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实验研究_第1页
脂肪肝实验研究_第2页
脂肪肝实验研究_第3页
脂肪肝实验研究_第4页
脂肪肝实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概述脂肪肝的病因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脂肪肝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脂肪肝的诊断脂肪肝的防治第二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概 述第三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 脂肪肝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常见肝病,是二十一世纪肝病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对于脂肪肝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脂肪肝已成为消化、内分泌、营养、心血管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四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2011年7月 重庆 第四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 解放军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景民教授

2、指出,未来十年,我国将由“病毒性肝炎大国”转为“脂肪性肝病大国”,应高度重视脂肪性肝病的防治 。第五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正常肝脏脂肪肝第六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脂肪肝大体标本切面第七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大泡、小泡性肝脂肪变混杂小泡性肝脂肪变第八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8重度肝脂肪变,脂变肝细胞达90%第九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9脂肪肝基本概念狭义的定义 肝细胞内的脂肪含量(主要是甘油三酯TG)肝脏湿重的5%,或肝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30%的肝实质细胞出现脂肪变性时,称为脂肪性肝病(fatt

3、y liver disease ,FLD),简称脂肪肝。 第十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0脂肪肝基本概念广义的定义 脂肪肝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第十一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1脂肪肝的分类根据起病方式及病程分类 急性脂肪肝:小泡性 慢性脂肪肝:大泡性或混合性第十二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2脂肪肝的分类根据病因分类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4、 disease,NAFLD)酒精性脂肪肝(AFL)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第十三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3NASH,脂变50%,汇管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HE50)第十四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4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 及预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80%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5%其余的是药物性、中毒性、遗传性、自身免疫性等脂肪肝第十五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5NAFLD的流行病学及预后欧美、日本成人NAFLD检出率2033,其中至少101

5、5%为NASHNAFLD已成为西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第一大慢性肝病及肝酶异常的首要病因亚太地区NAFLD检出率1224第十六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6NAFLD的流行病学及预后代谢综合征(MS)可使NAFLD患病风险增加411倍NAFLD可使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3.811倍肥胖者: NAFL发生率6090%,NASH为2025%,肝硬化28%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NAFLD检出率分别为2178%、2792%,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达50%70%,且多为中度以上第十七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7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患

6、NASH危险性比一般人高2.6倍第十八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8中国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 范建高,世界华人消化杂志,01年第1期;中华消化杂志,02年第2期818名北京市干部:18.3%4009名上海市职员:12.8%1050名北京市职工:11.01119名南京市干部:10.2%11372名绍兴市职工:9.58%3015名杭州市工人:5.2%4100名大庆油田工人:5.15%四川10个寺庙和尚:0.27%来自广州的一项长达3年的队列研究显示,2003年NAFLD患病率为16.3%,而2008年则高达20.5%第十九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192011年,北

7、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导成军教授对北京市居民(3762名)FLD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市常住居民 FLD35.1% NAFLD31.0% AFLD4.1% 在过去的710年,中国发达地区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增加了一倍第二十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0NAFLD的预后NAFL近期预后良好NAFL有1240%患者813年进展为NASHNASH约有25%患者在813年发展为脂肪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功能衰竭的概率高达3040%第二十一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1NAFLD相关肿瘤2014年上海国际消化系统疾病

8、会议: 福建漳州报道1例手术证实NAFLD相关肝癌,癌旁组织并无肝硬化。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Bin Gao教授也有类似的报道 提示:NAFLD可以不经过肝纤维化、肝硬化就发生肝癌 有研究表明, NAFLD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包括直肠癌、乳腺癌等,也是目前研究的一项热点第二十二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2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情演变脂肪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堆积致肝肿大可逆转纤维组织形成纤维组织无法逆转结缔组织生成破坏肝细胞病变不可逆转第二十三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3酒精性肝病ALD的流行病学及预后欧美国家嗜酒人群中ALD患病率高达84%,其中2030%发展为

