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课件:3西方城乡规划理论发展及中国城市现状之我见_第1页
城市规划课件:3西方城乡规划理论发展及中国城市现状之我见_第2页
城市规划课件:3西方城乡规划理论发展及中国城市现状之我见_第3页
城市规划课件:3西方城乡规划理论发展及中国城市现状之我见_第4页
城市规划课件:3西方城乡规划理论发展及中国城市现状之我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城乡规划理论发展及中国城市现状之我见一、现代城市规划的历史渊源1) 空想社会主义 2)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3)巴黎改建(豪斯曼计划)4)城市美化运动5)公司城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城市美化运动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1898年)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3)索非亚.马塔的线型城市(1882年)4)戈涅的工业城市(19

2、17年)5)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1889年)6)格迪斯的学说(1915年)7)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8)赖特的广亩城(1932年)9)雅典宪章(1933年)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分散主义) 1898年,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6个基本要素:1)严格限制人口(3万人、1000英亩);2)绿地散置便于接近;3)绿地和绿带不容侵占;4)城市工业的多样性;5)城市设计符合土地特征;6)城市的土地由发展公司掌握。田园城市是以绿地为空间手段解决城市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案。 “田园城市(Garden City)”方案不但是这个时期的城市社会改革的标

3、志性方案,而且还由于其方案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大量经济方案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被普遍地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集中主义)明天城市(1922年) 改造旧城、改善交通(立体、方格网放射)、提高市中心密度、提供充足绿地、空间和阳光。光辉城市(1931年) 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高层建筑与多层高效交通系统来解决城市问题。雅典宪章(1933年) 功能城市;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柯布西耶将工业化的思想大胆地带入了城市规划,1922年,他曾发表了一个称为“300万人的当代城市”的规划方案,城市的路网是方格对称地构成,几何形体的天际线,标准的行列式空间的城市

4、。 他的功能理性主义规划思想体现:1.城市必须是集中的;2通过技术手段完善市中心聚集功能;3提高密度解决拥挤;4分区调整城市密度分布;5立体化交通系统。3)索尼亚.马塔的线形城市: 1882年提出,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只有一条宽外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这就是未来的城市”4)格涅的工业城市: 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反对学院派的轴线和对称,探求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5)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Camillo Sitte是这个时期“艺术地看待城市”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在1889年发表的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Der Staedtbau nachei

5、nen Kuenstlichen Grundsaetzen)一书,当年就出版了第二版,他在书中“纯艺术”地分析新旧城市的差别,提倡城市空间的艺术性。他对于规划的贡献在于,在城市规划集中讨论城市的二维扩展的时代,使当时的学术界意识到了城市建设的三维性。 1906年在曼海姆召开了德国建筑师与工程师协会大会,会议通过的城市设计原则(Grundsaetzdes Staedtebaus)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对待城市规划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规划理论核心问题,即两种相当对立的思想技术地还是艺术地看待城市规划。 6)格迪斯的学说 针对工业革命后大城市过份拥挤造成的城市卫生问题,防灾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采用绿地为解

6、决手段的还有Patrick Geddes。1904年发表的著作城市发展,公园、花园和文化机构的研究,更进一步地提到了从文化角度来观察研究和从历史来审视城市发展。Geddes在1915年发表的城市演进:城市规划运动和文明之研究导论更进一步把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推上一个台阶。 7)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1942年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疏散即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8)赖特的广亩城 1932年消失中的城市和1935年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 赖特在1935年发表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Broadacre City: A N

7、ew Community Plan )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寻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赖特在192030年代成为一名社会革命者,但他并未参加社会主义的左翼阵营。相反的,他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而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就是广亩城市了。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 在对比柯布西埃和赖特的两个极端的规划理论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即: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电话和汽车,当然,这也离不开钢铁、混凝土和电梯、铁路和高速公路的

