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纤维吸湿性_第1页
纺织材料纤维吸湿性_第2页
纺织材料纤维吸湿性_第3页
纺织材料纤维吸湿性_第4页
纺织材料纤维吸湿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纺织材料纤维的吸湿性第一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一节 吸湿表征及吸湿机理一、纤维的吸湿指标 1回潮率与含水率 回潮率W: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干 重的百分比。 含水率M:纺织材料中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湿 重的百分比。 式中:Ga纺织材料湿重;G0 纺织材料干重。 目前基本上采用回潮率。 第二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2标准回潮率(1)标准大气条件 国际标准中的规定为:温度(T):20 3(热带为27)相对湿度(RH%):65 3%大气压力: 86106 kPa 视各国地理环境而定。 第三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国标准规定的

2、为:大气压力:1个标准大气压,即101.3kPa(760mmHg柱)温、湿度的波动范围:一级标准:T 202,RH 652%;二级标准:T 202,RH 653%;三级标准:T 202,RH 655%。 (2)标准回潮率 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吸湿达到平 衡时测得的平衡回潮率。 通常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24h以上,合成纤维调湿4h以上。 第四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3)公定回潮率(Wk)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 以标准回潮率为依据,但不等于标准回潮率。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其中: Wi(%)混纺材料中第i种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P

3、i(%)混纺材料中第i种纤维的干重混纺比 第五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常用纤维的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和公定回潮率 纤维种类标准回潮率()公定回潮率()原棉7811.1苎麻(脱胶)7812亚麻8-1112黄麻1216(生麻),913(熟麻)14细羊毛1517-洗净毛-15山羊毛-15干毛条-18.25油毛条-19桑蚕丝8911.0粘胶纤维131513醋酯纤维477涤纶0.40.50.4锦纶63.50.54.5锦纶664.24.54.5腈纶1.22.02.0维纶4.55.05丙纶00氯纶-0氨纶-1第六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常用纱线的公定回潮率第七张,PPT共七

4、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天然纤维由于有杂质和伴生物,纱线的公定回潮率与纤维的公定回潮率不一致。 第八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4)标准重量 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第九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二、纤维的吸湿机理 1. 吸着水分的种类 根据水分子在纤维中存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 (1)吸收水 由于纤维中极性基团的极化作用而吸着的水。 吸收水是纤维吸湿的主要原因。 吸收水属于化学吸着,是一种化学键力,因此必然 有放热反应; 第十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直接吸收水:由于纤维中亲水基团的作用而吸着的水 分子。 如: -0H, -C

5、OOH, -CONH-, -NH2 结合力较强,主要是氢键力,放出热量较多。 间接吸收水:其他被吸着的水分子。 a.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再吸着的水分子 ; b.纤维中其他物质的亲水基团所吸引的水分子。 结合力较弱,主要是范德华力,放出热量较少。第十一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二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2)粘着水(表面吸附水) 纤维因表面能而吸附的水分子。 毛细水和粘着水属于物理吸着,是范德华力,没有明显的热反应, 吸附也比较快。 (3)毛细水 纤维无定形区或纤维集合体纤维间存在空隙,由于毛细管的作用而吸收的水分 。与纤维结构(结晶度)和纤维集合体的结构有关

6、微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微小间隙之中的水分; 大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较大间隙之中的水分子。 (当湿度较高时)。第十三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4) 纤维中的伴生物和杂质 如:棉纤维中果胶 吸湿 脱脂棉吸湿 未脱脂棉第十四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2吸湿过程水分子先吸附至纤维表面,水蒸气向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内大分子上的亲水性基团结合,水分子进入纤维的缝隙孔洞,形成毛细水。第十五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 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 纤维吸、放湿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纤维材料的含湿量随所处的大气条件而变化。 吸湿平衡:

7、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和放出 水分在数量上接近相等,这种现象称之。 第十六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平衡回潮率:将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纤维,放到一个新的大气条件下,它将立刻放湿 或吸湿,经过一定时间后,它的回潮率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值,称为平衡回潮率。 第十七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十八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特点: 1.都是对数曲线; 2.起始段快,以后减慢直至平衡; 3.吸湿平衡所需要的时间70% 时,曲线斜率又明显地增大。 3.纤维种类不同,曲线的高低不同,吸湿能力 强的在上方,如羊毛、粘胶;吸湿能力差的 在下方,如腈纶、涤纶等。第