9、肝硬化在美国,ALD为慢性肝病最常见病因,每年 1.52万人死于ALD我国居民ALD发病率为45%,北方南方女性对酒精敏感性高,但由于男性嗜酒者多见,ALD男女比例约2:1第二十四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4酒精性肝病ALD的诊断标准第一条: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 折合乙醇量40g/d,女性20g/d; 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80g/d)第二十五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5 酒精量: 饮酒量酒精度(%)0.8以56度二锅头为例 饮用180ml就超过80g 饮用700ml就超过300g*喜力啤酒1000ml40g第二十六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

10、2年6月26ALD的流行病学及预后酒精量80160g/d,其发生率增长525倍 酒精量300g/d,8天后就出现酒精性脂肪肝AFLD比NAFLD 患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显著增高(20%对1%) *美国胃肠病学会统计,男性平均每天饮用80g酒精,可能在10年内发生肝硬化,而女性消耗同等量酒精,5年内就发生肝硬化第二十七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7脂肪肝的病因第二十八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8一、营养性因素1、肥胖病 NAFLD最常见和最肯定的病因 肥胖伴酗酒者脂肪肝发生率达90%以上2、胃肠外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过长可导致肝细胞脂肪变和NASH3、营

11、养不良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或胆碱、卵磷脂等缺乏第二十九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29二、化学性致病因素1、工业毒物 苯、二氯甲烷、二氯乙烯、钡盐等 NAFL CCl4、砷化物、三氯甲烷、磷等 肝细胞坏死合并脂肪变2、药物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大量四环素、雌激素制剂、氨甲喋呤、胺碘酮等3、酒精中毒:90%酒精在肝脏转化为乙醛第三十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0三、内分泌代谢因素1、糖尿病 2型糖尿病5070%合并脂肪肝,且大多为中度或中度以上的脂肪肝 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高胰岛素血症有较强的关联2、高脂血症 关系最密切的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

12、发病率为6080%,常伴有肥胖和糖尿病3、皮质醇增多症、妊娠等亦可导致脂肪肝第三十一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1四、生物性致病因素 肝炎病毒HBV和HCV感染可引起脂肪肝 特别是HCV感染患者中80%伴脂肪肝五、遗传因素 先天性代谢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半乳糖血症、 肝糖原贮积病等 遗传易感性:肥胖、糖尿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六、其他 免疫性疾病如SLE、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部分病因不明脂肪肝隐源性脂肪肝第三十二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2酒精中毒、肥胖、糖尿病 脂肪肝的三大病因第三十三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3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第三十四张,PP

13、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41998年Day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第一次打击 各种病因作用 肝细胞脂肪代谢异常,肝内脂肪沉积第二次打击 肝细胞脂肪变性 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细胞因子等作用下第三十五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5NAFLD的发病机制脂质代谢障碍激素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IR) 瘦素抵抗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因子的作用第一次打击第二次打击第三十六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6肝脏在脂肪代谢中占据中心地位饥饿脂库脂肪动员脂肪酸肝脏-氧化酮体肝外组织(脑、肌肉)利用输出饱食葡萄糖代谢乙酰CoA合成脂肪酸、胆固醇VLD

14、L (TG+胆固醇+磷脂+载脂蛋白)脂肪组织贮存输出第三十七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7-氧化脂肪酸脂酰辅酶A线粒体-氧化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酮体肝外组织氧化供能左旋肉碱第三十八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8脂质代谢障碍1、血中游离脂肪酸(FFA)增加2、碳水化合物摄取过多3、肝细胞线粒体-氧化障碍4、VLDL合成障碍第三十九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39胰岛素抵抗(IR) NAFLD的发病机制定义:指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或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生物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原因:胰

15、岛素生物活性下降,或靶器官、靶组织上的受体障碍及受体下调,或受体后缺陷,对胰岛素表现为一定的抵抗性,敏感性下降*IR是代谢综合征的“共同土壤”第四十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0胰岛素是调节脂肪合成的主要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抵抗(IR) NAFLD的发病机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脂肪动员(-)(-)脂肪组织内的脂蛋白脂酶脂肪酸进入脂肪组织合成与贮存(+)(+)血中游离脂肪酸第四十一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1IR胰岛素抵抗(IR) NAFLD的发病机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TG脂酶)活性增强脂肪动员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脂肪组织合成与贮存血中游离脂肪酸肝内TG合成入

