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17春秋北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二_第1页
【2017年整理】17春秋北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二_第2页
【2017年整理】17春秋北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二_第3页
【2017年整理】17春秋北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二_第4页
【2017年整理】17春秋北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设计时,限制其最小截面尺寸的目的是()A. 防止发生斜拉破坏B.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C. 防止发生受弯破坏D. 防止发生剪压破坏 满分:2 分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我国规范规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B. 根据结构的重要性,将结构安全等级划分为3级C. 结构安全等级划为二级时其重要性系数为1.0D. 结构安全等级划为三级时其重要性系数为1.0 满分:2 分3. ()是有明显屈服点钢筋。A. 热轧钢筋B. 热处理钢筋C. 碳素钢丝D. 钢绞线 满分:2 分4.

2、梁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A. 箍筋外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B. 主筋外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C. 主筋截面形心至梁表面的距离D. 主筋内表面至梁表面的距离 满分:2 分5.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该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为()A. 0.7B. 0.8C. 0.9D. 0.75 满分:2 分6. 结构的可靠性是指结构的()总称A. 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B. 安全性,适用性和经济性C. 安全性,经济性和抗震性D. 抗裂性,经济性和适用性 满分:2 分7. 当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的值为1时,说明()A. 不考虑裂缝之间混凝土的应力B. 不考虑裂缝之间钢筋的应力C. 裂缝处钢筋的应力达

3、到设计强度D. 裂缝之间混凝土的应力达到极限 满分:2 分8.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的论述,正确的是()A. 对构件施加预应力是为了提高其承载力B. 先张法适用于大型预应力构件施工C. 预应力混凝土可用来建造大跨度结构是由于有反拱、挠度小D. 软钢或中等强度钢筋不宜当作预应力钢筋是因为它的有效预应力低 满分:2 分9.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A. 允许在框架梁端处形成塑性铰B. 允许在框架节点处形成塑性铰C. 允许在框架柱端处形成塑性铰D. 不允许框架任何位置形成塑性铰 满分:2 分10. 计算受弯构件挠度时,荷载采用()A. 设计值B. 标准值C. 平均值D. 标准值和准永久

4、值 满分:2 分11. 通过对轴心受拉构件的钢筋预拉,对混凝土施加预压力,则构件()A. 承载力提高B. 承载力降低,变形减小C. 承载力不变D. 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小 满分:2 分12. 混凝土线性徐变是指()A. 徐变与荷载持续时间成正比B. 总应变与荷载持续时间成线性关系C. 徐变变形与初应力为线性关系D. 瞬时变形和徐变变形之和与初应力成线性关系 满分:2 分13. ()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A. 连续梁中间支座产生塑性铰B. 裂缝宽度超过规定限值C. 结构或构件作为刚体失去平衡D. 预应力构件中混凝土的拉应力超过规范限值 满分:2 分14. 牛腿截面高度由()A. 承载力控制B. 抗

5、裂要求控制C. 经验公式确定D. 由构造要求确定 满分:2 分15. 由于荷载效应S和结构抗力R是随机变量,因此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只能用()来描述A. 失效概率B. 可靠概率C. 概率D. 可靠度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V 1. 轴心受压构件总是要配置适量的纵向受压钢筋,其理由包括()A. 纵筋用来承担可能存在的弯曲应力(几乎没有一种构件真正只承受轴心荷载)B. 总荷载的一部分由比混凝土强度高得多的钢筋承担,可减小构件截面尺寸C. 可以简化计算公式D. 可以降低材料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满分:2 分2. 对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灰比

6、愈大,收缩愈小B. 水泥用量愈多,收缩愈小C. 养护环境湿度大,温度高,收缩愈小D. 骨料的弹性模量愈高,收缩愈小 满分:2 分3. 梁有哪几种破坏()A. 适筋破坏B. 超筋破坏C. 少筋破坏D. 无筋破坏 满分:2 分4. 预应力结构构件所用的混凝土,需满足哪些要求()A. 强度高B. 耐腐蚀混凝土C. 收缩、徐变小D. 快硬、早强E. 具有一定的塑性 满分:2 分5. 偏心受压构件是否属于脆性破坏与下面哪些因素有关()A. 构件计算长度B. 初始偏心距C. 材料强度D. 纵筋配筋率 满分:2 分6. 钢筋砼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计算截面应考虑下列截面()A. 支座边缘截面B. 弯