8、二十二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吸湿等温线与温度有密切的依赖性,所以一般都是在标准温度下试验所得。如果温度过高过低,即使同一纤维,吸湿等温线的形状,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十三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吸湿滞后性(吸湿保守现象) 1.定义: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 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 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 现象称之。 2.产生原因: a. 势能梯度及大分子链的排列结构。 b. 动力滞后等。 第二十四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同一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与放湿等温线并不重合, 而形成吸湿滞后圈。 吸湿

9、滞后值(即差值)与纤维的吸湿能力和相对 湿度有关。在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性大的 纤维,差值比较大。 据资料表明,在标准状态下,差值为: 羊毛 2.0%, 粘纤 1.8%2.0%, 蚕丝 1.2%, 棉 0.9%, 锦纶 0.25% , 涤纶等 吸湿等温线和放温等温线则基本重合。 第二十五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吸湿滞后圈图第二十六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3.应用 a.调湿和预调湿: 调湿:纺织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故实验前, 需要将试样统一在标准状态下放置一定 时间,使达到平衡回潮率。 第二十七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预调湿: 为避免纤

10、维因吸湿滞后性所造成的误差, 需预先将材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烘燥(一 般为4050 去湿0.5l h),使纤维 的回潮率远低于测试所要求的回潮率。 然后再在标准状态下,使达到平衡回潮 率。第二十八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b.车间温湿度调节 如:纤维处于放湿时,车间空气的RH%规定值。第二十九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吸湿等湿线(RH%一定,W-T的关系曲线)1.定义:纤维在一定的大气压力下,相对湿度一 定时,平衡回潮率随温度而变化的曲线, 称为吸湿等湿线。2.曲线: 一般规律:温度愈高,平衡回潮率愈低。但 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由于纤维的热膨胀等 原因,平衡回

11、潮率略有增加。第三十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返回羊毛和棉的吸湿等湿线第三十一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节 影响纤维吸湿的因素 影响纤维回潮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包括:化学结构-纤维大分子亲水基团的数量和极性的强弱;聚集态结构-纤维的结晶度、纤维内孔隙的大小和多少;形态结构-纤维比表面积的大小,截面形状、粗细及表面粗糙程度;纤维伴生物的性质和含量。 外在条件包括:温湿度;气压;原来回潮率的大小。第三十二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一)纤维内在因素 1亲水基团的作用 纤维大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极性强弱 均能影响其吸湿能力的

12、大小。数量越多,极 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 各种基团对 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 合成纤维吸水性都有很大影响。第三十三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如:羟基(-OH)、 酰胺基(-NHCO-)、羧基 (-COOH)、氨基(-NH2)等。 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很大,能与水分子形 成化学结合水(吸收水)。第三十四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纤维素纤维:如棉、粘纤、铜氨等纤维,大分子中的每一葡萄糖剩基含有3个-OH,在水分子和-OH之间可形成氢键,所以吸湿性较大。醋酯纤维中大部分羟基都被乙酸基(-COCH3)取代,而乙酸基对水的吸引力又不强,因此醋酯纤维的吸湿性较低。 第

13、三十五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蛋白质纤维: 主链上含有亲水性的酰胺基、氨基(一NH2) 羧基(一COOH)等亲水性基团,因此吸湿 性很好,尤其是羊毛,侧链中亲水基团较 蚕丝更多,故其吸湿性优于蚕丝。第三十六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合成纤维: 维纶大分子中含有羟基(一OH),经缩醛化后一部分羟基被封闭,吸湿性减小, 但在 合纤中其吸湿能力最好。 锦纶6、锦纶66 大分子中,每6个碳原子上含有一个酰胺基(-CONH-),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 腈纶大分子中只有亲水性弱的极性基团氰基(-CN),故吸湿能力小。 涤纶、丙纶因缺少亲水性基团,故吸 湿能力极差,尤其