16、肝脂肪肝第四十二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2瘦素是肥胖基因(ob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合成作用: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抑制脂肪合成、 增加能量消耗 *瘦素抵抗患者 (1)食欲增强,脂肪合成增多,肥胖 (2)高瘦素血症,干扰胰岛素的生理功能,诱 导IR ,促进肝内脂肪贮积瘦素抵抗 NAFLD的发病机制第四十三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3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 NAFLD的发病机制肝组织内脂肪酸和TG增多 线粒体-氧化速度代偿性 活性氧(ROS) ROS 激活磷脂酶A2 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 PG、LT等 激活NF-B: 细胞因子表达

17、增强 TNF、IL-8等 O2 OH 1O2 H2O2脂质过氧化反应生物膜结构功能破坏抑制膜蛋白功能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不饱和脂肪酸第四十四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4细胞因子的作用 NAFLD的发病机制肝组织脂肪酸、ROS增多激活Kupffer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TNF、TGF-1、PDGF等肝细胞炎症、坏死、肝纤维化第四十五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5细胞因子的作用 NAFLD的发病机制转化生长因子(TGF-1) 肝纤维化主要始动因子之一 TGF-1 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 肌成纤维细胞并分泌胶原纤维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目前已知的H

18、SC最强的丝裂原,能刺激HSC活化增殖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第四十六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6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长期大量摄入酒精是导致ALD的主要原因酒精对肝脏直接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细胞因子的作用第一次打击第二次打击第四十七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7酒精对肝脏直接毒性作用 AFLD发病机制乙醇乙醛乙酸乙醇脱氢酶ADH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MEOSNAD+NADH乙醛脱氢酶NAD+NADH促进自由基产生,促进膜的脂质过氧化与丙二醛(MDA)等形成加合物 损伤肝脏抑制VLDL合成 肝内TG转运障碍,肝TG堆积乙醛NADH/NA

19、D+ 抑制线粒体三羧酸循环 -氧化 肝内TG堆积第四十八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8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 AFLD发病机制酒精含量高时,其代谢主要由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MEOS)起作用MEOS主要成分为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在酒精诱导下活化,产生大量ROS,引发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造成肝组织炎症、细胞损伤第四十九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49细胞因子的作用 AFLD发病机制ROS等激活Kupffer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TGF-1、PDGF等 促进肝纤维化* TNF在ALD中占重要地位 长期大量饮酒 肠道菌群过度生长,肠粘膜屏障通透性

20、 肠细菌移位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激活Kupffer细胞释放大量TNF 组织炎症反应、肝细胞凋亡、坏死 激活中性粒细胞,增加ROS的生成第五十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0脂肪肝实验模型的建立方法第五十一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1理想的实验模型与人类疾病特征相似病变有一定发展过程,与人类发病过程相似形成率高,动物死亡率低,重复性好造模方法简单易行,对实验人员无伤害造模停止后组织学病变逆转缓慢,便于药物干预研究第五十二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2脂肪肝实验模型NAFLDAFLD特殊品系脂肪肝动物模型营养失调性脂肪肝动物模型毒物或药物性脂肪肝动物

21、模型体外诱导模型复合模型急性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慢性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体外诱导模型第五十三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3特殊品系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 (基因突变或基因敲除)1、ob/ob小鼠、db/db小鼠(或fa/fa大鼠)ob/ob小鼠ob基因自发突变db/db小鼠db基因自发突变fa/fa大鼠fa基因自发突变瘦素受体缺乏瘦素抵抗瘦素缺乏*可出现与人类NAFLD相似的特征: 过度摄食、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第五十四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4特点:该模型虽有明显的IR,但不能自发地由单 纯性脂肪肝发展为NASH、肝纤维化解决方案:+蛋氨酸-

