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课件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课件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课件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课件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课件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燕良轼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梦,直到今天对人类来说仍然是充满诱惑力的谜。巴甫洛夫把梦看成是“大脑的第三意识状态” 奥地利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1890年发表的梦的释义(1890)一书,不仅把梦看成是欲望的满足,而且将其看成是通向潜意识内心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探到人内心世界的隐秘。 弗洛伊德有位朋友的妻子梦见来了月经,请教弗洛伊德是什么意思。弗洛伊德推测说,她怀孕了,而她的愿望是不要怀孕,所以梦中月经如期而至。 一位夫人梦见自己的上衣沾满了乳汁,迷惑不解,前来向弗洛伊德咨询。弗洛伊德解释说,她几年前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现在

2、又怀了孕,年轻的妈妈希望即将诞生的孩子比上一个孩子有更多的奶水吃。 弗洛伊德认为,小孩子的梦是简单明显的愿望达成。1896年的夏天,弗洛伊德和妻子、8岁的小女儿、5岁零3个月的小儿子,以及邻居家12岁的小男孩艾米尔一起去旅行,他的小女儿对小男孩艾米尔产生了好感,两人玩得十分开心。第二天早餐时,小女儿说:“昨晚我梦见艾米尔成了我们家的人,和我们一样叫爸爸、妈妈,和我们同睡一个房间,妈妈进来,在每个人的枕头上塞了一块巧克力。”就这样,小女孩想让邻居家孩子成为永久的好朋友的愿望在梦中得到了满足。 据有关资料介绍,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觉,有15的时间在做梦。假如一个人一生活75年,那么,他就有

3、15年是在做梦。 梦以它特有的魅力受到古往今来思想家、艺术家的青睐。尤其是文学家对梦更是情有独钟,借助梦境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的文学作品真可谓汗牛充栋。人们熟知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吟天姆吟留别、李贺的梦天,白居易在怅恨歌中也借助梦境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梦天 李贺 在故事或小说中对梦的描写在唐代以后不胜枚举。人们熟知的枕中记就是在一则幽明录的故事基础上由唐代传奇作家沈既济编写而成。此外还有樱桃青衣、南柯梦以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续黄粱,最著名是红楼梦。

4、在古代中国,梦与传统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梦分布在人生的各个关键阶段或人生重大事件中。所以在古代中国有通神梦、国事梦、求贤梦、生殖梦、立嗣梦、官职梦、宰相梦、科举梦,几乎没有一件人生大事与梦无关,梦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在中国古代,梦不仅是个体愿望的达成,而且是集体或社会愿望的达成;与弗洛伊德不同,在中国古代梦不仅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相交通,而且是在鬼神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沟通,梦是幽明两界的使者,梦可以通鬼通神; 在中国古代梦还有一个无法取代的作用,那就是梦能预测未来,警示吉凶。梦已经成为传统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也不可取代的内容。因此,中国古代的梦例就呈现出这样一种特征,即做梦

5、与编梦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今天分析起来很有困难的地方,也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梦论的一个颇值得研究的特征。仅仅凭真实的梦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因此便有一些人通过编梦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编梦的基本目的是为达成统治阶级的意愿,倡言君权神授,传达着统治者君临天下的至高无上的权利欲,借助于冥冥上苍虚幻的梦境而达到现实的目的。通过编梦与做梦相结合的方式来达成人们的某种愿望是中国古代之梦的一个特色。从梦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梦除了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外,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官本位色彩。 一、 梦的性质1、梦与睡眠2、梦与觉醒3、梦与现实4、梦与想象(一)梦与睡眠 墨经上说:“梦,卧而以为然也。”现代

6、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睡眠可以分为“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亦称“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eye-movement sleep),异相睡眠(paradoxical sleep)亦称“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 sleep)两个时相,而人的梦境,尤其是觉醒后还能回忆起来的梦境是出现在异相睡眠即快速眼动睡眠的时相。 梦是睡眠处于不安稳状态的产物,“使人卧不得安”,便可能产生梦。比如来自体内外的刺激、疲劳与疾病等等都可能导致人睡眠不安稳而产生梦境。 (二)梦与觉醒 清代著名学者王廷相认为,梦是人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他认为觉与梦是“首尾一事

7、”。人在“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 王廷相的这一观点对于破除梦的迷信色彩,破除梦的神秘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且与19世纪奥地利释梦大师弗洛德的观点亦不谋而合。 弗洛伊德说:“梦,并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诞的,也不是部分昏睡,部分清醒的意义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它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说是一种清醒状态活动的延续。它是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的产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日为思,在夜为梦。东汉时期的王符就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

8、梦其事。” 又说:“昼有所思,夜梦其事。”他还曾举例说:“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列子也认为“昼想”与“夜梦”是密切关系相关的。明代的熊伯龙亦认为,“至于梦,更属思念存想之所致矣。日有所思,夜则梦之。” 譬如,有位西班牙的精神科医师,想起在故乡的父亲还有父亲过胖的体重,心中浮现“父亲可能死于中风”的想法,这种担忧被编入梦中,梦到亲人死亡,实在也是合情合理的。 除了“前瞻性思考”外,人们还需要考虑梦中的潜意识洞察力的“预知之梦”: 有一次,A与B见面,讨论彼此在未来事业上的合作。A对B的印象很好,因此决定把B当做自己事业上的伙伴。见面后当晚,A做了下面这个梦:我看见B坐在我们和用

