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边坡监测方案Word版(共17页)_第1页
高边坡监测方案Word版(共17页)_第2页
高边坡监测方案Word版(共17页)_第3页
高边坡监测方案Word版(共17页)_第4页
高边坡监测方案Word版(共1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公路新丰至博罗段第TJ24标高边坡施工监测方案 编制人: 审批人: 批准人: 中国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仁博高速公路TJ2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一六年七月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482 1. 编制依据及原则 PAGEREF _Toc1482 3 HYPERLINK l _Toc3640 1.1编制依据 PAGEREF _Toc3640 3 HYPERLINK l _Toc31954 1.2编制原则 PAGEREF _Toc31954 4 HYPERLINK l _Toc9925 1.3编制目的 PAGEREF _Toc9925 4

2、 HYPERLINK l _Toc24405 1.4编制范围 PAGEREF _Toc24405 4 HYPERLINK l _Toc2905 2工程概况 PAGEREF _Toc2905 4 HYPERLINK l _Toc23395 2.1工程简介 PAGEREF _Toc23395 4 HYPERLINK l _Toc12150 2.2主要技术标准 PAGEREF _Toc12150 5 HYPERLINK l _Toc25948 2.3工程地质 PAGEREF _Toc25948 5 HYPERLINK l _Toc28984 2.4水文地质 PAGEREF _Toc28984 6 H

3、YPERLINK l _Toc14632 2.5气候特征 PAGEREF _Toc14632 6 HYPERLINK l _Toc578 2.6 交通、电力、用水情况 PAGEREF _Toc578 6 HYPERLINK l _Toc23015 3. 施工组织 PAGEREF _Toc23015 6 HYPERLINK l _Toc14605 3.1 计划工期 PAGEREF _Toc14605 6 HYPERLINK l _Toc11398 3.2施工总体部署 PAGEREF _Toc11398 7 HYPERLINK l _Toc5580 3.3主要机具设备配置 PAGEREF _Toc

4、5580 7 HYPERLINK l _Toc27547 3.4材料安排 PAGEREF _Toc27547 7 HYPERLINK l _Toc24376 3.5劳动力配备 PAGEREF _Toc24376 8 HYPERLINK l _Toc26481 4、 施工工艺 PAGEREF _Toc26481 8 HYPERLINK l _Toc7944 4.1墩身施工的基本要求 PAGEREF _Toc7944 8 HYPERLINK l _Toc23345 4.2施工工序 PAGEREF _Toc23345 9 HYPERLINK l _Toc17120 4.3施工工艺流程图 PAGERE

5、F _Toc17120 9 HYPERLINK l _Toc10370 4.4施工准备 PAGEREF _Toc10370 10 HYPERLINK l _Toc3578 4.5施工方法 PAGEREF _Toc3578 10 HYPERLINK l _Toc5414 5. 质量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5414 14 HYPERLINK l _Toc10458 5.1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PAGEREF _Toc10458 14 HYPERLINK l _Toc16970 5.2质量目标 PAGEREF _Toc16970 15 HYPERLINK l _Toc18369 5.3质量管理

6、组织机构 PAGEREF _Toc18369 16 HYPERLINK l _Toc5043 5.4系梁质量验收标准 PAGEREF _Toc5043 16 HYPERLINK l _Toc26060 5.5质量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26060 17 HYPERLINK l _Toc11495 5.6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PAGEREF _Toc11495 20 HYPERLINK l _Toc16853 6. 安全生产管理 PAGEREF _Toc16853 21 HYPERLINK l _Toc7423 6.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PAGEREF _Toc7423 21 HYPERL

7、INK l _Toc29586 6.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PAGEREF _Toc29586 22 HYPERLINK l _Toc21972 6.3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及目标 PAGEREF _Toc21972 23 HYPERLINK l _Toc25229 6.4危险源辨识清单 PAGEREF _Toc25229 23 HYPERLINK l _Toc12692 6.5安全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12692 24 HYPERLINK l _Toc30176 6.6安全注意事项 PAGEREF _Toc30176 25 HYPERLINK l _Toc8710 7.工期保证措施 PAG

