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_第1页
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_第2页
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3谈语感能力及其培养 我们在日常上课的时候,常发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听课抓不到要点,发言词不达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差。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也都显示这样一个事实:考生失分较多的是主观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仍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指出语感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

2、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语感的心理因素:联想和想象的活动;情感的激发;思维的参与。这些在语文修辞教学中体现得尤其突出。 一、运用联想和想象。在语文修辞教学中,当讲到感知描写,比喻夸张性的语言时,要使学生能准确、迅速的在脑子里呈象,就必须运用联想和想象。比如刘心武班主任中写的:“谢慧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倘如我们对这段文字有了敏锐的感受,那就可以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领受夸张的妙处,让学生体会出人物的感情变化。因为它使人物表情更加生动了,好像就在眼前。这样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给学生以强烈的立体感,从而

3、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二、情感的激发。 当我们在教汉语修辞的综合运用时,一旦遇到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就常常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里“漠漠”和“阴阴”显现的也是形象色彩。“飞”显现了白鹭的形貌及其特征,“啭”显现了黄鹂的欢啼,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三、思维的参与 。凭直觉感知语言文字是不能产生语感的。要对描写的文字有所“感受”,必然要求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4、。例如,对文字所表达的本质意义的概括,对文字美的追求、欣赏和体味,以及对文字正误、优劣的辨析等,都渗透着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活动。文学上讲究意则其多,学惟其少,所谓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使语言内容更加丰富。因此,有没有语感是会直接影响修辞教学效果的。 可见,语文修辞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因为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郭沫若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利于语言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锐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修辞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训练当然是更为必要的。 一方面,重视语感的培

5、养,可以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边城:“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用“翠翠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写出翠翠十分可爱。这个比喻中蕴涵的感情可说得很分明,用“山头黄麂”描述性语言比喻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翠翠形象,是表象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产生对翠翠的品质的理性认识,就是逻辑因素。而这里的语感就是表象因素和逻辑因素的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重视语感的培养,还可使修辞课的思想教育收到

6、实效。修辞教学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作者往往把他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具体生动的语言中,让形象来说话。这时,只有让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作品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产生语感,才能发挥形象性的语感作用。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语感的心理因素外,还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培养:一、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只有在自己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感才能逐渐形成并得到加强。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无论是魏书生还是钱梦龙,他们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在第一步“定向”之后,就是 让学生自学、讨论、答题、自测、总结;钱梦龙有“六

7、步自读法”是认读、辨体、审题、发问、质疑、评析,都是首先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课文,自己去感知课文的语言。他们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如:课前一分钟说话训练,天天写日记、抄录名诗格言、自办手抄报、小记者、影评等。这些活动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大量的语言实践使学生丰富了词汇,语句逐步通顺了,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都增强了。 但是,这些好的做法,并没有完全推广。目前,我们仍有一些教师课堂上讲风太盛,“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没有突出,填鸭式地灌,弄得学生兴味索然,这当然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在课内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学习课本语言的过程中增

8、强语感。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反映,因此,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是结合在一起的。 首先要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语音语义的训练,这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的训练。譬如,对于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不能浮于表面,而要精细、深入,养成品味辨析的好习惯,这就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例如“狼狈”一词,本是指两种互相勾结起来做坏事的动物。而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两处用到“狼狈”的意义都不同,一处是“神色狼狈”,这个“狼狈”表示“尴尬”或“受窘”;另一处是“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这个“狼狈”表示“困苦”。这就是一词多义的现象。第二要注意选用不同

9、的词语来描写同一事物的情况。如故乡中描写夜空用“深蓝”,而别的文章可能用“深邃”,各有各的意图和作用。第三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如纪念刘和珍君中,“中国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其中的“伟绩”、“武功”都作反语用。如此种种,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时候,就应通过启发、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思考、比较、分析,直至深入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其次是应用语言的训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只有确切地掌握了语言的含义、色彩、情感以及用法之后,才能正确地使用语言,因此,应用语言训练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感的综合训练。作文评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工具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达到叶圣陶指出的“不待老师改”而“学生自能作文”的境界。作文评改的内容当然是多方面的,而每次评改训练的重点,也应是有所不同的,但都要从评改作文的语言入手。评改有两层意思:一是分析评论,二是加以修改。作文中的句子、用词是否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意,是否符合语法、修辞、逻辑的规则,是否准确、鲜明、生动,这些都要分析评论,并对不当之处加以修改。因此,让学生评改作文,对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语感是很有作用的。 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敏锐的语感,这是不言而喻的,又是至关重要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