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ArtDeco风格造标准化的研究课件_第1页
中海ArtDeco风格造标准化的研究课件_第2页
中海ArtDeco风格造标准化的研究课件_第3页
中海ArtDeco风格造标准化的研究课件_第4页
中海ArtDeco风格造标准化的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海Art Deco风格造型标准化研究一、 Art Deco建筑发展史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历史)二、 Art Deco建筑语汇及比例关系研究(特征)三、 Art Deco高层建筑分段原则及分段方案研究(比例研究)四、 Art Deco高层住宅建筑方案设计五、 Art Deco住区设计原则总结第1页,共67页。第一章 : Art Deco建筑发展史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风格介绍)1、 Art Deco风格发展沿革(表达方式参考EPG)2、 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及特点(高层为主)3、 Art Deco与新古典主义第2页,共67页。Art Deco的概念与源起第3页,共67页。Art DecoDecor

2、ation Art(装饰艺术)Art Deco演变自十九世纪末的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当时的Art Nouveau是资产阶级追求感性(如花草动物的形体)与异文化图案(如东方的书法与工艺品)的有机线条。Art Deco则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粹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同时,随着欧美帝国资本主义向外扩张,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马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也都成了Art Deco装饰的素材来源。处于手工业与工业化的过渡时期,Art Deco呈现出注重传统装饰与现代造型设计的双重性。它反对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装

3、饰、中世纪复古,也批评单调的工业化风格。因此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间的一场衔接。从上世纪20年代色彩鲜艳的爵士图案到30年代的流线型设计,从别致的法国香水瓶到林立于美国西海岸的摩天大楼,都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的组成部分。概念与源起:Art Deco的概念与源起第4页,共67页。Art Deco的概念与源起融合:古典与现代的融合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融合了立体派、构成主义包括机械美学,具有现代主义的简约而不是简单,又有古典主义的精致而不繁复琐碎的造型元素。衔接:新艺术(Art Nouveau)与工业艺术(Industrial Art)的衔接Art Deco呈现出注重传统装饰与现代造型设计的双重性

4、。它反对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也批评单调的工业化风格。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间的一场衔接。第5页,共67页。Art Nouveau(新艺术)运动追求灵巧、卷曲、苗条的植物装饰,比较阴柔,强调回归自然,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感性需求。案例:都灵路12号住宅机械美学影响资本主义向外扩张Art Deco(装饰)运动强调刚劲有力、趋于几何的图案装饰,向往机器大工业生产,赞美技术、工业文明。主要装饰为剑兰、鹰、马等。案例:阿斯托里亚旅馆墙上装饰 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

5、 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马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Art Deco的概念与源起第6页,共67页。Art Deco风格发展沿革第7页,共67页。Art Deco风格发展沿革起源于法国鼎盛于美国风靡于上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20、30年代 远东、中东、希腊、罗马、埃及与马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图腾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是现代艺术、设计上的一种运动与风格。上海的建筑已经将Art-Deco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不少已经成为当代上海靓丽的风景线。第8页,共67页。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第9页,共67页。概述:早期法国Art Deco风格是Art Deco从

6、萌芽到产生的阶段。其产生的初衷是为了对抗德国的工业产品,保持法国在艺术领域的传统优势地位。在具体创作上表现了很大的包容性和跨越性,是后来折线型Art Deco 的基础。特点:偏爱贵重材料,注重优雅、精致、奢华的气质,柔美多于阳刚,装饰更为繁复,具有法国式的浪漫,多见于室内装饰。案例:巴黎博览会上波莫尼工作室的展馆(1925)、巴黎博览会上的餐厅(1925)巴黎博览会上波莫尼工作室的展馆建造时间:1925年建筑特点:四个方向阶梯状的收分,装饰性强,入口处华丽的弧形、放射形等趋于几何的造型,有着鲜明的Art Deco 的特征。布局对称,体型设计优雅别致,透着浓郁的法国风情。巴黎博览会上的餐厅波莫尼

