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课件_第1页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课件_第2页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课件_第3页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课件_第4页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第1页,共500页。目录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第二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与指导第三章 角色游戏第四章 建构游戏第五章 表演游戏第七章 亲子游戏第六章 领域游戏第八章 民间传统学前儿童游戏及改编第九章 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第十章 儿童游戏评价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治疗第2页,共500页。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游戏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2.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和种类3.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发展过程。4.了解影响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因素,知道如何更好地发挥游戏的作用。 技能目标 用科学的游戏理论分析学前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第3页,共5

2、00页。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第三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第4页,共500页。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游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中都不乏游戏的存在。学前儿童游戏一直是游戏研究的主要内容,吸引了包括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游戏的概念概括了游戏的本质,反映了人们对游戏的特点、结构和价值的认识,是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开端。第5页,共500页。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我国关于“游戏”一词有以下解释:游乐嬉戏、玩耍。见之于韩非子难三中:“管仲之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指不郑重、不严肃。

3、郭沫若卓文君后记:“卓文君的私奔相如有许多的文人虽然也把它当成风流韵事,时常在文笔间卖弄风骚,但每每以游戏出之。”指娱乐活动。宋司马光投壶新格:“夫投壶细事,游戏之类,而圣人取之以为礼,用诸乡党,用诸邦国。”在英文中,游戏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第6页,共500页。 游戏的特点是游戏本质属性的反映,了解游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游戏。1、游戏具有愉悦性2、游戏具有主动性3、游戏具有虚构性4、游戏具有非功利性 第7页,共

4、500页。1、游戏具有愉悦性 首先,游戏能够满足学前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所满足不了的愿望,能够适应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水平,因而能够使学前儿童感到满足和愉悦。 其次,学前儿童在游戏中能够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满足。 最后,游戏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没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感,使学前儿童感到轻松愉快。 因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总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第8页,共500页。2、游戏具有主动性 首先,游戏是适应学前儿童内部需要而产生的。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体力日趋健壮,骨骼和肌肉也变得逐渐结实,基本动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动作的精确性逐

5、年提高。因而,较之以前,学前儿童的独立活动能力更强,在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活动的需要和与人交往的需要。因此,学前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 其次,游戏也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来说,学前儿童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高级神经系统功能尚不健全,其认识具有形象性和情绪性。因而学前儿童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第9页,共500页。3、游戏具有虚构性游戏是学前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都受到历史、地理、习俗、文化和道德的影响,因为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给学前儿童提供了充分发展创造力的空间。在游戏中,学前儿童往往不受

6、实际环境的具体条件和时间的限制,而是通过想象,创造新情境,如把椅子当成汽车等,并根据游戏的需要,不断改变物品的用途。所以,游戏具有虚构性。第10页,共500页。4、游戏具有非功利性 游戏不同于工作和学习,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所以游戏具有非功利性。人在工作、学习和生产劳动中都有明确的目的,且有较为具体的操作规范,有为完成任务而克服的重重困难。游戏则不同,没有外部强加的目的,没有为完成任务而产生的紧张感,游戏的目的就在于游戏过程本身。所以,游戏具有非功利性。第11页,共500页。(一)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 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对游戏进行分类,最早始

7、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游戏理论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前儿童的游戏水平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与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学前儿童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会出现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游戏。第12页,共500页。1、感觉运动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或实践性游戏。这类游戏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组成,学前儿童只是为了获得某种愉快体验而单纯重复某种活动或动作,例如,摇铃、拍水、滚球、滑滑梯等。这种游戏的动因在于感觉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 第13页,共500页。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

8、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在这种游戏中,学前儿童可以摆脱对当前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会语言符号进行思维。象征性游戏也可以满足学前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因此一般认为它具有了解学前儿童内心状态的诊断和治疗上的意义。 第14页,共500页。3、结构性游戏 学前儿童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建构物体的游戏,如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折纸、堆雪人、玩沙、玩泥等。 结构性游戏是我国幼儿园、托儿所最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出现在前运算阶段,2岁发生,学前阶段随着年龄发展有增加的趋势。35岁占学前儿童全部活动的40%,46岁占学前儿童全部活

