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自然辩证法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运用_第1页
浅淡自然辩证法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运用_第2页
浅淡自然辩证法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运用_第3页
浅淡自然辩证法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运用_第4页
浅淡自然辩证法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淡自然辩证法在临床治疗工作中的运用【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它在完善知识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和无可比拟的作用。作为中国医学研究生,在临床 治疗工作中,同样能寻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树立正确的治疗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为 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治疗观;临床医学一、治疗中的辩证范畴治疗疾病,就是临床医生根据诊断,对患者施以药物、手术等措施,并配合 休息、锻炼等方法,使病情得到控制、好转或痊愈。所谓治疗观,就是指临床医 生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2、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原则。一个临床医生如果能按 照唯物辩证法的原则,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治疗的作用,这就是正确 的治疗观,就能使疾病早日治愈。相反,如果用片面、孤立,静止的方法处理治 疗中的各种关系,就会贻误病情。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助我们 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治疗中的辩证范畴侧重反映了临床治疗这 个阶段中的本质概念。学习和掌握治疗中的辩证范畴,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治疗 水平,增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很有帮助的。(一)治疗与致病治疗与致病是对立的统一。治病的目的,在于使疾病痊愈,使患者恢复健康。 但在临床治疗中却往往具有二重性,既能治病,同时又能致病。只有懂得

3、治疗与 致病的关系,懂得治疗的二重性,临床医生在治疗中才能自觉地制订最佳治疗方 案,选择最优治疗方法,以尽量减少致病因素。因治病而导致的疾病叫做医源性 疾病。医源性疾病是与医药同在的、并存的,医源性疾病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 分。狭义的医源性疾病是指由于患者误解了医生的语言而造成的。广义的医源性 疾病包括:1、由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粗疏作风,不慎等造成的医疗事故;2、 临床医生医学理论水平差,缺乏临床经验,对不良后果认识不足,预料不及所导 致的疾病;3、临床医生思想僵化、经验主义、教条化、孤立、静止地对待病情, 缺乏辩证思维所致之疾病;4、由于当前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治疗中暂时还 无法克服的

4、后遗症、并发症。治病和任何事物一样,无不具有两重性,不可能只 有利而无害,关键是对治病与致病要予以正确权衡,既要看到治病的必要性,又 要看到治疗时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虽然有一些病可以不治 自愈,但有一些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还是应该及时 治疗才对。但在治疗中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医疗技术、设备和其它的医疗条件, 实现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控制,做到注意观察,慎重用药,严密手术,精心护理, 使治疗过程产生合乎自己预想目的的结果,尽可能避免副作用和后遗症,把医源 性疾病严格限制在最小的之内。(二)治标与治本祖国医学理论中的“标本治则”是唯物辩证法本质与现象这一范畴的

5、体现。 所谓“标”,一般是指疾病的外部表现形式,属于现象方面的东西;所谓“木”, 一般指疾病的内在联系,属于本质方面的东西。在人体与疾病的关系中,认为人体为“本”,疾病为“标”;以正为“本”, 以邪为“标”。因为人是治病的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人之是否发病,发病 之轻重,病程这长短,愈后之好坏,恢复之快慢,都取决于机体的健康状况,即 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人体与疾病,正气与邪气斗争的结果。 在病因与症状的关系中,认为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因为现象是由本质 决定的,症状是在病因的基础上产生的。病因是疾病的本质,症状是疾病的外部 表现。例如,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6、流感病毒是“本”,发烧、头 痛、流鼻涕、关节酸痛等症状是“标”。如果只针对症状用解热镇痛药退热可以 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此病。只有针对病因这一关键采用大青叶、 柴胡、板兰根等药物,驱除病源,才能消除发热、头痛、关节痛之类的症状。 在原发病与继发病的关系中,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因为原发病可以导致人 体内部气血脏器的变化,新病往往是在这些缺陷的基础上发生的。在临床治疗中, 一般说来治本是目的,只有治本才能根除疾病。但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极其 复杂的,不能把中医理论中的“标本治则”当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到处乱套。 必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因人、因病、因时、因地的具体运用。从临床实

