯田西晋课田隋唐均田,国家限制

13、私有。宋以后,佃田制,进入新纪元。(3)劳动者的性质发生变化:秦汉隋唐,农民的性质是奴隶制性质的、不自由的劳动,国家对农民实行“个体人身支配”。历研派人物(二)仁井田陞 从法制史上给前田说以论证。唐令拾遗、唐宋法律文书研究、支那身分法史是日本的唐代法制史研究的泰斗。依据周藤吉之的佃户制研究的成果,从法制史、法社会学、共同体论等方面论证了宋代是中国中世封建主义时期。周藤吉之:宋代的佃户即是农奴。没有居住自由,与田主构成封建的、农奴制关系。(京都派:具有自由契约的小佃农)历研派人物(三)堀敏一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研究(1)秦汉至隋唐,最主要的劳动者是小自耕农(2)自耕农的分化产生豪族,豪族与一般

14、农民形成阶级对立。(近似大陆的“地主-农民”的对立)(3)专制国家掌握对农民再生产起重要作用的“共同体”,以之对农民和豪族进行统治。豪族扩张、小农没落,导致汉帝国覆灭,隋唐通过均田制重新确立对小农的统治。京都派与历研派的理论共识:都承认唐宋之际发生极大的社会变迁,即承认内藤湖南关于“唐宋变革”的观点,并有所补充。1、唐宋间的社会,最显著的变动是门阀贵族之没落与科举官僚之兴起。 2、经济上大土地的耕作形态,由部曲制到佃户制的转型。 3、唐帝国的崩溃,促成周边诸民族的自立化。京都派与历研派的主要分歧主要分歧:近世清末民国中世近世前期宋元明清中世六朝隋唐战国秦汉古代古代殷周历研派京都派近世论战结束。

15、80年代以后,“历研会”逐渐转向地域社会的研究。唐宋变革论在日本也不受关注。(注意时局变化:大陆文革结束,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直至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将西欧的历史发展模式奉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历史分期的预设进行的东西比较一旦流于牵强,必然造成歪曲和混乱的后果。具体说来,西方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模式难以套用于中国,中国前近世资本主义萌芽的探讨也证明不了中国会自发地迈入资本主义。 唐宋变革论的理论缺陷(一)其一、“唐宋变革论”不符合中国国情,已为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所否定。 在三十年代掀起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讨论。内藤假说虽然1922年发表,由于没有真正揭示近

16、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为早期远涉重洋的爱国知识分子所抛弃,并没有引起国内学界的共鸣和支持。内藤观点:中国的唐宋之际转变的结果是君主独裁权力的加强。Peter Bol:这种强调是作为唐宋变革论的核心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所谓的“中国停滞论”。不少中国学者认为内藤学说为日本正在兴起的军国主义服务。 唐宋变革论的理论缺陷(二)其二、“唐宋变革论”中提出的“贵族制政治时代”、“君主独裁政治时代”是一组较为模糊的概念。自秦帝国以来,中国一直是君主独裁的政治体制,每次朝代更迭,君主独裁的程度一般都会比前朝更为强大,用君主独裁政治时代专指宋以后的历史显然不尽妥当。自西周领主制崩溃后,在中国始终没有一个稳定的特权

17、等级,也没有与欧洲类似的贵族政治,即使在士族门阀势力非常强大的东晋南朝也是如此。田余庆: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在东晋百年间的变态,是政治体制演变的回旋。门阀政治的存在是暂时性的,过渡性的,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唐宋变革论的理论缺陷(三) 其三、“唐宋变革论”对“近世”概念的界定缺乏客观清晰的判断标准。宋代以后,世袭贵族不复存在,市民社会兴起,商品经济繁荣,市肆等市民文化兴起,经济制度上,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文学艺术上,逐渐由骈体转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但是东西方社会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上述依据只是社会变迁的表象,没有足够的逻辑支持我们

18、将这些变化作为判断社会性质转变的依据。两税法、科举制等一系列经济、政治制度确立后,在社会文化上虽然表现出西方“近代”社会的某些特征,但是租佃农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接受封建地租剥削的事实并没有因为身份上的“自由”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整体来说,唐宋时期仍然是同质社会,而不是异质社会。 唐宋变革论的理论缺陷(四)其四、“唐宋变革论”者只是揭示历史表象,始终无法揭示唐宋变革的动力或原因是什么。与近代中日关系密切相关。内藤主张中国存有通过“自身的力量”独自实现近代化的可能,中日两国应该“共存共荣”,由于没有指出摆脱“君主独裁政体”的方法,容易导致“停滞论”或中国需要日本“帮助”才能近代化。唐宋变革论理论