9、动的51%。第15页,共500页。4、规则游戏 这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参加的,按游戏规则判胜负的竞争性游戏,包括智力性质的竞赛(如下棋、打牌)和运动技巧方面的游戏(如拔河、跳房子等)。 规则游戏多在四五岁以后开始萌芽,其大量出现发生在学前末期以后的具体运算阶段。当然,带有感知运动特点的简单的规则游戏在学前儿童初期就出现了,如猫捉老鼠、老鹰捉小鸡等。第16页,共500页。(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美国心理学家帕登(Parten,1932)根据学前儿童(26岁)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将游戏分为六类行为: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2、袖手旁观的行为3、单

10、独的游戏4、平行的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 第17页,共500页。(三)我国幼儿园的分类 在我国的幼儿园,通常采用下面的游戏分类方法。 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性游戏分为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长期以来受苏联游戏理论的影响,建立在长期学前儿童教育实践和经验之上的一种习惯性模式。这种习惯性的分类方法,其根据有两个维度(两个层次)。第18页,共500页。资料贴吧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不是一种游戏的分类名称,而是伴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出现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学前儿童游戏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

11、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学前儿童”的现象,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游戏”、“本体性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幼教界扩大影响。 自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前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学前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第19页,共500页。 美国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在

12、儿童世界中谈到:“儿童在游戏中成长。他们学习如何使用肌肉;他们发展视觉与运动协调的能力;他们还发展控制自己身体的意识。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发现世界是什么样,他们自己有事怎样的。他们系的新的技能,了解运用这些技能的恰当场合。他们尝试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儿童在游戏中重视现实生活,借以对付各种复杂、矛盾的感情。”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第20页,共500页。 1、游戏促进学前儿童基本动作的发展 游戏特别是户外体育游戏,能锻炼学前儿童的走、跑、条、钻爬、平衡、攀登、投掷等基本动作。学前儿童在不断地跑跳和躲闪的过程中,四肢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发展。而当他们玩搭积木、拼图等结构游戏时,就必须用手

13、耐心的去操作物体,他们的手部小肌肉就得到了训练,手指活动也就变得越来越精确。 第21页,共500页。2、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运动能力是指人体活动时,在中枢神经系统指导下和支配下的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应,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人的与运动能力包括平衡能力、协调性、灵活性、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 游戏能满足学前儿童生长对运动的需要,并促进七运动能力的发展、如攀爬、追逐、跳绳、滑滑梯、走平衡木等促进学前儿童大肌肉群的发育,使动作趋于协调;而折纸、捏泥人、插塑、穿珠等能锻炼他们的手部小肌肉群的能力,使动作趋于精细。而同时,各类游戏

14、都能发展学前让他的速度、力量和能力。第22页,共500页。3、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游戏尤其是专门的体育游戏为学前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运动机会,锻炼了学前儿童的身体,增强了学前儿童的体质。黄世勋曾做过一个“关于体育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实验研究”,其研究方法是在实验班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加强体育锻炼,对比班按常规方法进行锻炼。 第23页,共500页。 认知是个体认识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几方面。在游戏中,学前儿童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用过角色扮演、操作物品等活动,对周围环境的人和物进行感知、观察、分析、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学前儿童不断接触、探索新的事

15、物,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促进他们知识的增长,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其感知觉、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第24页,共500页。1、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知识的增长游戏为学前儿童获得这些经验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和可能。首先,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往,获得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识,即社会经验。其次,游戏游戏使学前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地探索各种玩具和材料,通过感官的感知(听、看、闻等)和肌肉的运动(拍、打、推、咬等)逐渐认识物体的性质、特征、用途等物理经验;同时通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比较,认识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相关作用和因果关系,进而形成相应的数理逻辑经验。第25页,共500页

16、。2、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开端,是学前儿童认识外界事物、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源泉,其水平是衡量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游戏中,学前儿童尤其是处于感觉运动阶段的学前儿童,主要依赖感知觉来认识外界事物,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是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的,而游戏是学前期的主要活动,在活动中,学前儿童充满了积极主动性和兴趣,在一系列感知觉活动中不断认识事物,发展感知觉。第26页,共500页。3、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想象活动是学前儿童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学前额头借助物体通过假象进行装扮的游戏)的支柱。在游戏中,学前儿童以物代物,甚至可以以一物代多物或者多物代一物;还可以

17、以人代人,甚至一个人同时扮演多个人,这都有利于学前儿童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第27页,共500页。4、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为保湿游戏的顺利开展,参与游戏的每一个学前儿童都必须积极思考,共同参与,以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第28页,共500页。 创造力是运用已知信息,创造出新思想、新事物的能力,它与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以及创造性想象相联系。 对于创造力的研究表明,人的创造力大小与主动自愿的动机、宽松的气氛和灵活多变的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正是游戏的性质和特点。游戏在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29页,共500页。1、游戏促进学前儿童创造性

