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1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2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3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4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 )A.泄气(xi) 竹篙(go) 拂晓(f) 晨曦(x)B.仄歪(z) 腋窝(y) 箱箧(qi) 憧憬 (chng jng)C.阻遏() 荒谬(mi) 绥靖(su jng) 疟子(n)D.琉璃(li l) 寒噤(jn) 杀戮(l) 瓦砾 (l)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书写有误的字,请改正过来:(4分)A.馈退 尖利 地窖 眼花瞭乱( )B.消耗 张皇失措 撇见 应邀( )C.吆喝 匍伏 缀满 精疲力竭( )D.当然无存 蜿蜒 赃物 血腥(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发高烧

2、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寒噤:因感冒而打寒战。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D.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2分) (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

3、要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A.比喻 比喻 反问 夸张 B.拟人 比喻 设问 反语C.比喻 拟人 设问 夸张 D.拟人 比喻 反问 反语5.原文填空:(3分)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_。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_的博物馆。克拉库耶伐次血腥悲剧中最感人的,是那些被残杀的人留下的_。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B.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主体部分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C.孙犁的芦

4、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刻画了一个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老人形象,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D.西蒙诺夫的蜡烛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7.文学常识填空:(4分)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 、 、 。芦花荡的作者是 ,这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 国作家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和九三年。8.给下则新闻起个标题:(2分)中新网7月22日电 中国

5、今日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约11时03分53秒,日全食带从浙江的舟山群岛入海东去,此次日全食奇观结束。全食带在早上8点左右自西向东经过中国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上海等地区,全食带以外的中国其他地区,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最精彩的日全食基本出现在上午9点多钟。日全食期间,从西藏东南部一直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最佳观测地带,以阴雨天气为主,天空状况不太理想;而华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天气相对较好,能观赏到日偏食。标题:_。二、阅读理解(49分)课内阅读(一)(17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

6、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

7、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而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9.上文A、B、C、D四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4分) ( )(

8、 )( )( )10.文中的第段是这篇消息的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 (3分)11.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其作用是_。(2分)1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2分) 1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2分) 14.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穿插议论。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 (2分)_。15“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2分) 课内阅读(二) (12分)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

9、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 )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 )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在炮

10、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 )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16.文中括号内所填词语最合适的的一项是( )(2分)A郑重 肃穆 珍爱 B规范 严肃 珍爱C庄严 严肃 珍贵 D庄严 肃穆 珍爱17“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这句话怎样理解?(2分) 18.“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一句中,“惟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9.文段中的“火焰”有着丰富的内涵,请写出它的象征意义。(2分)20.

11、文段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请分析第段中运用“跪”、“蹲”等动词的作用?第段中“深深”一词的表达效果?(4分) 课外阅读(一) (12分)几年前,我随一个旅行团去珍珠港旅行。团中有一位牧师在事发当天-1942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并击毁我们太平洋舰队的那天,正在此地。他给团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当天的种种恐怖:大火,沉船,枪林弹雨,炮声轰轰。我也在听,眼角突然瞥见一个六七十岁的日本游客走进了纪念馆。他打扮得很刻意而整齐-笔挺的领带,扣得一丝不苟的运动夹克,锃亮的棕色皮鞋。这身打扮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即使是白领人士,哪怕是电视新闻主持人,到了夏威夷

12、也很少西装革履,大家都是穿一件敞领的夏威夷T恤。日本人的身旁有两个女人,年纪大一点的应该是他的妻子,另一个可能是他的女儿。两个女人都衣着保守,穿着精致的鞋。日本人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花环很精美,直径足有18英寸,看上去价格不菲。团里的老兵继续讲着他的经历-他被困在甲板底下,大水冲来,他辨不清方向,大火就在头顶上,浓烟使他窒息,战友就死在他的脚下,他在黑暗中挣扎着逃命。所有的团员都听得聚精会神,只有我注意到了:那个日本人正朝我们走近。我正看着他的时候,他停了下来,对他的妻女说了些什么。他们静静地站着,几乎有些庄严。然后,日本人紧了紧他的领带,又把夹克的褶子弄平。好像在做什么准备似的,他

13、抖了抖肩,深深地吸了口气,然后又吐出来。接着,他独自一个人,面色郑重地走到这只沉舰的栏杆处。其他的人仍围在那位老兵身旁,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日本游客的存在。我不认为他听得懂美国老兵的话,可是我看到他在栏杆旁,弯下腰去,鞠了一个90度的躬。他开始说话,我仔细听,但不能听懂。可是从他的表情和语气,我猜出了他话里的意思,那里面承载了太多的内容:认错,悲伤,尊严,同情和祝福。他静静地祷告完后,沉重地将那花环抛向了海水中-便是那同样一片海水,刚才那位美国老兵一直都在提到。日本游客看着花环随着海浪漂远,他努力要保持常态,可是眼泪泄漏了他的感情。我猜他也是个老兵,当年曾驾着飞机投下枪药弹炮,炸毁了我们的军舰

14、。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日本人又向后退了几步,缓缓地,深深地,鞠了个躬。然后他站直身子,回到家人身边。使命既已完成,他们似乎准备离开了。正当日本老兵准备离去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一直靠着墙的美国人移开了步子。他衣着随意,肚子微凸,头发稀少,手拿一顶帽子。我突然想,这个人大概也是个二战老兵。或许他也参加了太平洋海战。来这,也有他的使命吧。当那家日本人经过他时,美国老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我紧张了,怕他们冲突起来。日本游客有几分迷惑,脸上露出惊讶和难过的神色。他的家人,眼睛盯着地上,也停下脚步,聚在他的身旁。出人意料的是,美国老兵挺直腰

15、来了个立正,他缓缓举起了他的右手,在额前硬硬地停下-他给他的宿敌敬了个军礼。日本老兵突然明白过来,立即回以军礼。刚才聚着听故事的游客纷纷散去,两个老兵似乎遗世而存,联系他们的是共有的痛苦、荣耀和记忆。美国老兵放下了他的右手,仍保持着立正的姿势,向后退了一步;日本老兵,双手笔直地贴在脚两侧,向他面前的这个人鞠了个躬。出乎我意料的是,美国老兵回鞠了个躬。两个人一个字也没说,也不需要说。那两张被泪水浸湿的严肃的脸,已经向彼此表达了任何语言都无可言及的感情。2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瞥( )见 T恤( ) 忏( )悔 浸( )湿22“我”“眼角”为什么能够“突然瞥见”日本游客?“刻意而整齐”的打

16、扮从心理方面怎样理解?(2分) 23怎样解释“日本人的左手有几分害羞地拿着一个花环?”作者为什么要说明这个花环“很精美”且“价格不菲”?(2分) 24文中哪处表现了日本老人“几乎有些庄严”?他为什么要“深深地吸一口气”?(2分) 25作者为什么在“沉重地将那花环抛向海水中”后强调地注释出-“便是那同样一片海水。” (2分) 26为什么说“或许,他这次便是来忏悔的,不是对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他曾以战争的名义夺去的那些年轻的生命?” (2分) 27上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分) 课外阅读(二)(8分)一列火车缓缓地驶离了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

17、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叉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神智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妻子时,你们就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