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的环境设计总体研究_第1页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的环境设计总体研究_第2页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的环境设计总体研究_第3页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的环境设计总体研究_第4页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的环境设计总体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的环境设计总体研究1 概 论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概念的提出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研究背景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澳大利亚帕拉马塔河恢复的自然景观 本章内容1.1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概念的提出 江苏昆山滨江住宅概念方案,江边预留20米作为城市绿地 堤岸空间的范围界定 堤岸空间的范围,是由水域边缘与城市开发建设用地所决定的,它是指由水际线至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范围,是由城市总体规划来控制。 其范围在不同城市根据滨水区建设现况不同有所不同。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的概念 城市滨江开放空间 滨江开放空间指滨江区建筑实体间的开敞空间,如水域空间、滨江广场游园、游步道、街道、包括滨江居住区环境及各种建筑的外

2、环境等。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 本文称为“堤岸空间”的空间即是陆地空间与水体的边界。 我们不能简单的以一条堤岸将城市陆地空间与水体隔绝开来,这个边界应该是一个带状空间,是城市陆地到水面的过渡空间。 这个空间是城市滨江开放空间的前沿,较滨江开放空间概念范围小,是滨江开放空间中开放性最强,使用率最高、最活跃和最富生命力的场所。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笔者将范围界定在“滨江”这个带状的区域,并将“堤岸空间”这一特定区域从滨江开放空间中提取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此前并未有关于这个游憩空间的系统化的整理研究,笔者希望进行游憩行为和空间的分析、通过文献资料和适当案例的分析、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堤岸空间的

3、设计原则;并对其空间构成、类型、以及组成元素和设计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对一个良性的城市滨江堤岸的环境设计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论述;研究的结果能为当今堤岸空间环境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1.3 研究背景 不同时期的滨水堤岸空间城市产生的最初阶段,水滨并不是必要条件 。 当城市继续发展,运输和交通日益依赖航运,水滨便成了城市选址的必要条件。 当城市规模较小时,滨江河一带是码头、货栈、手工业、工商业集中的场所,这里是多元化的公共空间。 滨江区工业化时的岸线被大量的仓库工厂占据,堤岸空间成为原料运输和交通的空间。 当陆地和空中交通得到长足发展时,许多码头遭到废弃,大量的废弃

4、港口、码头成为了闲置土地。 这时,许多国家开始了对这些废弃的土地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最有效的资源利用。 1.3.1 滨江堤岸空间的发展 历史沿革1.3 研究背景 发展动因合肥环城水系 成都府南河 生态意识的增强社会经济的发展 附加的开发效益 城市形象的兼顾 科技的不断发展 1.3 研究背景1.3.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背景 1.3.2 我国滨江堤岸空间环境设计的现状 笔者生活的小城,河畔的楼盘开发,没有留给城市足够的堤岸空间 府南河被废油污染的水体,保护水体和水质已成为许多城市的薄弱环节 淹没在立交桥中的自然河流,陆地和水体的关系被割裂 从地段规划来看,地段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开放空间越来越少 从

5、环境保护来看,保护水体和水质已成为许多城市的薄弱环节 从景观控制来看,陆地和水体的关系被割裂 从环境设计来看,与城市整体文化分离;人性化、休闲性的欠缺 1.4 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 理论分析 实地调研 研究框架2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分析 本章内容滨江堤岸空间行为分析 滨江堤岸空间场所分析 滨江堤岸空间的构成要素 交通行为 车船交通、步行交通、交通转换等。 滨江堤岸空间游憩行为类型 游憩行为 堤岸空间作为城市开放绿地空间,承载最多的是人们的游憩活动。 健身性游憩活动慢跑、骑马、武术、散步、健身操、游泳、户外器械活动等竞技性游憩活动排球、网球等球类运动、竞赛跑步等娱乐性游憩活动戏水、钓

