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学经典课件第6章 社会化_第1页
大学社会学经典课件第6章 社会化_第2页
大学社会学经典课件第6章 社会化_第3页
大学社会学经典课件第6章 社会化_第4页
大学社会学经典课件第6章 社会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学概论龙书芹 第六章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也是现代人文科学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将使大家明了: 社会中的新个体并不是生来就能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必须经历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人的需要与环境、教育的矛盾的辩证统一。主要内容:社会化概述;社会化理论;内容与必要条件 重点:社会化的特点、内容、必要条件一、社会化概述1、一个争论:人类的个性和行为是“本性”还是“教养”“本性”说:自然的、天生的“本性”控制了人性发展的所有方面,因此,人的行为、感情和个性等都听命于基因编码“教养”说:将健康的婴儿放在合适的环境里给予“教化”,可以将他们塑造成任何类型、性格和素质的人。

2、约翰.沃森(John B. Watson) 真相是:人性的发展在于两者的结合,基因、生物学方面的因素可以确定人们潜力的大体轮廓和限度,但,这一潜力的发挥程度则取决于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社会化则是理解“本性”与“教养”的相互关系的关键2.社会化的涵义A、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成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B、涵义的理解过程狭义社会化:人接受社会文化并被社会认可的过程广义社会化:个人学习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人格的整个一生。狭义社会化和广义社会化的区别:研究对象,狭义社会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将儿童和少年时期作为主要研究时期;广义社会化则包括青年、中年、甚至老年时期。内容:社会化

3、不仅是一个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过程,也是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使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维持和发展以及人格形成和完善的过程。C、社会化涵义的理解:时间方面: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内容方面:个人社会化关注个人作为社会一员缩影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关系方面:既有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也有个人对社会的能动调试。社会化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个人与社会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D、社会化的特点:强制性与能动性的统一强制性: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动性:社会化的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个人都有一定的选择性;个

4、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的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例子:兽孩的故事由野兽养大的孩子,人们称其为兽孩。20世纪末,世界上发现的兽孩已经达50多个1731年9月,在法国北部香槟地区宋日城堡附近的树林里,发现一个不足10岁的女孩。小姑娘不会说话,但喉头可以发出嘶哑的吼声。在对她进行教化期间,她经常溜出城堡,到附近的河里去捉鱼。在河水里,她动作敏捷,出水时手中总会抓到几条鱼。抓到的活鱼,她先用门牙将其切成若干块,然后生着吞咽下去。她不怕严寒,不喜欢穿衣服。科学家分析认为,小姑娘可能是在北极地带由海豹抚养大的,因此在声音和行为举止上都与海豹相似。1799年,猎人们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的森林里,发现一个约10岁的小

5、男孩,在树上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猎人将其逮住,并取名维克托。维克托不会说话,只能发出近似猴叫的声音。他脾气暴躁,总是想方设法咬东西,晚上要到室外睡觉。维克托虽然在人的呵护下生活了近30年,但最终没有学会人类的语言,只能明白几个简单字的意思。在所有发现的兽孩中,至今没有一个能够改变野兽习惯、恢复正常人类生活的。为什么?学者们认为,因为他们都错过了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不断成长发育的人类大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具备了接收复杂信息输入的能力,一旦这时候某个机遇之窗被封闭了,以后就很难再把它打开。二、社会化的类型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一生的过程,可分为两大阶段和三大类型。1、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一级社会化)

6、指儿童在进入成人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 主要任务: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交际语言、社会规范、内化文化与角色、形成个性人格和完美的自我婴儿期(13):学习语言幼儿期(36或7):游戏玩耍(学习社会角色)学龄初期(6、712):重大转折时期,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度,抽象思维逐步形成少年期(1315):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年初期(1528):延长趋势,“心理上的断乳期”,生活范围扩大,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2、继续社会化(二级社会化) 指个人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继续深入社会化的过程青年继续社会化:工作角色社会化中年社会化:必要性(科技发展、新的角色)、内容老年社会化