7、践 经验看,一般注意以下三种情况:“治病必求其本”。在通常情况下,“本”重于“标”,若治病不从“本”治,病因不除,症状 难消;如果从“本”治,驱除祸根,各种症状即可自然消失。2、“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标”往往急于“本”,如果不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人 就有生命危险。这时的治疗原则就应先治标,后治本病。3、“标本兼顾”。在疾病不十分紧急的的情况下,可以“标本兼顾”。如阴虚低热,阴虚为“本”, 低热为“标”,一般说来,补阴自能退热。但这种处理费时较长,为缩短病程, 及早解除病人痛苦,可以双管齐下,补阴与清热同用,这就是“标本兼顾”。(三)可治与不可治所谓“可治之症”,是指在现

8、代医疗技术条件下,可以治愈的病症;所谓“不 治之症”,一般是指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尚无物特效疗法使其痊愈的疾病。 可治与不可治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一定的历史阶段、一 定的医疗技术条件看,“不治之症”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我们只能在我们的 这个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 度。人们对防治的认识同样受到历史条件、科学发展等因素的限制。我们不可能 超载时代的条件去认识事物,只能在一定条件的实践中不断加深认识,对疾病的 认识也是如此。不治之症与可治之症是辩证的,可以转化的,就每个个体来说,任何可治之 症都有无法治愈的因素,甚至会造成个体的死

9、亡。任何不治之症也存在着可治的 因素。癌症在治疗的某个阶段,也可出现一定转机的苗头。带癌长期生存,最后 死于其它疾病的病例也是偶有发现的。在临床上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医生宣布 患了 “不治之症”的病却带着“不治之症”存活了好多年;也有患了 “可治之症” 的病人,经过治疗却每况愈下,以致死亡。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和病人对待疾病要 有正确的态度,注意发现和解决不利于治疗的因素;对于不治之症切不可悲观失 望,坐以待毙,无所作为,应努力钻研医学科学,攻克难点,寻找可治的成分, 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不治之症向可治之症转化。(四)特效疗法与一般疗法所谓特效疗法,是指一定的治疗方法和药

10、物对于相应的疾病有着明显的特效 作用,主要是针对特异病因而言的。相对来说,有着时间短、见效快、效果好的 特点,如青霉素治疗肺炎球菌性肺炎、异烟肼治疗结核病、阿托品解救有机磷中 毒,都表现出奇异的疗效,至今尚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所谓一般疗法,亦称支持疗效。它的功效不是在于针对特异病因,而在于能 够迅速改善全身状况,维持器官正常功能活动,为特效疗法创造条件。以上二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任何特效疗法的功效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 的,青霉素不能治愈处于中毒性休克状态的肺炎病人;有一些结核病人多年使用 抗痨药物而不愈。这就要求特效疗法与一般疗法相配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特 效疗法与一般疗法的应用要根据病情发

11、展的需要,因人而异,灵活掌握。由于特 效疗法大多是针对外界致病因素的,因而只有当机体抗病能力尚属正常时,应用 特效治疗抑制外界致病微生物才能奏效,治愈疾病。相反的,如果机体抗病机能 低下,单纯使用抗病原菌的特效疗法就难以奏效,特效疗法就不够“特效”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疗法能够尽快改善机体善,支持特效疗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特效疗法所以能够治愈疾病,完全有赖于一般疗法的支持作用。因此,在临床治 疗中,针对不同环节同时或先后施行各种治疗手段,即所谓综合疗法,就是非常 必要的了。(五)动与静正常的人体是运动和静止的平衡,这符合自然辩证法的一般规律。对于人体 来说,运动是耗能的过程,静止是储能的过程

12、。只动不静就是只耗能不储能的过 程,将导致衰竭;只静不动,则储能过多,会导致代谢障碍,如肥胖及相应的疾 病。因此,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的统一,应动静结合,才符合人的健康需要。动和静是一对矛盾,过去治疗强调病人休息,这是静的方面消极养病。例如 医生对心脏病人的治疗,总是强调一个“静”字,其理由是,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可以减少身体对氧气和养料的消耗,进而减少心脏负担,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和 发展,但由于卧床休息,心脏得不到锻炼,结果使有病的心血流量减少,心肌得 不到氧气充分供给,心功能衰竭就更难改善了。所以,对一般的心脏病人来说, 过分强调“静”是消极的,即使症状暂时有所缓解,也不能巩固。这里必须指出,