6、鱼、划船、水上游览、观光车、跳舞、游戏等自然性游憩活动日光浴、纳凉、赏景、养神等文化性游憩活动水边或水下展示、自然和历史考察、摄影、写生等社会性游憩活动演出、焰火表演、节日庆典等2.1 滨江堤岸空间行为分析 滨江堤岸空间游憩行为影响因素 社会性影响因素 自然性影响因素2.2 滨江堤岸空间场所分析 2.2.1 滨江堤岸空间的空间特性 系统性与整体性沈阳市中心运河两岸绿化,与城市开放空间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补充 过渡性与开放性 连续性与流动性2.2 滨江堤岸空间场所分析 2.2.2 堤岸空间与两侧空间的关系组建堤岸空间的边界是由一侧的城市建筑用地轮廓与水体所界定,建设用地的适当咬合和渗透,使得堤岸

7、空间的形态呈多变的面貌。 空间的过渡并不是需要完全的通透与开敞,适当的分隔和遮挡会带来更有意味的曲折空间,正如小区道路的“通而不透”原则。 空间的凹进和凸起所形成的阴角和阳角。 便起到对边界的钝化作用,人们被这些空间所吸引而滞留,促进了两侧空间的有机融合。 澳大利亚古老的朗诺斯角。 传统的滑路、木麻黄林和砂砾地面,为游人提供一个宜人的观景停留空间 2.2 滨江堤岸空间场所分析 水体造就的自然资源特征 滨江堤岸空间独特的场所特征滨江区独特的人文特征 保留的自然江河景观,形成都市中独特的滨江风景 婺源的妇女在水边洗衣,互相交流信息,形成浓郁的生活气氛2.2 滨江堤岸空间场所分析 场所的意象生成 滨

8、江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滨江景观成为城市意象生成的主导因素。 堤岸空间特有的场所特征决定了滨江堤岸的特殊的环境意象。 而堤岸空间环境意象的强化,主要来源自人的活动。 场所的功能塑造 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到社会性活动的转化 2.3 滨江堤岸空间的构成要素 宏观环境构成要素 包括自然界的水体和水面风光、堤岸的地形地貌、和城市风光、城市轮廓线等。 微观环境构成要素 我们所能触及的铺地及地形变化、各种环境小品、绿化、包括休息设施、辅助设施、运动设施、无障碍设施等等。 堤岸空间的空间构成要素 滨江游园、广场、桥空间、码头空间作为滨江堤岸空间的节点来创造,游步道则是联系起这些节点的通道。 人的行为活

9、动 3 堤岸空间的环境设计原则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行为引导的环境设计要点 本章内容3.1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空间延续性原则 澳大利亚的圣基尔达滨水区利用节点、和曲折多变的道路将绿化植被景观联系起来,使其成为连续的绿地堤岸 SASAKI主持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草地从桥上延伸至对岸 巴黎塞纳河俯瞰 3.1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亲水性原则 堤岸的简单渠化,割裂人与水的亲密关系 日本某广场的戏水池 3.1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设计结合自然的原则 澳大利亚亨利滨河路,恢复的湿地,森林和人行道在托伦斯河边的范围内,形成原始自然的景色 滨江地

10、带特有的地形特征与气候特点与水处理相结合原生性 3.1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历史文化和地域传统保护的原则 中山岐江公园内保留的原船坞码头 中山岐江公园内用琥珀原理保留的水塔 3.2 行为引导的环境设计要点 创造多样性的环境空间 尊重个人空间 即使方寸之地也上演不同的行为:滑板、谈情、散步 3.2 行为引导的环境设计要点 满足私密性与安全感 歧江公园内用灌木隔出许多半私密的小空间 满足自我表现与人看人的习性4 城市滨江堤岸空间的环境设计要素 堤岸景观的宏观控制和组织 空间构成要素设计 环境设施本章内容4.1 堤岸景观的宏观控制和组织4.1.1 水面城市风光的展现 水面风光的塑造 利用

11、岸线的凹凸变化与空间上的高低变化丰富水体的形态。 滨江街区建筑高度分区控制,建筑布局和形体设计有意识的预留通往水面的视觉廊道。 利用滨江丘陵地形在有利的地势设置观景点。 岸空间自身的铺设、驳岸和小品与自然水体形成了刚柔、虚实对比;利用堤岸空间的景观形成景框或水面景观的前景与之对应,形成衬景的效果。 4.1 堤岸景观的宏观控制和组织城市风光的展现 堤岸景观的控制 城市轮廓线的控制 树的轮廓对城市轮廓进行补充 4.1 堤岸景观的宏观控制和组织4.1.2 滨江堤岸空间景观要素的组织 视点、视距和视域的分析 主题与重点 序列、节奏和韵律 4.2 空间构成设计要素4.2.1 滨江游步道 游步道的设置 步

