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方案报告_第1页
健康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方案报告_第2页
健康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方案报告_第3页
健康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方案报告_第4页
健康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方案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DOC资料. 健康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作者:日期:健康建筑设计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试行版)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申报建筑类型:项目自评星级:自评依据: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二一六年十二月制填写说明本报告适用于申请健康建筑设计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评价指标体系所有参评项的总分为100分。如存在不参评项,应按照比例将其余参评项总分调整至满分再计算实际得分。“达标判定”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填写“”;不满足要求的项填写“”;不参评的项填写“”,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

2、应在该项“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自评得分”的分值应与“评价分值”一致,设计阶段不参评和因项目情况可不参评的项已注明,其余项如不满足“评价内容”要求则为“0”分。“实际提交材料”中列表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材料的全称及查阅路径。本报告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请务必并与申报书、申报声明保持一致,如因笔误造成评审或证书制作问题,后果自负。不得自行删除本报告的技术内容和要求。目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470464836 一、自评总述 PAGEREF _Toc470464836 h 1

3、 HYPERLINK l _Toc470464837 二、项目效果图 PAGEREF _Toc470464837 h 1 HYPERLINK l _Toc470464838 三、自评内容 PAGEREF _Toc470464838 h 2 HYPERLINK l _Toc470464839 4 空气 PAGEREF _Toc470464839 h 2 HYPERLINK l _Toc470464840 4.1 控制项 PAGEREF _Toc470464840 h 3 HYPERLINK l _Toc470464841 4.2 评分项 PAGEREF _Toc470464841 h 7 HYP

4、ERLINK l _Toc470464842 5 水 PAGEREF _Toc470464842 h 25 HYPERLINK l _Toc470464843 5.1 控制项 PAGEREF _Toc470464843 h 26 HYPERLINK l _Toc470464844 5.2 评分项 PAGEREF _Toc470464844 h 30 HYPERLINK l _Toc470464845 6 舒适 PAGEREF _Toc470464845 h 43 HYPERLINK l _Toc470464846 6.1 控制项 PAGEREF _Toc470464846 h 44 HYPER

5、LINK l _Toc470464847 6.2评分项 PAGEREF _Toc470464847 h 50 HYPERLINK l _Toc470464848 7健 身 PAGEREF _Toc470464848 h 67 HYPERLINK l _Toc470464849 7.1 控制项 PAGEREF _Toc470464849 h 68 HYPERLINK l _Toc470464850 7.2 评分项 PAGEREF _Toc470464850 h 70 HYPERLINK l _Toc470464851 8 人文 PAGEREF _Toc470464851 h 78 HYPERLI

6、NK l _Toc470464852 8.1 控制项 PAGEREF _Toc470464852 h 79 HYPERLINK l _Toc470464853 8.2 评分项 PAGEREF _Toc470464853 h 82 HYPERLINK l _Toc470464854 10 提高与创新 PAGEREF _Toc470464854 h 95 HYPERLINK l _Toc470464855 10.2 加分项 PAGEREF _Toc470464855 h 96一、自评总述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分值为 分,达到设计阶段 星级的要求,各章节得分情

7、况见表1。表1 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得分情况空气水舒适健身人文总分值共100分共100分共100分共100分共100分自评得分不参评分折算得分权重系数权重得分提高与创新总分自评星级简要说明项目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最高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单栋建筑个数等: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注:申报范围仅为部分时,应在图中标明。三、自评内容4 空气类别编号标准条文分值不参评分自评得分控制项4.1.1应对室内甲醛、TVOC、苯系物等典型污染物进行浓度预评估,且室内空气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要求。4.1.2控制建筑室内颗粒物含量,PM2.5年均浓度应

8、不高于35 g/m3,PM10年均浓度应不高于70 g/m3。4.1.3室内使用的建筑材料应满足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含有石棉、苯的建筑材料和物品;木器漆、防火涂料及饰面材料等的铅含量不得超过90 mg/kg;含有异氰酸盐的聚氨酯产品不得用于室内装饰和现场发泡的保温材料中。4.1.4木家具产品的有害物质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的要求,塑料家具的有害物质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塑料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28481的要求。污染源4.2.1对有气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等化学污染物及热湿等散发源的空间(如卫生间、浴室、文印室、化学

9、品存储空间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空气中的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104.2.2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厨房的排风要求,防止厨房油烟扩散至其他室内空间及室外活动场所。54.2.3建筑外窗、幕墙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以阻隔室外污染物穿透进入室内。104.2.4控制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浓度。154.2.5控制家具和室内陈设品的有害物质浓度。10浓度限值4.2.6控制室内颗粒物浓度,PM2.5日平均浓度不高于25 g/m3,PM10日平均浓度不高于50 g/m3,允许年不保证天数35天。104.2.7控制建筑室内空气中放射性物质和CO2的浓度,年均氡浓度不大于200 Bq/m3,CO2日平均浓度不