18、思维的发展 游戏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学前儿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操作和摆弄物体,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引发联想和想象,在愉悦游戏环境中产生多种新颖的想法和独特行为,从而促进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30页,共500页。8/4/2022表1-2 游戏与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系游戏组模仿组控制组自由地玩模仿成人用物品做一些常规的事用蜡笔给素描着色 10分钟后对这些学前儿童进行物品用途测验,要求学前儿童说出每种物品尽可能多的用途。结果表明,游戏组学前儿童得分最高,想出的非标准答案最多。由此可见,自由游戏能促进学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31页,共500页。2、不同性质的游

19、戏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作用不同研究者将学前儿童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性质不同的游戏,一组进行集中性游戏,既让他们用拼图板拼图;另一组是扩散性游戏,既让他们用图片拼图。在游戏中,集中性游戏的学前儿童很快就可以完成拼图,二扩散性游戏的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把相当多的时间用在对图块进行观察和作别的东西等象征性活动上,因而他们完成拼图所用的时间在对图块进行观察和作对比的东西等象征性活动上,因而他们完成拼图所用的时间远远超过集中性游戏组。随后,实验者让学前儿童解决集中性问题和扩散性问题。结果有集中性游戏经验的学前儿童在解决集中性问题上得分高于扩散性游戏组;而扩散性游戏组在解决扩散性游戏问题上得分较高。这一实验表明,

20、不同性质的游戏对学前儿童创造性的发展作用不同,扩散性游戏更有利于学前儿童创造性的形成和发展。第32页,共500页。1、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 有人观察了幼儿园的学前儿童,发现他们的语言中游戏语言的成分占了13%,而这些游戏语言中有93%的语言游戏,其余是语法结构游戏。正是在游戏这种情境中,学前儿童不断练习者发音,促使其发音能力不断地发展。第33页,共500页。2、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词汇和语法的发展对点案例: 在一个托儿所里,两个小朋友边拍手边唱儿歌:“一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来搬砖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在学习。 在这个游戏中,

21、学前儿童就想操纵物体一样来操纵语言,把语音和词句当做具有多种玩法和时刻伴随的玩具。这样既丰富了学前儿童的词汇,同时又有助于其对语法的掌握。 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游戏的情境能帮助学前儿童把“词”作为一个“符号”来掌握,学前儿童去不能这样做,他们只能用真实的物体作出真实的动作。所以,游戏还能促进学前儿童更深刻地理解词汇和语法。第34页,共500页。3、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语言既是学前儿童游戏的调节机制,同时也是他们思维活动的载体。学前儿童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来调节自己的游戏行为,同时也通过具体的感知和动作来变换自己的语言,从而既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以语言为中介发展对客观世界的

22、认识和理解,发展智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第35页,共500页。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学前期是人的情绪情感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游戏做为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一方面能够丰富学前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前儿童宣泄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还有助于学前儿童情感的丰富发展和发展。第36页,共500页。1、游戏能丰富学前儿童积极的情绪体验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容易通过自我的努力而成功,从而产生愉快和满足;在游戏中学前儿童没有强制的目标,减少了为达目标、完成任务而产生的紧张感;游戏满足了学前儿童

23、的需要和愿望,学前儿童变产生快乐、欢笑、自信、满足等积极情绪。在游戏中,学前儿童把成人世界复杂的事物压缩至他们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缩小了周围世界与其已有经验的不协调和不一致。学前儿童在运用玩具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到由环境的中等程度的新异性所带来的趣味性和兴奋感,并在多次重复中逐渐并掌握周围事物,由此而产生了快乐感。 第37页,共500页。2、游戏能宣泄学前儿童消极的情绪体验 学前儿童长期处于紧张或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会造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心跳加速、血压和呼吸不正常或其他疾病。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表达各种情绪的安全场所,能保障学前儿童心理的卫生与健康。 在学前儿童受到挫折和困扰时,游戏可以

24、宣泄学前儿童的焦虑、害怕、气氛和紧张等情绪,从而减轻或克服不良心理。游戏还能以学前儿童能接受的情境再现不愉快的经验,在假扮角色的情况下,学前儿童消除了紧张,减少了恐惧,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第38页,共500页。8/4/20223、游戏能丰富学前儿童的成就感和美感 在游戏中,玩什么和怎么玩都由学前儿童自己决定。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不会有挫败感,每一次玩,他都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丰富多彩的游戏为学前儿童美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学前儿童在玩具选择与使用、环境的布置等方面也都感受到了美。第39页,共500页。1、游戏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社交能力 游戏提供了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社会交