8、支撑。当代花园城市的思考: 1、园林景观的美化。园林景观设计、合理应用适合客观环境和城市文化的植物材料的种植和美化城市的其他方式;2、遗产管理。指现存的建筑和园林景观遗产的保护;3、环境保护措施。指通过制定和实施公众环境保护活动、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状况及环境保护的程度等;4公众参与。指志愿者、企业和社会对园林景观美化承诺的实证;5未来规划。指确保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敏感性和创造性规划指标。9)雅典宪章 1933年,CIAM第四次会议主题:功能城市。提出的功能分区及其机械联系理念引导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是一种革命,它依据城市活动对未来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对城市规划思想和方法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9、,突破了过去城市规划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了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三、战后城市发展理论的演化1)从田园城市、卫星城到新城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3)综合理性规划思潮4)人本主义与马丘比丘宪章5)历史环境保护运动1)从田园城市、卫星城到新城从工业革命开始,研究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优化的内容就成为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家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二战后,西方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急剧膨胀,城市病困扰不断,“适度分散成为基本共识,沙里宁的有机疏散思想成为城市功能与空间重组的重要理论基础。 恩温的卫星城概念 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实践中的问题: 人口疏散效果不明显、卫星城镇功能欠缺而吸引力不足、通勤

10、距离过大、配套不足、投资巨大、环路及放射道路负荷过大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古典区位理论:以产业的空间布局为核心,以成本收益分析为方法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进行考察。 1)冯.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对运输费用最小的农业最佳布局。 2)劳恩哈特的工业化区位理论:对工业运输成本最小化的厂商最优定位。 3)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以成本收益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成本最小为目标,从运输指向、劳动力指向和集聚指向三个方面研究了资源空间配置的决策过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过程。-城市首位度:(1939年,马克.杰斐逊)是用于测量城市的区域主导性的指标,反映区域城镇规模序列中的顶头优势性,也表明区域中各种资源的集

11、中程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经济规模或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它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两城市指数,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的计算方法:S=P1/P2。 四城市指数和十一城市指数。 四城市指数:S=P1/(P2+P3+P4) 十一城市指数:S=2P1/(P2+P3+P11) -近代区位理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对市场区划分和市场网合理结构的关注。 1)费特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从市场空间视角对市场竞争力的分析。 2)俄林的一般区位理论

12、:在资源禀赋的视野中对工业区位形成的探讨。 3)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用城市层级对中心地空间分布模式的研究。 4) 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以市场需求作为空间变量对市场区位体系的解释时代特征:1.生态区域主义(20世纪早期):关心工业城市过度拥挤问题,努力平衡城市与乡村2.区域科学时期(1940年代以来):强调区域经济发展、定量分析、社会科学方法3.新马克思区域经济地理学(1960年代以来):发展区域内权利和社会运动分析4.公共选择区域主义(1980年代盛行):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观念分析区域5.新区域主义:关心环境、公平、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竞争力,集中于专门的区域和后现代大都市景观问题3)综

13、合理性规划思潮20世纪60年代,英、美国家的城市规划出现Comprehensive Rationality的思潮,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本质即为实证知识加工具计算,城市模型的建立与运用。国内较多的引进交通运输分析软件,应用于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交通运输设施之间的供需关系分析。1980年后,随批评增多,在西方失去主流地位。4)人本主义与马丘比丘宪章1954年在荷兰CIAM发表杜恩宣言,提出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城市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和社会给予更多关怀、关注。1977年CIAM在秘鲁利马的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签署马丘比丘宪章,它摒弃了雅典宪章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的思想基

14、石,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 强调人的需要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强调区域与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5)战后的历史环境保护运动在工业革命后一段时期,经济增长和机器社会的进步使人们没能充分关注古建筑和古城历史环境保护问题。1920年代的现代建筑运动和历史虚无主义,助长了对历史环境的粗暴破坏。战后,文化的重要性被重视,保护历史就是实现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延续。19601970年,对历史环境的保护成为西方世界的潮流。1964年 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保护与修复宪章)系统提出文化古迹保护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对法国恢复原状/英国保存现状派的折中与平衡,)1972年 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与天然遗产公约成立世

15、界遗产委员会1976年 内罗毕建议系统而明确提出历史地区保护的广泛范畴1977年 马丘比丘宪章把保护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提到更高高度1982年 佛罗伦萨宪章强调对历史园林的保护1987年 华盛顿宪章进一步强调历史城镇和城区保护的意义1994年奈良原真性文件强调建筑遗产的多样性和原真性,1996年圣安东尼奥宣言1998年 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1999年 北京宪章1999年 关于文化旅游的国际宪章1999年 保护历史木结构的原则1999年 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2004年 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四、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西方城市规划的二次转型 古典主义功能理性主义社会人文主义第二次