22、胆碱缺乏(MCD)饮食、 或内毒素、或酒精、或高脂饮食、或再灌 注损伤方可演变为NASH、肝纤维化意义:研究由肝脂肪变向NASH进展、 NASH向 纤维化进展的良好模型第五十五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5特殊品系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2、幼龄内脏脂肪变小鼠(JVS)模型 系统性肉毒碱缺乏模型表现:出生328天,小鼠生长缓慢,肝肿大,肝 细胞脂肪变性机理:肉毒碱是转运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 所必须的物质。第五十六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6特殊品系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3、FLS小鼠模型 1999年Soga等用同系交配法建立了一种无过度摄食、

23、不出现肥胖和糖尿病而伴有脂肪肝的新品种。 表现:新生的FLS小鼠的肝细胞内即有细小的脂肪颗粒聚集,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肝脏 TG含量较同龄小鼠升高5倍,伴ALT和AST增高、炎症反应,而血脂无异常。 12个月多自发形成肝细胞癌(HCC),但未见肝硬化意义:可作为人类非肥胖、糖尿病而伴有脂肪肝和人类NASH相关HCC机制研究的模型第五十七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7特殊品系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特殊品系动物模型因基因突变或缺失,引起脂肪代谢障碍,能自发形成脂肪肝缺点: 1、可建立先天性和幼年型脂肪肝模型,但不适于后天营养障碍所致的脂肪肝的研究 2、多缺乏NASH和肝纤

24、维化的自然演变过程,仅适合NAFLD特定发病机制的研究3、实验动物成本高,来源较困难,死亡率高,缺乏广泛应用的可行性第五十八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8营养失调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1、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模型 国际上经典的NASH动物模型机理:蛋氨酸、胆碱缺乏导致线粒体-氧化障碍、 VLDL合成减少表现:MCD饮食小鼠,2周后形成NASH, 肝内可见活化的巨噬细胞浸润,伴NF-B激活、炎性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等表达增加,12W出现肝纤维化特点:MCD饮食模型有明显的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与人类NASH相比,动物多出现ALT过高、TG过低、不引起I

25、R等表现第五十九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59意义:用于NSAH及肝纤维化的机制及药物筛选、药物干预研究,并为非肥胖而伴NASH等特殊脂肪营养障碍疾病提供研究思路缺点:MCD饮食价格昂贵,且不符合人类膳食结构第六十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0营养失调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2、高脂饮食(HFD)模型 国内最常用的模型配方:多种,构造原理基本一致,主要差别在于饮食中脂肪占供能物质的比例不等(10%71%),含或不含高碳水化合物特点: A、造模周期长,约412W,甚至半年,成功率高 B、病变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上与人类NAFLD 最相似,

26、且多合并肥胖、IR等第六十一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1高脂饮食常用配方A、华天懿等: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W 基础饲料50% +猪油10%+奶粉10%+鸡蛋30%表现:大鼠第2W 开始体重增长加速,至第4W 体重已明显高于对照组,肝TG、胆固醇明显增加,肝细胞脂肪变。意义: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自然发病过程相似,对该病及并发的脂肪肝的防治研究有一定的意义第六十二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2高脂饮食常用配方B、祁培宏等:普通饲料喂养大鼠1W,再用脂肪乳剂灌胃4W 乳清酸5 %+胆固醇10% +猪油20%+蛋黄粉1%表现:肝脏体积变大,湿重增加,色黄,切面油腻;H

27、E染色肝细胞呈大泡性脂肪变,血清、肝脏TG、胆固醇显著升高第六十三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3高脂饮食常用配方C、徐正婕、钟岚、范建高等:HFD饲养雄性SD大鼠 标准饲料88 %+猪油10%+胆固醇2%表现: 4 w出现肝脂肪变;8 w呈现单纯性脂肪肝;12 w形成NASH,伴ALT水平升高;24 w出现明显窦周纤维化;3648 w纤维化加剧意义:本模型与人类肥胖症合并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的病例极为相似,可用于血脂调整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药理研究第六十四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4高脂饮食常用配方D、美国Charles等:高脂液体饲料喂养SD大鼠 脂肪