7、工作室的展馆鲁夫曼为巴黎博览会设计的卧室 早期法国Art Deco第10页,共67页。特点:强调几何线条、强调对称、干净利落,建筑立面大块整洁,金字塔状的台阶式构图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韵律感。案例:芝加哥商城、纽约摩天大楼、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大厦、洛克菲勒中心主楼等概述: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成为都市发展的主角。但是夸张失调的柱式、笨重繁复的线条在高耸的大楼上显得矫揉造作。相反, Art Deco适应变化,易于应用,潜在的巨大象征能力,高耸的造型,一时成为美国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在纽约,摩天大楼被视作财富的象征和炫耀实力的手段。芝加哥商城纽约摩天大楼芝加哥每日新闻

8、报大厦洛克菲勒中心主楼早期美国Art Deco第11页,共67页。纽约帝国大厦建造时间:1930年建筑特点:强调垂直线条,阶梯状收分明显;气势宏大,高耸挺拔 这座ART DECO建筑艺术的代表作-纽约帝国大厦始建于1930年3月,是当时使用材料最轻的建筑,建成于西方经济危机时期,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象征,如今仍然和自由女神一起成为纽约永远的标志。曾为世界第一高大楼和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在世界贸易中心9.11事件倒塌后,继续接任纽约第一大楼的头衔,直到自由塔建成.早期美国Art Deco第12页,共67页。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建造时间:1928年建筑特点:典型的Art Deco

9、建筑风格的摩天楼,大楼尖顶Art Deco风格的装饰轮毂罩是它的标志。人们在对现代主义、极简主义带来的冷漠和无视人的感情意志表达的反思之后,开始重新审视环境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人的精神感受,开始趋向于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一种能让居住者“触摸”到的空间感受,同时强调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感性、生动的精神氛围。为了体现高大、雄伟,并炫耀财富的目的,立面竖直线条的装饰,凸现了立面的高大,给人华贵,高尚的尊贵感。早期美国Art Deco第13页,共67页。概述:上海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迎来了建筑的繁荣时期,上海号称“万国建筑博览园”的老建筑大多建设于这个时期,而Art Deco 占据了这个建筑高

10、潮时期的主导地位。上海的Art Deco风格建筑涉及多种功能的建筑形态,不仅包括宾馆、公寓、银行还包括电影院、戏院等,并成功成为继纽约之后的Art Deco建筑最多的地区。特点:形态丰富,数量繁多,呈现出现代简洁的街屋外貌。这个时期的建筑大多体量中等或偏小,尺度亲切适宜,古典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而来自国际式的影响则逐步加强,具有独特的海派特色和风韵。案例:沙逊大厦(和平饭店)、上海国际饭店、锦江饭店、武康大楼、上海大厦、衡山宾馆、密丹公寓、国泰电影院、百乐门舞厅、吴同文别墅、张氏别墅等。张氏别墅百乐门舞厅密丹公寓早期上海的Art Deco第14页,共67页。上海国际饭店建造时间:20世纪30年

11、代建筑介绍:国际饭店又名四行储备会大楼、派克饭店、高22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建筑物。它是上海Art Deco风格的代表性建筑,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它被人为“几乎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的高层摩天楼在中国的翻版。建筑特点:从15层以上层层收缩呈阶梯状的塔楼式的退台,强调垂直线条的高耸感。那刚柔并济的横竖线条及对称构图,那流畅的圆形舷窗、圆弧形转角和丰富的浮雕装饰手法,强调材料的高贵质感与光泽。设计师在色彩设计中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追求强烈、华美的印象。早期上海的Art Deco第15页,共67页。沙逊大厦(和平饭店)建造时间:1929年建筑介绍

12、:沙逊大厦又名和平饭店,是当时上海滩著名的Art Deco 建筑。高度10层(局部13层),是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它19米高的墨绿色塔形铜顶成为当时上海滩的新标志。1929年的西方,Art Deco 风格刚刚兴起,沙逊大厦是当时美国流行的芝加哥学派的设计手法。建筑特点:对称式的布局,从体型、构图、到装饰细部都已经大幅度简化。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外墙大部分使用花岗石作为贴面,局部(第九层和顶部)使用泰山石面砖。主屋顶顶部的铜皮屋顶标志着外滩开始从新古典主义向装饰主义派的改变。早期上海的Art Deco第16页,共67页。锦江饭店建造时间:20世纪30年代建筑介绍:锦

