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镇坪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_第1页
陕西安康镇坪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_第2页
陕西安康镇坪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_第3页
陕西安康镇坪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_第4页
陕西安康镇坪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陕西安康镇坪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都必须经过()。 A咽B喉C口腔D食道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结构。咽是食物人食管和呼吸介质(水或空气)入鳃或肺的共同通路。咽介于口腔和食管之问。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的课程内容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 ) A.归纳概括B.演绎推理C.批判性思维D.模型与建模 答案:A解析:“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可以通过分析。 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

2、反应的关系总结得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思维。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演绎得出个别结论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是以提出疑问为开始,最终得出有说服力的解答的思维过程。模型与建模是指学生尝试建立生物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体验这一思维过程, 并最终获得或加强对有关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与学习。故本题选A。 3为了提高植物的抗病毒能力,科学家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抗体基因并成功导入植物体内,从而使植物产生相应的抗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获取抗体基因所用的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只要导入抗体基因,植物就能产生有活性的抗体C.该事例可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D.转基因植物

3、性状的定向改变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答案:C解析:4当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时,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A.人体骨骼肌产热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人体骨骼肌产热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C.人体血流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加D.人体骨骼肌产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加 答案:A解析:当人处在寒冷的环境中时,为维持体温机体会做出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来增加机体的产热,以补充机体在寒冷环境中散失的热量。如骨骼肌、肝脏等产热增加。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同时,身体也会做出一系列减少散热的反应,如汗腺分泌减少、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故本题选A。 5洋葱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有丝分裂

4、实验中,剪取洋葱根尖23cm制作装片B.观察质壁分离实验中,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做材料C.观察叶绿体实验不能选洋葱鳞片叶内外表皮细胞做材料D.观察DNA、RNA的分布实验可选洋葱内表皮细胞做材料 答案:A解析: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应剪取洋葱根尖23mm制作装片,只有分生区细胞正在分裂,剪取过长影响实验观察效果,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泡内含紫色的色素,用作观察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便于观察细胞失水与吸水过程中的变化,B正确;洋葱鳞片叶内外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用作观察叶绿体实验的材料,C正确;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色素,便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可选做材料D正

5、确。 6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依次是( )。秋水仙素聚乙二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灭活的仙台病毒草酰乙酸 A.B.C.D. 答案:C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常用的诱导剂是聚乙二醇(PEG),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 7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生成的ATP数量是( )。A.12B.24C.38D.60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有氧呼吸中的能量代谢。在细胞内,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存储在ATP中,形成ATP 的高能磷酸键需要30.54 kJmol能量,所以形成ATR的数量为:116130.54=38 (mol)。 8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

6、叙述,正确的是( )。 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答案:D解析:双受精是指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含3n染色体的受精极核,故A错误;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的顶细胞与基细胞不能说哪个在上,B错误;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所以C错误;只有D正确,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9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全能性是( )。A.逐渐增强B.逐渐变窄C.保持不变D.随机变化 答案:C解析:知识点:细胞核全能性

7、的相关知识。细胞核全能性指细胞虽不具备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但是当将其细胞核通过核移植等方法导入去核的卵细胞或受精卵,经过受体卵细胞质的诱导去分化、体细胞核和受体卵细胞质共同作用,依然可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因此其全能性是始终存在的 10与酶活性无关的是( )。A.底物B.温度C.pH值D.抑制剂 答案:A解析:知识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pH值和酶抑制剂。 11关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

8、靶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C解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A正确;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故B正确;甘油是脂溶性物质,因此穿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故C错误;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以调节细胞代谢活动,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故D正确。 12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B.C.D. 答案:C解析: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被突破后病菌进入内环境,第二道防线为体

9、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而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为体外物质,应属第一道防线。 13海藻、节肢动物、鱼类、细菌、真菌等各种生物生活在浅海里,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B种群C生物圈D生态系统 答案:A解析: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种群是指在特定时间和一定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和: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整体;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由题意,不包含无机环境,这些生物构成的是一个群落,故选A。 14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

10、育所需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证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答案:D解析: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仍具有全能性,故A正确。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物质,故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故C正确。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并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故D错误。 15下列过程不属于克隆的是()。 A利用柳树枝条繁殖植株B壁虎断尾后长出新尾巴CPCR扩增抗除草剂基因D单个大肠杆菌形成单菌落 答案

11、:B解析:克隆原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现在一般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利用柳树枝条繁殖植株属于无性生殖,相当于克隆,A正确。壁虎断尾后长出新尾巴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不属于克隆,B错误。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其扩增基因的过程即DNA的复制过程,属于克隆,C正确。单个大肠杆菌通过二分裂增殖逐渐形成大肠杆菌单菌落,二分裂是无性生殖,属于克隆,D正确。 16用基因型为DdTt水稻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幼苗期用适

12、当秋水仙素处理,经过此种方法培育出的二倍体水稻植株(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为使染色体直接加倍。另外花粉粒属于单倍体,因此加倍后均为纯合子。故本题选择C选项。 17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交换资源,并和组内同伴进行讨论。该教师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概念图 B合作学习 CSTS 教育 D探究式学习 答案:B解析: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 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 助性学习。STS 教育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

13、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其目的是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探究式学习是指 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动手做、做中学,主动 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 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本题强调的是教师鼓励学生交换资源,并和组内同伴进行讨论。该教师运用 的教学策略是合作学习。 18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有一个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前,王老师先给学生做演示,以展示各种实验现象。但在实验