12、行的路线设置在水体边缘,便能使步行者既能欣赏到城市中的人文景观,又能从心理上满足接近水的愿望。 游步道适当的与绿地及水面设施的穿插,则使得游步道的空间更显丰富多变。 滨江游步道的线形设计目标便是要创造丰富的视觉,使人在行进过程中前方并非一览无遗、呆板而失含蓄之美(图4-6)。 南纽约河岸带状绿化与变化丰富的步行道结合,呈收放自如的形态 4.2 空间构成设计要素空间的分隔 空间的延续 步行空间的组织 停留空间的设置 停留空间的处理 游步道中的停留空间 4.2 空间构成设计要素4.2.2 驳岸景观 岸线的空间形态 直线型的驳岸往往存在于狭长型的河道空间两侧。 两侧的驳岸变化舒缓,景观易显僵硬和平淡

13、。 凸凹型岸线则存在于大小形态不一的半岛和水湾中,具有强烈的亲水特征。 易形成标志景观。 恢复自然风光的岸域 在驳岸设计中,要依据自然水体的形态,不能扭弯变直,尽量减少直线型驳岸的出现。 4.2 空间构成设计要素不同种类的驳岸设计 垂直式驳岸 倾斜式驳岸 人工、自然沙滨 阶梯式驳岸 阶梯状堤岸,兼做休息平台 4.2 空间构成设计要素生态化驳岸 自然原型设计自然型设计 人工自然型设计 恢复自然的滨水岸线 中山岐江“栈桥式亲水生态湖岸” 梯田式种植台 临水栈桥 水际植物群落 4.2 空间构成设计要素驳岸与整体环境设计结合 驳岸的设计不能局限于形态、材质、标高等要素的设计,要权衡它在城市整体空间环境

14、中的角色和重要性,结合城市滨江开放空间的全局来整体设计。 驳岸结合游步道与节点公园或广场设计,并作为这个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景观和活动组成部分而存在。 伸入水面的活动野餐台 4.2 空间构成设计要素4.2.3 滨江广场 滨江广场的设置 在伸向滨江区城市道路的尽端布置广场收尾。 滨江区靠近城市中心如CCD、CBD等的方位可布置广场。 在景色优美处设置滨江广场或游园。 项链均衡原则,每隔适宜的距离,布置大小不一的游园和广场。 设计要点 广场的尺度 视觉复杂性 场地被灌木和铺设、座椅划分为小空间 4.3 环境设施 4.3.3 滨江环境设施实例分析 护栏的设计 根据水流和水深的情况,在需要的地方应当设置

15、防护性的护栏。 在安全要求不是太高的地段,可以在堤岸设置缘石代替栏杆 。 部分区域用支柱充当障碍物,提示人们小心、防止落水。 许多堤岸边,特别是一些观赏湖边,并不设任何的栏杆和障碍物,仅在铺地上做变化提醒游人。 4.3.1 环境设施的功能 4.3.2 滨江堤岸环境设施的种类 4.3 环境设施 照明措施 泛光照明:利用单个或成组投光灯的强烈光束照射到建筑立面、广告招牌和雕塑构筑物甚至绿化等。 轮廓照明:用单个的白炽灯或灯串、霓虹灯管勾画建筑物轮廓,在滨江堤岸空间可用作如栏杆等的夜景装饰。 滨江建、构筑物照明 植物照明 雕塑小品照明 水体照明 照明修饰需要适应植物的季节变化,突出其主要的特色如颜色

16、、形态等。 照明方式和色彩的选择,要依据植物的树形、色彩来起到烘托、点缀作用。 雕塑小品的照明方式类似植物。 但雕塑小品作为人们夜间的视觉焦点,其照明更应考虑对人们的视觉影响,防止眩光和底部阴影的出现。 照明的延续、色彩、韵律和节奏变化都能强化水体的特征,形成光色迷离的景观。 5 实证分析及应用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昭山生态休闲中心滨江风光带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本章内容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武汉汉口沿江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在建设部颁布的“2003年中国人居奖”榜上有名。 可以说,以汉口江滩为门户景观的沿江地段改造治理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汉口江滩工程与本文的主题滨江堤

