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公开课_第1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公开课_第2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公开课_第3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公开课_第4页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公开课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 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接受自主神经支配。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实现的(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 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AChN受体 (节后神经元)节后纤维NE受体(心脏)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AChNNE1心交感神经NE cAMP L- Ca2+ 通道激活正性变时作用 心率增快If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 传导加快Ca2+ 0期上升 、幅度正性变力作用 收缩增强Ca2

2、+ 2期Ca2+ 内流 肌浆网释放、摄取 Ca2+ Na+ -Ca2+ 交换 ATP 传导加快,收缩同步(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节前神经元位于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及疑核,节后纤维较少支配心室肌 节前神经元节前纤维AChN受体(节后神经元)节后纤维 Ach M受体 (心脏)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AChNAChM心迷走神经 ACh激活G蛋白 - K+ 外流 超极化 cAMP - Ca2+ 负性变时作用 心率减慢 K+,4期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速度负性变传导作用 传导减慢 Ca2+ 0期去极,幅度负性变力作用 收缩减弱 平台期缩短 Ca2+K+ Ca2+ 心交感和心迷走的相互关系相互拮抗迷走优

3、势突触前调制AChNNEMAChN1MSympathetic nerveVagus nerve(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 与传统递质共存共释放,调制传统递质的作用 参与对心肌及冠脉活动的调节,如VIP:正性肌力及冠脉扩张CGRP:加快心率、舒张血管2血管的神经支配 除毛细血管外,多数血管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1)缩血管纤维(Vasoconstrictor fiber)(2)舒血管神经纤维(vasodilator fiber)(1)缩血管纤维 皆为交感神经纤维。NE2受体交感缩血管紧张: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 发放13次/s的低频冲动不同器官,交感缩血管纤维的分布不同: 皮肤骨骼肌、内脏

4、冠脉、脑同一器官,对相互串联的各部分血管的支配也不同: 微动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效应:交感缩血管纤维兴奋降低器官血流量(2)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纤维:释放ACh,如在骨骼肌微动脉副交感舒血管纤维:少数器官如脑膜、腺体、外生殖器等的SMC,主要调节局部血流量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轴突反射,释放递质, 如组胺、ATP、P物质、CGRP等 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元:某些神经元 ACh与VIP共存交感缩血管交感舒血管副交感舒血管末梢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受体、2 M受体M受体效应器绝大多数血管骨骼肌血管消化、外生殖效应 - 血管收缩2 - 血管舒张血管舒张血管舒张紧张性活动交感缩

5、血管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时生理作用调节外周阻力及血压、血流量与骨骼肌血流增加有关调节局部血流(二)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 center) 指控制心血管活动的有关神经元集中的部位,分布在从脊髓到大脑的各级水平1. 脊髓2. 延髓是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3. 脑干以上心血管中枢 主要表现为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它功能 间的复杂整合 边缘系统与情绪激动相配合 下丘脑体温调节、摄食、水平 衡和防御反应 皮层与随意运动有协调的相关效应(三)心血管反射 1. 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 2. 化学感受性反射(chemoreceptor reflex) 3. 心

6、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pulmonary Receptor) 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 Reflex) 减压反射 反射弧感受器 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主动脉弓(aortic arch)传入神经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中枢 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 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效应器 心脏和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特征机械/牵张感受器范围:传入冲动与动脉血压(60180mmHg)成正比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搏动性变化非搏动性变化兔有独立的减压神经窦内压动脉血压关系曲线 窦内压在MAP水平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压力感受性反射

7、最为敏感。 窦内压低于60mmHg时,减压反射停止活动。超过60mmHg后,才引起减压反射,故60mmHg可称为减压反射的阈压。分析窦内压动脉血压关系曲线 窦内压超过180mmHg后,动脉血压不再进一步下降,此时的壁内压,称为饱和压。 窦内压在阈压和饱和压之间增加时,动脉血压不断下降,窦内压与动脉血压呈反变关系,是负反馈调节。窦内压在正常血压附近时减压反射的敏感性最大。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1.负反馈调节,“缓冲”血压变化,维持血压相对恒定,对快速出现的血压变化起调节作用。是短时间调节血压稳定的重要机制。 2.尤其对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供血起重要作用。血压突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兴奋性孤束核交感

8、缩血管 心交感中枢 心迷走中枢 下丘脑视上核、中枢紧张性 紧张性 紧张性 视旁核(-)交感缩血管神经(-) 心交感神经(-) 心迷走神经(+) 血管升压素 阻力血管舒张 容量血管舒张 心脏活动 血管舒张外周阻力 静脉回流量 心输出量 外周阻力血压 、负反馈调节压力感受器反射重调定2心肺感受器 低压力感受器,反射效应是降低交感紧张,对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特别明显,导致肾血流量增加,排钠利尿3.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主要在缺氧、窒息、血压过低、酸中毒 等情况下起重要作用感受器 颈动脉体(carotid body) 主动脉体(aortic body)传入神经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 迷走神

