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职业伦理_第1页
律师职业伦理_第2页
律师职业伦理_第3页
律师职业伦理_第4页
律师职业伦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四讲 律师职业伦理1一、律师职业伦理及规范(一)律师法的相关规定律师法第二章,律师执业许可第5-13条;第四章,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第28条,7项业务范围;第28-42条,权利与义务中国律师管理体制;目前实践中的有关做法;2(二)律师在诉讼法中的地位(与法院、检察院的关系)ABCD1、刑事诉讼中各方关系A法院:国家审判权)B检察院(原告、公诉人,国家检察权)C被告人(被告)D律师(被告人代理人)3律师面对的主要是检察官,即代表国家行使公诉权力的检察官;中国刑事法律诉讼制度下律师地位的变化职权主义到当事人主义的过渡主要责任是服务于刑事被告人的利益,为其进行刑事辩护。给刑事被告提供辩护,是为

2、了人权保护的目的,这一点与中国重惩罚罪犯的传统相反。职权主义传统重国家机关行使职能,轻人权保护。4ABCD2、民事、行政诉讼中各方关系A法院:国家审判权)B原告C被告D、E律师(民事代理人)行政诉讼中,BC一方为国家机关E5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在立法时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即将行政机关及负责人也作为行政诉讼中的一方平等主体。关于行政诉讼双方的平等地位,在法律上是确定无疑的,但具体实施时困难相当大。行政机关根本没有意愿将对方当作平等的法律关系一方,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将法院看作有权威性的审判机关。这也导致律师在承担相关业务时的客观困难。6(三)律师与当事人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一种特殊的合同或契约关系。双方

3、系平等的民事委托,但因律师的专业性,双方地位存在自然的差异。(律师与当事人)这种法律知识和技能造成的差异,不因法律规定双方的平等地位而消失。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之间关系:忠实、及时、有效忠实于委托人的利益;律师法第38条;代理人要处在委托人的立场,积极为委托人利益工作。不得利用代理人的相关机会,为自己谋利、损害委托人利益(律师法第39条)7教材的两则阅读材料:客户烧律师楼事件;客户诉双方代理事件;8(四)律师职业伦理的特殊性:刑事辩护人为被告人的代理关系,是考验律师职业忠诚的关键;也是律师职业伦理的特殊性所在。为“坏人”服务,“帮助”坏人脱罪,该如何理解?91、现代国家公权力强大,面对国家强大权

4、力,法院要居中裁判;律师的介入,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弥补双方之间的社会差距。(公平)2、法律治理,现代社会普遍地通过规则治理,律师的介入,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效率;(效率)3、现代社会更愿意容忍犯罪惩罚目标向人权保护让步;(惩罚犯罪优先OR人权保护优先)10二、中国律师职业伦理的特殊问题(一)中国律师执业的主要障碍目前存在的“三难”问题:1.会见难;涉及公安、狱政等机构。在侦查阶段会见难主要表现为,侦查机关一是以案件承办人员出差、出警、学习、开会、休假等理由,让律师无法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拖延不给会见,二是会见必须经法制科批准,并且必须派员在场;三是犯罪嫌疑人没有批准逮捕之前绝对不能会见。有的

5、案子,自逮捕至开庭的当天上午仍然不准律师会见被告人。审查起诉阶段,看守所的警官表面上没有限制律师会见,但是在律师会见室外面来回走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律师会见。有的干脆搬一把椅子在会见室外,做着看书或者晒太阳,变相的干涉律师会见,有的以要收监了,要求尽快结束会见。因此,被告有很多情况不敢和律师说真话或者说他想说的话。112.阅卷难;涉及公安、检察院等机构。律师在检察机关仍然只能复印到公安机关的起诉意见书,其他材料仍然要到法院审判阶段才可以申请复印。阻碍律师阅卷,检察机关的答复大致有以下几类,1、虽然律师法修改了,但是刑事诉讼法没有修改,他们是按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办事;2、暂时没有接到最高人民检察

6、院的相关通知,希望能理解;3、律师法是管律师的,又不是管检察官的。 即便案子移送到了法院,公诉机关移送过去的案件材料,也不是全部案件材料,根据起诉书中列明,案件证据材料及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笔录,少则几十页,多则达几百页甚至上千页,但是律师复印到的只是三分之一或者更少的四分之一的材料,律师只能复印移送部分。大量的证据并没有移送,而是在开庭时才当庭出示和质证,让被告人和律师根本没有阅卷的时间,质证成了走形式。因为在短短的庭审时间里当事人和律师无法看完几百页证据及被告的供述和辩解的材料,律师难以发表准确的质证意见。12取证难;目前的社会法治环境以及对律师的支持程度。一是律师调查没有强制性,是否同意