25、往能力。在游戏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因玩具或角色分工而引起纠纷,比如两个下朋友争抢同一个玩具伙同一个角色,这就要求学前儿童学会与同伴分享、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前儿童逐渐熟悉、了解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这些都有助于学前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第40页,共500页。8/4/20222、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克服自我中心 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发展学前儿童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自我与角色同一与守恒中,他把自己摆在别人的位置上,从以自己为中心转变到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发现了自己与别人

26、的不同,学会发现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只有知道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才能够去理解别人,逐渐学会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克服“自我中心”的观点。 第41页,共500页。 3、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学习社会角色 在游戏过程中,学前儿童会遵守自身所扮角色的职业性质,游戏中的学前儿童都会学着遵守游戏的规则,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游戏加深了学前儿童对社会角色的理解,有助于学前儿童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第42页,共500页。4、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掌握行为规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是国家对学前儿童教育阶段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之一。社会行为规范的掌握及良好品德的

27、培养,仅靠成人的语言说教是难以奏效的。在社会性的表演游戏中,学前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获得关于是非、善恶、美丑和真假的区别,懂得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并形成良好的品德。 第43页,共500页。5、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增强自制能力 游戏是磨炼意志的场所,为了能够更好地玩游戏,学前儿童必须学会使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的看法协调起来,学会相互理解和帮助,学会协商,合作,积极地反馈与支持,学会对同伴让步以及被同伴接纳等。在游戏中,学前儿童必须学会控制冲动、自我控制、延迟满足。可见,游戏促进了学前儿童意志行为的养成。 第44页,共500页。 游戏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8、,科学的指导学前儿童的游戏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责任,而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是科学指导游戏的前提。 从性质上看,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共同构成学前儿童游戏的客观背景;学前儿童自身作为游戏的主体,其年龄、性别、个性等个体因素也会影响游戏的发展,它们构成游戏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因素。第三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因素第45页,共500页。 物理环境因素是指游戏中物的因素,主要包括游戏场地、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等几个方面。(一)游戏场地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对游戏的影响所谓空间密度是指每个学前儿童在游戏环境中所占的空间大小,即室内拥挤程度。 活动室的大小不可用空间的大小空

29、间密度= 儿童的人数不同的空间对学前儿童游戏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有效空间内应经常调整空间密度,以便诱发游戏的各种功能。第46页,共500页。 2、游戏场地的空间结构对游戏的影响 游戏场地的空间结构指空间的开放和区隔,以及区隔的方式等。不同的开放与分隔区域以及区域形式对学前儿童游戏均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科学地安排游戏场地将促进学前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 3、游戏场地的地点对游戏的影响 游戏场地既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即户内和户外。 4、户外游戏场地的类型对游戏的影响 根据游戏场地的结构特征可以将游戏场地分为传统游戏场地和现代化游戏场地。 传统游戏场地多引发学前儿童的机能性游戏,有利于动作和大

30、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现代化的游戏场地因为各种运动设施之间组合成为整体,而且各种设备有多种用途,因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合作性等。 第47页,共500页。(二)玩具材料 1.玩具的种类影响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 玩具按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形象玩具:主要是各种模拟实物的形象逼真的玩具。(2)结构玩具:包括积木、积塑、雪花积片、橡皮泥、沙、雪等结构造型材料,既可以是人为的成品,也可以是废旧材料。(3)智力玩具:主要侧重于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玩具。(4)音乐玩具:是指各种能够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5)体育玩具:主要指在体育活动中所使用的设备、器械和材料。 (6)娱乐玩具:主要是一

31、些单纯娱乐性质的玩具。(7)某些日常物品或天然材料及自制玩具:如废旧轮胎、各种包装盒、小瓶子、用旧布料缝成的小动物、用饮料瓶做成的小花等。 第48页,共500页。 2.玩具的数量及其搭配关系影响学前儿童的游戏 首先,玩具的数量影响学前儿童的游戏。一般而言,年幼的学前儿童对玩具缺乏独立的选择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故玩具数量少且外部特征明显时,更有助于游戏主题的稳定;而年龄大的学前儿童能够根据游戏主题从大量的玩具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来开展游戏。 其次,玩具的搭配关系也会影响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 由此可见,我们在给学前儿童提供玩具时不仅要注意玩具的数量,而且要注意其搭配关系,更好地发挥玩具的系列