19、缺陷(五)其五、研究对象是整个中国,忽略中国历史的地域性和复杂性。内藤框架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假定,即中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其内部的各地域间与整体具有同样的特征,基本是“铁板一块”,很少看到对中国不同地域间发展差异的研究。例如:南北士族的差异等。 唐宋变革论理论缺陷(六)其六、重视后半段,对秦汉以前的夏商周等朝代缺乏理论关注。滨口重国:不认为唐宋之际发生过社会革命,从秦汉至明清是中国的中世。 重点讨论中国的奴隶制问题:中国总体上只有私人奴隶,没有奴隶制度。“历研派”唐宋变革观的理论缺陷没有“历研派”的论战,“唐宋变革论”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受苏东剧变的影响,唯物史观被边缘化。因此,尽管“历研

20、派”大家辈出,成就斐然,但其理论观点已被“冷处理”。特别是一些欧美学者、台湾学者谈及 “唐宋变革论”时常将其一笔抹杀。历研派在近代的划分上与中国大陆学界基本一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京都学派无法解释近代中国革命的缺陷,但是其将秦汉、隋唐定性为奴隶社会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大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魏晋封建说”也视秦汉为奴隶社会)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积贫积弱,历研派重经济,对古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评价偏低。 欧美学界对唐宋变革论的反思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Peter K.Bol“This Culture of Ours”:Intell-ecture Transitions in Tang and Son

21、g China(1)单线条西方文明演进模式被否定,唐宋变革论受质疑。(2)主要是宋史研究者,罕有贯通唐宋者。(3)侧重于“士大夫”和科举制,即“精英”文化。(4)地域也就是各个地区的研究就成了重心。 一方面,批判唐宋变革论的目的论,从根本上动摇 了唐宋变革论的立论基础。 另一方面,又对唐宋变革论加以修补,借用其理论范式,将社会变革下移至两宋之际。内藤假说的几个阶段(1)二战前,不占主流地位。加藤繁等主流仍唐宋并称。(2)二战前后,此段历史被学术界故意“淡化”,不详。(内藤湖南在甲午海战后有“文明中心漂移论”。一定程度上为日本军国主义“涂脂抹粉”。)(3)二战后,日本的失败及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日

22、本反省停滞论,唯物史观兴起,引发日本史学界20余年的论战。(第一波反驳浪潮)(4)20世纪80年代,欧美开始回应。内藤假说的“目的论”受批判,重心移至地域社会、文化、思想,年限下移至两宋之交或南宋。(第二波反驳浪潮)(5)21世纪以后至今,成为大陆史学家的热门问题。美国相关研究者及其论著(1)赫若贝(Hartwell) 区域经济发展,财富人口增长行政困难,中央权威下放地方:唐代的世袭精英阶层北宋的职业精英(官僚) 阶层南宋地域精英(士绅家族) 。 (2)包弼德(Peter K.Bol) 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批判“唐宋变革论”的目的论 “斯文”(Our Culture)的变化: 首先,是意义和

23、价值的宇宙依据发生了变化,从“天”到“理”。 其次,是意义和价值的历史基础也发生了变化,从“上古”作为证明,到“心灵”或“观念”作为依据。 (3)刘子健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 从文学,经学,政治团体等领域集中讨论了南北宋之间的转型,提出了中国在南宋开始逐步转向内在。 刘子健:为什么在此后的若干世纪中,许多中国人所珍视的传统都以南宋的方式延续着? 12世纪前、中期在政治上的决定性变化,这种变化的影响甚至覆盖了此后的中国。美国“唐宋变革论”现状之批评(1)重点讨论地方士绅精英,与日本以君主、官僚、民众三元素为核心的唐宋变革论论题有较大转移。(2)概念具有虚伪性.所用的“平民”、“民众

24、”多数情况下它仍然是精英的,甚至是全国性精英的转型,而不是普遍的、社会的、整体的转变。(3)以文学史的变迁代替文化史的变迁。并没有根本改变哲学史或者和哲学史叙事。中国传统史家的论述明代学者陈邦基宋史纪事本末叙:“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国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乎?”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讲稿(1900):把唐宋分为两段。(钱婉约内藤湖南研究)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1942): 中国文化分秦汉、汉唐、宋元明清三段。汉唐:“民主精神的文治政府,经济平等的自由社会”;宋元明清