8、EREF _Toc8710 26 HYPERLINK l _Toc19172 7.1保证工期组织机构 PAGEREF _Toc19172 27 HYPERLINK l _Toc16143 7.2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 PAGEREF _Toc16143 27 HYPERLINK l _Toc29225 7.3农民工工资按期支付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29225 28 HYPERLINK l _Toc22068 7.4保证工期的内部奖罚措施 PAGEREF _Toc22068 29 HYPERLINK l _Toc28028 7.5确保工期采取的应急措施 PAGEREF _Toc28028

9、 29 HYPERLINK l _Toc27420 8. 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PAGEREF _Toc27420 30 HYPERLINK l _Toc16064 8.1环保管理体系 PAGEREF _Toc16064 30 HYPERLINK l _Toc22902 8.2环保及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PAGEREF _Toc22902 30 HYPERLINK l _Toc5859 8.3环保管理方针及目标 PAGEREF _Toc5859 31 HYPERLINK l _Toc2722 8.4环保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2722 31 HYPERLINK l _Toc27966 8.

10、5施工环保注意事项 PAGEREF _Toc27966 31 HYPERLINK l _Toc1553 8.6施工环保应急预案 PAGEREF _Toc1553 32 HYPERLINK l _Toc19222 8.7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PAGEREF _Toc19222 34 HYPERLINK l _Toc6459 9.特殊季节施工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6459 34 HYPERLINK l _Toc13347 9.1特殊季节施工总要求 PAGEREF _Toc13347 35 HYPERLINK l _Toc31889 9.2冬、夏、雨、夜间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PAGEREF

11、_Toc31889 35 HYPERLINK l _Toc7235 9.3冬、夏、雨季及夜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PAGEREF _Toc7235 37 HYPERLINK l _Toc17639 10.文物保护措施 PAGEREF _Toc17639 38 HYPERLINK l _Toc7104 10.1文物保护组织机构 PAGEREF _Toc7104 38 HYPERLINK l _Toc11545 10.2文物保护措施 PAGEREF _Toc11545 38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 1)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12、); 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4)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5)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 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8)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 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 5 月。1.2编制原则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进行编制,使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方

13、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对现场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态控制、科学管理的原则。充分调查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方案与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方案满足现场施工条件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施工方案尽可能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1.3编制目的(1)通过对其表面变形、深部位移等的综合分析实时监控开挖过程的变形,控制的合理施工速率,防止滑塌又达到安全、快速施工;(2)监测成果为动态设计提供有效参考;(3)预判边坡险情,提供预警信息,且判断滑动面深度、滑动范围及变形发展趋势,评估施工对边坡或路堤稳定性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影响;(4)分析锚索张拉后的预应力变化,并解释其在开挖过程中及

14、长期变化规律、影响因素;(5)对沉降等相关资料的分析,掌握地基固结与路基填方密实状况,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确定结构物反开挖施工、路基卸载、路面结构施工的最佳时机; (6)结合其它岩土技术,对高边坡、高路堤施工期风险进行评估; (7)协助业主、监理方对承包方监测进行监测技术指导、管理; (8)判断施工效果,评价边坡、高路堤安全稳定性,监测成果为竣工验收提供监测数据,为工程的运营养护储备技术资料。1.4编制范围本方案编制范围为仁博高速公路TJ24合同段内所有高边坡施工监测。 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高速公路起讫里程K470+750K483+485.95,线路全长12.

15、736km。本标段起点位于黎岗村,设湖镇立交与S244省道相接,经黄塘村,梅垄水库东侧,跨X217县道,穿竹山,再经天上园,终点位于罗阳镇,与博深高速公路相接。主要结构物:新屋大桥、大坝大桥、梅垄大桥、X217跨线桥、天上园大桥、黄牛栏大桥、博罗立交主线桥及F/H/G匝道桥、湖镇立交A匝道桥、竹山隧道。 2.2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标准表序 号项 目采用值1里程范围K470+750K473+990K473+990K483+485.952公路等级六车道高速公路六车道高速公路3路基宽度整体式34.5m33.5m分离式17.00m16.75m4设计速度120Km/h100Km/h5桥涵设计荷载公路-级