13、江饭店原为英国籍犹太人沙逊产业,是由公和洋行设计的Art Deco建筑。高18层。建筑特点:锦江饭店外形采用突出中部主体,两侧逐步跌落的阶梯状造型手法,建筑正立面中央及两端用竖向窗带进行组织,强调高度的垂直感,其余部分的窗间墙才、则处理成水平横线条,只在入口、檐部等重点部位进行细部装饰,装饰主体为几何型图案。 从锦江饭店的设计中 可以看出古典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弱,而来自国际式的影响则不断增强。具体变现为装饰减少、区域简洁、以及水平窗带的运用。 上海的Art Deco第17页,共67页。上海大厦建造时间:1934年建筑特点:上海大厦建成之时为上海建筑面积最大的高层建筑。平面呈X型,中央部分最高,两

14、侧逐步跌落,具有典型的折线形Art Deco特点。外立面比较简洁、现代、只有入口处和顶部有卷蜗状几何化装饰。大面积的墙面不做附加装饰,仅通过变化面砖砌法略做处理。衡山宾馆建造时间:1934年建筑特点: 衡山宾馆高16层,中央部分最高,逐步向两侧层次跌落,几乎没有任何附加的装饰,中央部分及侧立面中部均以垂直线条为主,立面主要是水平向的窗口及深色调的窗间墙形成的窗带与垂直线条形成对比。上海大厦衡山宾馆早期上海的Art Deco第18页,共67页。国泰电影院建造时间:1930年建筑特点:国泰电影院面向接口转角处,采用阶梯状层层跌落的造型处理,主入口顶端高出的部分上标有影院名称,贯通上下的竖向长条窗与

15、褐色面砖的墙相间,强调竖向线条,与美国同时代的电影院造型如出一辙。吴同文别墅建造时间:1938年建筑特点:邬达克留在上海的最后一幢建筑,采用了局部回弧形体量,带型的玻璃窗,强调横向流线,流线型大楼梯和平台,是经典的流线型Art Deco 作品。早期上海的Art Deco吴同文别墅国泰电影院第19页,共67页。当代Art Deco概述:概述:Art Deco简洁又不失装饰性的造型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基于线条形式的强烈的装饰性,灵活运用重复、对称、渐变等美学法则使几何造型充满诗意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代的建筑:尤其是楼盘与高科技摩天大楼中。特点:强调垂直线条、阶梯状收分、几何化的装饰等。案例:金茂大厦、

16、翠湖天地御苑等。金茂大厦翠湖天地御苑第20页,共67页。Art Deco与新古典主义第21页,共67页。 来自古典主义的造型元素。如拱券、柱式、雕塑等在立体设计上的运用来自古典主义的装饰题材和图案。但是在Art Deco Art Deco雕塑和浅浮雕比起新古典主义更加样式化,趋与几何和简化,更具有现代感 ,并且往往被赋予全新的题材。 在整体布局上内在的古典秩序感。如强调对称、追求宏大的气魄,横三段纵三段的立体构图等。这在许多Art Deco 建筑上是很常见的。古典秩序感使Art Deco 风格持续了新古典主义中宏伟与庄严的特点,这有利于满足资产阶级炫耀其财富力量的需要。 通过变型、简化、几何化

17、处理将古典装饰转变成摩登装饰,在Art Deco风格建设设计中屡见不鲜。新古典主义美学是以形的简洁和对庄严的考虑为准则的,相比之下, Art Deco 风格中的古典秩序感并不十分严格,有时甚至非常自由。Art Deco与新古典主义关系第22页,共67页。新古典主义Art deco风格现代主义都包含了古典的元素,采用对称多于不对称、直线多于曲线的立面,适应机器时代和新材料的要求都是机器工业时代的形式,但现代主义强调工业、赞美技术,完全抛弃装饰,但art deco 并非完全从功能出发而抛弃装饰。1.整体布局,秩序感: 横三段、竖三段2.古典主义的造型元素: 拱券、柱式、雕塑1.表现和建造的统一;