9、的办公室内,他正在翻阅账簿,并篡改账簿上的一些数字,以掩饰他挪用大量公款的事实。 A醒来之后,觉得这个梦是他对B的敌意及疑心在作祟,他忘掉这个梦,而和B正式合作生意。一年后,A发现B真的擅自侵占大量公款,并以账簿的虚假记载来掩饰此种行为。 佛洛姆认为,梦中的预言性质,可能表示A与B初次相见时,A对B的洞察力。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常常并非自己所愿意相信的那些单纯,A直觉地认为B是一个不诚实的人,但B的外在形象却又给A非常良好的印象,他遂压抑“B是不诚实的”不好想法。毕竟,一开始就怀疑别人总是不太好的。这个压抑的念头难以在清醒思维时浮现,却在夜梦中大肆活动,从而产生了有预言性质的梦境。 王廷相认为人

10、的整个认知过程都可引起梦境。他把夜间之梦看成是白日“思”的延续。所谓“在未寐之前则为思,即寐之后即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他又说:“思扰于昼,而梦亦纷扰于夜矣。”这一般是儒家思想家的见解,也是一种接近常识的理解。 道家对梦与觉的理解则不同,最典型的是庄子。庄子在他著名的齐物论中对梦与觉有着独特的解读。在庄子的视界中,世俗所理解的觉醒状态在他看来仍然是一种睡梦状态,只不过是“大梦”与“小梦”的区别。在他看来我们在睡眠时所做的梦是“小梦”,而我们的清醒状态是人生的“大梦”。无论“大梦”还是“小梦”都是梦,人生如梦的思想即发端于此。小梦的觉醒状态是大梦,大梦的觉醒状态是“大觉”。“大梦”必有“

11、大觉” 。 梦见喝酒感到无比快意的人,白天却悲伤哭泣之事;而梦中哭泣悲伤的人,白天却十分愉快地打猎去了。从梦境来看梦与醒是完全不一样的,两者了了分明。而对梦者而言,当他做梦时,他并不知道这是做梦,他宛如亲历其事。更有甚者,他或许还在梦里占解所梦。直到梦醒后,才觉得原来是梦。这是梦者也是世俗的愚人所自以为的觉醒。 于是,庄子提出了所谓“大梦”的概念,大梦者,至大普遍之梦,也就是说宇宙人生无非是梦:饮酒是梦,哭泣是梦,田猎也是梦,梦中占梦是梦,醒觉亦是梦。为了强调这一点,庄子借长梧子的口又说:“孔子和你(孔子的弟子瞿鹊子)都在做梦,也是说的梦话。” 在庄子看来,大觉即是对大梦的超越,是从丑恶的现实

12、中解脱。他认为能够从现实中解脱的大觉者是“真人”。“真人是无梦”。他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总之,真人是庄子所想象出来的超越现实的理想人物。至于后世也就是人们所夸饰的“神仙”罢,这种人可以“乘云气,御飞龙而游户四海之外。”真人无梦是庄子理论最集中的表述,也是他的思想理念于梦幻层次的表述。 在庄子看来。无梦之人即真人,有梦之人是凡人。他将梦与人的境界联系起来了。(三)梦与现实 宋代思想家张载明确提出“梦所以缘旧于习心”,那即是说梦的内容来自于过去的经验。关尹子中列举了许多不同社会经验的人所做的梦内容也不同。它说:“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

13、者多梦簋(gui,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簠(fu,祭祀时盛谷物的器皿,长方形,有盖,有耳)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关尹子所述自然是不够科学的,因为好仁者也未必一定“梦松柏桃李”,但梦“缘旧于习心”这是不错的。 明代的王廷相似乎阐述得更准确、更全面。他肯定地认为“梦中之事,即世中之事。” 并对此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他从正面论述道:“凡旧之所履,昼之所为,入梦也则为缘习之感” 然后他又从反面论述道:“凡未尝所见,未尝所闻,入梦也则因衍之感”。 清代学者熊伯龙认为:“男子不梦生产,妇人不梦马弓,吴人不梦楚事,小儿不梦寿庆,士不梦负屐、担簦(古代有柄的笠),农不梦

14、治经、读史,贾不梦樵采、捕鱼”。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看来,“梦中之事,即世中之事”,却非仅指“一日之间所有之事”,事实上“亦有数十年之事。梦见这者只为心中旧有此事,平日忽有事与此事相感,或气相感然后发出来”。 “现代科学证明,作梦并不是神秘莫测的事。来自外界及有机体内部的各种各样的刺激印在大脑皮层中,作为印象的痕迹多年保存在那里。睡眠时皮层未充分抑制的情况下,这些痕迹就活跃起来,有时以离奇的、无秩序的,歪曲的形式出现,但梦常常是反映人们的所知道、看见过的、听见过的事情。” 在解释梦的离奇性方面,我国古代思想家还有一个贡献就是他们认为,梦的离奇性除了与旧经验有关之外,还与无意联想有关。对此苏东坡在梦

15、斋铭中做了极为形象地描述。人说:“人有牧羊而寝者,因羊而念马,因马而念车,因车而念盖,遂梦曲盖鼓吹,身为王公。夫牧羊之与王公亦远矣,想之所因,岂足怪乎!” 我们的古人常常将梦与现实等量齐观,甚至把梦中之事看成现实之事。在中国古代有大量的国事梦、求贤梦都属于这类梦。早在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就做这样的梦了。一次,黄帝梦见大风把天下的大风吹走了;又梦见有个人能拉开千钧力的大弓,能驱牧羊群数万。黄帝梦醒后,自我分析道:“风象征发号施令的执政者,垢吹去土为后字。此梦难道预言有个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强弓,必有异力者才能拉得开。牧羊数万群则象征该人善于治理民众。此梦难道预言有个姓力名牧的人吗?”黄帝依梦去求访这