13、在治疗中的动与静应该是统一的,片面地夸大任何一面都是 错误的,都将给治疗带来不利的后果。必须一切从具体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病 人、病情、合理运用动静结合的原则,做到该“动”则动,该“静”则静,是以 动为主,还是以静为主,或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应视具体情况而 定,才能收到好疗效。二、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疾病的发展变化是极其复杂的,治疗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但它们仍然是 有一些基本原则可循的。根据临床的实践经验,在治疗中应当遵循如下的一些基 本原则。(一)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从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 的统一体这个整体观念出发,在使用药物、进行手术时,都必须

14、在整体观念和全 局思想的指导下,予以通盘考虑,全面衡量,正确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局 部治疗必须服从整体治疗,整体治疗也必须兼顾局部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 医脚”的形而上学的治疗方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一只手 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仍可叫做手,实已不是手了。”他这里是以手喻哲理, 讲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说明人的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离开了整体,部 分也就失去意义。整体治疗是指药的作用于全身或是改善全身各种器官的功能和 代谢,或是增强整个身体的抗病能力,或是药物虽在局部器官发生作用,但该器 官功能的加强,能够改善全身的代谢状态。例如,注射抗菌素、合理补液、纠正 水和电

15、解质紊乱、静脉高营养等,都属于全身治疗措施。医学中的整体观念贯穿 于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指导着临床治疗的全过程。局部变化往往以整体变化为前提,例如人体出现循环障碍,不管是全身性表 现为主,还是局部表现为主,也不管局部病变是否处于主导地位,都是以整体变 化为依据的。因此,在治疗上,必须从整体联系的观点出发,拟订合理的治疗方 案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形而上学的局部论,把局部和整体割裂开来,使局 部孤立于整体之外,或置于整体之上,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病,严 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才能解决治疗的根本任务,才能既治 标又治本,使病理状态恢复到生理状态。因此,用药的目的,

16、不应仅仅着眼于某 一局部的病灶、病源,面应立足于人的整体,即从整体症候去把握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机转,从整体观念出发,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在疾病治疗中,要着眼于全局,只 有抓住全局性的东西,才能有效地战胜疾病。什么是全局呢?毛泽东同志说:“凡 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的,都是战争的全局。3 ”即是说,全局性 的东西就是影响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基本的东西。在治疗过程中,施用药物,进行 手术,都必须照顾全局、服从全局、抓住全局。这是分析病情、制订治疗方案、 施用药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主要内容。临床实践中,为了照顾全面而制定的治 疗原则是很多的。在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强调整体是必要的。一般说来,整体治

17、疗是主要的, 全身状态良好,往往使局部病灶的治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忽视局部对 整体的影响也是不对的。所谓局部治疗是指药物治疗措施仅仅作用于病灶具局 部。这种治疗虽然也会对全身产生影响,但其影响只是轻微的、间接的、次要的, 这种治疗同全身治疗比较起来,具有明显的局部性质。但整体是由若干局部组成 的整体,局部是整体统一中的局部,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把整体和局部绝 对的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例如,疖肿本来是一个局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 治疗或错误地进行挤压,就可以造成全身性的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严重 危害人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局部治疗就成为当务之急,此时的局部治疗带有 全局的、关

18、键的性质。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整体 对局部的制约,又要看到局部对整体的影响。这种辩证思想反映在治疗上,就应 关于把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局则局,应整则整”,适时转 化,各有侧重,才能提高治疗效果。(二)针对性原则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千差万别,各有其特殊本质。“这种特 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 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根据4。”因此研究任何事物,不仅要注意它 和其他事物的共同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区别事物,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 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治疗疾病同样必须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

19、不同的 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如果对病症不做具体分析, 不区别对待,就一定会失败。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指对疾病要进行具体分析,按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 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体质的不同,予以区别对待,做到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坚持针对性原则,首先要做到对因治疗。所谓对因治疗,就是针对引起疾病 的原因,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疾病是一定致病因素造成的结果。因此,对因治疗, 一直是人类所向往的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医生要做到对因治疗,必须首先弄清 病因,病因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搞清各种疾病的 发病病因和机理,寻找战胜疾病的根本途径。医学发展到至今,已经取得了相当

