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此略,见书)。、多项选择(此略,见书)。、名词解释:西昆派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辛派词人诚斋体永嘉四灵江湖诗派话本里诗歌的艺术特色词的题材内容1411、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姜夔“白石词”的艺术风格12、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15、元好问的文学成就13、辛弃疾16、元杂剧的体制结构17、白朴梧桐雨的思想内容18、白朴梧桐雨的艺术特色19诸宫调元曲元杂剧元散曲元曲四大家南戏四大传奇拟话本三言二拍吴江派临川派临川四梦台阁体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章回小说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桐城派同光体南社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新文体

2、谴责小说四、判断题(略)。五、简答题:2、欧阳修的文学成就3、梅尧臣、苏舜钦诗歌的异同。4、1、欧阳修对北宋诗文革新的贡献王安石的文学成就5、苏轼诗歌的内容6、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7、黄庭坚“山谷体”诗的艺术特点8、秦观词作的特点9、周邦彦词“集大成”的艺术成就10、杨万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思想20、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成就21、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22、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23、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24高明琵琶记的艺术特色25、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26、水浒传的思想倾向27、西游记的思想内涵28、三言的思想内容29、三言的艺术特色30、二拍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词的题材和风格,把词推向在内容上抚

3、时感事、艺术上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他们的词多抒写抗金复国、反对投降的坚决态度,遭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常直抒胸臆,多用长调,不拘格律,语言慷慨激昂,风格粗犷豪纵。的思想内容31、牡丹亭的思想内容的思想意蕴34、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的艺术特色37、桃花扇的思想内容论述题:1、苏轼的散文成就2、苏轼诗歌的创作特色32、牡丹亭的艺术特色33、聊斋志异35、长生殿的思想内容36、长生殿38、桃花扇的艺术特色3、苏轼词的革新意义4、李清照词的感情内容5、李清照“易安体”词的艺术特色6术成就8、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审美价值、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7、辛弃疾词的艺9、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特色10三国演义的艺术

4、成就金瓶梅的艺术成就红楼梦的思想意蕴11、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4、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17、红楼梦的艺术成就12、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315、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16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此略,见书)。二、多项选择(此略,见书)。三、名词解释:西昆派:是指北宋初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因其诗作被编成西昆酬唱集而得名。西昆派作品大都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在艺术上模仿李商隐,但一味追求藻饰,堆砌典故,讲究对偶,风格雍容典雅,形式主义倾向较浓。江西诗派:是指宋代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曾几,因其领袖人物黄庭坚是江西人,及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5、。他们认为诗从学问中来,作诗要字字有来历;提出“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口号,实际是袭用前人诗意及词语,达到中兴四大诗人:是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因他们活跃于宋室南渡后国家一度中翻新出奇的效果,形成了生新瘦硬的风格。兴的时期而得名。四大诗人初学江西诗派,但最终冲破江西诗派的藩篱,使诗坛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局面。陆游以慷慨激昂的爱国诗而成为宋代最优秀的诗人,杨万里以通俗活泼的“诚斋体”著称,范成大的田园诗成就突出,尤袤也有一定创作实绩。辛派词人:是指南宋时期受辛弃疾影响而出现的一个豪放词派,重要作家有陈亮、刘过、刘克庄、诚斋体:是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创立的一种诗歌风格。杨万里号诚斋,诗风自

6、成一格,因此严羽沧浪诗话称之为“诚斋体”。杨万里擅长写山川景物和日常生活,其总体风格特点是“活”,表现为想象丰富,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把自然景物写得生动逼真,富有幽默诙谐的趣味,语言通俗活泼。永嘉四灵:是指南宋后期浙江永嘉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等四位诗人,因他们的名、字、或号中都有一个“灵”字而被称为“四灵派”。他们的诗很少反映社会现实,以抒发个人情感、吟咏田园为主,艺术上追求空灵,以幽深、纤巧取胜,显得细碎小气。江湖诗派:是指南宋后期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诗人是一些落第的、不得志的文士和小官吏,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为生,相互酬唱,形成相近的风气。江湖派的代表人物是

7、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话本:是指宋元时期说书艺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一种通俗白话短篇小说形式。宋代“说话”伎艺非常兴盛,流传下来的话本主要是“小说”、“讲史”两大类。小说类话本主要讲述爱情和公案故事,讲史类主要讲述历史故事。话本的情节曲折动人,并注意人物形象刻画。话本开辟了中国小说发展的新阶段。诸宫调:是指宋金时期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它采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接成长篇进行演唱。它将歌唱与说白结合起来,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诸宫调的产生对元杂剧等戏剧艺术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宋金诸宫调最著名的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元曲:是指元代新兴的一种韵

8、文文学,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两者本属不同的文学体裁,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即都用当时的北曲演唱,曲词都按北曲曲调撰写。其中元杂剧的成就尤高,产生了关汉卿的窦娥冤等名作,因此元曲几乎就是元杂剧的同义语。元曲代表了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元杂剧:是指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元杂剧每本四折,或加楔子;每折限用一种宫调;每本由一个角色演唱;剧本由曲词、宾白、科范组成;脚色分为旦、末、净、杂四类。元杂剧大量采用口语和方言俗语,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杰出剧作家和大量优秀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元散曲:是指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新型诗歌,