25、“个性伸展在背融合大全的条件下尽量成熟了”。 钱穆唐宋时代文化: 自春秋战国至秦朝为一大变动,自唐迄宋又为一大变动,尤其是安史之乱至五代的变动最大”唐以前的中国社会是不平等的,宋以后的中国社会是平等的”。 钱穆理学与艺术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论韩愈一文中所论:“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继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

26、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学术文化者莫不如此。“唯物史观对社会变革的态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且劳动者的身份和地位不断得到解放。因此,唐宋变革论中佃农身份的变迁等本是唯物主义应有之范畴。唯物主义将经济基础视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特别重视土地制度以及劳动者身份的变迁。这比唐宋变革论以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各种历史表象作为变革依据逻辑上更为严密。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目的论,特别是斯大林五种经济形态模式更是把这种目的论推向极致。唐宋变革论也是一种目的论。大陆史学家唯物史观长期僵化,在很多具体问题上研究远不如唐宋变革论论者深入。唐宋变革论弥补唯物史观的研究盲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唐长孺先

27、生将治学方法概括为“求历史中的变化与发展” 。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关于封建社会前后期的论断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皇族土地所有制以安史之乱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土地所有制是以军事的政治的统治形式为主,后一阶段是以经济的所有制形式为主。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历史研 究1954年1期胡如雷:以唐中叶均田制的最后破坏为界标,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可分为两阶段,前一阶段国有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占有相当的数量,后一阶段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了压倒的优势。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三联书店1979年版。唐长孺先生史学名著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副标题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前期的变化。当代大陆学界对唐宋变革论

28、之态度相关理论性论文,以复述、介绍国外“变革”理论为主,罕有能理论上有所创建者。唯物主义史观过时论,迫切需要寻找替代理论。大陆学界的浮躁和急近功利性致使唐宋变革论成为热门话题。当代大陆鼓吹唐宋变革论,隐含一定的政治目的。(以之影射论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性)。 直接与“唐宋变革论”对话的著作较少。田余庆等学者的论著对“唐宋变革论”的立论依据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大陆学界与“唐宋变革” 相关的若干讨论(一)对“唐宋变革论”质疑之焦点是对唐代社会的认识。1、唐朝士族门阀是否仍占统治地位?隋唐、尤其是唐前期,是否仍是贵族政治?2、唐宋间农民人身自由问题是否发生重大变化?部曲制到佃户制的转型发生于何

29、时?大陆学界与“唐宋变革” 相关的若干讨论(二)唐朝士族门阀是否仍占统治地位?隋唐、尤其是唐前期,是否仍是贵族政治?田余庆:从宏观考察东晋南朝近三百年总的政治体制,主流是皇权政治而非门阀政治。唐长孺:从南北朝后期以来,旧门阀的衰弱是一种历史倾向,尽管有的已经衰弱,有的正在衰弱。汪篯:隋末农民战争给予了大族豪强地主经济和部曲佃客制以最后的严重一击。阎步克:北朝后期中古士族制度趋于衰微,使官僚政治恢复了活力,周隋王朝在皇权官僚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之上,有承前启后的卓越成就。吴宗国:唐初以来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官吏全部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任命。这与南北朝以前官吏任命以门第为标准、地方

30、佐官由长官辟举,有根本的不同,而与宋代更为接近。因此,唐代也是官僚体制,而非贵族体制。大陆学界与“唐宋变革” 相关的若干讨论(三)唐宋间农民人身自由问题是否发生重大变化?部曲制到佃户制的转型发生于何时?张泽咸:唐宋间佃农人身自由问题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具有阶段性的变革。汪篯:隋末农民战争给予了大族豪强地主经济和部曲佃客制以最后的严重一击。大陆学界与“唐宋变革” 相关的若干讨论(四)变革的动力(原因):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获得解放,必然生产关系的调整。(1)生产力提高 控制土地上的粮食赋税,比控制丁口更利于统治 不立田制,不抑兼并。(2)印刷术的发明 普通人有条件读书 科举制确