10、大于900 ppm。55净化4.2.8设置空气净化装置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15监控4.2.9设置空气质量表观指数监测与发布系统。104.2.10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CO浓度监测装置,控制CO浓度值,防止出现健康风险。54.2.11调查室内空气质量主观评价,对室内空气质量的不满意率低于20%。55合计100注:4.2.7条和4.2.11条为设计阶段不参评。4.1 控制项4.1.1 应对建筑室内空气中甲醛、TVOC、苯系物等典型污染物进行浓度预评估,且室内空气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要求。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预评估表

11、参数单位限定值预评估数值备注二氧化碳CO2%日平均值总会发性有机物TVOCmg/m38小时均值二甲苯mg/m31小时均值苯mg/m31小时均值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全装修设计文件:应说明室内装修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资料必须符合评价要点中列出的规范的强制性条文,不使用国家和地方禁用的材料和产品;2 室内污染物预评估报告:应以“总量控制”为原则,依据装修设计说明和图纸进行计算分析,说明采用的软件或算法、主要计算和分析过程,要考虑室内装修设计方案和装修材料的类型和用量、建筑材料、施工辅助材料、室内新风量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提交材料:4.1.2 控制室内颗粒物浓度,PM2.5年均浓度应不高于3

12、5 g/m3,PM10年均浓度应不高于70 g/m3。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简要说明为满足条文中PM2.5和PM10的年均浓度限值要求而增强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能的措施,空气净化措施(2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 提交材料及要求:1 建筑专业设计说明:包括增强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能的措施(隔气层气密层做法、外窗气密性要求);2 暖通专业施工图和相关计算书:包括保持室内正压的措施,集中新风系统或者户式新风系统的空气净化装置类型和主要参数;3 房间内空气净化器的设备采购清单(针对没有采用新风系统的建筑);4 室内颗粒物预评估分析报告。实际提交材料:4.1.3 室内使用的建筑材料应满足现行

13、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含有石棉、苯的建筑材料和物品;木器漆、防火涂料及饰面材料等的铅含量不得超过90 mg/kg;含有异氰酸盐的聚氨酯产品不得用于室内装饰和现场发泡的保温材料中。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是否使用含有石棉、苯的建筑材料和物品:是 否木器漆、防火涂料及饰面材料等的铅含量是否超过90 mg/kg:是 否用于室内装饰和现场发泡的保温材料中是否有含有异氰酸盐的聚氨酯产品:是 否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建筑专业的设计说明和全装修专业的设计图:需明确未使用含有石棉、苯的建筑材料和物品,明确室内装饰和现场发泡的保温材料中不采用含有异氰酸盐的聚氨酯产品;2 建筑材料采购

14、清单:需明确木器漆、防火涂料及饰面材料等的铅含量不得超过90 mg/kg。实际提交材料:4.1.4 木家具产品的有害物质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的要求,塑料家具的有害物质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塑料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28481的要求。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木制和塑料家具产品是否有检测报告:是 否检测报告中,木质家具和塑料家具是否分别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塑料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28481中的各项限量要求:是 否3 证明材料 提交材料及要求:1 全装修专业的设计图:规定木家具产品的有害

15、物质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的要求,塑料家具的有害物质限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塑料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28481的要求;2 家具清单及检测报告:包括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塑料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28481中对木家具和塑料家具要求的各项参数。实际提交材料:4.2 评分项 污染源4.2.1 对有气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等化学污染物及热湿等散发源的空间(如卫生间、浴室、文印室、化学品存储空间等),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空气中的污染物串通到其他室内空间或室外活动场所。(10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

16、值自评得分1对有气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等化学污染物及热湿等散发源的空间设置可自动关闭的门52对有气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等化学污染物及热湿等散发源的空间设置独立的局部机械排风系统且排风量满足需求5合计102 评价要点类型化学污染物及热湿等散发源的空间或房间房间基本信息(面积、净高等)是否设置可自动关闭的门设计风量及换气次数是否设置排风风机是否设置气体污染物处理装置居住建筑卫生间其他 _公共建筑卫生间3 证明材料提交清单及要求:1 建筑设计说明和门窗表:包括条文中相关空间(或房间)设置可自动关闭门的规定;2 暖通设计说明、通风系统图和平面图:应包括对条文中相关空间(或房间)

