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血管病(TIA)的药物治疗_第1页
短暂性脑血管病(TIA)的药物治疗_第2页
短暂性脑血管病(TIA)的药物治疗_第3页
短暂性脑血管病(TIA)的药物治疗_第4页
短暂性脑血管病(TIA)的药物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fzu) 2011更新版共四十二页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近来学术会上提出:对TIA的诊断,除外了时间这个(zh ge)概念,发病后经MRI(DWI弥散加权成像)等检查发现缺血病灶的称为梗死-影像诊断,没有病灶的称为TIA.)共四十二页 2009年美国卒中协会(ASA)对TIA的新定义: 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国内概念推荐(tujin)(鉴于

2、脊髓缺血的诊断临床操作性差,暂推荐(tujin)采用以下定义): 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未伴有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共四十二页TIA传统定义与新定义的比较定义核心内容时间限定组织学界定诊断临床干预预后TIA与脑梗死的关系传统定义症状持续时间24h内未提及侧重症状和持续时间等待症状自行缓解,干预不够积极暗示是一个良性过程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关系不统一新定义是否有组织学损伤无时间限定脑,脊髓或视网膜发生梗死鼓励使用神经影像学观察有无组织学损伤。促进对急性缺血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如溶栓暗示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类似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共四十二页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

3、、心脏疾患、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促成的临床综合征。TIA的发病(f bng)机制主要是微栓子学说。在颅内动脉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血压的波动可使原来靠侧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也与TIA的发生有关。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也可引发TIA。共四十二页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明显(mngxin)高于一般人群。总体上,一次TIA发作后1个月内卒中是48。1年内约1213,五年内则达2429。TIA患者发生卒中在第一年内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也达7倍之多。共四十二页不同病因的TIA患者预后不同

4、。表现为大脑半球症状的TIA和伴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有70的人预后不佳,在2年内发生卒中的几率是40。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脑梗死的比例较少。相对而言,孤立的单眼视觉症状的患者预后较好;年轻的TIA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较低。在评价(pngji)TIA患者时,应尽快确定病因以判定预后和决定治疗。共四十二页一、诊断(zhndun)(一)临床特点:TIA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TIA的临床特征: (1)发病突然;(2)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zhngzhung);(3)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十余分钟,多在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4)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5)反复发作的病史。共四

5、十二页TIA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颈内动脉系统的TIA,多表现为单侧(同侧)眼睛或大脑半球症状。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朦、雾视、视野中有黑点或有时眼前有阴影仿佛光线减少。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mm),可以出现言语困难(失语)和认知及行为功能的改变。共四十二页特征性症状(zhngzhung):眼动脉交叉(jioch)瘫(病变侧单眼过性黑朦、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病人两眼常向病灶侧凝视,可有精神异常和单眼失明-视网膜缺血所致)和Horn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rner征、对侧偏瘫);主侧半球受累出现失语症,为大脑中动脉皮质支缺血及大脑外侧裂周围区。共四十二页

6、可能出现(chxin)的症状:对侧偏身麻木或感觉减退,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后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为大脑中后动脉皮质支或大脑前中后动脉皮质支分水岭区缺血使顶、枕、颞交界区受累(shu li)所致。 共四十二页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通常表现为眩晕、头昏、构音障碍、跌倒发作、共济失调、异常的眼球运动、复视、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昏、或恶心很少是由TIA引起的。椎基低动脉缺血的患者可能有短暂发作,但需同时伴有其它的症状。少数伴耳鸣(r mng)(内听动脉缺血使内耳受累)。共四十二页特征性症状(zhngzhung)跌倒发作(猝

7、倒):患者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可很快自行站起(脑干网状结构缺血,突然失去张力所致);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TGA):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持续数分至数十分钟,病人对此有自知力,伴时间、地点定向障碍,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zhngchng)(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颞叶内侧、海马);双眼视力障碍( 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累及枕叶视皮质)。共四十二页可能出现(chxin)的症状:急性发生的吞咽困难、饮水呛嗽及构音障碍(zhng i)(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缺血导致短暂的真性球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椎基底动脉小脑分支缺血导致小脑或小脑脑干联系纤维受损);意识障碍伴或不伴

8、瞳孔缩小(高位脑干网状结构缺血累及网状即或系统及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共四十二页可能出现(chxin)的症状: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及交叉性感觉障碍(病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及对侧已交叉的脊髓丘脑束受损,大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缺血导致延髓(yn su)背外侧综合征);眼外肌麻痹及复视(脑干旁中线动脉缺血累及动眼、滑车及外展神经核);共四十二页可能出现(chxin)的症状交叉性瘫痪:一侧脑干缺血典型表现,如Weber(主要表现为病灶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运动受限,复视(f sh)-动眼神经受累,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椎体束受累。)共四十二页(二)辅助检查辅助诊断检查目的在于确定或排除可能(knng)需要特

9、殊治疗的TIA的病因,并寻找可改善的危险因素以及判定预后。1.头颅CT和MRI头颅CT有助于排除与TIA类似表现的颅内病变。头颅MRI的阳性率更高,但是临床上并不主张常规应用MRI筛查检查。 共四十二页2.超声检查(jinch) (1)颈动脉超声检查:应作为TIA患者的一个基本检查手段。但其对轻中度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较低,也无法辨别严重的狭窄和完全颈动脉阻塞。(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发现颅内大血管狭窄的有力手段。其能发现严重的颅内血管的狭窄,判断侧支循环的情况,进行栓子监测,在血管造影前评估脑血液循环的状况。共四十二页(3)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与传统的经胸骨心脏超声相比,提高了心房