20、 大的成绩,对于绝大多数疾病的病因的认识,在科学上都已搞清,尤其是西医对 某些细菌感染所致疾病的原因与机理,了解得比较深刻细致。在不同环节上有效 地抑菌或灭菌,取得了辉的成果。坚持针对性原则,就是对症治疗。所谓对症治疗就是针对疾病的临床症状所 采取的治疗措施。一定原因所造成的疾病都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 有的可能造成病人的痛苦,有的则可能威胁病人的生命,如循环、呼吸功能障碍, 肝肾功能衰竭等,针对这些症状采取的治疗措施,可以缓解病情,减轻病人的痛 苦,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为根治疾病赢得时间,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治疗手 段。临床经验证明,对因治疗和以症治疗都是必要的。对因治疗能使疾病得

21、到根 治,无疑这是理想的治疗方法。但是,尽管目前医学水平和认识手段有了很大的 进步,对于某些疾病的病因,暂时还认识不清,既然病因不清,当然谈不到对因 治疗。有的病,虽然病因明确,但目前还没有制造出或缺乏对因治疗的有效药物, 于是采取对症治疗就显得必要了。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都属针对性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选择哪一个,要 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而定,恰当而又灵活地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地治 疗,使病人尽快康复。(三)主次性原则所谓主次性原则,实际就是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一哲学原理在治疗中的 运用。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 的,决一的作用,其他则处于将要

22、和服从地位。疾病发展过程和其他事物的发展 过程一样,往往也有许多矛盾存在,而其中也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某种原 因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根据这一哲学原理, 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识别病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病变 的性质,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围绕着解决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突出 重点,恰当采取治疗措施,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在治疗中的主 次性原则。主次性原则可以说是治疗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关系十分重大。那么如何才能 分清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呢?根据临床经验,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切忌主观随意性。这里除临床医生要具备一定的医疗水平和临床经

23、验外,关键是要思维正确, 切忌主观随意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都是客观的,不是随意性的,必须经过认 真的调查研究,综合权衡,找到病变的关键所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次。例 如,治疗心力衰竭,一般有四个方面的措施,即:对因治疗;减轻心脏负担;控 制水钠过分潴留;增加心脏的排血量。一般说来,这四方面措施,都是必要的缺 一不可的。但对于不同患者来说,由于某种原因病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不同,这四方面的措施,也必须根据病情,以一环为中心,带动其他,而不能 四者平行并列,更不能心中无数地零敲碎打。对于危重患者,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其它为辅助。“标急于本者,当先治其标;本急于标者,当先治其本。”例如,

24、某医院急 诊科收到一位高压电击伤的病人,当时病人瞳孔极度散大,皮肤青灰,手脚发凉, 心跳呼吸均已停止,呈现出死亡状态。尽快使病人心跳复苏是救活病人的关键, 即是主要矛盾,其它问题都处于服从地位,即次要矛盾。如果心跳不恢复,即使 其它问题处理地再好,也无济于事。再例如,中毒晚期患者往往昏迷,出现呼吸、 循环衰竭症状,此时,标急于本,首先要争取抢救时间,治疗的中心环节是抢救 濒于衰竭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对于病因一时难以明确的危重病人,原则上应控制 主要症状,即是说“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分清主次,然后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病情开始不严重,尚有一个相当的发展过程,应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 首先分清主次

25、,然后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例如,妇产科常见急腹症异位妊娠, 部分患者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早期以杀胚,绝对卧床休息为主,如在此过程中 出现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就必须立即行手术治疗,此时决不可继续保守治疗,如 出血过多过多,随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所以,在治疗中坚持主次性原则,集中 力量解决中心环节,适当地对次要矛盾加以处理,做到有主有次,主次兼顾,有 先有后,急缓适当,这是临床治疗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三、药物治疗的辩证法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的一种重要武器。它作为一种外因与人的机体相互作 用,或导致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或抑制病原体,协助人体的自身抗病能力消灭病 原体,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药物、病原

26、体或致病因素与机体三者之间存在 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体、药物和致病因素以及致病因素与人体的三对矛盾,它 们既对立又统一,彼此联系、互相制约。药物可以杀死病原体,或者抑制病原体 生长期,但在一定条件下,病原体又可以产生对药物的抗药性;药物对机体既有 治疗的有利作用,又有损伤机体的有害作用。临床医生在施用药物时,如何做到 使药物既能杀死病原体或抑制其生长,同时又不使病人的机体受到损害,或将损 害因素限制在最小范围。这就要求临床医生除精通业务,熟悉药物性能外,还必 须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掌握选用药物的原则,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认真进行全 面的分析研究,合理施用药物。(一)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根据临实践经