32、化、联系性对学前儿童游戏和智力发展的作用。第49页,共500页。 (三)游戏时间 游戏时间的长短对学前儿童游戏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游戏时间长,容易发展出社会性和认知层次较高的游戏形式,时间短,学前儿童往往只从事社会性和认知层次较低的游戏形式。 充足的游戏时间能够为学前儿童游戏提供较多统筹、安排的思考空间,因而游戏的水平较高,有时候学前儿童会在结构游戏结束后就自己建构的结果发展出角色游戏或表演游戏;而时间比较短暂的情况下,学前儿童则无法统筹和编排游戏,也不能完全沉浸在游戏中,所以只能从事较低水平的游戏。 总之,物理环境因素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对其他因素而言也是更易

33、于调控和支配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控制盒改变环境,来更好地引导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第50页,共500页。 社会环境因素是指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人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传媒和课程等因素。(一)家庭 1.亲子关系 母亲与婴儿所形成的早期的社会关系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戏。 首先,母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有助于游戏中社会性因素的发展。 其次,母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有助于学前儿童与物之间的非社会性关系的建立。 最后,母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为学前儿童的探索和游戏提供了安全感和强化作用。 第51页,共500页。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一个1岁多的女孩正

34、在院子里玩积木,妈妈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温和的看着自己的宝宝,宝宝不时的回头看一眼妈妈,妈妈则回以温柔的微笑,宝宝接着陶醉在自己的游戏中。当宝宝再次回头看妈妈时发现妈妈不在了,宝宝眼睛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马上站了起来,刚想哭,只听“喵”的一声,妈妈从一颗树后露出了脑袋,宝宝破涕为笑,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妈妈继续藏,宝宝继续找,整个院子里充满了母女的欢声笑语。这次妈妈藏得时间长了一点,等再次露出脑袋时发现宝宝不见了,马上出来找宝宝,只见宝宝从另一颗树后探出脑袋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发出“喵”的声音。 这一场景相信每一个人都非常熟悉,在母子的这种“藏猫儿”的游戏中,孕育着社会性游戏的所有萌芽:卷入、轮流交替、

35、等待、重复等,同时包括了作为游戏手段的表情、动作和手段。这种亲子关系为以后学前儿童社会性游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52页,共500页。2、育儿态度 育儿态度是指父母的行为特点和个性品质造成的对子女的养 育方式。 3、家庭结构 这里所谓的家庭结构主要是指家庭结构完整与否,即是完整家庭还是由于婚姻破裂而导致的不完整家庭。4、家庭氛围 不但家庭结构而且家庭的气氛对游戏的水平也有影响。第53页,共500页。(二)同伴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结成的伙伴关系是学前儿童世界的人际关系。学前儿童有无同伴、同伴的熟悉程度、同伴的年龄以及同伴的性别都会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第54页,共500页。8/4/20

36、22 1.有无同伴 学前儿童在有无同伴在场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游戏行为是不同的。 2.同伴的熟悉程度 同伴的熟悉程度也会影响到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 3.同伴的年龄 一般认为学前儿童喜欢与同龄伙伴一起游戏,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共同游戏的倾向,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展开,而混龄伙伴间的游戏可促进新的社会行为的发展。 4.伙伴的性别 学前儿童更倾向于与同性别的伙伴一起游戏。第55页,共500页。(三)传媒1.印刷媒体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各种各样的印刷媒体给学前儿童带来直接的娱乐体验,丰富了学前儿童的知识。2.广播媒体 听故事可以排除文字的障碍,信息的传播量更大,尤其是对于尚未识字的学前儿童,是更为适合的一种获取

37、信息的媒体。3.电视媒体 电视对学前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是否符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学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长短。4.电脑媒体 学前儿童在电脑游戏的时间里获得了广泛的信息,大大加快了简介知识的获取速度。但学前儿童越来越沉迷于这样一种虚拟的世界里,从而大大减少了真实世界里的人际互动和交往,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第56页,共500页。(四)课程 不同的学前教育课程反映了不同的学前教育实施方案,也反映了课程实施者在学前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取向,课程结构的不同对学前儿童的游戏也会发生影响。 幼儿园的课程模式按照其结构的严密性可以分为高结构课