17、设置独立的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和换气次数的规定,排风口的平面位置;3 通风计算书:包括对局部排风量和换气次数的计算过程;4 暖通设备表:包括相关通风设备的风量、风压、效率等参数;5 设备运行方案。实际提交材料:4.2.2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厨房的排风要求,防止厨房油烟扩散至其他室内空间及室外活动场所。(5分)1 得分自评类型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居住建筑厨房与餐厅(或客厅)之间设有有效防油烟隔断厨房抽油烟风机设置在灶台正上方(以上两条需同时满足)5设置有效的排油烟补风系统或装置集中补风井厨房外立面开设补风口厨房外窗采用与排油烟风机联动的电动开启扇其他 公共建筑厨房或热加工间设有全面排风和局部排风,

18、同时设有对应的补风,补风量为排风量的7090%5合计52 评价要点居住建筑厨房是否为开敞厨房 是 否厨房抽油烟风机是否设置在灶台正上方 是 否排油烟补风系统或措施(不含手动开窗) 公共建筑厨房列表指标单位数值厨房一厨房操作间面积m2厨房操作间净高m灶台数个全面排风风量m3/h全面排风补风风量m3/h全面通风换气次数次/h局部排风(即排油烟)风量m3/h局部排风(即排油烟)补风风量m3/h局部通风(即排油烟)换气次数次/h排油烟净化设备单台处理能力m3/h排油烟净化设备台数台厨房二厨房操作间面积m2厨房操作间净高m灶台数个全面排风风量m3/h全面排风补风风量m3/h全面通风换气次数次/h局部排风

19、(即排油烟)风量m3/h局部排风(即排油烟)补风风量m3/h局部通风(即排油烟)换气次数次/h排油烟净化设备单台处理能力m3/h排油烟净化设备台数台3 证明材料提交清单及要求:居住建筑1 建筑和精装修专业设计图:包括厨房的位置和面积、油烟竖井的位置和尺寸、抽油烟机的位置、排油烟补风措施;2 暖通专业设计说明:包括对排油烟补风措施的说明;3 厨房通风的风平衡计算书:包括抽油烟机的风量和所需补风风量,并说明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实现有效补风;4 主要风机设备的实际风量风压。公共建筑1 建筑和精装修专业设计图:包括厨房的位置和面积、灶台的个数和参数等;2 暖通专业设计图:包括排油烟和补风的设备参数、排风口

20、的平面位置、风管路由、风平衡的措施、油烟净化措施;3 厨房通风的风平衡计算书:包括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的计算过程、风平衡计算过程、主要风机设备的设计风量风压;4 暖通专业的设备表:包括风机的风量、风压,排油烟净化装置的风量、阻力和效率等。实际提交材料:4.2.3 建筑外窗、幕墙具有较好的气密性以阻隔室外污染物穿透进入室内。(10分)1 得分自评 序号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外窗每年有310天以上空气质量指数在100及100以下,外窗气密性达到4级或4级以上要求每年有310天以上空气质量指数在100以上,外窗气密性达到6级或6级以上要求102幕墙达到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 21086-

21、2007规定的3级以上要求合计10注:公共建筑同时有外窗和幕墙时,二者的气密性指标都达标才能得分。2 评价要点项目所在城市或地区 年均空气质量指数 外窗气密性能 级幕墙气密性能 级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门窗表和大样图:应包括外窗和幕墙气密性指标,主要节点大样图;2 设备和材料清单:应包括对外窗和幕墙气密性的规定。实际提交材料:4.2.4 控制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浓度。(15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地板、地毯、地坪材料、墙纸、百叶窗、遮阳板等产品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

22、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的含量不超过0.01%满足2项102室内地面铺装产品的有害物质限值需同时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GB 18587中A级要求,现行国家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人造板及其制品HJ 571标准规定限值的60%及现行国家标准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6准规定限值的70%3室内涂料、涂剂类产品的VOCs限值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3规定限值的50%,防火

23、涂料的VOCs限值低于350 g/L,聚氨酯类防水涂料VOCs限值低于100 g/L,室内使用木器漆产品中40%采购成本以上为水性木器漆满足3项及以上154主要功能房间内安装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多孔材料(如吸声板等)的甲醛释放率不大于0.05 mg/(m2h)合计152 评价要点主要功能房间内是否安装安装具有特殊功能的多孔材料(如吸声板等) 是 否参评建筑内多孔材料其甲醛释放率限定值为 mg/(m2h)。地板、地毯及地坪材料、墙纸、百叶窗和遮阳板、浴帘和家具及装饰物、铅管和水份格栅等产品中DEHP,DBP,BBP,DINP,DIDP或DNOP的含量要求评价对象限值产品限定值地板0.01%地毯及地坪