16、两个人,果然在海边得到了风后,便拜他为相;于大湖边得到了力牧,推举他作了将军。 佛洛依德的一个女病人,有一次,梦见自己在某街某店门口遇到一个好朋友,是她从前的家庭医师。第二天早上出去逛街,恰恰就在那儿遇见了他,好似梦境重演。这似乎是个典型的“预知之梦”。 但在详细查问之下,佛洛依德发现,这位女病人从早上起床到与老医师相遇之前,都“没有昨夜做过此梦的印象”是在遇到老医师时,“一看到他,便以为自己昨夜曾梦过这次相遇”。 佛洛依德分析说:“她实际上有没有做过那个梦,并不要紧。而重点在于她何以会想起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原来,这位女病人多年前在医师家里认识某位男士,两人一见钟情。多年来,两人一直

17、继续来往,而就在做梦的前一天晚上,她等他到深夜,但希望却落空了。 佛洛依德解释说:女病人看到这位老医师而发生那个语言性的幻觉,她的意思等于是说:“啊,医师,你让我想起了旧日时光,那是他多看重我们的约会,那时我总不会白等的。” 也就是说,对这个女病人来说,对旧日美好时光的熟悉感,在遇到老医师时一下子浮现,想“重温旧梦”的念头,“转移”成她在梦中与老医师相遇的想法。 也有些人在初到某个地方时,会觉得“似曾相识”,觉得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好像在“梦中来过”。这种“景物”的熟悉感,也可能是另一种受潜抑的心思的“转移”。 (四)梦与想象 宋代关尹子中的“心无时无方”说。它说:“夜之所梦,或长于夜,

18、心无时。生于齐者,心之所见皆齐国也。既也之宋、之楚、之晋、之梁、心之所存各异,心无方。”这即是说,人在梦境中可以自由地弛骋想象,不受时间的限制,即所谓“心无时”,人在梦境中也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所谓“心无方”。总之,在梦中既可“精极八荒,心游万仞”,又可“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佛洛依德的另一个女病人,对12岁时发生的一件怪事一直无法忘怀,当年,她到乡下拜访某位同学,一进她家庭院,就觉得以前曾经来过,进入客厅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但她确实是未曾来过这里。 佛洛依德分析指出,这种“熟悉感”其实是来自另一种“熟悉感”。原来,这位同学有个病得很重,而且将不久于人世的弟弟(女病人在拜访她家时已

19、知此事),而病人自己唯一的弟弟在几个月前曾患恶心白喉,她因此而被送到远方亲戚家隔离,被迫离家的她也许有过期望弟弟死亡的念头,但这个念头被潜意识抑制了。 在拜访同学家时,知道对方也有个病得快死的弟弟时,可能模糊地想起自己在几个月前也有类似经验,但一时无法承认这点,于是,这种熟悉感就“转移”为对花园、房子的熟悉感。 其实,梦就是“想”,在某些微妙的心理动因下,人们会“幻想”自己做过的某个梦。二、梦的分类说 关尹子就说:“天下之人,盖不可兆计。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 周礼占梦篇就按照梦者的心理感受将梦划分为六种,我们称之为“六梦说”。“六梦说”也被后代的列子所继承。此后又有东汉的王充将人的梦

20、划分为直梦和征兆梦。所谓直梦,是直接应验的梦,无需占解。 左传上所说的太叔降生梦。周武王之妻邑姜怀孕太叔时,梦天帝对她说:“我给你的儿子取名叫虞,以后将把唐地分给他。” 邑姜醒后果然生子,且手掌上的纹路很像“虞”字,于是取名叫虞,周成王灭掉唐国时,便把它封给了太叔。 象征类梦,是需要占解的梦。诗经:“维熊维罴,男子之祥;为虺(hui,疲劳生病,虺隤tui;一种毒蛇)维蛇,女子之祥。” 梦见雄或罴,是生男孩的吉兆;梦见虺蛇,是生女孩的吉兆,即是说雄罴象征男子,虺蛇象征女性。赵简子梦游钧天广乐,箭射雄罴,后果真生下健壮儿子的象征性梦兆。这种象征有着明显带有传统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文化特征。 (一)六

21、梦说(1)正梦。汉郑玄注“无所感动,平安自梦”正者,平也,常也,无偏无斜也。正梦即平常之梦,无惊无思,无忧无喜,人们在平和心境,恬淡自然状态下所生之梦。(2)噩梦。噩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恶梦,常常因为梦中可怕的梦象使人惊悸而醒。(3)思梦。即是意念之梦,所谓“昼有所思,夜有所梦” 也。(4)寤梦。在稍微晚近的梦说中被理解为觉醒时能够述说出来的梦,郑玄注:“觉时道之而梦。”唐人贾公彦周礼梳则云:“盖觉时有所见而道其事,神思偶涉,亦能成梦。”但寤梦实际上是指人们在似乎觉醒状态下所做的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白日梦”,做梦时梦者自以为醒着,其实是在做梦。(5)喜梦与惧梦。是因为“喜悦而梦”,惧梦是因为“

