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综述_第1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综述_第2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综述_第3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综述_第4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刘闯、魏巍、乔艳、苏瑞锐摘要:SPR技术作为检测,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有些国家已经生产出成熟的 商业化的SPR传感系统。对SPR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最新进展作出阐述, 并对其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引言: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echnology, SPR)是20世纪90年 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分子检测技术,是基于SPR检测生物传感芯片(biosensor chip)上 配位体与分析物作用的一种前沿技术,在20世纪初,Wood观测到连续光谱的偏振光照射金 属光栅时出现了反常的衍射现象,并且对这种

2、现象进行了公开描述。1941年,Fano用金属 与空气界面的表面电磁波激发模型对这一现象给出了解释。1957年,Ritchie发现,当电子 穿过金属薄片时存在数量消失峰。他将这种消失峰称之为“能量降低的”等离子模式,并指出 了这种模式和薄膜边界的关系,第一次提出了用于描述金属内部电界面町/琦*波的7岐庶理界面子密度纵向波动的“金属等离子体”的概念。2年后,Powell和Swan用实验证实了 Ritche的理论。随后,Stem和Farrell给出了这种等离子体模 式的共振条件,并将其称为“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 SPR)”。1968年,Otto

3、和Kretschmann等人研究了金属和介质界面用光学方式激发SPR的问题。并 分别设计了两种棱镜耦合方式。此后,SPR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国际上第一 台商业生产的生物传感器在瑞典的Biocore公司诞生。实践证明,SPR传感器与传统检测手 段比较,具有无需对样品进行标记,实时监测,灵敏度高等突出优点。所以,在医学诊断, 生物监测,生物技术,药品研制和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本原理1消失波,在波动光学没有发展起来以前,菲涅尔定理很好地描述了光在介质表面的行走路 径。(n1 sin01 = n2 sin02),可以看出,当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时(n1n2)就 会

4、有全反射现象的产生。但以波动光学的角度来重新研究全反射的时候就会发现,全反射的 光波会透过光疏介质约为光波波长的一个深度,再沿界面流动约半个波长再返回光密介质。 光的总能量没有发生改变。透入光疏介质的光波成为消失波。&物专图2消失波在界面的传播2表面等离子波;等离子体通常是指由密度相当高的自由正、负电荷组成的气体,其中正、 负带电粒子数目几乎相等,内部不形成空间电荷。如果把金属的价电子看成是均匀正电荷背 景下运动的电子气体,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等离子体。当金属受到电磁干扰的时,金属中的电 子密度分布就会变得不均匀。设想在某一区域电子密度低于平均密度,那么就会形成局部的 正电荷过剩。这时由于库仑引力

5、作用,会把近邻的电子吸引到该区域,而被吸引的电子由于 获得附加的动量,又会使该区域聚集过多的负电荷,然而,由于电子间的排斥作用,使电子 再度离开该区域,从而形成价电子相对于正电荷背景的起伏振荡。由于库仑力的长程作用, 这种局部的电子密度振荡将形成整个电子系统的纵向集体振荡,并以密度起伏的波的形式来 表现。可知,金属中的价电子相当于正离子背景的这种振荡与导电气体中的等离子振荡相似, 故称为金属中的等离子振荡。表面等离子振荡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看成其内部也有一定的电 子振荡波的存在。3当光线在棱镜与金属膜表面上发生全反射现象时,会在金属膜中产生消失波,消失波与表 面等离子波发生共振时,检测到的反射光

6、强会大幅度地减弱。能量从光子转移到表面等离子, 入射光的大部分能量被表面等离子波吸收,使得反射光的能量急剧减少。因此,可以反射光 强的响应曲线看到一个最小的尖峰,此时对应的入射光波长为共振波长,对应的入射角为共 振角。SPR角随金表面折射率变化而变化,而折射率的变化又与金表面结合的分子质量成正 比。这就是SPR对物质结合检测的基本原理。SPR传感系统一般是由光学系统,传统系统 和检测系统这3部分组成的。其中,光学系统包括光源和光路,用以产生合乎性能要求的入 射光;传感系统利用上述原理将待测信息转换为敏感膜的折射率的变化,并通过光学耦合转 换为共振角或共振波长的变化;检测系统检测反射光的发光强度

7、,记录共振吸收峰的位置, 当入射波以某一角度或某一波长入射,近场波矢K和SPW的波矢相等,发生谐振,入射光 能量耦合到SPW波,反射光强度出现一个凹陷。此时的入射光角度称为SPR角。SPR角随 金表面折射率的变化而变化,而折射率的变化又与金表面结合的分子质量成正比A futilePrtajmFlow channel图3 SPR检测原理当入射波以某一角度或某一波长入射,近场波矢K和SPW的波矢相等,发生谐振,入射光 能量耦合到SPW波,反射光强度出现一个凹陷。此时的入射光角度称为SPR角。SPR角随 金表面折射率的变化而变化,而折射率的变化又与金表面结合的分子质量成正比.(生物秀实 验频道 )仪