24、材料0.01%墙纸0.01%百叶窗0.01%遮阳板0.01%浴帘0.01%家具0.01%装饰物0.01%铅管0.01%水分格栅0.01%室内地面铺装产品的污染物散发量要求评价对象单位限值产品限定值评价对象建筑室内涂料、涂剂类产品的VOCs含量要求评价对象单位限值产品限定值3 证明材料 提交材料及要求:1 装饰装修相关材料清单:应包括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产品的名称、数量;2 装饰装修相关产品检测报告:应包括主要污染物的含量或散发量。3 污染物浓度评估对比分析报告。实际提交材料:4.2.5 控制家具和室内陈设品的有害物质浓度。(4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来源可溯,具有信息完整的

25、产品标签,包含危险有害物质含量信息及健康影响声明满足2项52床垫甲醛释放率0.05 mg/(m2h)370%成本以上产品的VOCs散发量低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4标准规定限值的60%满足4项及以上104全氟化合物(PFCs)、溴代阻燃剂(PBDEs)、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异氰酸酯聚氨酯、脲醛树脂的含量不超过0.01%(质量比)5纺织、皮革类产品需满足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HJ/T 307的要求合计10注:若全装修不包含软装则第5条款可不参评,前4条款中满足2项得5分,满足3项或3项以上得10分。2 评价要点装修是否包含软装:是 否家具和室内陈设

26、品是否来源可溯:是 否家具和室内陈设品是否具有完整的产品标签:是 否家具和室内陈设品是否包含危险有害物质含量信息及健康影响声明:是 否纺织、皮革类产品需满足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纺织品HJ/T 307的要求:是 否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单位限值产品实测值床垫甲醛释放率mg/(m2h)70%成本以上的家具和室内陈设品VOCs散发量mg/L家具和室内陈设品全氟化合物(PFCs)含量-溴代阻燃剂(PBDEs)含量-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含量-异氰酸酯聚氨酯含量-脲醛树脂的含量-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全装修设计图纸:包括对产品标签的规定,对污染物含量和散发量的规定;2 家具和室内陈设品清单

27、;3 相关产品检测报告:包括条文中规定的所有参数。实际提交材料: 浓度限值4.2.6 控制室内颗粒物浓度,PM2.5日平均浓度不高于25 g/m3,PM10日平均浓度不高于50 g/m3,允许年不保证天数35天。(10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室内PM2.5浓度不高于25 g/m3(日平均浓度)102室内PM10浓度不高于50 g/m3(日平均浓度)合计10注:对于具有明确作息规律的建筑,扣除建筑内无人的时段计算日均浓度;允许年不保证天数35天。2 评价要点项目所在城市或地区 年不保证35天的室外PM2.5浓度设计值 g/m3年不保证35天的室外PM10浓度设计值 g/m3

28、外窗气密性能 级幕墙气密性能 级是否采用集中新风系统 是 否简要说明为满足条文中PM2.5和PM10的年均浓度限值要求而增强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能的措施,空气净化措施(2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清单及清单:1 建筑专业设计说明:包括增强建筑围护结构气密性能的措施(隔气层气密层做法、外窗气密性要求)。2 暖通专业施工图和相关计算书:包括保持室内正压的措施,集中新风系统或者户式新风系统的空气净化装置类型和参数。3 房间内空气净化器的设备采购清单(针对没有采用新风系统的建筑)。4 室内颗粒物预评估分析报告。实际提交材料:4.2.7 控制建筑室内空气中放射性物质和CO2的浓度,年均氡浓度不大于20

29、0 Bq/m3,CO2日平均浓度不大于900 ppm。(5分)设计阶段不参评。 净化4.2.8 设置空气净化装置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15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设置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集中式新风系统、分户式新风系统或窗式通风器152未设置新风系统的建筑,在循环风或空调回风系统内部设置净化装置,或在室内设置独立空气净化装置15合计152 评价要点建筑内是否设有新风系统:是 否设有新风系统的建筑其空气净化处理模式为(以下三选一或全不选)集中式新风系统(配有带净化装置的管道系统)集中式新风系统(配有带净化装置的新风主机)分户式新风系统(在主机内搭载净化模块)未设置新风系统的建筑

30、其空气净化处理模式为(以下三选一或全不选)循环风系统内部设置净化装置空调回风系统内部设置净化装置独立的空气净化装置3 证明材料 提交清单及要求:1 暖通专业设计图:包括新风系统的设计说明、空调风系统图、新风机房大样图、净化装置的参数;2 物业管理文件:包括空调系统空气净化装置的定期清洗和更换方案;3 材料清单:包括对空气净化装置的性能的限定。实际提交材料: 监控4.2.9 设置空气质量表观指数监测与发布系统。(10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具有监测PM10、PM2.5、CO2浓度等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且具有存储至少一年的监测数据和实时显示等功能52对室内空气质量表观指数进行