38、程和低结构课程。高结构课 程强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组织和领导,在实践中各种活动均有具体的教育目标,活动的内容都有严密的流程,教师作为组织者、调控者,控制整个活动过程。低结构课程强调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在实践中目标比较模糊、笼统,活动过程比较自由,学前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 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在高结构课程中,建构性游戏或操作性游戏更为常见;而在低结构课程中,象征性游戏性游戏等社会性游戏更为多见。由此可见,高结构课程有抑制学前儿童游戏的数量和水平的倾向。第57页,共500页。(一)性别差异 学前儿童的性别差异对游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游戏类型、游戏主题和玩具的选择等方面。(二)个性差异 游

39、戏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风格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的倾向性特征。(三)年龄差异 学前儿童的游戏不仅存在性别上的差异,而且存在年龄差异。如果说性别差异更多地表现为游戏的类型差异的话,年龄差异则更多地表现为游戏的水平差异。(四)认知风格差异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 第58页,共500页。(五)健康和情绪等其他个体偶然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活动时的健康和情绪等偶然的因素也会对游戏产生影响。比如,学前儿童如果患有哮喘病、心脏病等疾病,就不适宜进行剧烈的、运动量较大的游戏。即使身体健康的学前儿童偶尔患上感冒等疾病也会影响其情

40、绪,进而影响到游戏的乐趣。他们或者只参加活动量相对较小的游戏,或者只是旁观而不参加游戏。同样,当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但是因为其他原因暂时情绪低落时,其在游戏中也会表现得无精打采。第59页,共500页。 师生总动员 案例展示 案例一【设计意图与目标】 运用本章所学的理论解决幼儿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和过程】 阅读以下案例,假如你是中一班的老师,考虑你将如何消除家长的疑惑,请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短文。 幼儿园里,一群家长围在“中一班一周活动安排表”前,议论纷纷。 “怎么一天就上这么两节课?” “一天有这么多的时间做游戏,玩还要这么长的时间?” “怎么这么多的时间做

41、游戏?玩?我花这么多的钱送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就是来玩的? “我们去找老师问问看。”第60页,共500页。 案例二【设计意图与目标】 深入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活动准备和过程】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案例中的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某教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了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教师带领全班学前儿童“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教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学前儿童由配班教师带领进“剧场”。主班教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

42、来。教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学前儿童上来表演。表演时,教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教师请了五个“做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教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教师又不停地提醒 第61页,共500页。实践活动 适用20-30分钟时间观察两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前儿童在进行同类游戏中的表现,并用本章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你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第62页,共500页。 第二章 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与指导【知识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游戏观察和指导的一般内容。 2.掌握学前儿童游戏观察和指导的方法。

43、【技能目标】 1.能初步尝试对学前儿童游戏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根据观察和记录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进行分析和评价。 3.能按规范制订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计划。第63页,共500页。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第64页,共500页。第65页,共500页。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观察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学前儿童来说,既是他们的生活,又是他们的学习。学前儿童有游戏的权利。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学前儿童游戏的进展状况、材料投放和使用的情况、遇到的困难及需要的支持和帮助等,然后教师才能决定采取哪种适宜的方式进行干预,以便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第66页,共500页。 一

44、、学前儿童游戏观察的内容(一)游戏主题的选择 游戏主题的选择应该遵循“从学前儿童中来,到学前儿童中去”的原则。在游戏中,教师要以学前儿童为主体,关注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游戏主题的产生应该是学前儿童自发生成的,因为游戏的主体是学前儿童而非成人,学前儿童有选择游戏主题的权利。在选择游戏主题时,教师也应考虑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第67页,共500页。(二)学前儿童知识经验的水平 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源泉,学前儿童在生活中的经历都会在游戏中创造性地表现。所以,组织学前儿童开展游戏,教师必须了解学前儿童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经验。开展游戏前,教师应该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第68页,共500页。(三