7、:去生理化、去社会化(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发生改变)、对待死亡中年和老年社会化由于个体世界观的定型,同时相对于青年来说,由于其接受新事物速度的缓慢,易产生代沟3、再社会化 使个人改变以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建立起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与行为的过程主动与被动 再社会化通常发生在戈夫曼所说的全面控制机构(total institution)中:为了基本改造一个人的人格、价值观和自我认同,把一个人一天24小时完全监管和控制在某个独立封闭的地方。监狱、军队、等等三、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1、个人生物基础条件:大脑语言能力:丰富社会化内容,扩大社会化范围,回事社会化进程思维能力:人能通过实践把从客观现实中所

8、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观念思想和动机学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自我的认识,适应社会生活;与人相处;文化知识情商:戈夫曼认为,一个人一生中成功与否,智商蘸20,情商EQ的作用更为重要。2、外界社会环境条件(社会化因素、场所) (1)家庭 家庭在社会化中的重要性:童年期关键;特殊的社会化场所;情感和爱父母:父与母的作用不同;教养方式(溺爱、严厉、放任、民主型)祖辈:传统的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子女数目、出生顺序兄弟姐妹扮演同伴、竞争者、朋友角色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比较早期: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的身体状况与智力优于非独生子女,行为习惯不如非独生子女80年代中期:无显著差异新世

9、纪:相同之处大于不同之处。在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性格及行为特征上有差异社会化条件的影响:家庭关系以纵向关系为主;家庭条件与情感条件(2)学校减少对家庭的依赖,学习知识与技能隐蔽课程:微型社会,将各种特定角色、身份呈现在人们面前筛选作用筛选假设理论(Screening Hypothesis)筛选假设理论简称筛选理论,又叫做文凭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创始人是迈克尔斯宾塞和罗伯特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等。(3)同辈群体 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地位,而其年龄

10、相近、经常互动的朋友构成的小群体称为同辈群体。一个人可能是几个同辈群体的成员与家庭、学校社会化的不同:未事先安排,没有刻意规划;地位平等;以兴趣为中心;亚文化4.工作单位社会化、社会地位确立检验成果的场所5.大众传媒: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价值观导向作用暗示作用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网络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社会价值观念的灌输者;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指导社会学习的老师(模仿);娱乐消遣的伙伴;逃避现实问题的幻想世界对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家长、老师不再是正确观念的代表;不再是知识和信息的权威;多元价值观与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价值观:多元价值观;人际交往:扩大范围,同时减少现实中人际交

11、往机会,严重者形成网络沉溺(游戏、聊天、信息收集、色情沉溺);个性心理特征:创新、双面性、责任感降低四、社会化的内容 1、从社会化过程的基本活动分学习和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增强生存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谋生的能力学习基本社会规范,确定社会角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及社会,使人形成习惯、传统,约束人们行为。培养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为什么活、应该怎样活、为什么目标奋斗定向稳定作用、培养自我观念,完善人格结构2、从社会化过程发生的重要领域(1)政治社会化 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最早发轫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和 60年代初伴随着社会学、心理学等对“社会

12、化”研究的深入 两方面作用:对于个体,培养个体的政治参与热情和能力;对社会,培养个体对某种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认同、忠诚和责任感。我国的政治社会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由于德治和礼治等政治观念的影响,国家通常用道德社会化来代替专门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并不构成中国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949年之后,政府非常重视政治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前,长期采取政治运动、政治批判等激烈方式。改革后,采取温和的、制度化和常规化的手段。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由以往简单地灌输意识形成转向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就微观层面而言,家庭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在震荡中受到削弱 就宏观层面而言,政治体系引导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也受到强烈冲

13、击 (政治价值观多元化)由于信息的海量递增和传播渠道的极度多元,传统意义上属于国家专控的信息发布及其封锁的权力逐步瓦解,政府可能被迫面临信息内容无法控制的尴尬处境。国家机器灌输传统政治文化的功能受到削弱,政治文化的非群体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西方政治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藉助互联网对我国传统政治文化造成巨大冲击,传统政治文化的继承受到抑制政治责任感的淡化与现实生活中政治行为的减少个人政治意识增强(2)道德社会化 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其论述主要体现在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研究中。五、社会化与人格发展的主要过程和理论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人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人格又