31、定期动态发布23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与所有室内空气质量调控设备组成自动控制系统,且具备主要污染物浓度参数设定及参数越限报警等功能3合计102 评价要点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监测的参数类型PM10 PM2.5 CO2 其它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是否有能力存储至少一年的监测数据 是 否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是否有实时显示功能 是 否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是否有主要污染物浓度参数设备及参数越限报警功能 是 否所有室内空气质量调控设备是否能够根据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反馈的参数进行调节 是 否请简要说明参评建筑内室内空气质量表现指数定期发布的措施。(200字以内)请简要描述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与所有室内空气质量调控设备组成的自动控

32、制系统。(2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清单及要求:1 BA监控原理图:应包括PM10、PM2.5、CO2浓度监测系统及(与空调系统)联动系统原理图;2 BA监控点数表:应包括PM10、PM2.5、CO2浓度等传感器或探测装置的点数和位置;3 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数据监测的实施方案;4 传感器定期校准(间隔不超过2年)实施方案。实际提交材料:4.2.10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CO浓度监测装置,控制CO浓度值,防止出现健康风险。(5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分值1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CO浓度监测装置,控制CO浓度值5合计52 评价要点简要说明地下车库CO监控系统功能以

33、及控制策略(2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清单及要求:1 暖通设计说明:应包含地下车库监控系统的说明;2 地下车库通风平面图:应标注地下车库CO监测传感器位置;3 BA监控原理图:应包含CO监控系统以及联动系统原理图;4 BA监控点数表:应包含地下车库CO监测传感器的点数;5 地下室CO监测系统的设备和管线安装说明。实际提交材料:4.2.11 调查室内空气质量主观评价,对室内空气质量的不满意率低于20%。(5分)设计阶段不参评。5 水类别编号标准条文分值不参评分自评得分控制项5.1.1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直饮水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饮用净水

34、水质标准CJ 94的要求。5.1.2非传统水源、游泳池、采暖空调系统、景观水体等的水质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5.1.3给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应定期清洗消毒,每半年至少1次。5.1.4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室内给排水管道结露和漏损。水质5.2.1合理设置直饮水系统,运行管理科学规范。745.2.2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105.2.3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温度不低于55 ,同时采取抑菌、杀菌措施。85.2.4给水管道使用铜管、不锈钢管。10系统5.2.5各类给排水管道和设备设置明确、清晰的标识防止误接,采取措施避免误饮、误用。105.2.6采

35、用分水器配水或采用其他避免用水器具同时使用时彼此用水干扰的措施。75.2.7淋浴器设置恒温混水阀。55.2.8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的方式。85.2.9厨房和卫生间分别设置排水系统。55.2.10卫生器具和地漏合理设置水封。10监测5.2.11物业管理部门制定水质送检制度,定期检测各类用水的水质。95.2.12设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11合计100注:5.1.3条为设计阶段不参评;5.2.1条第2款为设计阶段不参评;5.2.12条第3款为设计阶段不参评。5.1 控制项5.1.1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直饮水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36、94的要求。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生活饮用水水质设计是否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是 否是否设置直饮水系统:是 否 直饮水系统形式:集中式 分散式直饮水水质设计符合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的要求:是 否请简要阐述项目为保证生活饮用水、直饮水水质达标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及其效果(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设计施工图及说明:应包含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图,水质处理相关施工图,以及水质设计说明;2 直饮水给水系统设计施工图及说明:应包含直饮水系统图,水质处理相关施工图,以及水质设计说明。实际提交材料:5.1.2 非传统水源、游泳池、采

37、暖空调系统、景观水体等的水质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不参评(未设置条文所述用水系统的项目不参评)2 评价要点水体类型评价内容非传统水源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GB/T 25499的要求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的要求其它用途的非传统水源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相应标准的要求游泳池满足游泳池水质标准CJ 244的要求含循环水的采暖空调系统满足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 29044的要求景观水体水源不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且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

38、B/T 18921的要求请简要阐述项目所采用的非传统水源、游泳池、采暖空调系统、景观水体等的水质达标情况(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非传统水源给排水设计施工图及说明:应包含项目所采用的相关水质处理施工图,以及水质设计说明;2 游泳池给排水设计施工图及说明:应包含项目所采用的相关水质处理施工图,以及水质设计说明;3 暖通空调水系统设计说明及施工图:应包含项目所采用的暖通空调循环水系统及其补水系统的水质处理相关施工图,以及水质设计说明;4 景观水体给排水设计施工图及说明:应包含项目所采用的相关水质处理施工图,以及水质设计说明;5 其它水体给排水设计施工图及说明:应包含项目所采用