28、71 %+碳水化合物11%+蛋白18%表现:3周可形成全小叶肝细胞脂肪变,伴有TNFa和I型胶原mRNA 的表达增强,可诱发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意义:造模方法简单,所需时间较短,与人体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机制相似,是一种用于该病研究的经典模型缺点:每天灌胃较为繁琐,操作不当可引起动物窒息死亡第六十五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5营养失调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3、高糖饮食大鼠模型 高蔗糖/果糖饮食 *在Wistar大鼠的饮用水中加入10%蔗糖,48小时内即能在其体内观察到脂肪酸合成增加 *SD大鼠在含蔗糖70%的饮食喂养后出现肥胖,23周可形成脂肪肝,并伴有参与脂肪合成的酶

29、类增加,雄性鼠肝损伤更为严重意义:形成机制与部分人群,尤其是女性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脂肪肝相似。但是雄性鼠比雌性鼠对高糖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更高的易感性第六十六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6营养失调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4、禁食后高糖饲料诱发大鼠脂肪肝模型*Leclercq等将雄性Wister大鼠禁食48h后给予高糖饲料,2d后大鼠肝内脂肪含量较正常增加235%,呈现肝细胞单纯性脂肪变性意义:禁食后再进食导致脂肪肝的可能机制为肝脏合成脂肪酸和脂肪酸的循环失衡,TG的合成和分泌失衡第六十七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7营养失调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5

30、、玉米油注射大鼠脂肪肝模型 墨西哥TerrazosLuch等采用皮下注射玉米油的方法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6、全胃肠外营养(TPN)脂肪肝模型 予成年大鼠深静脉插管,导管接电脑输液泵,将营养液以3ml/h的滴速持续滴注。静脉营养液中非蛋白能量占33%以上,1W后大鼠肝脏即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 此造模方法时间短、成功率高,但操作复杂,限制了实验的广泛应用第六十八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8毒物或药物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1、四氯化碳(CCl4)诱发模型 CCl4 0.5ml/kg,每周3次,大鼠皮下注射 表现:短时间内即可观察到中央静脉周围中重度大泡性肝细胞脂肪变,伴炎症

31、及坏死;6W可出现肝纤维化;12W可见肝硬化。机理:CCl4诱导CYP2E1激活及严重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肝细胞结构和功能破坏优缺点:模型复制率100%,但死亡率高达2040%第六十九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69毒物或药物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2、四环素诱发模型 *雄性大鼠一次性口服四环素1 g/kg,在24h即可见肝细胞小泡性脂肪变,并伴胆固醇、TG合成增加及脂肪酸-氧化受抑制。 *另有报道,经四环素单次诱导即可使肝脏TG水平增加270%,并出现小泡性脂变。机理:四环素沉积于肝细胞线粒体,抑制线粒体DNA复制,干扰mRNA翻译成载脂蛋白,继而影响肝内TG的转运及线粒

32、体脂肪酸的-氧化第七十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0毒物或药物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NAFLD模型 药物或毒物诱导模型具有成型时间短、方法简便、病变明显等特点 但其发病机制、病理、病理生理改变与人类常见脂肪肝类型差异较大,未出现肥胖和IR,且动物肝损伤严重,死亡率高第七十一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1体外诱导模型 NAFLD模型 肝细胞株脂肪变性模型*2002年日本Okamoto等,用含有1 mmolL油酸的细胞培养液培养人HepG2细胞24h,成功地建立了一个体外的脂肪肝模型,细胞内TG增加*以正常成人肝细胞株(L-02)等为材料,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G、

33、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脂质建立体外脂肪肝模型意义:应用此模型可在细胞水平进行脂肪肝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的体外研究第七十二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2复合模型 NAFLD模型目的:在基因模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营养、药物诱发模型,试图使新模型的表型与人类NAFLD更接近,并能反映疾病从单纯性脂肪肝向NASH进展,NASH向肝纤维化进展的过程常见复合模型:ob/ob小鼠+MCD饮食,db/db小鼠+MCD饮食,fa/fa大鼠+HFD等意义:复合模型均可产生IR、肥胖以及NASH和纤维化,最大程度地模拟了人类NAFLD的复杂性,病理变化显著,是一种极具潜力的NASH模型第七十三张,P