14、称个性,是指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个人心理特征的综合(一)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现位于捷克斯洛伐克, 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938年纳粹分子入侵奥地利,逃往伦敦,翌年在那里不幸去世。他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释(1900);性欲三论(1905);论无意识(1915);自我与本我(1923);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人的行为动机中有许多是无意识的我们通常并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童年的早期经验对其后

15、来的个性发展十分重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上是冲突关系。人生来就具有基本驱力,尤其是性和侵犯行为方面的驱力,如果不对这些驱力加以控制,社会就不可能有秩序。因此,社会将它的意志强加于个人,对个人的驱力加以压制和引导,使其能被社会所接受,不过这种方法常会导致精神疾病或个性反常。他特别强调对性驱力的社会控制,认为这一驱力甚至在婴儿期内就已有所表现,并会导致个人与社会之间经常不断的关系紧张。个性可被分为三个相互作用着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我是个人在出生时和一生中表现出来的驱力的来源;它完全是无意识的,并要求不断及时得到满足。幼儿的自我几乎完全由本我组成,但是儿童很快就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知道本我并不总能得

16、到满足,而且必须经常受到压制。自我是意识我中自觉的部分,它理智地试图在社会环境的需要与本我的驱力之间求得平衡。儿童从其他人那里知道了社会的要求,并最终将这些要求以超我的形式内化于个性之中超我大体上相当于人的良心,是社会道德权威在内心的再现,通过耻辱感和自豪感来左右自我的决定。(二)E.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划分法扩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将人的社会化扩展到人的一生强调社会关系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关系的扩展使人格逐渐走向成熟人格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两种趋向,只有克服每一阶段的危机,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信任与不信任:出生到1岁,与父母信任关系的建立自主与怀疑和羞怯:2-3岁,自主感的培养。父母引导自主;

17、父母溺爱、指责怀疑和羞怯首创性与内疚性:4-5岁,想象力的培养和活动。指导、鼓励助于培养;厌烦、嘲讽内疚和拘谨人格勤奋和自卑:6-11岁,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得到别人好的评价。统一的角色和混乱的角色:12-18岁,自我意识增强,如果形成统一的角色亲近与孤立:青壮时期,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分享友谊和爱情,成功的关键-孤独,害怕社会交往等创造力与停滞期:壮年期,对成就的关注,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富有创造力;否则,陷入自我困境。自我完美感与悲观失望感:老年阶段,幸福生活感到完美or充满悔恨和惆怅,悲观失望(三)R.哈维格斯特的六阶段划分划分为六个阶段,并描述了各阶段的发展任务:幼儿期学习走

18、路;学习吃固体食物;学习说话;学习大小便的方法;懂得脾气的好坏并学会控制;获得生理上的安定;形成有关社会和事物的简单概念;与他人建立情感;学习区分善恶。儿童期学习一般的动作和技能;培养有机体的健康;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学习性别角色和标准;发展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发展概念;发展道德性和价值判断;发展独立人格;发展态度和观念青年期学习与同龄男女的交际;性别社会角色;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保护自己;独立的情绪体验;有信心经济独立;准备选择职业;准备结婚与组织家庭;追求有社会性质的行为;学习行为指南的价值与伦理体系壮年初期选择配偶;学会与配偶一起生活;孩子出生;教养孩子;管理家庭;就职;担任市民的责任;参

19、加社会团体中年期形成市民的社会责任;建立并维持一定的市民水平;帮助孩子成人;充实成人的业余生活;接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的变化;照顾年老的双亲老年期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退;适应退休和收入的减少;适应配偶的死亡;承担市民的社会义务;物质的满足降低;与他人建立快乐而亲密的关系(四)库利(18641929)自我主要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相互作用而发展。核心概念是镜中我,镜指社会,它提供了一面镜子。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我们必须通过别人来确认我们对自己的判断和认识。“镜中之我”不是我们实际看到的样子,也不是别人对我们的真实看法和评价。相反,它是指我们对于别人如何看到和评价我们的理解和解释。换句话说,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或者说是这个人认为别人看他是什么样子的反映。童年期形成的自我概念比在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