39、的相关水质处理施工图,以及水质设计说明。实际提交材料:5.1.3 给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应定期清洗消毒,每半年至少1次。设计阶段不参评5.1.4 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室内给排水管道结露和漏损。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室内给排水管道保温材料类型: 做法: 厚度: 室内给排水管道管材、管件类型: 请简要阐述项目避免室内给排水管道结露和漏损的措施方案(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给排水设计说明及施工图:应包含室内给排水管道防止结露和漏损措施的说明及相关施工图纸。实际提交材料:5.2 评分项 水质5.2.1 合理设置直饮水系统,运行管理科学规范。(7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

40、价内容评价分值不参评分自评得分1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取合理的直饮水供水系统形式及处理工艺302具备科学规范的直饮水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及水质监测管理制度44/合计742 评价要点项目特征:直饮水用水量大、用水频繁、用水点相对集中且对水质要求较高 直饮水用水量小、用水频率变化大、用水点分散系统类型:集中式 分散式请简要阐述项目直饮水系统所采用的处理工艺(2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直饮水系统设计施工图及说明:设计说明中应包含直饮水供水系统形式及处理工艺选择的技术经济比较。实际提交材料:5.2.2 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要求。(10分)1

4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生活饮用水总硬度(以CaCO3计)TH150 mg/LTH300 mg/L375 mg/LTH150 mg/L52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CFU/100mL)小于100个大于10个4小于10个5合计102 评价要点生活饮用水给水进行软化处理:是,系统形式为:集中式 分散式否设有对硬度有专门要求的场所:是,类型为: ,处理措施: 否降低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的水处理措施: ,系统形式为:集中式 分散式请简要阐述项目保证生活饮用水总硬度及饮用水菌落总数的控制效果(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市政(或自备水源)生活给水总硬度及菌落总数检测报告

42、;2 设置软化水系统、过滤消毒系统的项目须提交系统设计说明及施工图:应说明系统的处理量、处理效率等关键参数满足项目需求。实际提交材料:5.2.3 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温度不低于55 ,同时采取抑菌、杀菌措施。(8分)不参评(未设置集中热水系统的项目本条不参评)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不参评分自评得分1设置干管循环系统1设置立管循环系统3设置支管循环系统或配水点出水温度不低于45 的时间不大于10秒42设置消毒杀菌装置,并在运行期间对其定期清洗和维护40合计8注:对于热水供水管网中无立管,且仅设置了干管循环的项目,第1款可不参评2 评价要点请简要阐述项目集中生活热水系统的杀菌措施(300

43、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生活集中热水系统施工图:应明确生活热水给水系统所采用的循环系统,或配水点管线布置图;2 生活集中热水系统消毒杀菌装置施工图及说明:应体现消毒杀菌装置的处理效率、处理量等关键参数满足项目需求。实际提交材料:5.2.4 给水管道使用铜管、不锈钢管。(10分)不参评(未设置集中热水系统的项目本条不参评)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生活饮用水管道使用铜管、不锈钢管72直饮水管道使用不锈钢管3合计102 评价要点请简要阐述项目给水管道管材使用情况(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给水系统施工图及材料说明:应明确全部给水管道所采用的管材情

44、况。实际提交材料: 系统5.2.5 各类给排水管道和设备设置明确、清晰的标识防止误接,采取措施避免误饮、误用。(10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各类给排水管道和设备设置明确、清晰的标识防止误接,采取措施避免误饮、误用10合计102 评价要点在管道上设置宽150 mm的色环标识二个标识之间的最小距离不低于10 m所有管道的起点、终点、交叉点、转弯处、阀门和穿墙孔两侧等的管道上和其他需要标识的部位均设置标识识别符号由系统名称、流向组成等设置的标识方便辨识设置的标识为永久性的标识,避免标识随时间褪色、剥落、损坏请简要阐述项目各类给排水管道、设施的标识设置情况(300字以内)3 证明

45、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给排水管道设计及说明:应包含各类给排水管道、设施标识设计文件及设置说明。实际提交材料:5.2.6 采用分水器配水或采用其他避免用水器具同时使用时彼此用水干扰的措施。(7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采用分水器配水或采用其他避免用水器具同时使用时彼此用水干扰的措施7合计72 评价要点项目采取的避免用水器具同时使用时彼此干扰的措施:分水器配水优化供水管支管设置采用消除同时用水压力波动的特殊管件或卫生器具其他: 请简要阐述项目采取的避免用水器具同时使用时彼此干扰的措施及其控制效果(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给排水设计平面图及设计说明:应包含

