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后专练卷_第1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后专练卷_第2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后专练卷_第3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后专练卷_第4页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后专练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同十三中课后专练卷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右面两幅图片,主要能够反映()A农业产量的提高 B绘图技术的进步C食物物种的交流 D生产方式的发展216世纪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烟草等作物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这是由哪一事件带来的影响( )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的开辟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贸易中心的转移3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清稗类钞记载:“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下列关于辣椒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 B16世纪传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C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 D传入中国后,流行于山

2、东、山西地区4有学者认为:“从美洲传到东半球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果品种则更多,有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辣椒、棉花、烟草、可可豆、菠萝、木瓜等。”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东半球”经济发展的落后 B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C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各地区的联系 D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应用5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甘薯、西红柿、鳄梨、南瓜、菠萝、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和古柯碱、金鸡纳皮等重要药材。材料表明,西欧人早期海外扩张( )A扩大了

3、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C出现了洲际物种大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和重新分布6到了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7水稻在16世纪晚期被引入巴拿马,17世纪晚期被引入南卡罗来纳,从而使得这两个地区分别成为西班牙和英国这两个帝国的谷仓。在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区, 水稻成为传统饮食的一部分,尤其

4、是在英国人引进的印度劳工的居住地,或西非奴隶集中居住的地方。据此可知( )A西、英在美洲竞争激烈 B拉美人民的主食结构发生改变C殖民活动影响作物分布 D拉美成为西、英的原材料提供地8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农业区域化程度提高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 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9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

5、、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C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10新航路开辟后,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物种交流( )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B削弱了土耳其的实力C推动了工业革命爆发 D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11“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有能力像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而且旧大陆的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的牲畜,特别是用于运输和耕种的马和骡,

6、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导致新旧大陆间经济互补而和谐发展 B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面貌C使美洲人口迁移造成旧大陆人口激增 D并未给美洲造成致命打击和巨大破坏12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13新旧两个世界的相遇,不妨看作是两个巨大而相对封闭系统的交汇就像一条运河凿通两个湖

7、泊之后,必然使生活在其中的不同鱼群相互游动。开放和交换可以带来积极的后果,但如果两者差别悬殊,那么大交换首先带来的或许是灭顶之灾。以下不符合这段话主旨的是( )A美国白蛾入侵中国后,到处繁殖蔓延,破坏生态环境B中国的大闸蟹随着船只“偷渡”到英国后,称霸河道C病菌或入侵生物在新环境中出现爆发式增长D物种交流推动全球粮食产量提高,使世界人口激增14中国引进美洲作物,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超过了20种。这些外来作物的引进对中国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

8、括( )A丰富了中国农产品种类 B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C利于充分用地和养地 D提高农产品商业化程度15据测算,清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总面积为733万顷,乾隆十八年已增至993万顷,嘉庆十六年又增至1 051万顷;从乾隆至道光年间,种植玉米的地区已扩展至20省354府州县。这些现象反映了( )A清朝政府大力扶持垦荒 B中西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传统农业转型动力不足 D种植结构发生根本变化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4 欧洲的食物结构(以卡路里为计算单位)摘自弗斯普纳以往的饮食结构图4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欧洲的食物结构”时搜集到的史料。请对其史料价值做出评估和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逻辑

9、清晰,解释合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小麦、葡萄、马匹、牛、猪、山羊和家鸡从欧洲来到美洲,使得食物和营养的供给速度加快。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有玉米、马铃薯、土

10、豆、番茄、美洲辣椒、花生、树薯、番木瓜、番石榴、鳄梨、凤梨和可可(还有一个不那么有营养的移植品种是烟草)到了18世纪,在亚欧人的饮食中,玉米和马铃薯的比重大大提高。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花生和甘薯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粮食作物、禽畜交流的路线和主要内容。参考答案115:CBCCC CCCBA BBDBC16从史料类型看:图表为图像史料。 信息量丰富,能较直观地

11、反映出欧洲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日常食物结构,对研究“欧洲的食物结构”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图表是根据不完整调查画出的,属于第二手史料,只能反映部分人群、部分地区的食物结构。 研究“欧洲的食物结构”,还须补充更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食物结构史料。从史料内容方面:从卡路里份额看;瑞典、帕维亚两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反映出瑞典、帕维亚两地较其他地区食物供给更加充沛,整体生活水平较高。从热量来源看:北欧地区鱼、肉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南欧地区,体现了地区间存在差异性,北欧地区的食物结构更具多样性,而南欧地区食物结构相对单调。但西班牙舰船上的食物结构属于例外,明显鱼、肉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其生存环境(海上丰富的鱼肉资源)造成的。从人群看:以瑞典为例,农业服务者、宫廷、国王、公爵的卡路里份额具有较大差别,可以看出王公贵族和特权阶级其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不同人群食物占有不平衡。从时间看:帕维亚地区从1609到1618年,卡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