27、验,药物治疗应掌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是人们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科学性即真理性。我 们这里讲的所谓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临床医生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按药物治疗 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办事。选用药物时应以药理学理论为指导,以临床实践经验为 依据,针对病因、病种、病情、机体功能状态以及个体特点等不同情况,区别对 待,合理用药。它与滥用、错用药物的现象以及封建迷信是完全对立的。药理学是研究药物防治疾病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 本规律。临床用药首先要以药理学理论依据,临床医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药理知识 和理论基础。对药物的性质、用量要较好的了解,这是正确、有效、安

28、全用药的 理论基础,对药物性能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进行药物治疗时,安全用药就没有 保证,病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药物治疗的科学性依据之二是它的实践性。药物是防治疾病的物质,是人们 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或进行科学实验而发展起来的。临床医 生在用药时,要做到有文献可查,有实践经验为借鉴。如果两者皆无,也应在一 定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动物实验和科学鉴定以后,才能应用于临床,并严密观察 用药后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征兆,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2、个体化原则临床用药要注意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努力做到一般原则的个体化,既要注意 药的个体化,又要注意人的个休化,尤其是考虑人的个体

29、特点极为重要。根据病 因、病种、病情,针对患者年龄、体质状况和精神状况等个体差性性,区别用药, 我们称之为临床用药的个体化原则。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以年龄而分,人有儿童、成人与 老人之分。由于某种原因年龄的差别,他们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也存在差异, 因此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临床医生用药时,要特别注意不同病人的体质、年 龄、性别及生理病理的内在条件,注意患者本身的特殊性,不可胡乱下药,以免 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个体性原则在临床用药时非常重视个体差异。所谓个体差异,就是在性别、 年龄、体质、营养、生活条件等相同的情况下,不同个体仍能出现对药物反应量 和质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

30、个体差异。例如有些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在应用 小剂量时,即能产生明显效应,而对大多数人来说,则要用较大剂量时,才会产 生同样的效应。与高敏感性相反,有些人对某些药物敏感性很低,用甚至在一般 人能引起中毒反应的剂量也不生效,这种现象称为先天耐受性。另外,还有一种 特殊类型的个体反应是免疫反应异常所引起的,称为变态反应。微量药物可致剧 烈的免疫反应,如青霉素对个别人只需要若干微克即可诱发过敏性休克。这种机 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高于一般个体,与不敏感者相比有质的差别。由于个体差异的 存在,用药时要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初次用药时更要仔细观察药物反应,以便及 时发现情况和作必要的处理。总之,患者的个体差异是

31、很大的,这些差别要求治疗用药应按个体化原则进 行选择,不能固定化、公式化。书上记载的治疗用药无法针对所有情况一一列举 说明,具体的选择用药应由临床医生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结合临床的实践经验 来完成。3、最佳性原则临床用药不仅要治病救人,安全可靠,而且要求疗效最高,副作用最小。一 般对所用药物需要从近期、远期疗效和即将出现,乃至若十年后可能发生的远期 副作用考虑。此外亦需从病人的病种、病情、躯体精神状况、经济负担、药源供 应、医疗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考虑,“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弊相权取其小”, 把有利的方面发挥到最大极限,把不利方面限制在最小的范围,这就是我们说的 药物治疗的最佳性原则。任何药物

32、均有一定的性质和频率的副作用,从最佳性原则出发,临床治疗先 严格掌握治疗指征,尽量做到可用可不用药物治疗的病,就坚决不用药物治疗, 充分利用非药物性治疗,包括自身控制和身心治疗。按最佳性原则要求,临床用药不仅要着眼于疗效,而且还要有经济观点。如 果能用价廉易得的药品解决问题,就不要用价值昂贵的药物。临床选药应从病情 危重程度、用药指征强度、预期显现药效的可靠性以及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发一的 危害性、副作用等方面权衡利弊。药物治疗的科学性原则、个体化原则、最佳性原则,只不过是我们在临床选 用药物的思维出发点,或者说是药物治疗时的思维原则,要运用落实这些原则, 还必须具体掌握药物的二重性。(二.)药物的二重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药物应用于人体后,可以出现有利于防治疾病的作 用,也可以出现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作用,凡有利于防治疾病以及在医疗卫生上具 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作用统称防治作用;凡不利于防治疾病,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 作用的统称为不良作用。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与继发反应。因此, 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药物,既看到药物对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