14、是丙纶基本不吸湿。第三十七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2纤维的结晶度 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就越强。在同样的结晶度下,微晶体的大小对吸湿性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晶体小的吸湿性较大。第三十八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如: 棉经丝光后,由于结晶度降低使吸湿量增加; 棉和粘胶同属纤维素纤维,每一个葡萄糖剩基上都含有3个一OH,但棉纤维的结晶度为70左右,而粘胶纤维仅30左右,W粘胶W棉。第三十九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纤维无定形区内缝隙孔洞越多越大,纤维吸湿能力越强。如:粘胶纤维结构比棉纤维疏松,缝隙孔洞多, 是其吸湿能力远高于棉的原因之一; 合

15、成纤维结构一般比较致密,而天然纤维组 织中有微隙,这也是天然纤维的吸湿能力远 大于合成纤维的原因之一。第四十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3纤维的比表面积 纤维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 表面吸附能力越强,吸附的水分子数也 越多,吸湿性越好。细纤维的比表面积 大,比粗纤维的回潮率偏大些。第四十一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4纤维内的伴生物和杂质 a. 棉 b. 羊毛 c. 麻 d. 化学纤维表面的油剂 第四十二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外界因素 1温度的影响 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空气和纤维材料温度 的提高,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将会下降。 2相对

16、湿度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水 蒸气的压力越大,也即是单位体积空气内的 水分子数目越多,水分子到达纤维表面的机会 越多,纤维的吸湿也就较多。第四十三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在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因素: 对亲水性纤维来说,相对湿度对回潮率 的影响是主要的, 对疏水性的合成纤维 来说,温度对回潮率的影响明显。 第四十四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3.气压的影响4.纤维原来回潮率大小的影响 由吸湿滞后性我们可知,当纤维材料置于一新的大气条件下时,其从放湿达到平衡时的回潮率要高于从吸湿达到的回潮率。故纤维原来回潮率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十五张,PPT

17、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节 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一、 对重量的影响 Gk=Go*(100+Wk)/100 Gk=Ga*(100+Wk)/(100+Wa)二、对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 纤维吸湿后体积膨胀,横向膨胀大而纵向 膨胀小,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第四十六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纤维的膨胀值可用直径、长度、截面积和 体积的增大率如下式: Sd=D/D; Sl=L/L; Sa=A/A; Sv=V /V 式中:D、L、A、V纤维原来的直径、长度、 截面积和体积; D、L、A、V 纤维膨胀后,其直径、 长度、截面积和体积的增加值。第四十七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

18、22年6月各种纤维在水中的膨胀性能表第四十八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纤维吸湿膨胀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即 SdSl。 同一纤维,可根据吸湿膨胀后各向异性的大小来判断大分子的取向度。不利之处: 使织物变厚、变硬,是造成织物收缩的原因之一。第四十九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三、对密度的影响 W增加,纤维密度增加;大多数纤维在 W=4%6% 时密度最大。 W再增加,纤维密度逐渐变小,因为纤 维体积显著膨胀,而水的比重小于纤维。第五十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几种纤维密度随回潮率变化图第五十一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四、对机械性质的影

19、响纤维吸湿后,其力学性质如强力、伸长、弹性、刚度等随之变化。对强力的影响:a.一般规律是W增加,其强力会下降;b.吸湿能力差的纤维,W增加,强力变化不太显著合成纤维由于较弱,所以吸湿后强力的降低。c.棉、麻纤维,吸湿后强力反而增加;第五十二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常见纤维在润湿状态下强伸度变化表 第五十三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对纤维伸长率的影响: W增加,伸长率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后,减弱了大分子间的结合力,使它在受外力作用时容易伸直和产生相对滑移的缘故。*对纤维的脆性、硬性有所减小,塑性变形增加,摩擦系数有所增加。第五十四张,PPT共七