7、取证,完全凭被取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的态度来决定。二是很多行政机关传统的认识,只有法院的才可以取证,要求法院去取证。殊不知审判制度早已改革,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除非特殊情况下法院是不会主动调取证据的。三是调查取证可以,得拿出法院的立案通知书,没有法院的立案通知书就不给查询。可是有很多案子需要先调查取得证据后才能起诉立案,法院在立案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否则不予立案。这就形成了被调查单位没有法院的立案通知不给予查询,法院这边没有相应的证据不予立案的循环怪圈。调查不到证据,有些案子立不了案,无法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当事人只得采取其他方式维权

8、,如上访、自力救济甚至于非法维权,造成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13(二)中国律师职业伦理的外部环境问题国家法治建设中的反复,给涉法律的各领域带来较大的困难;司法改革的停滞和倒退,造成律师执业环境的特殊困难;律师本身过度逐利性问题和道德品质问题;中国社会中人情因素过重,造成关系打败制度的普遍现象;14体现律师现实处境的李庄案15刑法第305条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306条: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

9、,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出示、引用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失实,不是有意伪造的,不属于伪造证据。 16案件详情2009年,中国重庆市黑社会性质团伙主要嫌疑人龚刚模被起诉,原辩护律师为李庄。当地检察院怀疑李庄唆使嫌疑人及证人伪造证据,令嫌疑人谎称被警方刑讯逼供。检察院随后以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等罪名对其提起公诉。这一刑事案件被称为李庄伪证案,俗称李庄案。该案被中国诸多媒体所报道,其关于法治、司法独立和程序正义、律师职业道德和人身权利、金钱利益

10、和腐败、媒体“通稿”及更多内幕的争议,在社会上,特别是中国法律界引起了诸多讨论。 该案于2009年末2010年初进行了一审和二审,李庄二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2011年4月进行了李庄遗漏罪行的审理,但最后因证据存疑,检方撤诉。李庄于2011年6月11日刑满出狱。李庄案的背景; 17主要影响重庆市江北区法院2009年12月30日开庭审理此案。从李庄案发至30日开庭,一直是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各种声音也从未止息。刑事辩护律师职业状态、司法程度问题等话题,不断进入媒体和公众视野。经过半个多月的发酵,李庄案“效应”已现:刑辩律师们“谨小慎微”,重庆市民对抓“黑律师”叫好,学者则开始反思。在重庆打

11、黑被高度关注的背景下,李庄案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超出了案件本身。 18社会反映重庆各界纷纷声讨 李庄被抓后,重庆本地一致叫好。“李庄太坏了,把重庆人当傻子。”12月26日,重庆一名出租车司机这样说,而他的信息来自当地媒体,也来自坊间传闻,比如:“李庄曾给北京同行发短信说够黑,人傻,钱多,速来。”12月25日,李庄的辩护律师高子程表示,李庄否认发过此类短信。检方起诉李庄的证据目录里,也没有该信息的相关证据。 12月18日,新上任的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林育均称,北京律师李庄涉嫌伪造证据的案件,重庆也有个别律师参与其中,这些问题给重庆的律师工作敲响了警钟。 在重庆红刚律师事务所里,身为律所主任的朱红刚说,

12、对李庄案,老律师们反映很激烈,他们感叹“生存环境太艰难”。“不管李庄是否有罪,这个案子,对刑辩律师是有警示意义的。”朱红刚表示,“经历了这件事,愿意代理刑事案的律师肯定会更少。”19 2010年1月8日,李庄被一审宣判有期徒刑2年6个月。李庄不服,提出上诉,坚称自己无罪 2010年1月15日,李庄的辩护人再次到看守所会见他,他依旧表示自己无罪 2010年2月3日,李庄案件二审开庭,李庄当庭认罪 2010年2月9日,李庄终审被改判有期徒刑1年6个月 2011年04月19日,李庄案公开审理 此次被起诉妨害作证罪 2011年4月19日21时,辩护律师举示了金汤城沐浴公司的工商登记执照复印件、录音资料等证据。公诉人质证认为,辩护人举示的证据与案件没有关联性。21点02分,控辩双方表示证据举示完毕。法庭宣布休庭,20日上午9点半再次开庭审理。 2011年4月22日 ,重庆检方对李庄案撤回起诉 称犯罪事实存在疑点 上午9时30分,李庄漏罪案准时开庭,公诉人称,辩护人当庭举示的新证据,与公诉方所举示的证据存在矛盾,致使认为李庄的犯罪事实存在一定的疑点。本案证据发生变化,导致认定李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