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导言课件5_第1页
《物种起源》导言课件5_第2页
《物种起源》导言课件5_第3页
《物种起源》导言课件5_第4页
《物种起源》导言课件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

2、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1895年11月24日,在英国伦敦,这是很不平凡的一天。 这一天,伦敦众多市民涌向一家书店,争相购买一本刚出版的新书。这一书的第一版一千二百五十册在出版之日即全部售罄。许多读者因买不到它而悻悻然。原先不甚乐意承印它的出版商突然精神一振,又再版三千册,也很快卖光了。欧洲各国不少读者还要求邮购。这在当时确是罕见的。 这本轰动一时的新书就是物种起源。它是进化论的奠基人查理士达尔文的头一部巨著。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

3、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的尊严.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进化论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界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马克斯提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

4、,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世纪自然界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年版) 达尔文 (1809-1882),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22岁剑桥大学毕业。开始学医,后又去神学系学习。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

5、生物学。1831年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 达尔文乘贝格尔号的航程达尔文考察时观察到的鸟类中喙地雀,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一种达尔文雀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形态各异的鸟 达尔文考察时 观察到的龟和收集的甲虫的标本加拉帕戈斯的巨龟 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导言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导言中介绍说明的重点内容是什么?4. 画出文章结构图。想一想宇宙进化,导致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导致人类的起源;人类进化,导致社会起源与发展”,这正是本书中达尔文所要告诉我们的观点。它给物种

6、不灭论、神创论以致命的打击,从此,人们逐渐认识到:宇宙万物是进化的产物,而非神创。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书前有导言,目的是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内容。 阅读课文,列出本文结构提要第一部分:第二部分1.2.3.提前发表的原因内容过简的说明整理成书的过程 4.5.6.7.物种由演变而来介绍研究的方法家禽变异的作用强调观点的正确刻苦钻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谦逊审慎的态度严肃认真的态度亲身实践的精神尊重事实的态度毫不动摇的决心课文结构文章赏析1 第四段的5句话之间关系如何?全段说明了什么观点? 第一句为假设复句,是全段中心句。它的后半

7、句用“是而不是”并列,强调自己的观点。第二句是双重假设复句,补充第一句。第三句是单句,提出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第四句是转折复句,通过事例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第五句再举一例,与上句并列,作用也与上句相同。 全段可以分为两层,说明生物的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2.第五段三句话各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句为过渡句,表明第五段与上文构成因果关系,并提示了问段的主要内容. 第2句是本段关键句,说明作者是怎样研究物种变异原因的. 第3句是对全段内容的小节,强调这一类研究的重要.第六段的关键句在何处?它阐明了什么观点?第2句为关键句.它阐述了由家禽变异研究得到的两个结论:一为大量的遗传的变

8、异是可能的,二为人类选种的力量是伟大的. 这一研究为作者研究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提供了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第七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段共有九句,分为三层。 第1句至第5句为第一层,间接说明研究物种起源和变异有重大意义。 第6句和第7句为第二层,说明创造论是错误的。 第8句和第9句为第三层,说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本文属于科学知识说明文,在语言方面非常的有特色,请说说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请举例说明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使复句内部的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可以第7段为例)其次,修饰、限制性词语用得

9、恰倒好处,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第4段第4句、第7段第6句为例)再次,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有利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第1段、第3段、第7段为例)例一.“188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例二.“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有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难以避免的。”例三.“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例四、“在此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索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计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分析上面带红色的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例一中的“又”“当时 ”“又”说明作才没有满足自己已有的成绩,继续搜集资料。“当时”与“现在”

10、相对而言用“当时”强调了两层意思,二是当时达到的认识水平,二是现在又有了新的发展。例二中的“窜入”用得准确而又生动,它说明了在这项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难免的。例三中的“不是不变的”,这是一个又重否定句,用得很有表现力一、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咱变异这一认识,二、它增强了文章论证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的有力的批驳。第一段:“深刻的印象”“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加以充实”“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段:“华莱斯先生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通过上面的学习,文章怎样体现了达尔文的精神

11、和人格魅力?第一段:“深刻的印象”“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加以充实”“没有轻率地下结论”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段:“华莱斯先生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三段:“还是摘要的性质”“详尽地刊出”避免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可以看出达尔文严肃、审慎的态度和谦虚的精神。 第四段: “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可以看出达尔文决不轻率 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第五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可以看出达尔文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第六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可以看出达尔文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七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深信”“我又确信”可以看出达尔文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通过上面的学习,文章是怎样体现了达尔文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总结: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1 马克思: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2 恩格斯: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3 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