16、转型的视角与重心 对规划中社会公正问题的关注 对社会多元性的认识 人性化的城市设计 对城市空间现象背后的制度性思考1990年后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我们面临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 知识经济 信息社会 经济全球化主要理论与实践 1)生态城市:从城乡规划到环境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 2)新都市主义:旧城复兴与紧凑开发郊区 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 ;精明增长理论。 3)新区域主义: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区域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催生跨行政区划的大区域规划。生态城市:所谓生态城市,它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

17、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对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路程进行深刻反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后,所提出来的未来城市发展范式。它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意愿,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新都市主义:新都市主义(NewUrbanism)是指上世纪80年代晚期美国在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界兴起的一个新运动。寻求重新整合现代生活诸种因素,如居家、工作、购物、休闲等,试图在更大的区域开放性空间范围内以交通线联系,重构一个紧凑、

18、便利行人的邻里社区。新都市主义包含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方面体现为通过旧城改造,改善城区的居住环境,提倡回归城市的理念。另一个方面是在城市的郊区发展,对城市边缘进行重构。将这两个方面简单概括为:让城市自然化,让自然城市化。精明增长理论: 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精明增长最直接的目标

19、就是控制城市蔓延,其具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保护农地;二是保护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个方面;三是繁荣城市经济;四是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是一种服务于城市、郊区和农村的增长方式,在保护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地方经济增长。新区域主义:1990年以来西方普遍实行政府重塑等角色转型和将管治权力向区域转移的战略(淡化政府作用和行政边界),这包括国家权力的下放和城市间通过联盟方式(区域性组织)将权力上交以形成新的制度竞争优势,进一步突出区域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被认为是全球竞争体系中,协调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最先进形式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托。这种以生产技术和组织变化

20、为基础,以提高区域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为目标而形成的区域发展理论、方法和政策导向,即为新区域主义。五、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发展六阶段1)18901915、核心词: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 2)19161945、核心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当代城市,广亩城,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新城理论,历史中的城市,法西斯思想,城市社会生态理论; 3)19461960、核心词:战后的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综合规划及其批判; 4)19611980、核心词:城市规划批判,公民参与,规划与人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数理分析,控

21、制理论,理性主义; 5)19811990、核心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 6) 19902000、核心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今后,怎样进行体制内改革,怎样倡导一种新的专业主义,能够在体制内让规划追求一个民主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现在在美国很多地方的民众参与都实现了制度化,也就是规划者和决策者需要听到群众的意见来决定计划。 PermissivePlanning,可译为开放式规划,强调在规划的过程里把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以

22、及各种利弊体现出来。让不同的声音都被听到,让不同的利益都得到考虑。还有了EquityPlanning(平等规划),ProgressivePlanning(进步式规划)。 进入1990年代后,规划理论的探讨出现了全新的局面。1980年代讨论的现代主义之后迅速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对城市发展新趋势的研讨。 1)大城市全球化 J.Friedmann组织的世界大都市比较研究形成的成果发表于Development and Change杂志的1986年第117期上,题为世界城的假想(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早期发表的文献还有S.Fainsta l990年的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城市

23、重构(The Changing World Economy and Urban Restructuring)和同年Anthony King发表的专著全球城(Global Cities)。1991年Saskia Sassen也随后写了一本几乎同名的书全球城(The Global City)。研究内容一是全球城市网络与规划理论的结合,二是与政策和城市形象的结合的问题。2)科技园区和创新氛围 1994年Peter Hall与ManuelCastells合著的世界技术极(Technopoles of the World),对全世界高新科技产业区做了一个整体的研究,他们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高新科技园区需要

24、的条件,除了大学、机场、基础设施、环境优美外,还有一样非常重要,那就是要和一个大都会有紧密的联系,有一个创新的氛围。因为大都会有人的集中,文化的集中,人的面对面的接触,这是一种重要无形资产。例如,台湾的新竹科学园区距台北仅50公里。比较昆山与上海、东莞与广州深圳。 PeterHall的专著城市与区域规划(UrbanandRegionalPlanning)依然是一部经典性的教科书。 2)与全球化直接相关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研究 Manual Castells于1989年发表的信息化的城市(The informational City) 在1996年写的信息时代(TheInformatio

25、nAge)三部曲,包括三本书:网络社会的崛起(TheRise oftheNetworkSociety)、认同的力量(ThePowerofIdentity)和千年的终结(TheEndofMillennium)。他阐述了在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新经济中,区域的地方性将被逐渐打散。他提出城市是由一个信息的回路组成的,他把一些地方称为“第四世界”,这些地方接不上网络,在信息社会里将被淘汰这是一个很残酷的概念。 3)区域优势和竞争力 AnnaLeeSaxenian写的区域优势(RegionalAdvantage)中,总结了硅谷从80年代开始的讨论,讨论的是文化与竞争力的关系。他比较了波士顿和硅谷,波士