8、器工作原理:以瑞典的Biacore 3000型 SPR仪为例,介绍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Biacore3000由工作单元 和一台安装有Biacore Control软件的电脑组成。工作单元又分为液体处理单元和光学系统。 Biacore3000的工作单元由以下6部分组成IFC ConnectorblockAuiosamplefAuto sampler pump的蛔meBuffer bottleMc#r*q*H。表寸柬粘员9j两个液体传送泵:其中一个泵负责保持稳定流速的液体流过传感芯片表面,另一个泵负责自 动自动进样装置中的样品传送自动上样装置(autosampler):负责样品的混合、注射和回收。

9、一体化U型射流器(Integrated u-Fluidic Cartridge, IFC):包含液体传送通道,样品环和阀门。 检测单元:包括能够产生和测量SPR信号的光电组分。四个可探测的液体池(flow cell):该液体池通过将IFC靠在传感芯片上而形成。微处理装置(microprocessors):它能控制泵,自动上样装置,和IFC的阀门并且能对SPR信 号作基本的处理。传感芯片插入检测单元的芯片盒中,引入(dock)仪器后于IFC共同形成液体池。IFC通过 连接块与缓冲液相连。连接块上有注射口,通过注射口可以将样品加载到IFC上。温度控制SPR信号对于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在整个实验过

10、程中保持传感芯片表面的温度恒定是非 常重要的Biacore 3000采用Peltier元件来控制传感芯片的表面温度。会不停的闪烁。如果温 度不稳定,仪器前部面板上的黄色LED(light-emitting diode通过预先设定,我们可以把温 度控制在4-40 C之间任意一点(不能比环境温度低20度)(生物秀实验频道) LED状态指示器仪器前部面板上有5个LED状态指示器:Ready(green):灯亮表示电源打开,仪器准备就绪。Error(red):灯亮表示仪器出现问题,当电源打开时,此灯亮几秒钟,如果在其他情况下亮 起都说明仪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Temperature(yellow):灯光

11、稳定代表温度稳定,灯光闪烁说明温度不稳定。Sensor chip(green):灯光稳定代表传感芯片安装到位,灯光闪烁表明未安装传感芯片或安 装不到位,出现错误。Run(green):仪器在工作时此指示灯亮起。i物# bbicc. eg Ready . Error时 LP状套布击仪SPR仪的传感芯片应用于SPR仪的传感芯片(sensor chip)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传感芯片玻璃表面覆盖 有薄薄的金层,这是产生SPR信号所必需的条件,是探测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另 外一个特征是,在金层的上面又有一种覆层,这种覆层不影响SPR效应,能够连接配体并 为所要研究的分子相互作用提供适宜的环境。为

12、方便起见通常我们把连接在传感芯片上的分 子称为配体(ligand),把代测的分子称为分析物(analyte)。传感芯片表面的金层和其上的覆层是很稳定的,它能够耐受极端PH和许多中等浓度的有机 试剂。一旦配体被固定在传感芯片上之后,传感芯片对于各种试剂和条件的耐受程度就主要 取决于所连配体的性质。传感芯片本身镶嵌在塑料的载体上,并有一个塑料鞘,以方便使用。图7传感芯片示意图SPR是入射光的衰势波与介质表面的等离子波形成共振,只要能到达到共振就能有spr现象 产生,所以根据SPR有4种分析方法1角度调制法:固定入射光的波长,改变入射角度,观测到反射光的归一化强度2波长调制法:固定入射光的角度,改变

13、入射光的波长,观测入射光的归一化强度3强度调制法:如射光的角度和波长都固定,凭借强度的变化测量折射率的变化4相位调制法:入射光的角度和波长都固定,观测反射光和入射光的相差。美国热电公司分子光谱部以其10年傅立叶变换红外技术经验结合最新的SPR技术推出了崭 新的FT-SPR检测模块-SPR100,与角度扫描型SPR检测技术不同,SPR-100的特征是在SPR 检测体系中固定入射光的角度,当在某一特定波长发生等离子共振现象时,入射的p-偏振 光的能量几乎被完全吸收,从而检测到金属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自FT-IR的近红夕卜光菱物亏WUA 脂OSf 光闹f I f J J 1t3 透授ia光纤藕合

14、结构的SPR传感器采用光纤作为光的传输媒质.由于光纤的特殊性,这种传感器具 有其他结构所没有的特点:它可以很方便地探测一些人类难以进入或者有害的地方,可以通 过光线对敏感信号的传输,实现远程检测和分布式检测,而且也可以达到较高的灵敏度.光纤 藕合传感器一般是将普通光纤部分保护层剥离,将纤芯裸露出来,再在纤芯外包裹金属膜层 及敏感层,检测时,将该部分与样液接触。从而实现方便灵敏的检测。SPR检测系统和检测仪器主要作用于生物特异相互作用的分析,与传统相互作用技术如超速 离心,荧光法,热量测定法等相比,具有检测过程方便快捷,灵敏度高;无需标记样品,保 持了分子活性;样品需要极少;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