45、)游戏规则的制定1.游戏规则是学前儿童参与游戏时的动作、语言等的规定和限制。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游戏规则各不相同。2.游戏规则一般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教师和学前儿童共同商讨制定。3.游戏规则可以规范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保证游戏目标的顺利达到。第69页,共500页。(四)游戏场地的大小 游戏场地的大小直接影响学前儿童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根据学前儿童活动的类型确定游戏场地的大小,以确保学前儿童游戏能顺利、持久地开展,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前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第70页,共500页。 (五)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材料的投放也是影响游戏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故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46、.材料投放的数量材料投放的数量要根据游戏活动的类型、参与此类游戏活动的学前儿童人数来定,数量太多,有时反而会对学前儿童的活动造成干扰。 第71页,共500页。2.材料投放的种类与层次性 不同的游戏材料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材料投放时,教师既要考虑材料投放的数量,又要考虑投放的种类,尤其应该考虑材料与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学前儿童在游戏探究中获得发展。此外,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从开始、发展到结束会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第72页,共500页。(六)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和评价1.学前儿童游戏时,教师应该在一旁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进行观察刚和指导。任何一种游戏的开展

47、都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更是具有一定的教育目的,这就决定了游戏的开展必然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尤其是应该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水平。第73页,共500页。2.在学前儿童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游戏的进展情况,如游戏中学前儿童所扮演的角色、游戏的情节、游戏的内容等。3.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学前儿童对活动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进行评价。还可以引导学前儿童从活动开展的情况、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第74页,共500页。(七)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1.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观察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神态、表情、行为

48、动作以及语言。2.关注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可以帮助教师捕捉学前儿童的兴趣点和需要,为游戏的后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第75页,共500页。二、学前儿童游戏观察的方法(一)常用的观察方法1.时间取样法 特点:在现场观察时,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标准直接对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进行判断,简单方便 缺点:这种方式获得的结果只是简单的数字或记录,缺乏生动的描述,不利于案例的分析。 第76页,共500页。2.事件取样法特点:通过详细的记录,可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缺点:现场较难详细记录,需要在观察结束后趁着记忆犹新时快速补录,或采用录音、录像等辅助记录3.定点观察4.追踪观察第77页,共500页。(

49、二)常用的几个观察表 1.帕顿的社会性观察量表 2.帕顿/皮亚杰量表及使用方法第78页,共500页。姓名: 观察日期: 社会 认知功能性游戏结构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独自游戏独自-功能性独自-结构性独自-象征性独自-规则性平行游戏平行-功能性平行-结构性平行-结构性平行-规则性群体游戏群体-功能性群体-结构性群体-结构性群体-规则性两项非游戏行为:无所事事、旁观帕顿/皮亚杰量表从而学前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评价学前儿童的游戏。量表中关于认知水平的四个层次和社会性水平的三个层次符合国外研究证明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各阶段的上升趋向,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形成对学前儿童游戏水平的认知。第79页,

50、共500页。3.豪伊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 豪伊斯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将儿童游戏分为5类:(1)互不注意的平行游戏;(2)相互注意的平行游戏;(3)简单的社会性游戏;(4)互补的社会性游戏;(5)互补互惠的社会性游戏。据此创编了豪伊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 第80页,共500页。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内容(一)丰富学前儿童的相关经验 游戏的开展离不开学前儿童的已有经验,在组织学前儿童游戏前,教师有必要了解学前儿童是否具备与即将要开展的游戏活动相关的生活经验,还需要补充哪些相关的经验,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活动,进行知识经验的储备,为游戏后的的开展奠定基础。第81页,共500页。(二)

51、帮助学前儿童理解游戏规则 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帮助学前儿童理解游戏的规则,并引导学前儿童在游戏中遵守,不同类型的游戏由于目标定位的不同,都有其特有的游戏规则。 此外,教师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游戏常规,要求学前儿童在日常的游戏中遵守,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第82页,共500页。(三)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1.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数量、类型适宜的材料。 2.根据游戏活动的目标和学前儿童游戏中的需求,提供能起关键作用的材料。第83页,共500页。(四)指导学前儿童评价游戏 评价是教育活动实施中重要的一环,教师评价的好与坏也会影响游戏的有效性。评价时,

52、评价方式较为灵活,包括教师评价、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和师幼共同评价,也可以是几种方式并用。具体采用哪种评价方式,可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而定。第84页,共500页。 二、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一般方法 (一)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愿望的激发、游戏过程的开展以及游戏活动结束时的评价都是游戏指导的重要环节。而何时介入学前儿童的游戏不仅需要教师细致观察,还需要教师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指导时最有效。第85页,共500页。(二)确定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1.平行游戏法 指教师靠近学前儿童,和学前儿童玩相同的游戏材料和相同的游戏,但在游戏工程中不与儿童发生互动,目的在于引导学前