17、岸空间也紧紧契合 。 5.1.1 关于本案例 案例的选择和研究目的 通过对市民的问卷和访谈、以及自己的观察和理论联系,以期对笔者所总结提出的滨江堤岸空间设计原则进行一定程度的实例论证;并且希望通过分析也对汉口江滩进行评析、指出其不足之处、为汉口堤岸空间以后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参考。 采用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问卷A、B共发放188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选择在某周二、周六以及国庆长假期间分三次发出;访谈则是随机选择对象,并对建筑专业学生进行访谈。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长江贯穿市区,并在市中心与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将武汉市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个区,形成两江四岸的格局,景观资源相当丰

18、富。 汉口沿江地区位于武汉市中心滨水区,拥有宽阔的滨水滩地和长达的滨水岸线,既是以长江、汉江为景观的的城市标志性滨水区,又是兼备交通便利、商贸繁荣、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中心繁华地段和重点历史保护地段。 案例背景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5.1.2 汉口江滩一、二期工程概况 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凸现汉口江滩位于长江之滨的恢宏气势,力求整体、亲水、生态,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突出江阔天高的滨江景观特色,树茂荫浓的生态绿化特色和开敞舒适的亲水休闲特色,把汉口江滩这条绿色滨江长廊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文化艺术风貌、满足公共休闲活动、充满人文关怀、能全面展现21世纪城市形象的城市绿色客厅。

19、原则:“有利防汛、以人为本、以绿为主、突出特色。 ”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详细设计 竖向梯级平台设计 一级平台:按照吴淞高程进行疏浚吹填,平台平均宽度为160m,总面积达到。 二级平台:平台设计为吴淞高程25m。 三级平台:吴淞高程16m。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平面规划布局“三带四区九轴”的框架格局。 “三带”即沿长江横向规划的滨江特色带、绿化林荫带和堤防景观带。 “四区”指滨江观景区、中心广场区、休闲活动区和欧式园艺区。 “九轴”则是指与长江垂直的9条特色纵轴。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一日之中:7点10点 较多老人在此散步、晨练,多为附近的

20、的居民;10点16点 多为游览、休息观光的人群。 视天气而定,炎热的夏季游人很少、而节假日的人流量较大;16点21点 一天中最繁忙的时刻,附近居民傍晚来此散步休息,而大量的游人选择在晚上欣赏夜景,夏季乘凉、聚集到此活动。 5.1.3 汉口江滩的使用状况 江滩的使用时间分布规律 一月之中:周末人流量较大,平时则相对较少。 一年之中:长假期间,武汉市政府多有节日项目,吸引大批量的武汉市民和许多外地游客前往江滩活动;炎热的夏季,白天的使用情况较差,仅集中在傍晚和晚上来此纳凉活动;寒冷的冬季,使用的状况也很差,江边的气温比市区更低,少有人在不良的气候前去江滩游玩,在晴朗的冬日的游憩人流量则略有增长。

21、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使用人群调查 按年龄分布(随机观察5个时间段,约30人/每次) 以青年(包含貌似高中生的游人)居多,约占50%,大多同龄人三五成群或成对恋人出游;中年人和老年人各约占35%和15%,多以一个家庭或多个家庭出游为主;少年儿童则主要是由家人带着游玩。 按家庭住址 江滩附近的游客周二的问卷比例达最高;武汉市区的游客周日的问卷比例最高;武汉郊区游客大多集中在周末和国庆日、外地游客则大多集中在国庆日。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江滩的游人的目的和活动类型 结论游人如织,通过观察和对话,可以认为江滩是个较为成功的滨江堤岸空间案例,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游憩空间