15、对样品进行处理;高通量,高质量的 分析数据;能在混浊的甚至不透明的样品中进行等特点,所以在检测领域有着更加广阔的应 用。Karlsoon等应用SPR检测系统的自动生物特异相互作用分析进行了单克隆抗体一抗原相互 作用的动力学研究,Mackenzie等用生物特异相互作用分析进行了细菌毒素对糖脂受体亲和 力和特异性的定量分析。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自Liedberg等于1983年首次运用SPR技术进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分析以来,SPR生物传感 器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传导,受宙配体,抗体/抗原分子垂钓,免疫 识别,癌症研究和新药筛选等生命科学领域,用于实时和动态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

16、- 核酸,新药分子-靶蛋白等生物分子互作过程。特别是1990年,商业化的SPR应用以来,SPR 生物传感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分子识别科学,成为生命科学和制药研究上的标准工具。此 外在食品,环境科学,临床诊断,基因测序,疾病治疗,案件侦破,兴奋剂检测等应用领域 不断扩展。(1)在检测方面,主要应用于物理量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物理量检测上, 主要利用SPR传感器技术进行检测的湿度传感系统及基于氢化无定型硅的热光效应的温度 系统。化学检测上,主要利用SPR传感器通过检测共振角或共振波长的变化来 检测待测分子的成分,浓度及参与化学反应的特性。生物检测上,主要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 结合作用或者通过生

17、物分子结合作用的检测来完成特定生物分子的识别及其浓度的测定,比 如早期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streptatividin和维生素H的相互作用及一些IgG的检测。近 年来,还涉及到蛋白质之间或者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检测以及蛋白质结构变化的检测, 抗肿瘤蛋白APC的生物化学属性的检测,酶蛋白与单克隆抗体的动态反应过程的检测,还 有细胞色数C,葡萄糖,机球素,铁蛋白,香烟中的烟碱,破伤风毒素,艾滋病的检测等。 近年来,还出现了利用SPR检测方法来监测酶促反应的动态过程。(2)药物筛选。SPR技 术因其实时,高通量,特异性及能在天然状态下研究药物分子与靶点的相互作用,为新药研 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

18、药物筛选,药物分子靶点鉴定及先导药物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方面有 着广泛的应用。当前发展中的药物筛选生物传感器的测试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从文库中筛 选与靶蛋白结合的化合物;二是进行一般的ADME试验。(3)蛋白质组学。SPR技术因其 高效灵敏无需额外标记等优势,广泛应用与蛋白质检测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蛋白质组学 研究,它能在保持蛋白质天然状态的情况下实时提供靶蛋白的细胞器分布,结合动力学及浓 度变化等功能信息,为蛋白质组研究开辟了全新模式。(4)临床诊断。利用生物传感器鉴定 和评价潜在的疫苗组分,监测和定量测定病人血清中的生物药剂和抗体滴度的可行性,跟踪 检测动物模型,人类临床试验和多种台式应用中

19、的生物反应物(5)食物检测和环境监控。 生物传感器已经应用于测定食物中营养物和抗生素水平,食品中细菌和真菌污染量以及空气 或水中传播的毒素,杀虫剂和除草剂。生物传感器的在线分析能力和高灵敏度,微量样品需 求的特点,使得这种仪器成为食品及环境安全监控的理想工具。(6)细胞膜模拟。生物传感 器的金属表面能天然模拟细胞膜组分与可溶性分析物的相互作用。大量文献介绍了利用 Biacore的疏水性HPA或亲脂性L1传感器芯片构建杂交脂双层,进行膜模拟的研究工作, 这些芯片表面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使药物,抗体和蛋白结合到脂膜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成为 可能。(7)遗传分析。SPR生物传感器用于遗传分析是一个崭新的

20、领域。如用于检测点突变, 用于检测区分野生的和经遗传修饰的大豆基因序列等。总之,随着生物传感器芯片技术,实 验方法及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及实 用程度将不断提高,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展望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命现象发生的基础,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阐明生 物反应的机理,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近年来,研究分子相互作用的技术不断出现,其中表 面等离子共振在生物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SPR技术可以现场,实时 地测定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无需标记,可以连续监测吸附和解离过程,并可以进行多种 成分相互租用的研究。如今,S

21、PR技术已被广泛地用来分析生物分子如蛋白质-蛋白质,药物-蛋白质,蛋白质-核酸, 核酸-核酸之间相互作用的反应动力学,结合位点和反应物浓度等信息,所涉及的研究领域 包括免疫识别,信号传导,药物筛选,抗体定性以及蛋白质构象变化等,SPR技术在分子生 物学研究领域中应用的范围非常广,在研究基因工程载体与质粒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 评价载体效率,DNA序列特异性抗体的性质鉴定等方面,SPR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SPR 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的联合应用,必将加速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使我们对生命现象的了 解更加深入。(生物秀实验频道)参考文献1笑梅;高等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段媛媛,刘德立。SPR生物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在生物特异性相互分析中的应用。生物技术 通讯,2002,13(1): 72-753王海明,钱凯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