34、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3急性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 AFLD模型健康成熟雄性Wistar或SD大鼠, 自由饮水+普通饲料 1、56度白酒灌胃,每次7ml/kg,每日2次 2、腹腔注射一定浓度乙醇,每次20ml/kg,每日2次 12W后成功复制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症细胞浸润。 灌胃法明显优于腹腔注射法,后者死亡率高,且不符合人类的饮酒习惯第七十四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4慢性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 AFLD模型1、酒精液体饮料模型 A、大鼠模型:Keegan等在饮水中加40%酒精,29W后实验鼠出现肝细胞脂肪变、炎症、坏死和中央静脉周围硬

35、化优点:造模方法简单,与人类酒精性肝病相近缺点:耗时长,且大鼠厌酒,摄入量难以控制 B、微猪模型:固体饲料+占每日热量40%的酒精饮料,1个月后血ALT升高,12个月后出现肝细胞脂肪变,局灶性炎细胞浸润及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优点:微猪可随意食用酒精饮料,与人类酒精性肝损伤较接近和较自然的动物模型缺点:造模时间长,费用较高第七十五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5慢性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 AFLD模型2、酒精灌胃模型 A、Tsukamato-French大鼠模型Tsukamato-French等给SD大鼠手术植入胃管,持续注入含酒精的液体食料,维持大鼠血中200300mg/dl的酒精浓度

36、。表现:造模3个月,成功的建立了从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中央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至肝纤维化的进行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优点:可完全控制酒精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且病变符合进行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演变规律缺点:造模技术复杂、实验设备较昂贵、强制性持续注入含酒精食料,不符合人类脂肪肝形成过程 第七十六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6酒精灌胃模型B、美国Iimuro等选用年龄和体重匹配的雌性和雄性Wister大鼠,酒精灌胃(11-12g/kg/d)4W,雌性大鼠血清AST高于雄性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炎症及坏死亦以雌性鼠发展更快、更严重,累及全小叶,说明雌性大鼠对乙醇导致的肝损伤更敏感 C、范建高

37、等在大鼠高脂饮食基础上,用60%的酒精15mg/kg灌胃,每日2次,3个月后出现轻、中度肝细胞脂肪变,6个月时出现中度以上脂肪变、局灶性炎症伴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第七十七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7慢性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 AFLD模型3、 Liber-Decarli大鼠模型 Liber和Decarli配制出含酒精和全营养素的液体食料:糖类47%(其中36%的热量由酒精代替),蛋白质18%,脂肪35%,及适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造模大鼠只喂该食料,酒精摄入量达1218g/kg,造模4W即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 优点:Liber-Decarli液体食料已商品化出售,还可用于小

38、鼠、家兔、豚鼠等。该模型简便易行,费用低,形成率高及稳定性好第七十八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8体外诱导模型 AFLD模型2010年廖于等用含0.28%乙醇的培养液,培养人正常肝细胞株(L-02)。诱导、传代至第30代(Ld30,6天为一周期),L-02细胞发生脂肪变,细胞内TG显著增加,即AFLD模型成功建立。第七十九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79我们的造模方法1、NAFLD大鼠模型 20%玉米油(高温煮沸)+80%普通饲料,自由饮用清水。 大鼠进食量多,体重增加明显。 6W后肝组织内弥漫性细胞脂肪变性,部分肝组织出现点状或灶状坏死,炎症细胞浸润,血清TG、

39、AST、ALT,肝脏TG均显著增高。造模成功。第八十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80我们的造模方法2、高脂-酒精混合性脂肪肝大鼠模型 高脂饲料(同上),56度白酒灌胃(10ml/kg),每日1次,自由饮用清水。 *6W后,血清TG、AST、ALT,肝脏TG均显著增高,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较明显,坏死灶多见,部分可见纤维组织增生。 脂肪肝复制成功率100%,脂肪性肝炎发生率45%优点:两种模型,均是模拟现代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脂肪肝的成因,符合人类脂肪肝的演变过程,方法简单易行,原料价廉易得,耗时较短,成功率高。第八十一张,PPT共九十五页,创作于2022年6月81高脂+酒精组,大泡、小泡性脂变混杂,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高脂+酒精组,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