16、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7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路基、大、中、小桥1/1008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0m2.3工程地质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年代成因、岩性组合及地层岩土工程特征,按照工程地质分区,结合路线方案和路基工程分布及沿线构造物设置,根据设计文件,终点的顺序对沿线岩土体特征评价逐段叙述如下:(1)K468+400K471+530 段:为丘陵地貌,属坚硬岩组工程地质区。除少量的第四系冲积层,出露岩石为晚元古代片麻杂岩。岩石节理发育,且岩石风化强烈,残积土厚度普遍大于 5 米,沿线一带发育有微型崩塌,该线段容易形成崩塌和滑坡,局部见有冲沟、水土流失,为边坡不稳定地段,开挖时应注意防护

17、。第四纪冲积平原区域,可能存在浅层软土及液化沙土。(2)K471+530K471+930 段:属第四系松散土类山间洼地及河流谷地工程地质区。处于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区,可能存在浅层软土及液化沙土。(3)K471+930K473+900 段:为丘陵地貌,属加里东期坚硬岩组工程地质区。出露岩石为加里东期二长花岗岩。岩石风化强烈,残积土厚度普遍大于 5 米,沿线一带发育有微型崩塌,该线段容易形成崩塌和滑坡,为边坡不稳定地段,开挖时应注意防护。(4)K473+900K478+500 段:为丘陵地貌,属坚硬岩组工程地质区。除少量的第四系冲积层,出露岩石为晚元古代片麻杂岩。岩石节理发育,局部见有断裂(f5、f

18、6)发育,且岩石风化强烈,残积土厚度普遍大于 5 米,沿线一带发育有微型崩塌,该线段容易形成崩塌和滑坡,局部见有冲沟、水土流失,为边坡不稳定地段。第四纪冲积平原区域,可能存在浅层软土及液化沙土。岩石节理发育,且风化强烈,岩体相对不稳定,需加强边坡防护。(5)K478+500K483+150 段:为丘陵地貌,属燕山期坚硬岩组工程地质区。除少量的第四系冲积层,出露岩石为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岩石节理发育,局部亦见有断裂发育,且岩石风化强烈,见有球状风化体。残积土厚度普遍大于 5 米,沿线一带发育有微型崩塌,该线段容易形成崩塌和滑坡。第四纪冲积平原区域,可能存在浅层软土及液化沙土。岩石节理发育,且风化

19、强烈,岩体相对不稳定,需加强边坡防护。(6)K483+150K483+486.3 段:属第四系松散土类山间洼地及河流谷地工程地质区。处于第四纪冲积平原地区,可能存在浅层软土及液化沙土。2.4 路堑边坡概况本次设计路堑边坡按边坡总高度(H)划分为两类:路堑高边坡(H30m)和一般路堑边坡(H30m)。各线路堑边坡情况如下表。 路 堑 边 坡 统 计 表项目类别边坡数目(处)H30m 边坡数(处)H30m 边坡(处)主线45837湖镇互通立交38137博罗互通立交431合计871275 主线高边坡(最大坡高大于 30m)序号起讫桩号与路基中线位置关系挖方高度(m)地质概况分段长度(m)边坡级数备注

20、1K474+085K474+370左45粉质粘土,全强风化花岗岩285共5级2K475+665K475+995左63粉质粘土,强中风化花岗片麻岩330共6级3ZK476+685ZK476+840左40粉质粘土,强中风化花岗片麻岩155共4级4K479+120K479+490右34粉质粘土,全中风化花岗岩370共4级5ZK479+140ZK479+360左31粉质粘土,全强风化花岗岩220共3级6K480+635K480+940右43粉质粘土,全中风化花岗岩305共4级7K481+740K482+005左48粉质粘土,全中风化花岗岩265共5级8K481+720K482+005右60粉质粘土,全