26、顿本来有很多大的电脑公司,80年代却不行了,他认为原因在于文化和制度。他提出,企业的竞争力,不能只看资金、技术,还要看文化和制度。相对于波士顿的严谨制度,硅谷是个开放的、自由的、流动率很高的城市,是人的流动带动了技术的流动。(比较上海与广州、深圳)。 AnnR.Marcusen,PeterHall、ScottCampbell和SabinaDeitrick合写了军工带的崛起(TheRiseoftheGunbelt)一书。 80年代,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城市区域研究员,最大的挑战是研究工业化后工业化转型。传统的工业城市如美国五大湖区的传统工业快速的衰退,面临产业结构重组。传统的美国工业集中在五大湖区

27、较寒冷的地方,又叫做Snowbelt。与这些传统工业衰退的同时,是西部L.A.、旧金山湾区到内华达那些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地方叫Gunbelt,因为这些地方的经济是与军工产业密切联系的。从Snowbelt到Gunbelt,有许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问题急需解决。 在1984年,在一片讨论后工业的时代氛围里, StephenCohen写了Manufacturing Matters,强调说制造业仍然重要,提醒大家注意产业转型问题。1994年,文章AReplytoKrugman,指出我们应该考虑竞争力的问题,因为政府和区域不是要像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地方的竞争力。 (深圳产业空心化问题

28、)六、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历程(改革前)现代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的前期 苏联模式:19501960年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政治中心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9601970年代末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建国初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针第一个方针: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所有城市都应有自己的工业(重、轻工业门类齐全)。第二个方针:改变国家工业的地理分布。均衡发展及备战需要。第三个方针:限制大城市的发展,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均衡发展并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苏联模式:506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1)带来二战之后重建国家的经验。市政工程技术如环卫整治、供水、能源(热、电),用地选址、勘探,重视调查研究和基础资料统计分析,

29、重视绿化、历史古迹等等。总体上,用地布局合理、道路结构清晰、功能与结构结合较好。2)城市整体性和美学考虑都事先根据古典主义原则构思,广场多,所有道路、交叉口、建筑形式全部表达、严格执行。3)模仿苏联、标准偏高。考虑市民的卫生、舒适条件和城市景观要求(建筑间距1:2、主干道6080米宽),追求宽阔、高大、对称、对景,忽视了功能的要求。4)城市建筑和小区规划。道路整齐划一、建筑周边布置(镶边式)、园林多为古典主义的几何图形。建筑形式主张“社会主义内容加民族形式”,大屋顶盛行。规划方案适合于整体快速重建而不适合指导长期,适合于僵化教条的计划经济时代。 行政划拨的工矿企事业等大单位土地浪费,忽视中国国

30、情。西安总体规划(1、12为火车站)合肥总体规划(50万)(绿地和交通系统)郑州总体规划(50万)苏联基辅贝奇大街加里宁格勒的干道、广场、花园规划苏联某市中心区设计北京纺织厂小区北京友谊宾馆北京理工学院政治中心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50年代的北京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经济中心,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东北部酒仙桥地区(机电、仪表)、东郊通惠河两岸(纺织。建材。机械)、南郊南苑大红门地区(重化工)、西郊石景山地区(钢铁电力)四大工业区。1983年北京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城市发展方向: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80年代后期把经济中心放在上海。1991

31、2010年的总体规划全市人口850万、市区650万人(98年674万),疏解城区,扩大卫星城规模,每个规模1540万人口。产业调整:发展技术密集、附加值高、能耗小、运量占地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并增加第三产业用地。 “旧城逐步改建,近郊调整配套,远郊积极发展”的布局方针,提出分散集团式布局理念。5个市级70个区级商业中心。梁陈方案: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北京城的城墙、城楼、牌楼都完整存在的时候,建筑学家梁思成联手留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提出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将自己的观点变成了具体的规划,也就是后来北京规划史上著名的“梁陈方案”。 此方案的核心是:为疏散旧城压力,行政中