18、建筑形体和功能的配合;2.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 简洁、纯净的体型;1.形体呈阶梯状收分,垂 直线条的强调2.注重装饰几何化,多用 放射状、V形图案3.使用奢华材料,迷幻灯 光,炫耀标榜财富当代Art Deco与各种风格的区别第23页,共67页。第二章: Art Deco建筑建筑语汇及比例关系研究1、 Art Deco建筑语汇分析2、 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3、 Art Deco建筑比例分析第24页,共67页。垂直线条的强化 Art Deco那简洁又不失装饰性的造型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基于线条形式的强烈的装饰性,在原则上灵活运用重复、对称、渐变等美学法则使几何造型充满诗意和富于装饰性。这

19、种创造方式就是赋予形体“意味”的过程,也是将自己的观念注入设计的过程。Art Deco建筑语汇分析阶梯状收分的表现几何化形态的装饰第25页,共67页。垂直化线条的强调 人们在对现代主义、极简主义带来的冷漠和无视人的感情意志表达的反思之后,开始重新审视环境和产品使用过程中人的精神感受,开始趋向于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一种能让居住者“触摸”到的空间感受,同时强调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感性、生动的精神氛围。为了体现高大、雄伟,并炫耀财富的目的,立面竖直线条的装饰,凸现了立面的高大,给人华贵,高尚的尊贵感。Art Deco建筑语汇分析第26页,共67页。Art Deco建筑语汇分析阶梯状收分延续了Art

20、 Deco建筑中的一贯手法,形成了类金字塔状的效果,更能体现建筑的高贵感和档次。阶梯状收分的表现第27页,共67页。将古典的符号去掉琐碎得到了高度浓缩,变的更立体,简约变形。重视几何块体、重复线条,以及曲折线的表现形式。这种创造方式就是赋予形体“意味”的过程,也是将自己的观念注入设计的过程。常用方形、菱形和三角形作为形式基础,运用于建筑内外门窗线脚、檐口及建筑腰线、顶角线等部位。 Art Deco建筑语汇分析几何化形态的装饰第28页,共67页。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第29页,共67页。古典建筑比例划分法则对于在新古典主义之后出现的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也多传承于古典建筑的

21、比例划分法则。古典建筑比例划分法则-1古典柱式 对于古希腊或古罗马的古迹而言,柱式以其各部分的比例尽善尽美的体现了优美与和谐而被推崇和广泛使用并渐渐形成标准模式,于是柱式就作为一种基本法则而广为人知;在每一种柱式的类型中,以柱子底部直径为基准而确定其他各部分的尺寸,比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奥古斯都大帝时期,维特鲁威研究了柱式的典型实例后在他的建筑十书中给出了柱式的图解并严格规定了各部分的尺寸比例大小;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柱子的尺寸也不一样,因此柱式并不以一个固定的计量单位做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开创了大型柱式和复合柱式相叠合的手法,柱式的表现力越发增强;当代建筑中,虽然柱式的细节消失了

22、,但柱式的比例以及通过柱式调整建筑整体尺度的本质功能依然得到传承。 古希腊柱式 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第30页,共67页。古典建筑比例划分法则古典建筑比例划分法则-1古典柱式 古罗马柱式的比例关系如左图所示。塔斯干式、多里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和混合式柱式的比例关系依次为:3:12:4、3:12:4、3:12:4、5:20:7、5:20:7。 3124312431245207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第31页,共67页。古典建筑比例划分法则古典建筑比例划分法则-2黄金分割 古典建筑的比例划分遵循严格的数理逻辑,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是“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Golden Scti

23、on),古希腊人发现,在人体比例中,黄金分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认为不管是人类还是供奉神灵的圣殿,都应该属于一种比较高级的宇宙秩序,因而,他们在庙宇建筑中运用了这些相同的比例。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也在他们的作品中探索了黄金分割的存在及合理性;另一方面,基于完整方形和圆形的来调整立面比例的理论在此时期也被广泛使用。 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第32页,共67页。坦比哀多比例切割坦比哀多的立面比例是基于两个完整的黄金矩形和一个1:根号2矩形的组合。 1:0.618 1:1.414 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第33页,共67页。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克莱斯勒大厦的总体由三个