20、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温湿度对纺织加工的影响很大,主要就是由于纤维吸湿后机械性能发生变化引起的。第五十五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如回潮率太低,则纤维或纱线的刚性变大,加工中易于断裂,如回潮率太高,则纤维中的杂质难于清除同时易于相互纠缠成结或绕在机件上,影响加工的正常进行。第五十六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纤维的刚性和弹性还影响到纤维的相互抱合,使纱线的结构和质量受到影响;吸湿性对纤维变形的影响,反映在加工成品如纱线和织物的长度或尺寸上的不稳定。第五十七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五、对热学性质的影响纤维吸湿放热1.原因:由于空气中的水分

21、子被纤维大分子上 的极性基因所吸引而与之结合,分子 的动能降低而转换为热能被释放出来 的缘故。2.指标:第五十八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吸湿微分热:纤维在给定回潮率时吸着1克水放出的 热量。单位为J/g(水) 各种干燥纤维的吸湿微分热大致接近, 约为837.41256J。吸湿积分热:在一定的温度下,1g干燥纤维从某一回 潮率吸湿到达完全润湿,所放出的总热 量,单位为J/g(干纤维)。 吸湿能力强的纤维,其吸湿积分热也大。第五十九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各种纤维的吸湿积分热第六十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 3.应用(1)吸湿放热与保暖性(2)吸

22、湿放热与纺织材料储存(3)吸湿放热与热工计算第六十一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六、对电学性质的影响高聚物的特殊分子结构,赋予纤维具有高的电绝缘性能。 纤维吸湿绝缘性能下降,介电系数上升,介电损耗因素增大。使纤维的比电阻下降,减缓静电现象。应用:电阻式和电容式电气测湿仪。第六十二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七、对光学性质的影响当纤维的回潮率升高时,纤维的光折射率下降。是由于水分子进人纤维后,引起分子结构作某些改变造成的。第六十三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节 吸湿性的测试方法吸湿性的测试方法: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两大类。一.直接测定法 称得湿重Ga,

23、去除水分后得干重G0,根据定 义求得W。 第六十四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具体的测试方法有:1.烘箱法2.红外线辐射法 3.高频加热干燥法 4.吸湿剂干燥法5.真空干燥法第六十五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烘箱法测试1.原理 2.取样3.确定试验参数4试验步骤优点:检验历史长,测得的结果比较稳定; 缺点:耗电量大,时间长,并易损坏试样; 纤维内的一些油脂或其他物质的挥 发,影响测定结果的真实性; 干重不是绝对的干重。第六十六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红外线辐射法利用红外线灯泡发出来的红外线照射试样,能量高,穿透力强,使材料内部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

24、温度,将水分去除。一般情况下只要520min即可烘干。 优点:烘干迅速、耗电量省、设备简单; 缺点:试验结果不稳定 (温度无法控制,能量分布也不均匀,局部过热而使材料烘焦变质) 第六十七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高频加热干燥法利用高频电磁波在物质内部产生热量以去除水。 高频介质加热法或电容加热法(频率范围为1100MHZ); 微波加热法(频率范围是8003000MHZ)。 优点:从材料内部产生高热,一次烘燥量也比较大,迅速而均匀;加热设备直接作用于被烘燥的物体上,热损失小; 缺点:设备费用高,投资多、耗电量大,运转和维修费用较高, 水汽蒸发过快,常引起纤维曝裂; 微波对人体有害

25、,必须很好加以屏蔽。 第六十八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吸湿剂干燥法将纺织材料和强烈的吸湿剂放在同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利用吸湿剂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容器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0%。 吸湿剂:干燥的五氧化二磷粉末(效果最好); 干燥氯化钙颗粒状(最常用)。 优点:比较准确 缺点:适用于小量试样,否则吸不干,成本高,费时长(一般在室温下达到真正吸干约需46周的时间)。 第六十九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真空干燥法将试样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抽取真空,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再对容器 用电阻丝加热,加热的温度可以自动控制。一定时间后由于水汽被出除, 真空度变小用差压法即可推算水分的含量。 优点:不需要称取干重,工作简便,试样用量很少; 可在较低温度(6070C)下将试样中的 水分去除,烘干时间减少且可避免材料氧化 变质.测定结果精确可靠而设备费用也不高。 第七十张,PPT共七十七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二.间接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