7、起钢筋弯起点截面C. 箍筋改变截面D. 跨中截面E. 尺寸改变截面 满分:2 分7. 为了提高结构的延性,可采取的措施是()A. 强柱弱梁B. 强剪弱弯C. 强节点弱构件D. 强计算弱构造 满分:2 分8.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预应力混凝土梁具有的优点包括()A. 可以减小梁的竖向剪力和主拉应力B. 可以提高结构耐疲劳性能C. 提高了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D. 结构自重得到减轻 满分:2 分9. 结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目前规范对结构功能的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哪几项()A. 安全性B. 适用性C. 耐久性D. 经济性 满分:2 分10. 梁的破坏属于脆性破

8、坏的是()A. 少筋梁B. 适筋梁C. 超筋梁D. 双筋梁 满分:2 分11.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相比,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特点是()A. 正截面极限承载力大大提高B. 构件开裂荷载明显提高C. 外荷作用下构件的挠度减小D. 构件在使用阶段刚度比普通构件明显提高 满分:2 分12. 钢筋混凝土房屋进行结构布置时,下列正确的是()A. 加强屋顶楼面刚度对增大房屋伸缩缝间距有效B. 在温度变化影响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增大伸缩缝间距有效C. 温度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要求D. 对有抗震要求的影剧院在主体与侧边附属房间可不设置防震缝 满分:2 分13. 划分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所考虑的主

9、要因素是()A. 设防烈度B. 房屋高度C. 结构类型D. 楼层高度 满分:2 分14. 与加载初期比较,受弯构件在外荷载持续作用下,随着时间的延续()A. 挠度增大B. 挠度减小C. 刚度B(也称为长期刚度)减小D. 短期刚度减小 满分:2 分15.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包括 哪两类问题()A. 截面设计B. 截面复核C. 截面计算D. 计算钢筋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正确配置螺旋箍筋可以提高轴心受压构件的延性,也可以提高偏心受压构件的延性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2. 少筋梁无带裂缝工作阶段;超筋梁无第三应力阶段A. 错误B. 正确

10、满分:2 分3. 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中,“截面限制条件”是为了防止梁发生斜压破坏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4. 两个轴心受压柱,A为正确配置箍筋的普通箍筋柱,B为其它条件与A相同的正确配置螺旋筋的柱。A柱和B柱比较,破坏时,B的延性好于A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5. 减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受弯构件受拉区表面最大裂缝宽度 随之减小。所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越小,钢筋越不容易锈蚀,结构耐久性越好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6. 三轴等压状态,混凝土的强度可能会比单轴抗压强度高出三个数量级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7. 结构或构件承受荷载效应的能力,称为结构抗力

11、或抗力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8. 全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性能总是优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9. 少筋梁无带裂缝工作阶段;超筋梁无第二应力阶段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0. 受弯构件剪跨比,该构件斜截面受剪破坏一定属于剪压破坏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1. 适当减小梁纵筋配筋率,可以提高梁破坏时的延性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2. 提高梁的配箍率可以使斜压破坏转化为剪压破坏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3. 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中,“截面限制条件”是为了防止梁发生斜拉破坏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4. 在受弯构

12、件截面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对改善构件破坏时的延性有作用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5. 结构耐久性(包括钢筋锈蚀速度)与混凝土保护层的质和量有密切关系,必须有足够的c和符合质量要求的保护层,才能满足耐久性要求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6.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不适宜采用过高强度的钢筋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7. 偶然作用发生的概率很小,持续的概率很短,所以对结构造成的危害也很小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8.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45时,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对梁是25mm,对板是10mm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9. 在受弯构件截面受压区

13、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对改善构件破坏时的延性没有作用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20. 旋筋可以提高轴心受压柱延性,不能提高偏压构件延性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1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沉积岩1对地层划分到组或阶,如范围大应进一步二分或三分,确定其时代,测定其厚度及产状2.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应注明;3研究鉴别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岩层的层理机械沉积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4研究喷出岩的特点,层序、层理、及岩相等特征,岩石的组成及

