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1页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2页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3页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4页
高中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课时训练(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四十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B.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C.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解析】选A。通过观察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选择接近水源的地方布置村落,从配置、外观等多个角度呈现的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A正确;远古居民的村落有码头存在不能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B错误;新石器时代的房屋

2、布局不能体现严格的等级秩序, C错误;悬山式屋顶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德国位于温带不是热带,也非多雨环境,D错误。2.下图为“雅典卫城建筑平面图”,它反映了雅典卫城()A.妙用山地地形的建筑设计B.建筑群主次分明、高低错落C.整体建筑呈现不规则布局D.宗教信仰与军事防御相结合【解析】选C。从材料中“建筑平面图”看不出妙用山地地形,故A错误;从材料中“建筑平面图”看不出建筑群高低错落,故B错误;不规则布局与材料中“建筑平面图”相符,故C正确;作为军事要塞的雅典卫城是宗教崇拜的圣地,但从材料中“建筑平面图”只能看到神庙,故D错误。3.“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

3、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A.“城”与“市”完全分离B.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C.商业活动受到了严格限制D.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解析】选B。依据题干“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可知,材料中的城市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故B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C与材料无关;D与史实不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4.山西平遥古民居的院落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中间是个院子,正面是正房,左右是东

4、、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西厢房更比东厢房低。此建筑格局主要反映了()A.重视风水的迷信思想B.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C.严整和谐的儒家传统D.左右对称的建筑理念【解析】选B。北方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与重视风水的迷信思想无关,故A错误;“正面是正房,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西厢房更比东厢房低”体现的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故B正确;严整和谐的儒家传统与北方四合院体现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不符,故C错误;“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表明不是左右对称,故D错误。5.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

5、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深受宗法观念影响B.突出皇权至上C.体现宗教色彩D.利于邻里和睦【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序”“男尊女卑”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了宗法观念,故A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B排除;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两回事,故C排除;利于邻里和睦反映不了题旨,故D排除。6.明清时期的临清出现“舟车毕集,货财萃止”“十九皆徽商占籍(落户居住)”的现象。此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临清()A.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B.实行严格的坊市制C.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6、解析】选A。材料“货财萃止”“徽商占籍”说明临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市镇,故选A。宋代坊市制已经被打破,B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错误;雇佣劳动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7.中国传统四合院建筑体现了宗法观念对人们起居的影响。家中长辈住在下图中的()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解析】选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四合院是按照中国儒家思想的宗法家族观念组合的有层次序列的前后院落,厅堂、居室的布置一定是长幼有序、尊卑不同,一般来说,家中长辈住在北房,按照方位就是正房甲处,儿女住在厢房乙处和丙处,仆人居住外院丁处,A符合题意

7、,B、C、D与题干不符。8.20世纪60年代,英国伯明翰人口减少8%,伦敦人口减少54万;1970-1985年间,伯明翰与伦敦的人口均出现负增长;19851995年间,上述两个城市的人口基本没有增加。材料表明英国()A.人口逐渐呈现减少趋势B.深受经济危机冲击C.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选D。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英国两个城市的城市人口在不断下降,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城市人口减少,并不代表整体人口减少,排除A;经济危机对城市人口减少没有直接影响,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排除C。9.吴蔼宸在华北国际五大问题中提到:“(20世纪20

8、年代)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B.近代天津最早出现城市公交C.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迅猛D.交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成长【解析】选A。据题意可知,天津市的发展从围绕旧城到沿河流、沿铁路和围绕电车道,都是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发展,说明交通进步推动城市化进程,故选A;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体现“最早”,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天津市的城市化进程,华北的交通事业发展和民族工业成长都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C、D。10.下表体现了1978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这反映了()年份197819801

9、99020002010城市化率(%)17.919.426.436.249.9A.城乡二元结构已基本破解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C.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D.中国城市化发展具有不均衡性【解析】选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B正确。11.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补充。一直到唐代,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A.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实际需要B.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强化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

10、南移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解析】选C。据材料一直到唐代,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从东西平衡到南北平衡,体现了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C正确;辽阔疆域有效管理得益于有力的地方控制,排除A;两京制体现陪都补充都城职能,而非疏散都城职能,排除B;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排除D。12.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D.城市建设世界领

11、先【解析】选B。由材料中时间以及议会的要求和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髙,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故B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13.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摘编自王前福世界城市化发展

12、趋势等材料二近代天津是中外文化碰撞最为激烈、复杂的城市之一。随着九国租界和现代工业的崛起,外国人眼中的天津形象逐渐脱离对北京的依附而独立存在。天津民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材料三1978-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从17.92%提高到43.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 173个发展到19 249个,城镇人口达5.8亿。摘编自迟福林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5分)(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

13、所学简要分析其成因。(5分)【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可得出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根据“天津民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可得出城市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发展。原因:根据“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可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的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西方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题特点:根据“我国城市化率从17.92%提高到43.9%”可得出城市化进程加快。成因:根据“1978-2006年”可得出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政

14、府积极的城市化战略等。答案:(1)特点: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差距大);城市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发展。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的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西方文化的影响等。(2)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成因: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政府积极的城市化战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除了大量棉纺业和丝织业市镇外,明代江南还有一些专业市镇,经营不同的手工业,如盐业、榨油业、笔业、竹木山货业等。这些市镇并非行政运转的结果,而是商业及手工业集聚自然形成的。三教九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很有生机的社会。在浓重的商品气中,却还不能忘了,士大夫们往往

15、会因为市镇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和信息灵通,选择临近的市镇居住。士大夫们在江南营造了不少园林,不但展现财力和成就,也展现他们的文化品位。 材料二16世纪,一个旅行者在小镇过夜的概率是在大都市过夜的概率的5倍。在贵族尽可能地使名下地产增值,君主也想要推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市镇茁壮成长起来。1580年之后的一百年内,瑞典瓦萨王朝颁布了30张新的市镇特许状,以鼓励对新土地的拓殖。与此同时,英国的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在爱尔兰也在兴建特许市镇以引领英国的殖民事业。不是每个小镇都可以存活下来,苏格兰和挪威的自治市和特许市镇有四分之三变成了“鬼城”。 马克格林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同时期欧洲市镇发展的特点。(3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