10、、心房壁、房间隔和升主动脉的可视性,可发现房间隔的异常(ychng)(房间隔的动脉瘤、未闭的卵圆孔、房间隔缺损)、心房附壁血栓、二尖瓣赘生物以及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源性栓子来源。共四十二页3.脑血管造影(1)选择性动脉导管脑血管造影(DSA):是评估颅内外动脉血管最准确的诊断手段(金标准)。但脑血管造影价格较昂贵且有一定的风险,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51.0。(2)CTA(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和MRA(磁共振显像血管造影):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新技术,但是不如选择性导管动脉造影提供的血管情况(qngkung)详尽,且常导致对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过度。共四十二页4.其它检查对小于50岁的

11、人群或未发现明确病因的患者、或是少见部位出现静脉血栓、有家族性血栓史的TIA患者应做血栓前状态(zhungti)的特殊检查。如发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等常规检查异常,须进一步检查其它的血凝指标。共四十二页临床上没有TIA的常规、标准化评估顺序和辅助诊断(zhndun)的检查范畴。如一位老年有高血压的男性患者,有多次的单侧黑朦发作,应尽快检查颈动脉;而若是个年轻女性患者,有自发性流产史、静脉血栓史,多灶性的TIA就应该检查抗磷脂抗体等因素。 共四十二页二、治疗(zhlio)(一)控制危险因素(二)药物治疗(zhlio)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已证实对有卒中

12、危险因素的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预防中风。对TIA尤其反复发作TIA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抗血小板药物共四十二页治疗(zhlio)建议从本质上来说,TIA和脑梗死是缺血性脑损伤这一动态的不同过程(guchng),建议在急诊时,对症状持续30min者,应按急性缺血性卒中流程开始紧急溶栓评估,在4.5h内应考虑溶栓治疗。 TIA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共四十二页(1)阿司匹林(ASA):环氧化酶抑制剂。国内CAST试验曾提出150mg/d的治疗剂量(jling)能有效减少卒中再发。 (2) 氯比格雷:与噻氯匹定同属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且上消化道出血较少。共四十二页建议: (1)大

13、多数TIA患者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推荐剂量为50一325mgd。 (2)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应用“阿司匹林无效”或者合并消化道溃疡的患者,建议应用氯吡格雷75mg/d或复合制剂ASA25mg和DPA缓释剂200mg,2次d。 (3)如使用噻氯匹定,在治疗过程(guchng)中应注意检测血常规。 (4)频繁发作TIA时,可选用静脉滴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共四十二页2、抗凝药物 抗凝治疗TIA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尚无有力的临床试验证据来支持抗凝治疗作为TIA的常规治疗。但临床上对房颤、频繁发作TIA或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可考虑(kol)选用抗凝治疗。 共四十二页建议(jiny):(1)不推荐无

14、选择的早期(zoq)进行抗凝治疗。(2)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推荐使用抗凝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3)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症状仍频繁发作,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共四十二页3、降纤药物 TIA患者有时存在血液成分(chng fn)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患者可考虑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共四十二页扩容(ku rn)对一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无充分证据证明扩容升压可改善预后。建议:一般缺血性卒中,不扩容。对于低血压或者低灌注引起的脑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但是注意容易(rngy)造成加重脑水肿,心衰等并发症。共四十二页出血(ch xi)转化停用抗栓药物需

15、要抗凝的患者,可于出血稳定后7-10天开始抗栓治疗对于再发血栓风险小,全身(qun shn)情况差,改用抗血小板药物。共四十二页癫痫(dinxin)发生率2-33%建议:不推荐预防使用抗癫痫药物孤立一次或者急性期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脑卒中2-3月再发的,建议癫痫常规(chnggu)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持续状态,按癫痫持续状态处理共四十二页稳定(wndng)斑块超声检查发现有软斑块或者混合型斑块时,稳定斑块治疗。既往有TIA,脑梗死病史者,常规(chnggu)实行稳定斑块治疗。 共四十二页首选药物:阿托伐他汀 20mg qd po 其次(qc)可选用 辛伐他汀 1片 qd po 需

16、定期检查肝功,肌酶(横纹肌溶解)共四十二页高血压脑水肿血糖(xutng)共四十二页病因(bngyn)与风险评估血液动力学改变:动脉硬化和动脉炎所致(su zh)的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严重狭窄,在此基础上发生的一过性缺血,症状比较刻板,称为“刻板样发作”,发作频度较高,每天或每周可有数次发作,症状,发作时间相似,每次发作时间不超过10分钟。 此类风险较大,易发生大动脉的闭塞。共四十二页病因与风险(fngxin)评估微栓子形成:栓子来源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或附壁血栓的破碎脱落,当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症状发作,栓子破碎后,血流恢复,症状缓解,此型TIA症状多变,发作频度不高,数

17、周或数月一次,每次时间(shjin)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2小时。 共四十二页预后(yhu)TIA患者不仅易发生脑梗死,也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90d内TIA的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事件总得风险高达25%。因此,TIA是严重的、需要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也是最为重要的急症,同时(tngsh)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必须重视。我国目前TIA住院率仅6%,低于发达国家30%的比例。 TIA中国专家共识更新版(2011年)共四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TIA是卒中的高危因素,尽管许多方面仍存在争议,仍需对其积极进行治疗。辅助诊断检查的目标(mbio)是确定或排除需要特殊治疗的病因,并且评价可以改善的危险因素,同时判断患者的预后。整个治疗应尽可能个体化,处理患者的病因和降低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或外科治疗手段。共四十二页Thank you共四十二页内容摘要短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