32、心西移,在西面建立新城。 苏联专家巴兰尼克夫方案:天安门广场为行政中心。 苏联专家们还作了一份详细报告,对巴兰尼克夫的计划进行了论证,强调行政中心区放在旧城内的经济性问题,“在旧城内已有文化和生活必需的建设和技术的设备”,“但在新市区是要新建这些设备的”。苏联专家支持行政中心设在旧城的另一个理由是借鉴莫斯科的经验,“当讨论改建莫斯科问题时,也曾有人建议不改建而在旁边建筑新首都,苏共中央全体大会拒绝了这个建议,我们有成效的实行了改建莫斯科。” 强中心蔓延式发展带来许多问题。交通问题尤为突出:六条环路(二环全长33公里、五环99公里、六环200公里,二环与三环间距平均2.15公里、三与四2.7公里

33、、四与五4公里);八条放射干道(京珠、京开、京津唐、京沈、京通、机场高速、八达岭高速、京承);规划十四条轨道交通连通到各郊县卫星城,但建设滞后,无法成网、成规模运营,(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之争);强中心区对古城的破坏严重,历史风貌不存(紫禁城、传统四合院、胡同);“外溢回波”模式导致中心区功能叠加,整体运转效能低。6070年代末城市的规划与建设1960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发文,三年之内不进行城市规划,导致机构解散、人员下放、资料流失。桂林会议提出规划要为“消灭三大差别”服务,城市规划建设也要“大跃进”,如规模突破(银川),工业进核心区(北京),居民点分散(大庆),见缝插针、破坏合理规划布局等。19

34、63年经济恢复后,北京、上海等市组织总体规划编制,极左路线“设计革命”,反“高标准宽马路”。规划未完文革爆发。三线建设中西南地区的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规划:铁矿和煤矿沿金沙江散布,城市布局散布在三十多公里的山谷里,形成富有特色的、与自然紧密结合的分散组团式布局。唐山重建:震前唐山(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煤矿、钢铁、建材、发电、机车产业)有70万人,分布在西矿区区(唐山矿)和东部矿区。规划放弃老京山铁路以南震中心区,向西、北发展,增建丰润新区,西面新建新京山铁路火车站,用农田绿地分隔三区,形成分散集团式一市三城的格局。 。七、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1978年至今,是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

35、29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仍在进行当中,城市规划工作也不例外。1978年8月兰州会议之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高潮来临,规划进入第二个发展春天。80年8月,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审议通过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各市恢复城市规划机构。1986年底353个设市城市中339个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1982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城建总局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3年建设部城市规划局主持上海经济区区域城镇规划工作和长江中下游城镇规划。8586年开展全国城镇布局纲要编制工作,提出2000年全国城镇布局发

36、展要点,指导全国城镇布局和审批设市建制。与此同时,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市域县域城镇规划工作。80年代的规划工作成效:1)控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中小城市的发展,城镇布局渐趋合理;2)推动城市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政府推动市政企业化运作,确保规划实施;3)分区规划确保总体规划的落实和远近期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适应了市场经济土地出让的需要,推动了产业用地调整和功能结构优化。1990年7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布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大中小三档、双因子控制标准、统一计算口径)。1990年4月1日实行城市规划法,废止原国务院城市规划条例,提高了规划的法律地位,明

37、确增加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1994年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1)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和人均用地指标;2)明确现代化城市目标,高质量生态环境、高效交通和基础设施、合理用地布局、高水平城市管理;3)产业结构变化,调整用地布局;4)加强宏观调控,审批性质规模、城市结构、公交政策、规划弹性。1997年国土资源部出台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与国土资源部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紧缩,规划审批缓慢。2000年之后,跨行政区划的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兴盛,打造区域竞争力成为新一轮规划的特点。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GDP、科学发展观等等。城市规划的恢复与城市建设的新启动 新兴城市与城市新区的规划建设实

38、践 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几项城市规划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居住区与住宅小区规划;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综合交通和道路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城市设计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 概念规划(发展战略规划); 规划管理法规与政策。八、中国城乡发展的问题若干1、重眼前利益、轻统筹规划,规划整体意识和长远意识不足。一些地方政府注重的是如何让土地出让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城市整体利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在规划用地规模上,随意突破总规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在规划用地布局和设施配套上,压缩的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和绿化用地,忽视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2、重用