22、。 平日附近居民占多数、外地观光客较少;只有在长假期间,武汉市举行大型活动时外地游客增多。 而江滩的活动多以静态为主,如散步、休息等,活动的设置可能略显单调,关于此点后文还有稍详细的分析。 而江滩的气候包容性稍显欠缺,使得江滩在部分时间段少人游玩。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5.1.4 江滩工程的环境设计调研评析 对江滩工程的整体感受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空间延续性 单纯防洪的堤防转变成集景观、服务、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防洪墙。 一侧是堤内历史建筑的雄伟优雅、一侧是宽阔壮丽的长江自然景观,最大程度的构架起堤防内外的空间联系。 将四个闸口扩宽,形成了开敞人行主入口。

23、每个闸口都与沿江大道的垂直支道对应,尽可能的满足城市的通透性和视觉的延续性。 滨江高架景观廊 堤防改建效果图堤防改建实景闸口实景江边被汽车站占据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亲水性 汉口江滩工程的亲水性主要表现在其二级平台与三级平台设置上。 二级平台设计为吴淞高程25m,即长江武汉段防洪设防水位。 三级平台吴淞高程16m,武汉长江的常年水位高度,每年被淹没约九个月。 在此平台上主要规划了大量流线型生态戏水梯台(图5-19、5-20),在靠近长江二桥段,则保留了大量原生态湿地。 江滩的亲水活动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自然性 汉口江滩工程,在这方面则做得不尽如人意。 对于地

24、形地貌,武汉江滩保留的仅仅是原有的地理位置,将原有150m宽的江滩全部吹填至高程;除却长江二桥段保留的湿地外,江滩原有的自然形态和生态形态已不复存在。 大部分人反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江滩的环境让人无法忍受。 硬质铺地面积感觉过大,感觉绿化较少;绿化景观中,草坪和园艺的面积远大过树木种植的面积;营造的景观小品完全是人工化的,缺乏对原生景观的模拟。 保留的湿地景观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自然性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历史文化和地域传统保护 江滩原有的基地上,有大量历史遗留的仓储、堆场、破旧的建筑物和大量码头,江滩公园将之一并铲除,如今这幅逝去的景象只能存在于老

25、武汉人的记忆中了。 粤汉码头则规划了的码头文化广场;一级护坡被规划为长江水生物化石浮雕的艺术展示墙;滨江市民广场西侧是1954年毛泽东为武汉市战胜特大洪水题词的防洪纪念碑,中心铺装设计的是武汉市的市花重瓣梅花,成为规划中展示武汉特色的空间场所。 武汉市政府也在大力发展传统的大众活动项目。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多样性的活动空间 在江滩公园中,给人们提供了大量活动的场所,如体育设施、健身设施、亲水平台、多个主题广场、露天舞台以及各种类型的休息设施。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个人空间、私密性与安全感 江滩公园在此点上做的并不是很足够。 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江滩过于空旷、

26、无遮蔽,这也是缺乏亚空间的表现。 自我表现与“人看人” 在江滩中,处处是表演场所、处处都是观众席,形成了人与人交流的良好堤岸空间。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结论 总的来说,汉口江滩一二期工程受到的好评度还是较高的,笔者在江滩调研的过程中,感觉人们对于江滩都比较满意。 由于受到一些现有因素的影响,比如高程较高的护堤的存在,使得江滩在很多方面并不能做到很完善。 一个如此大的项目,在这么短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细部的不完善处理,这些都是可以在往后的发展中加以改善,以创造更加良好的滨江堤岸空间。 调研表明,有91.1%的人表明愿意再来江滩游玩。 在问卷的最后一项即“你认为

27、江滩还需要改进的方面”中,很多人谈到绿化和活动设施的优化,包括希望三期工程更加生态等。 5.1 汉口滨江部分堤岸空间调查分析 5.1.5 对汉口滨江堤岸空间的设计展望 在长江二桥段,曾经的滨江公园疏于管理,却无意中形成了都市中难得一见的自然风光,林木葱葱、草长莺飞,颇有都市中的乡村之感(图5-48、5-49)。 对于现状的地形和树木,笔者认为应该加以保护,形成原生的自然景观、以唤起都市中人的乡野情节,营造出与一、二期不尽相同的滨江堤岸景观。 江滩工程作为汉口堤岸空间的节点景观,是有其地理优势的。 多年的堆积形成了江滩的地形地势,而长江汉口段其他地段,则需要更多的营造结合游步道的驳岸景观。 昭山