22、恐惧而梦”;就梦象而言,梦境使人心喜,梦境使人恐惧,则可划分为喜梦与惧梦。 (三)十梦说 东汉的王符将梦分为十种,这十种类型的梦,除“想梦”与周礼占梦中的“思梦”略有重复,“直梦”与王充完全相同外,王符又为中华民族贡献出八种前所未有的类型。他说:“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 名称产生原因表现特点按梦的原因划分精梦也称意精之梦。由精思而引起的。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化之德,夜即梦之。想梦又称记想之梦。由记想引起。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感梦由感受风雨寒暑引起。阴雨之梦,使人厌迷,阳早之梦,使人乱离,大寒之梦,使人怨悲,大风之梦,使人飘飞。时梦病梦由季节时

23、令变化引起由身体病变引起。春梦发生,夏梦高明,秋冬梦熟藏。阴病梦寒,阳病梦热,内病梦乱,外病梦发,百病之梦,或散或集。按梦的应验情况划分直梦直接应验的梦。直梦者梦见甲,梦见君,明日见甲与君此直也。象梦具有象征性的梦。维熊维罴,男子之校;维虺维蛇,妇子之样。众维鱼矣,家给丰年,维鱼矣,室家蓁蓁此谓象之梦也。人梦又叫人位之梦,由社会地位不同引起象征意义不同的梦。同事,贵人梦之即为样,贱人梦之即为妖,君子梦之即为荣,小人梦之即为唇,此谓人位之梦也。反梦应验人事与梦境相反的梦。晋文公于城濮之战,梦楚子伏已 其脑,是大恶也,及战,乃大胜。性梦乃性情之梦,因人的性情不同,对梦的解释也各异的梦。人之情心,好

24、恶不同,或以此吉,或以此凶,当各自察,常占所从,此谓性情之梦也。 此外,我国当代有学者将中国古代的梦划分为预言梦和通神梦两大类,其中预言梦又包括帝王梦、国事梦、生殖梦、婚姻梦、死亡梦、官职梦、科举梦等;通神梦包括人神通梦、人物通梦、人鬼通梦(招冥梦、幽怨梦、迁葬梦、冤魂梦等)这些都是在民间盛行的分类方式。梦成了自我兑现的预言 聊斋志异里有一则牛飞说:“乡人某甲买了一头牛,颇为健壮。有一天晚上,某甲梦见牛长了翅膀飞走了,他醒来后,觉得这是个不详的梦,怀疑将有所丧失,于是,牵牛到市场折价出售。他将售得的银两用布巾包裹缠绕在臂上,在回家的途中,看到路旁有一只老鹰正在吃死兔的腐肉。某甲走近前,老鹰很温

25、驯,并不飞离,于是,他以布巾绑住老鹰的腿,在缠绕在自己的臂上,继续往回家的路走。被缚的老鹰沿途一再摆扑,某甲稍不注意,老鹰竟带着包有银两的布巾飞上天去。” 表面上,“牛长了翅膀飞走”的梦中预言果然象征性地兑现了,但是,如果某甲不认为梦不祥而不卖牛,牛又怎么可能飞走呢?可以说,这是某甲受了梦的暗示,而自己兑现了那个预言。 清人笔记小说秋灯丛话里,另有一则有关清初大儒朱坨(注:明史的编修)的故事。故事说,朱竹坨很喜欢吃鸭肉,年轻时候曾梦见自己行径郊外时,看到一个大水池,池中蓄养了好几千只鸭子,在一旁看守的童子对他说:“这是先生您一生的食料。”后来,朱竹坨81岁时,因生小病卧床休息,又梦见回到年轻时

26、代梦过的那个大水池边,结果发现水池只剩下两只鸭子。 他醒来后,觉得不祥告诫家人不可再烹杀鸭子。想不到女儿刚好回来探病,知道父亲喜欢吃鸭肉的她,在家里宰了两只,特地带来孝敬父亲。朱竹坨看到这两只煮熟的鸭子,叹道:“我的食录就到这里结束了吗?”当天晚上,他就死了。 这也是“字我兑现的预言”,朱竹坨深信梦中的预言,而告诫家人勿再杀鸭,但“人算不如天算”,看到女儿送来的两只鸭子,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也许就是这样,而使他的病情恶化,一命呜呼。三、梦的归因说1、物理因素 2、生理因素3、心理因素(一)物理因素 一部分梦境是由来自体内外的物理刺激制造的。来自体内的物理刺激,如一个人腹内的食物过量或不足的

27、刺激而引起的梦境。所谓“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或“甚饱则梦行,甚饥则梦卧”。有来自体外的物理刺激,如人在睡眠中“藉带而寝则梦蛇,飞鸟衔发则梦飞”,“身冷梦水,身热梦火”,“将阴梦水,将晴梦火”,“蛇之扰我也以带系,雷之震于耳也以鼓入。” 裴皮是弗洛伊德年轻时在医院工作期间的同事。一天早上,裴皮睡得正香,房东太太喊道:“裴皮先生,您该上班了,起床吧!”于是,裴皮梦见自己睡在医院的某个病房里,床头写着自己的名字,裴皮在梦中想,既然自己已经到了医院,还住进了病房,那么就不用着急起床了,于是他又一翻身睡着了。 我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张耀祥教授对此曾评论道:“承认物理的刺激作为梦的原因,破除了无数关于梦