14、过程中,王老师在装有还原糖和蛋白质的试管里都加是的斐林试剂,导致装有蛋白质的试管实验现象不明显。有同学开始质疑:“怎么老师也不会做实验”有个同学指出是老师试剂加错了,应该加双缩脲试剂。场面一度很尴尬,此时王老师适宜采取的处理方法是( )。A.不理会学生的发言,重新做一次实验B.训斥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让他们自行实验C.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说自己是给大家一个错误的示范D.解释自己没错,刚才只是操作失误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描述,确实是教师自己操作有误,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此时教师应正视自己的错误。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说明这只是一个错误示范,目的是让学生在自行完成实验时避

15、免同样的错误,也能维护教师的威信,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A、B、D项的做法,无法解释学生对老师的质疑,还会打消指出问题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9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时,在导入部分展示初中生物学习中所观察过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黄瓜表层果肉细胞、黑藻叶片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请分辨出展示了哪几种细胞分别描述一下它们的形态,他们的共同结构有哪些”这样的提问属于( )。A.理解提问B.综合提问C.分析提问D.运用提问 答案:D解析:理解提问多用于对新学知识与技能的检查,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综合提问要求学生在脑海里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

16、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运用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或回忆过去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综上所述,题干中教师的提问是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用已学知识回答问题,属于运用提问。 20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双受精是指两个极核分别与两个精子结合B.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细胞,顶细胞在上,基细胞在下C.玉米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组成D.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答案:D解析:双受精是指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

17、结合,形成含3n染色体的受精极核,故A错误;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的顶细胞与基细胞不能说哪个在上,B错误;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所以C错误;只有D正确,胚芽是由顶细胞发育而来的。 21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B针对性和生动性C多样性和强化性D简明性和启发性 答案:C解析:运用教学语言需遵循的原则是科学性和学科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简明性和启发性。 22教师在讲授“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时,采用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小结,这种结束方式属于( )。 A.系统归纳B.比较异同C.领悟主题D.巩固练习 答案:A解析:本题

18、考查的是结束技能的类型。系统归纳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脑动手,总结知识的规律、结构和主线,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的方式。小结时,可采用“纲要信号”、概念图或列表对比等方式。 23图4示意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过程,学生开始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起点和完成课程学习的终点分别对应的点是( )。 A.a,bB.a,cC.b,cD.b,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关知识。学生在开始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认知积累(a),以此为基础进行生物学习。学生开始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其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以b为起点,完成课程学习之后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了极大的提升(c)。但课程结束后

19、,随着知识的迁移、实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还会有持续的提升(d)。因此,在图示的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进阶图中,学生开始中学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起点和完成课程学习的终点分别对应的是b、c。C项正确。 24图3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 )。A.B细胞B.效应B细胞C.T细胞D.效应T细胞 答案:C解析:图示为人体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

20、酶等。细胞免疫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参与的细胞称为效应T细胞。图中X为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是由T细胞或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后增殖分化后形成的,故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T细胞或记忆细胞. 25图1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图中),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A.1和3B.2和6C.2和5D.2和4 答案:C解析: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分析家庭A可知,该家庭的父亲正常,其女儿一定正常;母亲患病,其儿子一定患色盲。但2是患色盲的女儿,说明2不是A家庭中的孩子。B家庭中与2发生调换的可能是3或5,根据选项判断

21、选C。 26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4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案: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是种群

2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A项,该昆虫的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正确;B项,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错误;C项,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无机环境进行着相互选择,正确;D项,自然选择能使种群基因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正确。 27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

23、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答案:C解析:28在“探究肝脏中酶的最适pH”教学中,使用下图所示的工作单进行评价,该评价属于( )。“探究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工作单提出问题:pH对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够催化分解,生成和。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是多少?A.过程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鉴定性评价 答案:C解析:知识点:教学评价的种类。诊断性评价旨在发掘、鉴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或教学缺失,供调整教学方案参考,如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等。本题是在“探究肝脏中酶的最适ph”教学中所应用的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C项正确

24、。A项: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终结性评价旨在评定学习的进展和成就,作为成绩报告或教育决策的参考,如各级学校的期末考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一般没有鉴定性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29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B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C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D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

25、的潜能 答案:D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故选D。 二、问答题30“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野生东北虎保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我国,东北虎的致危因素主要有非法猎杀、栖息地的丧失与破坏、猎物的缺少等。 (1)图甲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次级消费者是_。该食物网再加上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6分) (2)东北虎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其领域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猎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繁衍,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特点。(3分) (3)图乙是能量流经东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东北虎的摄入量,B表示东北虎的同化量。那么D、E依次表示东北虎的_,_。(4分) (

26、4)东北地区保存有大面积森林,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仍有希望。(2分) 解析:(1)4;东北虎、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逐级递减(3)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4)K值(或环境容纳量)解析:(1)该食物网有4条食物链,其中次级消费者有东北虎和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东北虎位于最高营养级,获取的能量少,说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3)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有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4)改善栖息环境,有利于提高K值。 31图9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示意图。问题:(1)图中代表的气体在

27、线粒体的_(填结构)参与呼吸作用;代表的气体参与光合作用的_阶段;与都是通过_(填结构)进出叶片。(2)当光照强度增强时,图9中的葡萄糖生成的变化是_。(增加减少不确定)(3)图9中水的产生发生在呼吸作用的_阶段。 解析:(1)内膜;暗反应;气孔 (2)不确定(3)第三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的知识点,图中代表O2,代表CO2。二者通过叶片表面的气孔进出叶片,参加反应。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阶段,水分解为H和O2(水的光解),然后NADP+与H结合生成NADPH,并产生ATP;在暗反应阶段,CO2与C5化合物反应生成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C3化合物接受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态氢和能量,生成有机物和C5化合物(有机物的生成或称为C3的还原)。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