24、1:根号3的方形组成,分别形成了基座、标准段和头部段三个部分。它们被多次三等分。 克莱斯勒大厦比例切割第34页,共67页。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头部段:13.8中间段:60.4基座段:25.8武康大楼古罗马柱式的比例关系对Art Deco建筑的分段关系有着较大的影响。第35页,共67页。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法则头部标准层基座国际宾馆三段式划分:Art Deco建筑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头部、标准层和基座部分。古典柱式划分法则是Art Deco建筑比例划分的重要依据。下面就对多层和高层Art Deco建筑的比例关系做出研究。第36页,共67页。Art Deco建筑比例分析第37页,

25、共67页。Art Deco纵向比例划分纵向:在竖向立面上一些Art Deco呈现三段式区分,这种三段式的比例关系更多地来源于古典柱式,由头部、柱身和基座组成。3124第38页,共67页。Art Deco多层比例划分头部段:35.5中间段:48.5基座段:16.0建筑高度:4F百乐门舞厅由于形式的需要被放大的头部。第39页,共67页。Art Deco多层比例划分重庆公寓头部段:22.8中间段:52.9基座段:24.3建筑高度:5F第40页,共67页。Art Deco多层比例划分头部段:26.4中间段:42.5基座段:31.1建筑高度:6F密丹公寓第41页,共67页。Art Deco多层比例划分头

26、部段:13.8中间段:60.4基座段:25.8建筑高度:8F武康大楼第42页,共67页。Art Deco小高层比例划分头部段:27.4中间段:57.0基座段:15.6建筑高度:13F和平大厦第43页,共67页。Art Deco高层比例划分头部段:29.4中间段:53.2基座段:17.4建筑高度:22F国际宾馆头部段做阶梯状收分,强调竖向线条,同时在建筑语汇上和标准层部分和谐而统一。第44页,共67页。22.1中间段:62.9基座段:19.563.114.8头部段:17.6Art Deco高层比例划分建筑高度:26FBuffalo 市政厅在比较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中,建筑的分段在各体块中分别进行,

27、同时在整体上保证了整栋建筑的和谐与完美。第45页,共67页。Art Deco超高层比例划分头部段:33.3中间段:33.1基座段:33.6建筑高度:77F克莱斯勒大厦 美国美国超高层在体形上以折线形为主,三段式区分已经不明显,各段的比例也趋近于1:1。第46页,共67页。比例:由以上几例可以基本总结出在 Art Deco的三段式竖向立面上的区分比例,统计得出,对于多层及以下的建筑,其顶部所占的比例一般为13.835.5,标准段的比例为42.560.4,而底部为16.031.1。而对于高层建筑,头部段、中间段和底部的比例也类似,头部段比例为27.429.4,标准版的比例为53.257,而基座段的

28、比例为15.617.4。而超高层建筑的比例关系变化较多,无固定模式。综上所述,Art Deco 三段式的分布基本保持在 1:3:1的比例关系中。一些建筑分段依据古典柱式比例,头部、标准段和基座段大致为3:12:4;而有些建筑为了头部造型的需要、将头部的比例放大。第47页,共67页。第三章: Art Deco高层建筑分段原则及分段方案研究1、 Art Deco建筑分段原则总结2、 Art Deco高层分段方案研究3、 Art Deco高层分段方案比选第48页,共67页。Art Deco建筑分段原则总结第49页,共67页。32F (110+86)1T4体量关系南立面北立面三段式划分体块A体块B体块

29、C常德公寓建筑分段原则总结横向的多体块穿插和纵向的三段式划分关系。第50页,共67页。体块A体块B32F (130+95)1T4体量关系南立面北立面体块C三段式划分建筑分段原则总结第51页,共67页。18F (130+95)1T2体量关系三段式划分体块A体块B体块C南立面北立面建筑分段原则总结第52页,共67页。18F (140+140)1T2体量关系三段式划分体块A南立面北立面体块B建筑分段原则总结第53页,共67页。34F (110+86)1T4三段式划分南立面北立面头部标准层基座建筑分段原则总结第54页,共67页。18F (130+95)1T4三段式划分南立面北立面头部标准层基座建筑分段原则总结第55页,共67页。比例:由前半部分研究可知,建筑整体的三段式比例可参考古典柱式。比例关系控制,即3:12:4.即当建筑层数定义为18层时,其比例关系为3F:11F:4F。当建筑的层数为38层时,比例关系为5F:26F:7F。当建筑的层数为11层时,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