28、的迷信。” (二)生理因素(1)体内阴阳之气的缺少或过量。 黄帝内经就认为“是以人气之厥,令人亡梦。”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也认为在睡眠中阴阳二气中某些气过量或全部过量也会使人产生梦境。黄帝内经也认为:“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 弗洛伊德多次进行自我实验,他故意吃很咸的食物,控制饮水量,然后在口干舌燥的状态下入睡。结果,他多次梦见喝水的情景,痛饮甘泉。他认为梦中喝水的情景可以缓解他的口渴,于是他不会醒来。睡眠得意保证。 列子中就有类似的话:“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灼;阴阳俱壮,则梦生杀。” 清代学者熊伯龙认为

29、妇女在妊娠期间的梦与生男或生女有关:“生男阳气盛、阳盛则肠热,故梦刚物;生女阴气盛,阴盛则肠冷,故梦柔物。” (2)五脏之气过盛。我国古代思想家、医学家认为五脏气过盛也是致梦的一个生理因素,所谓“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 (3)内脏感通致梦。如二程就认为:“人梦不惟闻见思想,亦有内脏所感者。” 他们认为:梦是“内脏所感”或“心所感通”造成的。口渴的人梦见水,饥饿的人梦见食物,都证明内部感觉是可以致梦的。(4)气血有余致梦。王夫之就认为:“盛而梦,衰而不复梦;或梦或不梦,而动不以时;血气衰与之俱衰,面积之

30、也非其富有。然则梦者,生于血气之有余,而非原于性情之大足者矣。”又说:“形者,血气之所感也。梦者,血气之余灵也。” (5)疾病致梦。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它说:“夫虚劳之人,血衰损,脏腑虚弱,易伤于邪。正邪从外集内,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荣与惧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而不安,喜梦。”疾病致梦在现代科学中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的。 (三)心理因素(1)思虑致梦。王符就认为:“人有所思,即梦其到;有忧,即梦其事。” 又说:“昼有所思,夜梦其事。”他还曾举例说:“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列子也认为“昼想”与“夜梦”是密切关系相关的。明代的熊伯龙亦认为,“至于梦,更属思念存想之所

31、致矣。日有所思,夜则梦之。” (2)情感致梦。东汉王符所说的“性情之梦”,列子中所言的“喜梦”、“惧梦”、“噩梦”均属于情感引起的梦。晋代的张湛亦云:“昼无情念,夜无梦寐。”明代的熊伯龙,在承认思虑致梦的同时,也对情感致梦有十分深刻的认识。他举例说“唐玄宗好祈坛,梦玄元皇帝;宋子业耽淫戏,梦女子相骂;谢眺梦中得句,李白梦笔生花,皆忧乐存心之所致也。” (3)性格致梦。所谓“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簠笾豆,如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 “巧合”中的心里因素 “巧合”看来似乎是个数字上的几率问题,但若有心理因素介入,则也会变成心理问题。一般人常说:“天下

32、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但多数人都忽略了下面这个数字问题: 就个人来说,一个人每晚做五六个梦,一生会做10万个以上的梦,这10万个梦若有一两个与现实中的事件、情景或他人想法符合,其概率并非“微乎其微”;就所有的世人来说,每天晚上有几十亿个人在做梦,在这“几十亿”个梦中,若有几个梦和“明天发生”的事符合,其几率更是不少。这种几率,若再加上“随个人心意”的解释,就如虎添翼般必然发生了。 明代有个让你叫张瀚,他在松窗梦语里提到两个“预知之梦”;一次是在当诸生(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学员)时,梦见一个青面鬼给他一双红鞋,里面题有“三十六名。”后来,他参加乡试,果然上榜,排名第

33、“四十九名”。 又一次,是乡试后赴京参加京试,梦见一个人给他十个一文的青钱,对他说将十个铜板丢在地上,出现背面较多就能上榜。他在梦中掷了两次,一次出现六个背面,另一次出现一个背面,那人说:“丢出这样的数目,已经足够了。”结果他京试也上榜,排名第“四十二名。” 张瀚说:“一以四九,一以六七,数皆暗合。”但所谓的“暗合”,第一次是将真实的名次“四十九”拆开来,以四乘九,得到梦中的“三十六”;而第二次则是以梦中的六乘七,而得到真实的名次“四十二”。两次的计算方式是完全相反。其实,张瀚乡试生名次若是第九、三、十八、二名(注:将梦中的六和三以加、减、乘、除“运算”的结果),他恐怕也会认为“暗合”。因为,

34、只要是“存心相信”,总能够找出梦境与真实“暗合”的蛛丝马迹。 人们一生所做的梦,有一些会涉及到外在真实世界的人物(包括自己)及事件,就说千分之一好了,但多数人总是津津乐道于一两次偶尔的巧合,而轻易遗忘其他999个失败的预言或感应,这种“选择性的认知”,多少反应了一个人的人格及生命的基本态度。 四、几种释梦方式1、象征释梦2、文字占梦3、方位解梦4、双人共证与卜筮相互参证5、恶梦正解 佛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欲望伪装的、象征的满足。为了突破梦的表象,揭示梦的本质,他把梦分为显梦(manifest content)和隐梦(latent content) 。显梦是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梦的真正含

35、义。 释梦的困难就在于梦常常以四种状态存在:凝缩(condensation)、移植(displacement) 、象征(symbolization) 、润饰(secondary elaboration) 凝缩将隐梦加以删节,用一种象征(或符号)代表多种隐意的过程。如在隐梦中的几个人,到显梦中可能成为一个综合化的一个人。例:1895年的一个清晨,弗洛伊德做了一个“伊尔玛的注射”的梦。梦到了他的女病人伊尔玛在视觉形象上和现实中的人一模一样,但弗洛伊德认为,她至少可以代表6个自己熟悉的人。(1)伊尔玛本人;(2)弗洛伊德自己很想见到的一位女士,因为在梦中他在为她咽喉时发现伊尔玛的神态酷似那位女士;(