46、项目所采取的避免用水器具同时使用时彼此干扰的措施;2 特殊管件或卫生器具的说明书或检测报告:应体现产品消除同时用水压力的性能。实际提交材料:5.2.7 淋浴器设置恒温混水阀。(5分)不参评(未设置淋浴室的项目本条不参评)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淋浴器设置恒温混水阀5合计52 评价要点请简要阐述项目淋浴器恒温混水阀的设置情况(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淋浴设计相关的给排水设计施工图、设备表及设计说明;2 恒温混水阀的产品说明书或检测报告:应包含恒温混水阀的恒温性能等重要参数。实际提交材料:5.2.8 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的方式。(8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

47、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采用降板方式实现同层排水52采用墙排方式实现同层排水8合计82 评价要点请简要阐述项目卫生间同层排水方式的设置情况(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卫生间给排水详图及设计说明:应明确所采用的同层排水方式。实际提交材料:5.2.9 厨房和卫生间分别设置排水系统。(5分)不参评(未设厨房的项目本条不参评)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厨房和卫生间分别设置排水系统5合计52 评价要点请简要阐述项目卫生间和厨房排水系统的设置情况(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应包含厨房和卫生间分别设置的施工详图及相关设计说明。实际提

48、交材料:5.2.10 卫生器具和地漏合理设置水封。(10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使用构造内自带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且其水封深度不小于50 mm52合理设置地漏水封,水封深度不小于50 mm3选用具有防干涸功能的地漏2合计102 评价要点请简要阐述项目卫生器具水封和地漏水封的设置情况(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排水系统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应包含全部卫生器具水封和地漏水封的设置情况。实际提交材料: 监测5.2.11 物业管理部门制定水质送检制度,定期检测各类用水的水质。(9分)设计阶段不参评。5.2.12 设置水质在线监测系统。(11分)1 得分自评序号评价内

49、容评价分值不参评分自评得分1生活饮用水、直饮水、游泳池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具有监测浊度、余氯的功能30生活饮用水、直饮水、游泳池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具有监测浊度、余氯、PH值、电导率(TDS)的功能42非传统水源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具有监测浊度、余氯的功能,得3分;具有监测PH值、电导率(TDS)的功能43实时公开各类用水水质的各项监测结果33合计11注:未设置非传统水源的项目第2款不参评,设计评价时第3款不参评。2 评价要点请简要阐述项目水质在线检测系统的设置情况及其功能(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设计说明及施工图:应包含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施工详图,以及系统的监测

50、功能。实际提交材料:6 舒适类别编号标准条文分值不参评分自评得分控制项6.1.1建筑所处场地的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6.1.2控制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6.1.3控制噪声敏感房间的隔声性能6.1.4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天然光光环境6.1.5具有良好的照明光环境。6.1.6建筑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应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温度应符合表6.1.6的要求声6.2.1建筑所处场地的环境噪声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46.2.2降低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96.2.3噪声敏感房间与相邻房间的隔声性能良好。

51、96.2.4人员密集的大空间应进行吸声减噪设计,保证足够的语言清晰度,不出现明显的声聚焦及多重回声等声缺陷。46.2.5对建筑内产生噪声的设备及其连接管道进行有效的隔振降噪设计。4光6.2.6充分利用天然光。106.2.7照明控制系统可按需进行自动调节。106.2.8控制室内生理等效照度。56.2.9营造舒适的室外照明光环境。5热湿6.2.10建筑室内人工热湿环境评价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 50785的要求。136.2.11建筑采用合理的自然通风等被动调节措施,在自由运行状态下室内热湿环境符合人体适应性热舒适的要求。76.2.12控制主要功能房间的空气湿度,满足相

52、对湿度为30%70%。56.2.13主要功能房间的供暖空调系统可基于人体热感觉进行动态调节。5人体工程学6.2.14卫生间平面布局合理。36.2.15设备屏幕均可调节高度以及与用户之间的距离。36.2.16桌面高度和座椅可自由调节。4合计1006.1 控制项6.1.1 建筑所处场地的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场地位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中 类型 环境噪声检测情况序号监测点环境噪声标准值 dB(A)环境噪声测试值dB(A)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23456请简要说明改造场地周围噪声分布状况,如果改造噪声敏感建筑不能避免临

53、近交通干线,或不能远离固定的设备噪声源时,说明降噪措施。(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环评报告书(表):应体现室外噪声源类型、场地环境噪声测试结果以及防护降噪措施等,以管理部门批复后的复印件或扫描件为准;2 总平面图:应反映场地内建筑(群)与周边道路及其他噪声源的距离;3 噪声预测分析报告:应结合场地环境条件变化进行对应的噪声改变情况预测。实际提交材料:6.1.2 控制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对于有睡眠要求的主要功能房间,夜间室内噪声级 dB(A)对于需集中精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 dB(A)对于需保证人通过自然声