21、中风化花岗岩285共6级 湖镇互通立交高边坡(最大坡高大于 30m)序号起讫桩号与路基中线关系位置挖方高度(m)地质概况分段长度(m)边坡级数备注12K473+475K473+800左36粉质粘土,全强风化花岗岩325共4级 博罗枢纽立交高边坡(最大坡高大于 30m)序号起讫桩号与路基中线关系位置挖方高度(m)地质概况分段长度(m)边坡级数备注1K482+490K482+740右48粉质粘土,全微风化花岗岩250共5级2K482+840K483+130、FK0+126FK0+155右37粉质粘土,全微风化花岗岩319共4级匝道3EK0+570EK0+755右35粉质粘土,全微风化花岗岩185共

22、4级K482+830K482+951左1212.5气候特征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多雨、水系发育。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20左右,最高38,最低-1。年降雨量间于1400mm2400mm之间;丰水期4-8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3.2%70.9%。降水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季节长、雨日多等特征,秋季偶受台风影响。2.6交通、电力、用水情况 施工便道主要为利用旧有地方道路并适宜增设错车道,局部地段由地方道路顺接新增施工便道进入施工场区,新建便道则采用泥结碎石填筑,在危桥处采用钢栈桥加固处理,利用既有村道地段每200m设置一个错车平台。施工工地用电拟用当地高压电网接入变压器供应各个施工

23、场地的施工用电。施工场地附近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生产及生活用水主要采用抽取地表水。监测工作组织3.1工作计划根据监测进度组织人员和设备进场和工作进度安排,具体如下:1) 在监控量测与质量检测内容和报价确定后,即派出项目负责人及其助理人员到场,察看现场,策划现场项目部的设立和现场小组的设立,并准备相应的办公生活设施等。同时,单位内部组织人员、购置相关的仪器设备。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满足量测技术的规范要求,并结合业主的需要,制定监控量测与质量检测工作的进度计划。 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合同签订后一周内,组织人员、相关仪器、设备及加工元件进场。.根据工程进度,进行现场测点布置、埋设传感器、数据采集

24、。根据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要求编写监控量测的中间报告,按实施方案进行质量抽检,按月或者业主要求的时间提交监控量测阶段报告或根据工程需要提交紧急报告。.工作总结并交监控量测总报告。3.2 项目组织机构我单位拟组建监测项目组,投入监测组成员共 3-5 人。现场监测组负责高边坡、高填路堤、高陡路堤(挡土墙)的监测工作,内业技术组负责测量测试数据的整理分析、监测过程的监督管理及与外界的协调联系工作。3.3 拟投入的监测仪器设备本项目计划投入的测量仪器与设备资源见下表 :序号名 称规格&型号数量技术指标用 途1全站仪TCR1201+1 台测角中误差 2,测距精度 1mm1ppm变形监测2水准仪NA21 台

25、每公里往返平均高差中误差1mm沉降观测3测斜仪CX062 台每 15m 误差1mm深部水平位移观测监测方案设计4.1 监测项目与方法 高边坡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项目仪具名称监测作用1坡面变形地表位移桩监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确保安全和稳定2深层水平位移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分析不同边坡深度水平位移变形情况,评估边坡的安全稳定性3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相机、裂缝观测装置每天进行日常巡视工作,重点察看坡面裂缝发展情况,监测单位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置,通过观测裂缝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稳定状况。 高路堤(陡坡路堤)监测项目表序号监测项目仪具名称监测作用1地表水平位移量位移边桩同高边坡2深

26、层水平位移测斜管用于高路堤稳定监控,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的剪切破坏位置。3路堤沉降(路堤顶沉降量)沉降板或桩用于沉降监控,预测高路堤沉降趋势,确定路面施工时间。4墙顶水平位移位移墩用于挡土墙稳定监控,掌握墙顶位移量,推测挡土墙稳定状况。 说明:深层水平位移可结合第三方监测点进行同步监测.4.2 动态控制标准1)最大测斜位移速率2mm/d,路基沉降8mm/d,地表最大位移速率5mm/d; 2)边坡开挖或填筑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 3)坡面、坡顶、挡墙等结构物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情况;4)锚索预应力的变化是否存在突变现象。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