36、3)弗洛伊德的大女儿,因与大女儿同名;(4)因中毒死亡的一个病人;(5)他曾经诊断过的一个儿童;(6)弗洛伊德的妻子。移植将隐梦中某些因素,以不相关的其他事物来代替,从而将梦的重点转移出去,使梦看起来与其意毫无关系。移植是潜意识欲望为使自己能够顺利通过自我的稽查作用而采取的一种偷梁换柱的技巧。例:有个身为教师的姑娘做了一个梦,他的女校长被他的一个最好的一个朋友杀了。弗洛伊德分析:女校长的隐意是姑娘的母亲,最好的朋友是姑娘自己,杀害仅仅代表一种抽象的负面情绪。原来,姑娘的母亲对自己非常严格,姑娘竭尽全力仍然无法使母亲满意,因此,在潜意识中,姑娘与母亲的矛盾由来已久。白天,由于自我稽查作用,姑娘对

37、母亲总是百依百顺,其内心反抗只有梦中才能表现,并且只能以改头换面的形式来表现。象征在梦中用符合道德的具体形象代替邪恶的抽象的欲望。梦境大多是形象化的内容,所以需要象征;隐梦污秽不堪的内容需要运用象征的方式将其曲折地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认为,由于象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解梦工作往往困难重重,需要掌握大量关于象征的知识和经验。 梦的象征是通过用某种社会许可的形象来代替潜意识的欲望,从而形成梦境的过程。弗洛伊德说:“我们可以把梦的元素与对梦的解释的固定关系,称之为一种象征关系,而梦的元素本身就是梦的隐意的象征。” 象征关系是一种比拟关系,而这种关系常常有着固定的搭配。如皇帝、皇后或其他高贵人物往往

38、是父母的象征;长形之物如手杖、伞、竹竿、蛇等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箱子、柜子、火炉、洞、船、房间等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拔牙是手淫的象征;被车碾过是性交的象征;乘车远行是死亡的象征;小动物是女儿的象征;衣服或制服是裸体的象征。润饰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加以系统化的过程。前几种方式可能导致梦杂乱无章,不合逻辑。意识的稽查,而难以延续。润饰是是使梦延续下去的手段。(一)象征释梦 象征释梦是中国古代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释梦方法。我们的古人从偶然运用原始崇拜物最后发展到以专门崇拜物标定、象征不同社会地位人的梦境。“上天”、“太阳”、“月亮”、“星精”、“龙”等都是我们的先民普遍崇拜的事物。但是发展到后期就成了

39、帝王梦的专有象征物。“天梦”、“日梦”和“龙梦”几乎成了帝王梦的专利。 “天梦”往往象征获取天下或子孙繁衍。传说始祖轩辕皇帝曾有这样的梦境: 皇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国。不知距中国几千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皇帝既寤,怡然自得。又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国。 “日梦”所象征的常常是帝王出生和帝位显赫。早在远古传说中,就有高辛氏之妃的吞日之梦,每作一梦则生一子,八梦生八子,人们称为“八神”。文王曾梦日月显耀其身。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高祖,沛丰邑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宋

40、代的四个皇帝:太宗、真宗、仁宗和宁宗都因有显耀的日梦才降生人世。太宗母昭皇后王氏梦神人捧日授己而怀孕而生太宗;真宗的母亲李氏,梦太阳逼近自己,她以衣裾承接,竟光耀遍体,惊寤而生真宗;仁宗母章懿皇后梦天有二日,其一坠落下来,她用衣裾接着了,便生了仁宗;同样地,宁宗的母亲梦见太阳落在宫廷里,她接着了才怀孕生下宁宗。 至于那些曾拥有半壁河山、乱世称王的君主,也都有他们的日梦。但他们的日梦却有所不同。他们的日梦在象征显赫的同时也预示着衰败。魏文帝、陈世祖皆梦见日坠落在地上,因只得三分之一放置在怀里,所以终究半途而废,未能统一全国而仅占有三分之一的土地。 对于圣明的君主,人们为他们编织的是日梦,而对于那

41、些昏庸的统治者,人们赏赐给他的却是“灶”梦,因为日光被奸臣遮蔽,便成“灶君”了。最典型是战国策所记载的卫灵公之臣复涂侦之梦: 卫灵公近痈疽、弥子瑕。二人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公曰:“昔日臣梦见君。”公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公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梦见灶君而言寡人,何也?对曰:“日,并烛天下,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于君也。是以梦见灶君。” 日梦似皇帝的专利,那么大臣能做什么梦的呢?明朝著名改革家张居正在出生前,他的曾祖父做这样一个梦:梦到月亮落到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一只白龟从水中悠悠浮起来。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一个乳名“白

42、圭”,希望他日后能光宗耀祖。 小白圭果然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为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12岁的白圭报考生员,其机敏伶俐的程度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他嘱咐小白圭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 四年后,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湖广巡抚顾磷(应为王字边)对他十分赏识,曾对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给张居正:“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中二甲进士,授庶吉士(一种见习官员),开始供职翰林院。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被提拔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