54、进行语言交流的场所,室内噪声级 dB(A)对于需要保证通过扩声系统传输语言信息的场所,室内噪声级 dB(A)根据上述内容,请简要说明主要功能房间的隔声降噪措施和室内噪声级。(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环评报告书(表):应体现室外噪声源类型、场地环境噪声测试结果以及防护降噪措施等,以管理部门批复后的复印件或扫描件为准;2 总平面图:应反映场地内建筑(群)与周边道路及其他噪声源的距离;3 建筑专业图纸及设计说明:应说明建筑围护结构类型,包括外墙构造形式、门窗类型;4 室内噪声级预测分析报告:应包括基于环评报告的室外噪声级现状、场地环境条件变化(如道路车流量的增长)后对应噪声改变

55、情况的预测及相应降噪方案与措施;围护结构的类型、隔声性能及其证明文件(如检验报告);建筑内部噪声源种类、噪声级大小、传播途径及隔振降噪措施;噪声敏感房间室内噪声源种类、噪声级大小、传播途径及隔振降噪措施等内容,以及根据上述内容分析确定的室内噪声级预测值。实际提交材料:6.1.3 控制噪声敏感房间的隔声性能。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噪声敏感房间与产生噪声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其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与交通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DnT,w+Ctr) dB噪声敏感房间与普通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其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与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DnT,w+C) dB噪声敏感房间顶部楼板的撞

56、击声隔声性能,其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nT,w dB。根据上述内容,请简要说明噪声敏感房间的隔声性能。(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建筑专业图纸及设计说明:应说明建筑围护结构类型,包括外墙构造形式、门窗类型;2 室内噪声级预测分析报告:应包括基于环评报告的室外噪声级现状、场地环境条件变化(如道路车流量的增长)后对应噪声改变情况的预测及相应降噪方案与措施;围护结构的类型、隔声性能及其证明文件(如检验报告);建筑内部噪声源种类、噪声级大小、传播途径及隔振降噪措施;噪声敏感房间室内噪声源种类、噪声级大小、传播途径及隔振降噪措施等内容,以及根据上述内容分析确定的室内噪声级预测值;3

57、构件隔声性能的实验室检测报告和隔声性能分析报告。实际提交材料:6.1.4 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的天然光光环境。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是否属于居住建筑:是,且满足下列要求: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要求,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有直接采光,至少应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采光系数要求,且当居住空间总数不少于4个时有2个及以上居住空间满足窗台面受太阳反射光连续影响时间不超过30 min否是否属于老年人居住建筑、幼儿园、中小学校、医院病房类型建筑:是,且项目主要功能房间满足相关日照标准要求否是否属于老年人居住建筑和幼儿园类型建筑

58、:是,且主要功能房间 %的面积满足采光系数标准要求否采光系统的颜色透射指数Ra最低为: 顶部采光均匀度最低为: 侧面采光均匀度最低为: 根据上述内容,请简要说明主要功能房间的天然光光环境效果。(2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1 建筑专业图纸及设计说明:应提交平面图、剖面图及门窗表,体现不同户型或使用功能的房间布局、窗户位置及尺寸;2 窗地面积比计算说明书:应包括对各典型户型内各空间的窗地面积比例计算说明,并与图纸一致;3 采光计算报告:应包括各层主要功能房间采光计算说明并统计达标的面积;应说明模拟软件名称及版本、模拟边界条件设定、网格设计、工作面、材料的光学参数、模拟结果、室外建筑物或构筑物情况、

59、室外地面反射率等。实际提交材料:6.1.5 具有良好的照明光环境。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 评价要点室内人员长时间停留场所,其照明光环境参数评价:评价参数单位最不利值评判标准光源色温K不高于4000 K墙面的平均照度lx不低于50 lx顶棚的平均照度lx不低于30 lx一般照明光源的特殊显色指数R9大于0光源色容差SDCM不大于5 SDCM照明系统频闪比%不大于6%光生物安全组别不超过RG0室外公共活动区域,其光环境参数评价:评价参数单位最不利值评判标准光源色温K不高于5000 K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最小水平照度lx不低于2 lx最小半柱面照度lx不低于2 lx室外照明光污染限值符合现行行业标

60、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是 否根据上述内容,请简要说明照明光环境效果。(300字以内)3 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照明设计文件、设计图纸:应说明室内照明设计要求、设计标准、产品显色指数、光源色容差、照明系统频闪比,以及室外光源色温、非机动车道最小水平照度、最小半柱面照度、灯具在居住建筑窗户外表面熄灯时段的垂直照度最大允许值,等技术要求;2 模拟计算书:应说明照明模拟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实际提交材料:6.1.6 建筑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应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温度应符合表6.1.6的要求。1 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表6.1.6 屋顶和外墙内表面最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