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43页PPT课件_第1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43页PPT课件_第2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43页PPT课件_第3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43页PPT课件_第4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43页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有“韩潮苏海”之称。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 韩愈以文为诗,向来亦

2、称大家。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作者简介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礼呢?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设置情境,引出议论)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设问)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

3、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边天涯。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荒蛮之地视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对比)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一千三

4、百多年了,各种人物在这里将韩公不知读了多少遍。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梁衡读韩愈背景简介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即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劳民伤财,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即现在的广东东部,距当时京都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

5、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政治抒情诗。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被贬官至潮州经过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与他同行。(左迁,在古代的意思是被贬官。)解题:翻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

6、?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点明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同时也有虽遭祸被贬亦无怨无悔的情感。 赏析 :1、诗歌的前两句点明了什么?2、开头两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蕴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 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3、诗歌的三、四句表现了韩愈怎样的性格?作者在此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老而弥坚,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7、“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4、诗歌的五、六两句描写什么?作者借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五六两句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英雄失路,于此可知矣!“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jin )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

8、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 全诗情感: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本诗的特点: 比较韩诗与柳诗,理解“昌黎蓝关诗,见忠愤之气。子厚柳州诗,多哀怨之音” 。柳宗元韩愈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

9、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作者简介时代背景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

10、时写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诗人是怎样将满腹悲愁表达出来的?(提示:本诗中用到了哪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结合诗人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以哀景写哀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登柳州城楼:既交待了事情,已含触景生情,伤高怀远之意。寄:只要设身处地,稍加思索,诗人眼望苍茫天地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连四州。解题城上高楼接大荒,柳州城上的高楼,连接着极远的地方,翻译海天愁思正茫茫。我望著海角天涯,心中那种愁思,茫茫无穷无

11、尽啊。惊风乱飐芙蓉水,狂风吹动起来,搅乱了芙蓉花旁边的江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密密的雨点,斜斜地飘到生著薛荔藤的墙上岭树重遮千里目,那山岭间重叠的树木,遮蔽了我要望千里的眼睛。江流曲似九回肠。弯曲的江流,好像九转的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我和你们都到这剪发纹身的南蛮之地来,犹自音书滞一乡。 虽然彼此住得很近,可是因为交通不便利,仍然很难互相传递信息。 分析全诗的诗眼。赏析全诗用“愁思”贯穿。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感,又添愁思;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人愁肠百结;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更深。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的

12、特点?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纷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明确: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参考: 诗人正是通过“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 这些哀苦无比的景色的铺叙,景中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芙蓉”与“薜荔”有什么象征意义?有什么表达效果?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了登楼所见的风急雨骤的景象(近景),用芙蓉与薜荔,正

13、象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足见诗人于客观事物中又投射了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对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回肠”?诗人融情入景,将内心对友人挂念、担忧之百结愁肠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颈联上下句在逻辑上具有怎样的联系?因果关系,之所以愁肠百转,直接原因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所致。故而,属于流水对。分析“犹自 ”二字的含义。诗人与朋友一同遭受贬逐,又“共来百越文身地”。既是这样,彼此就应音书频寄,常来常往,音讯不断才是。可是,“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这茫茫愁思,真不知如何排遣了。“犹自”二字,表现了诗人对战友们的殷切怀念之情。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意象: 惊风、密雨、芙蓉、薜荔、岭树遮目、江流曲折、登楼情感:音书难通,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归梦难成,对自己遭谪贬的悲愁之情。 凄苦中多哀怨之音手法:寓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 、比喻韩柳贬谪诗对比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意象(景):云山、大雪情感:抒发对横遭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