43、又改为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这一年,张居正43岁。 “龙梦”一般象征帝王出生或王位立嗣。特别是汉代以后,龙成了象征天子的专利。在梦象上,龙往往与“天梦”、“日梦”交融发生。尧有乘龙攀天而上的梦象;汉光武帝因梦乘龙上天而贱帝位;魏武帝的皇后梦日化龙,绕身数匝而生魏孝文帝;南朝齐太祖据说梦乘青龙西行追逐太阳,直到日薄西山方才止住。 龙是中华民族飞腾向上、气势雄壮、繁荣昌盛的象征,但是在梦象上却属帝王所专有,它是帝王所专有的生殖梦。因此它往往也是女性或帝王的母后才能做的梦,可以称作女性梦或母后梦。换句话说,一个女人如果作了龙梦,那就预示着她将为未来社会生下帝王或皇帝。这类梦在史书中随处可见。 汉高

44、祖的妃子薄姬梦苍龙据腹而生代王。晋孝武帝出生时,其母李后梦两龙枕膝。宋度宗的出生则为其母黄氏梦神人着彩衣,拥龙强纳怀中而生。 龙梦象征帝王出生也有例外,孔子就不是帝王,然而关于他出生的龙梦比帝王还显赫:“孔子生之夜,有二苍龙亘天,降附征在之房。征在因梦苍龙而生孔子。有神女擎露,五老列庭,麟叶玉书之事。”孔子出生时不仅有苍龙附落在其母房上,而且还有神女擎露、五老列庭、麟吐玉书这类庄严、华贵、文明、神灵的景象。这是因为,孔子到后世在人们心目中以有甚至超过了帝王的社会影响,后世给他一个“素王”的封号的缘故 龙梦也是立嗣之梦。据传,南唐义祖梦临大水,有黄龙出没无数。义祖坦身入水取一龙出。惊悟,后果得烈

45、祖,养以为子。烈祖则昼寝梦见黄龙盘绕殿槛而立,背影宛如梦中景象。于是叹为天意,立为王储,后继位为元宗。 周恩来乳名“大鸾”。周家的后人从上辈那里听说,周出生前,周母梦到一只大鸟飞入自己怀中,当夜便生下了周。山海经称:“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这个传统的中国家庭,认为万冬儿(周恩来的生母)的梦乃是吉兆,遂给这孩子起名“大鸾”。 2、文字占梦 文字释梦又称析字占梦作为象征释梦的补充在我国可以追溯得非常久远。古埃及人认为象形文字和梦都是神赐的,它们之间有联系,可以从字解释梦。 弗洛依德认为,梦是写在舞台上的字,这字是象形的、绘形的,所以不能还原为说话

46、。梦(字)的交往在无意识之间,做梦者发明了奇怪的文法,依这文法的字具有含糊多义性,“梦的符号通常有几种意义,就像汉字一样,恰当的解释只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梦的内容是由绘画样的哑文字写成的。“实际上,对梦的解释完全相似于对一种象形文字的破译。梦的各种要素的含糊性对应于这些的文字系统。” 在中国,早在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就开始了象征与文字共同占梦的事件。一次,黄帝梦见大风把天下的大风吹走了;又梦见有个人能拉开千钧力的大弓,能驱牧羊群数万。黄帝梦醒后,自我分析道:“风象征发号施令的执政者,垢吹去土为后字。此梦难道预言有个姓风名后的人吗?千钧强弓,必有异力者才能拉得开。牧羊数万群则象征该人善于治理民众。此梦

47、难道预言有个姓力名牧的人吗?” 黄帝依梦去求访这两个人,果然在海边得到了风后,便拜他为相;于大湖边得到了力牧,推举他作了将军。据说黄帝非常感激梦给他昭示的贤相良将,据说还写了占梦经书十一卷,名曰:黄帝长柳占梦。 汉高祖有一个文字占梦的故事。说天上的孔子夜梦三槐、丰沛之间有赤标卷起,他唤颜回、子夏同去观看。见赤蛇化黄金,上有文字曰:“卯金刀”即刘字,正应了刘邦后起丰沛的事实。关于刘邦起事还有一文字占解,即梦拔羊角兆:“沛公为亭长时,梦逐一羊,拔其角,角掉,拔其尾,尾落。解曰:羊去角乃王字也。后果为汉王。” 与文字释梦密切相关的还有谐音释梦。据史书记载,南朝刘宋王朝的灭亡,萧齐氏的兴起应在某人奇异

48、的梦上:“纪僧贞梦蒿艾生满江,惊而白之太祖。(齐)太祖曰:诗人采萧,萧即艾也。萧生断刘,卿勿广言,断流者,代刘也。” 这位野心勃勃的齐太祖以及其狡诈的释梦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先从蒿艾满江梦象联想到“萧生断流”,萧即自己,断流即取代刘氏王朝。显然这里使用的是象征释梦与谐音释梦相结合的方法。 文字占梦不仅施用国家大事、王朝的更替方面,而且也适用于日常生活,在日常的婚丧嫁娶等方面,文字占梦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西京杂记中就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曾崇范妻,先许聘数人,每至迎亲之夕,其夫辄死。一夕梦人謂曰:“田头有鹿角,田尾有炙,乃汝夫也。”后嫁曾氏方悟。 所谓“田头有鹿角,田尾有日炙,”是个曾字。