9、经中枢 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等效应器 呼吸肌、气道肌化学感受性反射反射弧血液中O2分压CO2分压 H+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延髓孤束核呼吸神经元心血管活动神经元呼吸加深加快自然呼吸条件下:心率,心输出量,脏器血流量,外周阻力血压主动脉N窦N(舌咽N)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Chemoreflex)(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模式 伴随防御反应的心血管整合形式:骨骼肌血管舒张,心率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缩,BP二、体液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血管内皮生成的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钠素、前列腺素、阿片肽及组织胺(一)肾素-血管紧

10、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1. 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生成2释放调节:(1)肾内机制: 肾动脉压力感受器,致密斑化学感受器(2)神经机制:肾交感神经兴奋(3)体液机制: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3生理作用: 血管紧张素有很强的血压升高作用.通过:(1)收缩血管:A. 直接作用:全身微动脉收缩B. 使血管升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C. 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使释放NE增加(2)作用于室周核 渴觉 饮水(3)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抑制心率减慢 (4) 增加醛固酮分泌并直接促进肾小管对 Na+和水的重吸收肾内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肾近球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原

11、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I醛固酮血管收缩BP水钠重吸收ACE(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项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兴奋受体受体+ + + +1受体 + +2受体+极弱心脏1 离体心 在体心+ +- (降压反射)血管受体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全身血管收缩2受体骨骼肌、肝脏、冠脉血管舒张极弱总外周阻力- (0, +) 视剂量而定+ +血压收缩压+ + + + +舒张压+,0,-+ +平均动脉压+ +心率(三)抗利尿激素antiduretic hormone,ADH) (即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on) 九肽,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送至垂体后叶贮存、释放1生理作用 (1)作用于

12、肾的集合管,促进水重吸收。发挥抗利尿作用 (2)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在脱水、失血等情况下释放增加,对保留体液、维持血压起重要作用。2释放调节(1)体液晶体渗透压改变(2)其它因素(四)血管内皮生成的活性物质1舒血管物质:PGI2、内皮舒张因子(NO)2缩血管物质:内皮缩血管因子,如内皮素NO的作用:1.使阻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2.降低延髓内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3.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E4.介导受体和胆碱能神经的舒血管作用三、局部血液调节(自身调节)(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组织代谢产物如CO2、H+、腺苷、ATP、K+可使微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二) 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器官的灌注压微动脉肌

13、源性活动加强器官血流阻力 血流量相对稳定 器官的血流量取决于其代谢活动,主要通过灌注该器官的阻力血管的口径进行调节。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肾体液控制系统:体内细胞外液量增多血量增多血压升高肾排水、Na+增多血压恢复体内细胞外液量减少时发生相反的改变。影响肾体液控制系统活动的因素:1ADH 循环血量ADH释放 肾排水。2RAS系统第五节 器官循环器官的血流量取决于: 主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该器官阻力血管的舒缩状态一、冠脉循环(coronary circulation)(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1分布:左冠状动脉:左心室前部 右冠状动脉:左心室后部及右心室2特点:小分支垂直心表面;侧支循环(二)

14、冠脉血流的特点1血流量 安静状态:6080ml/100g心肌/min,占心输 出量的 4%5%。 剧烈运动:可达300400ml/100g心肌/min。2心肌节律性收缩对冠脉血流的影响心室收缩期:挤压冠脉,冠脉血流急剧减少;心室舒张期:对冠脉挤压解除,血流明显增多。 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冠脉血流量占很大比例。因此,动脉舒张压高低和舒张期长短是决定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收缩及舒张对右心室的影响不及对左心室明显(三)冠脉血流量的调节心肌收缩的能量几乎完全来自有氧代谢。心肌耗氧量大,摄氧多,摄氧潜力低。 故心肌对氧需求增加主要依赖冠脉扩张心肌局部代谢产物是导致

15、冠脉扩张的主要因素,其中腺苷作用最为重要。H+、CO2、 乳酸、BK、PGE等亦可舒张冠脉。心肌本身的代谢水平是调节冠脉血流量的最重要因素1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2神经调节 居次要地位冠脉接受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直接作用是使冠脉舒张交感神经:受体兴奋冠脉收缩(直接) 受体兴奋冠脉舒张(间接直接) 但神经对冠脉的直接作用可迅速被代谢水平改变所引起的冠脉血流量改变所掩盖3激素调节 NE,E,甲状腺激素,Ang冠脉循环的特点特 点机 理意 义血流量大冠脉粗短,毛细血管丰富心肌耗氧量大,需大量血供,有氧氧化供能多,适应心脏长期持续活动血压高冠脉开口于主动脉根部动-静脉血含氧量的差很大心肌耗氧量大;心肌摄氧率高当耗O2时,靠增加心肌摄氧量的潜力较小,只有通过舒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来满足需要心肌节律性收缩对冠脉血流量影响大心肌收缩挤压冠脉分支,使阻力增大,故主要靠舒张期供血心舒期越长,供血越多,舒张压越高,供血越多;反之,则供血越少冠脉循环的特点(续)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调节作用大心肌活动,耗氧量,其代谢产物(如腺苷等),使冠脉舒张使冠脉血流量与心肌代谢水平相适应神经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作用不大激素的调节交感神经增强心肌代谢,间接舒张冠脉;兴奋受体使冠脉收缩,兴奋受体 ,使冠脉舒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