27、并通过其它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以进一步讨论高边坡、高路堤的稳定性,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4.3 监测断面布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中附录 7 路基监测内容与项目表中对高边坡、陡坡路堤、高路堤监测提出了具体监测项目;设计图纸中也提出了详细的监测设计,对观测项目、测点位置、观测频率、控制标准等均作要求。根据沿线各边坡的高度、工程地质条件等情况,经现场调查,选择其中稳定性较差、安全风险较大的边坡进行监测。坡面变形的监测基点应在稳定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测点在边坡平台上,尽可能设在边坡的前后缘、裂缝、测斜孔和地质分界线处。测斜孔布置在边坡平

28、台或坡顶,一断面不少于两孔。裂缝监测点主要布置在人工巡视发现裂缝的位置。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高边坡监测点布置示意 高边坡监测点布置示意高路堤位移边桩(位移桩)布设在坡脚处以及各级平台处,测斜孔根据填方高度和地形情况布设在平台上,沉降板布设在路基两侧或一侧和路基中心位置,有挡墙结构工程处需在挡墙上布设位移点进行稳定性观测。对于高填路基,若一侧低于 20 米,则不需布点监测,否则两侧均需布点监测。测斜孔一般入原地面以下 5 米。测点布置如下图: 高路堤监测点布置示意 陡坡路堤监测点布置示意4.4 监测频率 高边坡监测频率表 时间深层水平位移锚索应力监测坡面位移监测次数备注正常开挖施工期2 次/月

29、2 次/月36正常开挖完成第 1 个月1 次/月1 次/月1 次/周1/4正常开挖完成第 2 个月-第6 个月1 次/月1 次/月1 次/月5正常开挖完成第 7 个月至交工验收次/2 月次/2 月次/2 月6雨季雨季期间1 次/周1 次/周1 次/周20雨季大、暴雨期后 35 天内1 次/天1 次/天1 次/天9注:位移监测次数不得少于 40 次。高路堤监测频率表阶段观测频率观测次数备注填土期/填土间歇期每日 1 次/每周 1 次40填土完成后 1 个月每周 1 次4填土完成第 2 个月-第 3 个月每月 2 次4填土完成第 4 个月-第 6 个月每月 1 次3填土完成后第 7 个月至交工验收

30、每2月1次6注:监测次数 40 次,计划 2018 年底通车。 备注:以上监测频次仅是理论和经验计算,实际应结合施工进度,雨季情况,各边坡的稳定情况进行调整。4.4 监测工程量 根据以上监测布置原则,同时根据招标文件资料及相关设计资料确定监测断面,高路堤、挡土墙及高边坡监测项目汇总如下表: 监测项目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高边坡监测1.1监测点埋设数量1.1.1地表位移点点1371.1.2测斜孔米401.1.3锚索测力计点01.2监测数量1.2.1地表位移测量点次54801.2.2深部水平位移测量米.次101601.2.3锚索应力测量点.次01.2.4技术工作项1二陡坡路堤监测2.1监测点

31、埋设数量2.1.1沉降板块92.1.2地表位移桩根272.1.3测斜孔米152.2监测数量2.2.1沉降测量点次3602.2.2地表位移测量点次10802.2.3深部水平位移测量米.次6002.2.4技术工作项1三高填方路堤监测3.1监测点埋设数量3.1.1沉降板点83.2监测数量3.2.1沉降测量点次1603.2.2技术工作项1四高挡墙监测4.1 监测点埋设数量4.1.1 位移墩个114.2 监测数量4.2.1 位移测量点次4404.2.2 技术工作项14.5 监测方法与精度要求4.5.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水平位移控制网技术要求 控制点埋设:基坑工程至少应埋设 3 个以上稳定的控制点;监测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控制点的稳定性,为保证监测工作的简单易行且提高观测精度的要求、消除测站的对中误差,水平位移控制点采用强制对中的观测墩形式埋设,并宜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0.5mm。 选用仪器:莱卡 TCA1800 全站仪,标称精度:测角 1,测距 1+1ppm。 联测:应与设计部门提供的城市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