31、立。(3)商品经济发展 纳资代役 、 以资募兵得以成为可能。市井文化逐渐繁荣。封建社会前期(唐以前)封建社会后期(宋以后)土地制度立田制,(国家干涉土地制度)不立田制,(较自由的租佃制占统治地位)军事制度普遍征兵制募兵制人身依附关系严格控制丁口对丁口的控制日渐松弛官僚制度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等,普通民众入仕受限。科举制,普通士人得以入仕。社会经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达。社会文化市井文化兴起吸收其合理内核,承认唐宋存在“社会变迁”,而非“唐宋变革”。唐宋变革论概念的混淆柳立言:何谓唐宋变革有详细论述唐宋变革的時間自中唐到宋初的兩百多年,拿來泛稱初唐(618)至宋末(1279)的662年的唐宋時期。内藤

32、及宫崎没有将唐宋时期所发生的全部转变称作变革。唐宋时期只是一个中性名词,而变革有历史学者的判断。将唐宋时间泛称唐宋变革期,我们该如何称呼那些不是发生在唐宋之间,而是发生在唐代或两宋本身的重大转变?唐宋变革论的发展趋势西方中心论的破产在根本上动摇了内藤假说赖以立论的理论基础,所谓“贵族制社会”及“宋代近世说”等核心概念均遭到广泛质疑。但是打着“唐宋变革论”旗号的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在今后一短时间内仍是理论热点问题。(1)去“目的论”后,这一概念仍继续泛化。 柳立言:谈唐宋变革而不理会其中的史观(中古文化形态近世文化形态),已是夺其魂魄,再不针对其中的史实(根本或革命性的巨变),简直是尸骨无存,徒具

33、空名。(2)重心由经济史转向思想文化史或社会史 社会经济史是唯物主义史学家的强项,唯物史观被边缘化短期内不会改变。美国汉学家更关注思想文化。(必将有一些聪明的中国人想方设法与之“接轨”)唐宋变革论的前景 要研究唐宋变革,向后要将唐和宋连起来作比较,向前则需将唐宋与汉魏南北朝比较,不能回避。必须加强对唐宋变革论本身发展史的研究,特别是正确处理好唐宋变革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研究方法:虽以比较法为主,但应摆脱历史现象上的异同比较比较,应加强对变革动因的理论研究。唐宋变革论的历史意义 这种以历史的内容来划分时代方法,第一次打破了中国历史研究中的王朝体系,无疑是一大进步。对于中国历史总体的把握,具有一种

34、运动和发展的观点,大大推进了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注:同样的评价用于历史唯物主义,似乎更为恰当) 针对“唐宋变革”的总体把握以及对其具体表现的认识,中外学者几十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疑大大推进了学术研究,特别是推进了对中国社会六至十世纪变革内容与性质的认识。 以唐宋变革论的争论为契机,催生了一大批史学理论和史学大家。历史理论是当代史的折射! 内藤假说是在二战前后产生重要影响(为军国主义服务),然后在与唯物史观的论战中逐渐发展壮大。国内学者抛开唯物史观,单独讨论内藤假说,从认识论来看是非常片面的。抛开王朝体系对中国古代历史分期的,主要有唯物主义(五种社会形态论)和“唐宋变革

35、论”两种。吹捧“唐宋变革论”有抵消或替代唯物史观的意图。唐宋变革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兴衰与时事政局密切相关,今日再度成为显学有其历史必然性。只是这种早已面目全非的史学理论给中国史学界带来什么影响,目前尚不可妄下结论。思考题(1)时隔数十年后,唐宋变革论在大陆唐宋史学界成为热点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美国汉学界对“唐宋变革论”的态度与中国大陆有何异同,试析其原因?(3)日本史学界关于“唐宋变革论”的论战对唐史研究有何意义?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邮箱:5、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父母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父母仍然健康。6、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一样,在试探中不断前行。7、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

36、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8、世上的事,只要肯用心去学,没有一件是太晚的。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对阳光,对美,对痛楚。9、别再去抱怨身边人善变,多懂一些道理,明白一些事理,毕竟每个人都是越活越现实。10、山有封顶,还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11、人生就像是一个马尔可夫链,你的未来取决于你当下正在做的事,而无关于过去做完的事。12、女人,要么有美貌,要么有智慧,如果两者你都不占绝对优势,那你就选择善良。13、时间,抓住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努力,虽然未必会收获,但放弃,就一定一无所获。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