14、其特点,测定其时代、厚度及产状;5.与矿产关系的研究,含矿层或对成矿有利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层位与岩性特征,测定其厚度与产状1.在1万分成的基础上,按岩层、岩性特点进一步详细划分岩层,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胶结物性质,结核体的形态、沉积韵律、测定各层厚度、产状与空间分布关系。2.3.4.5同左6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地层,或成矿的主要围岩、对其岩石作详细的岩石矿物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并应控制它的厚度、产状等有关特点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般地段的研究程度可低于1万或与之相似。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岩层其研究程度仍与1万相同含矿层或成矿有利地层仍与12千相同,其他问题研究程度可低于12千

15、。侵入岩1.确定侵入岩的时代、种类、规模、形态及产状,研究侵入岩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2.对侵入岩体应详细划分岩相;3.研究岩体的原生构造;对原生构造带的特征分布范围与产状等,在图上应给予标示。4.研究岩体之间及岩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接触变质的范围,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及产状。5.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特征、规模及产状,脉岩与岩体的关系,脉岩之间的关系、脉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6.研究侵入体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岩体的形态变化、产状变化与岩相变化对成矿的富集作用。7.岩浆岩型的矿床、对岩体的研究程度与揭露程度,应达到对矿化研究程度的要求。除左列1-7各项内容外应进一步做到:详细划分岩相、不仅要从接触

16、带的变化特征出发划分边缘相、过渡相及内部相,研究各自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而且要从岩浆的结晶与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同化作用和自变质等特点划分岩相。揭露和控制岩相及接触带的产状变化;详细划分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裂隙构造的分布特征产状,研究岩体各部位的付矿物特征,近可能的标出岩体流动前缘;对岩体与脉岩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化学分析与成矿有关的岩相或脉岩,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但应说明。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2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变质岩1研究变质作用特点及变质程度,划分变质带2

17、.研究各变质带空间分布规律与产状的变化特点,3划分变质相研究各变质相系的关系4.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或矿化富集作用之间的关系5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变质带应详细研究并控制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其层位与岩相特点,测定其厚度与产状,其厚度能填出时应专门表示、填不出时应扩大表示。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3.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理、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4同左4.5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石化学分

18、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同上同上构造地质1查明矿区的主要构造带与控矿构造的特征,2.查明各种性质构造带的组合、排列方式、分布规律,着重研究压性构造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研究和划分构造型式或体系。3查明各结构面性质、特点、规模及产状;4区分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的结构面空间分布规律与变化特点5.区分成矿前与成矿后的构造带特点与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级别构造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6.研究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对岩浆的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控制作用。7.对各种主要断裂带与褶皱轴的实际位置应实测。同1-6,应进一步岩研究:1不同级别、不同序次结构面对矿体的控制作用特点。2.对成矿有关的构造带,在一定距离内应有工程控制

19、,揭露其形态,规模、产状、充填物等特征,准确测量其产状。3.对破坏矿体的断裂,地表应有工程控制,查明其性质、规模、产状及断距,其界线与断距应实测。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3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蚀变围岩1初步查明蚀变种类,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对蚀变带应有工程控制。2.圈定蚀变体或蚀变带,判断蚀变作用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的关系3.研究蚀变围岩的含矿性。1.详细查明各蚀变带种类,蚀变强度,矿物组合、规模、产状、形态,确定蚀变围岩的性质,用工程控制蚀变带的变化。2.详细圈定蚀变体和蚀变带的范围,按蚀变强度与矿物组合进一步细分,确定蚀变体与火成活动、变质作用、矿化作用的关系;3.详细研究蚀变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同1万1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同12千2.与矿关系不密切的精度可降低。矿化及矿体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层的规模产状及走向的变化;矿化带、含矿层、矿体、详细研究其规模、产状、形态、矿石自然类型等变化特点,分布规律。分析和鉴定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对矿床成因类型及成矿条件做出初步判断,指出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1用槽井探和物化探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矿化带或矿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