28、生态休闲中心滨江风光带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昭山休闲生态中心位于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接合处。 在休闲生态中心西面湘江对岸七公里处的九华区正在兴建规划人口40万的汽车制造中心,本案的辐射范围便是这三市、以及汽车制造中心的居民。 该滨江休闲带作为湖南省旅游产业中的一个项目,规划目标便是将这一地区的滨江风光带及昭山景区设计成一个独特的滨江旅游及休闲度假地。 不仅提供给人景色优美的生态环境,还给游客创造多种多样的行为空间。 昭山生态休闲中心滨江风光带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亲水活动:钓鱼、戏水、划船、游泳、拾河贝等(根据水流状况来定)近水活动:江边漫步、休息、写生、放风筝、江边聚会等其他活动:球类活动、锻

29、炼、骑自行车、焰火、露营等 行为创造 空间的组织 陆地交通的组织水陆空间的组织昭山生态休闲中心滨江风光带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该区属湘东低山丘台区,自然条件优越,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 昭山最高海拔米,面积约平方公里,壁立湘江之滨,山势险峻、树木葱郁、人文资源丰富,为古潇湘八景之一,其山顶又始建于唐初的昭阳古寺。 秋瑾亭和楚昭王南征、岳飞之妻儿流放的遗迹,以及北宋抗金名将太尉刘琦的故宅都是昭山的名胜景点。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湘江昭山段部分堤岸自然向内凹,极易形成景观的中心点,有利于吸滞、组织人的近水、亲水活动。 现状植被保存较好,易形成原生的自然

30、景观。 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现状分析 昭山生态休闲中心滨江风光带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从主入口至滨江岸边,景观呈开放收缩围合收缩开放的状态;在轴线的空间分布上呈一张一弛,产生跳跃的空间,利用滨江游步道和亲水堤岸将各个景观点串联起来;每个景观点赋予不同的主题,如露天剧场、野营地、观望台、历史遗迹等。 “对景”昭山禅寺与观星台,成为山体的主要景点和欣赏江景的主要观赏点;“视线的引导”通天塔和钢索斜拉桥,形成视觉的焦点、起引导作用;“障景”山体的阻挡,形成曲径通幽的优美景色。 景观组织 昭山生态休闲中心滨江风光带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滨江风光带:以植物造景为主,景观建、构筑物、小品为辅,形成恢复自然的风景林地

31、,沿林荫道步移景异,情趣无穷。 广场:作为连接景区内四个大小不一的景观空间的节点,也是景区内东西向景观轴的交点,具有疏散、聚会、表演等功能,容纳人多种多样的活动,可组织较大规模的活动如篝火晚会等。 昭山:以自然风光吸引游客,以保护景区风光和文化古迹、以及原有地形、地貌为主,仅增加适量的游憩点,在林中凉亭小憩或观江台小坐,自可产生风光无限之感。 观星台:教育为主、为人们提供天文望远设备,此外,作为置高点,观星台也作观景台。 种植园:大量花卉、植物栽培,展示给人们多种植物和昆虫物种,并能起到教育作用。 主要空间构成 昭山生态休闲中心滨江风光带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滨水风光带设计确定“绿”和“古”的风格

32、特征,以生态绿地为主的昭山和滨江景观带相协调。 通过步行道将各个景点串联起来,保持完整延续的景观序列。 景观元素的风格保持一致,具有整体性。 景观特色 景观的延续性 自然性 方案保留和创造出四种原生态的景观,即湿地、林地、草地和溪流小湖对于材料的选择,本案拟定都用本地常见的素材,加以现代加工,创造原生景观。 昭山生态休闲中心滨江风光带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亲水性 人们除了与水近距离接触,还可以以水作为背景远距离欣赏。 在亲水空间中,人们观江、玩水、借水生情,该处主要是以滨水步行道和亲水设施为主,并设置休闲座椅和亲水平台;近水空间人们则观江、休闲健身以及各种活动;远水空间则以江水作为背景景观而为大家所欣赏。 昭山生态休闲中心滨江风光带景观环境概念设计 前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