49、那就是说,这位女子命定只能嫁给曾氏男子,其他男人无法消受。 用梦来预测婚姻,选择配偶在我国古代,无论在官府还是在民间都有相当的可信性。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把握的婚姻大事往往通过梦境把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相信梦的程度远远超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许多释梦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或为迎合某些人的需要任意解读。如“车挂肉为斩”(车旁有斤字,是为斩字)、“人上山为凶”、“桑子,即丧子也”、“九十即行书卒字”,凡梦中出现这些现象往往预示着死亡之灾。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梦或对梦的占解未必可信,有些是完全根据现实的需要编出来的,这是中国梦的一个典型的特点。但是编梦者也是为达成某种个人或社会愿望。 3、方位解梦 方

50、位解梦是中国文化中的方位观念密切相关的一种释梦方式。比较典型有左传中“宋公梦鸟”的梦例: 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与启,公宫,未立。景公卒。大尹专权,以兵劫六卿,立启。得梦启北首而寝于卢门之外,已为鸟而集于其上。珠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得曰“余梦美,必立。”未几,六卿谋立得,是为宋昭公。 这个梦的占解关键在于对于方位的理解。我们的古人认为“死者北首,生者南向”。启在梦中为“北首”(头朝北),所以必死。而且他“寝于卢门之外”,卢门即东门,最华贵的门,也象征他将丧失国家。得在梦中“珠南尾北”(桐门即北门),即嘴在南,尾在北,所以必生。中国人把南向看成王者之位,古代称帝王为南面王,称统治之术为南面

51、术。所以此梦对于得来说当然是绝妙好梦了。 但是如果同样是这个梦发生在印度或用印度文化解释,其意思则完全相反。因为印度人南北方位的吉凶预测与我国恰恰相反。他们南方主凶,北方主吉。所以方位释梦完全是文化心理差异的产物。4、双人共证与卜筮相互参证 所谓双人共证是指两个人共同证明一个梦的方法,这样可以增加梦的可信性。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是有限的,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运用的。最典型的双人共证的梦左传中孔成子和史朝以梦册立卫灵公的故事: 这是一个复杂的释梦故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双人共证,即两个人共证同一个梦,提高了梦的可信性。说的是卫襄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孟絷,次子叫元。元尚未出生,大臣孔成子和史

52、朝就共同梦见其先祖康叔命他们册立元。 第二部分是用卜筮进一步验证梦。元出生后,册立之事势在必行,孔成子便以周易的卜筮来验证。为元筮的屯卦,为孟絷筮的屯之比卦。两卦都印证了梦意,即“元亨”其位。但对“元”的理解孔成子和史朝却发生了分歧。孔成子最初认为,“元”即长的意思,孟絷为长子可说是元。而次子的名字叫元。而史朝却坚持认为,孟絷患有足疾,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不能列于宗,也不可谓长。让他主持社稷、祭祀祖先都不方便。从多方面考虑,最终还是决定立元最合适,这就是历史上的卫灵公。 5、恶梦正解 恶梦对于做梦者是很可怕的,但恶梦并不必然预见的都是凶险之事。在此关键不取决于梦象,而是取决于释梦;关键不是取决于

53、做梦者,而是取决于释梦者。 历史上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就与晋侯的一个噩梦有关。正当晋楚两国对在城濮摆下阵势,即将决战之计,晋军统帅晋侯作了个奇怪的梦。他梦见自己与楚王搏斗,楚王伏在他身上,吮吸他的脑汁。这显然是个恶梦,梦醒后晋侯很恐惧。但他的谋臣子犯却对恶梦作了巧妙的解释。他说,晋侯在下,仰面向天,象征晋得天道;楚王俯身向下,是服罪的样子。于是晋侯转忧为喜,果敢出击,大败楚军,赢得胜利。 隋文帝未贵时,常行舟江中。一次舟中梦见自己没了左手。梦醒后心境恶劣。凳岸去一庵,请一得道高僧释梦,不料僧却起而贺梦,说:“没有了左手这个梦象意指只有一个拳头。”读掌,独掌天下之意,您要作天子了。隋文帝欣喜于怀,

54、得天下后便重建了该寺院,名为“吉祥寺”。 唐高祖、唐太宗的登基也是如此:“唐高祖起兵夜梦身床坠下,为群蛆所食。智隔禅师解曰:公得天下矣,群嘴共食,趋附也。据说,就在李世民与晋阳令刘文靖首谋兵变之夜,高祖李渊作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掉在床下,遍身爬满蛆虫,吃他的肉。 梦使他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对兵变疑虑重重,便去找安乐寺中的智满禅师释梦。智满禅师自然行道高洁,深通梦象,心领神会,即分析道:“梦象掉在床下象征掉到了宫廷的台阶下。宫廷的台阶叫陛,所以掉下来的人即是陛下您了。群蛆象征天下群民,为群蛆所食不正象征天下群民正仰赖您一人而活吗?真是个好梦呵!您要登基称帝了。”于是太宗父子果敢起兵,终于有了大唐基

55、业 五、梦的功能说1、梦可是获得心理平衡的方法2、梦是人欲望的满足3、梦具有自我暗示和期待的功能4、梦可以检测人的心志和启迪人的灵感5、梦具有梦的警示和预测作用6、梦可以表达信念和理想1、梦可是获得心理平衡的方法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在身心方面遇到某种障碍,或在现实中遇到某些挫折,致使某些需要未能满足,某些目标不能实现,常常在梦中获得,因此使压抑的能量得到释放,从而缓解心理的紧张和冲突,使心理恢复平衡。我国古代思想家似乎意识到这一点了。列子周穆王篇、隋朝的诸病源候论都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 2、梦是人欲望的满足 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梦与人清醒时的欲望密切相关,梦是人欲望的满足。这一思想典型代表是晚唐时代的一部无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