39、地规模、轻产业发展,忽视城镇建设品质和人居环境的提高。一些政府通过城镇规模的扩张达到带动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目的。在未达到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规模的情况下,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已超出了规划规模。一些规划方案不顾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超越自身现实基础条件、交通条件、用地条件、地质条件、生态环境容量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争取扩大城镇建设规模。 (地不够买!)2001年至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70.1%,但人口增长只有30%。这表明,土地的城市化已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城市化,其背后是城市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并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中国内地大中城市人均综合用地已超过110平方米,

40、而东京人均综合用地仅78平方米,香港才37平方米。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时期相比较,中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是日本的8倍。3、重城市规划,轻乡村规划,城乡协调发展不够。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极为明显。若不事先从宏观上统筹安排好这些农村地区的农业、加工业、新型农村社区、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等各项用地,规划好农村地区的建设,则会阻碍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导致农村发展建设失控,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不利于城镇化的顺利推进。4、重发展速度、轻安全防护,重地上形象、轻地下工程,忽视城镇综合防灾能力的提高。本可以用作地震、火灾等突发灾害来临时紧急疏散的绿化空地,在近年来的快速建设中

41、,也不断被以各式各样的理由侵蚀,数量越来越少,面积越来小。城镇综合防灾能力严重不足,防火、防洪、防疫、防地质灾害的综合防灾规划未全面开展,综合防灾体系急需建设完善。5.盲目的城市定位、千城一面的建设。在全国总共661个大中小城市中,有10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的大都市或国际化城市。但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有的城市会得到繁荣,有的会被边缘化而失去发展的动力。所有城市都向区域的中心挤,向网络化的节点上挤,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城市要有特色的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特色的城市产业,以特取胜。 6. 旧城盲目改造、新城贪大求洋。一些地方领导对外宾介绍自己所在城市时非常骄傲,有2、3千年

42、的建城史,但是我们却无法看到这个城市的历史痕迹。老城区是城市之根、文脉之本和风貌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众多文物古迹聚集的聚宝盆。大部分西方国家对在二战期间被炸平了的城市古建筑,都按照原风貌重新建起来,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7.迎合小轿车交通、忽视公共交通的需求。片面强调防止道路交通堵塞,而规划建造大马路、立交桥和拓宽旧街道。其实我国多数城市的路宽有余而路网密度不足。西方城市为了保证公交车、自行车畅通,正在纷纷压缩一般机动车道的宽度,从需求上控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以达到整体节能高效的目的。 8.过于强调效率和速度、忽视了社会公平。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的阶层分化使贫富差距日益突显。1

43、.不完全:城市化水平有虚高之嫌,社会服务、城市基础设施相应没有到位。2.不平衡:城市化的密度、地区差异在不断地扩大。3.不协调:资源环境和环保有压力。4.不公平: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非常严重。还有“半城市化现象”,即非户籍人口在城市生活,户口还在农村,但是人口统计算城镇人口。而地方政府减少社保医保及其子女就读的开支,通过户籍门槛阻碍纳其入城市户口。职业城市化快于人口社会地位的城市化,表现为半城市化的现象。上海40%的就业人口没有户籍。九、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之我见美国以小汽车拉动土地开发。日本以铁路、轨道交通为主,重视交通换乘,形成(P+R)交通模式。欧洲以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点,形成综合交通模

44、式。中国?美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加州)条件能源多、土地多,公民较其他州富些。地震区(空旷、低层)。以高速公路(FREEWAY)联系各个城镇和组团(COUNTY),缩短时空。城镇组团内的道路网密、等级完善、功能分明。新区每户有23辆车。老城区每户有12辆车,停车占用大量城市用地。美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加州)上世纪七十后,原来以汽车为主的城市,重视轨道交通和换乘枢纽站的建设,并在换乘站周围设置大量停车场地,引导居民P+R的出行。在FREEWAY道路上划出供公交车和HOV车辆行驶的专用道。用ITS和GPS管理路上交通。居住区密度低,但开发商爱建大面积的豪宅。私宅内的绿地缩小,外围的公共绿地扩大。居住区内有许多文化体育休闲公园。 美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加州)混合型土地使用,以商务园区和生活服务、购物区为中心,周围布置低密度居住区,约15分钟的小汽车行程。商务园区和生活服务、购物区的中心用地是大片免费的公共停车场或(地上、地下)多层停车库,周边是建筑物。分散布局的加油站、洗车房是自助式的,由GPS集中管理。汽车路过式外卖快餐店,只需 1分钟就完成。日本大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条件人口密,土地少,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