53、儿童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2.合作游戏法 指教师直接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学前儿童的游戏中,与学前儿童一起游戏,但由于学前儿童掌握游戏的主动权,教师只是游戏的参与者与配合者。 第86页,共500页。(三)确定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 1.言语指导的方法 (1)询问 (2)建议 (3)描述 (4)提问 (5)评价 2.非言语指导的方法 (1)表情 (2)动作示范第87页,共500页。(四)把握师幼互动的节奏1.师幼互动其实是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回应与被回应的问题,而节奏则关系着回应之间的时间问题。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不仅要学会等待,给儿童思考的时间,还要考虑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反复探究中

54、重复学习,且学习的结果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学活动如此,游戏活动也如此。2.要把握好与学前儿童互动的节奏,教师就应该站在学前儿童的角度来考虑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要给学前儿童时间和空间自由探究与思考,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学前儿童的探究,允许他们反复试误,不要急于将正确的方法告诉他们。 第88页,共500页。第三章 角色游戏【知识目标】1.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 幼儿角色。2.理解角色游戏中的特点及其内部结构。3.了解角色游戏的生成与设计。4.掌握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要求。【技能目标】1.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角色游戏活动方案。2.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的角

55、色游戏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3、会制定个年龄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计划第89页,共500页。第一节 角色游戏概述第二节 角色游戏的生成与指导第90页,共500页。第91页,共500页。第一节 角色游戏概述一、角色游戏的价值(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角色游戏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 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发展自我意识,摆脱自我为中心。 2.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同伴交往技能的提升 同伴交往是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重要途径,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幼儿必然需要根同伴协商游戏的情节、内容、角色的分配等,这就促进了幼儿之间同伴关系的发展。第92页,共500页。(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发

56、展1.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来源广泛,幼儿生活中的所有经历都能在游戏中体现。每个人都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职责与行为规范。2.幼儿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不仅能理解不同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行为规范,还能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这不仅能大大提升幼儿自身认知水平,还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适应未来的成人社会做准备。第93页,共500页。(三)促进幼儿言语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内容、情节的想象以及对角色的模仿来推动游戏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除了用动作来表现角色的特征外,更需要用语言了来表征角色。第94页,共500页。(四)提升幼儿的意志品质 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坚持

57、性都比较差。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不能随心所欲。幼儿一旦扮演了某个角色,就必须在游戏中表现出与角色身份相符合的行为,并根据角色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如若违反游戏规则或做出与角色身份不相符的行为,便会遭到同伴的异议。幼儿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这就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升了幼儿的意志品质。第95页,共500页。二、角色游戏的特点(一)高度的自主性 角色游戏是幼儿高度自主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愿选择游戏的主题、内容、材料并自行分配角色、创造游戏的情节、制定游戏规则。这些都体现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且不受成人的控制,故角

58、色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第96页,共500页。(二)特殊的表征活动 想象和表征是角色游戏的基本特征。幼儿游戏的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想象,将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真实、客观地反映在游戏中,但又不同于真实的生活,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和表现。在游戏中,幼儿通过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以物代人、以人代物等多种方式,将游戏的虚构性和生活的真实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尽情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所以说,将角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表征活动。第97页,共500页。三、角色游戏的结构(一)角色的扮演1.角色是角色游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这些角色往往是幼儿熟悉或喜欢

59、的、接触最多的人物。2.角色游戏中的角色有三类:技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和想象性角色。技能性角色是指幼儿通过模仿对象的典型动作来标志他所扮演的角色;互补性角色是指当幼儿扮演某个角色时,必须以另一个角色的存在为条件;想象性角色是指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物或形象。 第98页,共500页。(二)对材料的假想 角色游戏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戏材料来进行,这种材料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物品,还可以是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来源较广泛。这些材料到了幼儿手里,幼儿会思考“这个东西像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游戏需要对同一个或多个材料进行想象。由于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各异,不同的幼儿对同一个材料的想象也不尽相同。第99页,共500

60、页。(三)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遐想 1.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不仅需要通过语言来表现,还需要通过动作来表现。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一般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来表现遐想的游戏情境或情节。 2.幼儿还会通过遐想各种游戏情境生发游戏情节,推动游戏的发展,并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意愿等。第100页,共500页。(四)内部规则角色游戏中的规则是受角色制约的,尽管幼儿在游戏中是创造性地反映生活,但不能违背真实生活的原则。所以,幼儿扮演哪种角色,就必须表现出相应的角色行为,不能随意更改,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则性。第101页,共500页。第二节 角色游戏的生成与指导一、角色游戏的生成(一)游戏主题的生成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