9、它是元曲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套数是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的套曲。散曲具有通俗生动、活泼诙谐的特点,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新诗体。元曲四大家:是指元代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将此四位作家并称,肯定他们在元杂剧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都是他们各自杂剧的重要作品。南戏:是指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南曲戏文”。南戏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一带,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没有固定的出数,一本有十几出乃至几十出。南戏各种角色都可以独唱,也可以对唱、合唱。南戏伴奏以

10、管乐为主,曲调较婉转。琵琶记的出现标志着南戏的成熟,从元末明初到清中叶成为主要的戏曲形式。这种戏曲形式在明清时称为“传奇”。四大传奇:是指元末明初的四部南戏作品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又叫“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其中拜月亭影响较大。拟话本:是指明代的一种白话短篇小说。宋元时期出现了说书艺人演讲故事的话本,明代文人模拟话本的形式进行创作,产生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新型白话短篇小说,被称为“拟话本”。明代拟话本的代表作是冯梦龙“三言”的部分作品和凌濛初的“二拍”作品。三言二拍:“三言”即明代冯梦龙整理、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三部影响很大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二拍

11、”即明代凌濛初编写的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三言”之后重要的拟话本集。“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吴江派:是指明代的一个戏曲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沈璟是江苏吴江人而得名。这派作家还有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王骥德等。吴江派重视戏曲的音乐性,强调曲词音韵格律的严整,提倡语言本色朴素,有宁可牺牲文采而迁就音律的倾向,因此又称格律派。临川派:是指明代的一个戏曲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得名。这派作家还有孟称舜、吴炳、阮大钺等。汤显祖特别强调剧本的文学价值,他从提高剧本文学性的角度出发,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于内容,与强调格律的吴江派形成了鲜明对照。临川四梦:是指明代汤显

12、祖的四部剧作,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因作者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戏都写到梦境,故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优秀的剧作之一。台阁体:是指明代初期上层官僚文人所形成的一个诗派,因其成员多为台阁重臣而得名。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台阁派诗人多写应制、颂圣、应酬、题赠之作,内容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形式典雅工巧,陈陈相因。当时影响很大,形成了一股形式主义诗风。茶陵派:是指明代前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领袖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而得名。这派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何孟春等人。李东阳论诗附和严羽,主要着眼于音调、法度。这

13、个诗派还没有摆脱台阁体那种词气安闲、雍容典雅的诗风,具有从台阁体向前后七子过渡的性质特点。前七子:是指明中叶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其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领。前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今人应该模拟古代诗文的法则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文主张对打击台阁体及八股文有一定作用。但他们盲目尊古,模拟剽窃,给诗文发展造成消极影响。后七子:是指明代后期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领。他们的文学主张与前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基本一致,都属于复古派。只

14、是后七子提出的学习对象和范围更为广泛。唐宋派:是指明代的一个著名文学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他们主张写文章应当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因而被称为“唐宋派”。他们反对复古派的模拟剽窃,反对因袭陈言,强调行文应该文从字顺,不取艰深,文章要真实自然,要有自己的面目。在创作上,归有光写出了一些面目清新的作品。公安派:是指明代后期的一个著名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为首。三袁是湖北公安人,因此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是该派的核心人物,其他重要成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在文学主张上,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追求文学的新变和真情。他

15、们突破传统古文的陈规,创作了大量清新别致的小品文。竟陵派:是指明代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因两人都是湖北竟陵人而得名。竟陵派反对拟古,主张抒写性灵,其观点与公安派基本相同。竟陵派认为公安派的创作有浮浅之弊,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进行矫正,但矫枉过正而流于艰涩,内容上也比较脱离现实。一人永占:是指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创作的“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其中一捧雪、占花魁成就较高,这些作品在反映现实、歌颂爱情等方面都有进步意义。南洪北孔:是指清代杰出的戏剧家洪升、孔尚任。“南洪”即南方杭州的洪升,其戏剧代表作是长生殿,“北孔”即北方曲阜的孔尚任

16、,其戏曲代表作是桃花扇。长生殿桃花扇结合爱情故事,反映了深厚的社会政治内容,结构精巧,曲词清丽,是清代最优秀的两部传奇作品。章回小说:是指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因“讲史”分若干次才能讲完较长的历史故事,每讲一次就成为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而“回目”也来自于“讲史”的题目。明代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的出现,标志着章回小说的正式产生,其后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了这种章回形式。阳羡派:是指清代的一个词派,因其领袖人物陈维崧是阳羡(宜兴)人而得名。属于这一派的作家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陈维崧的词作师法苏、辛,尤其是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浙西派:是指清代的一个词派

17、,以朱彝尊为代表。朱彝尊及其李良年、李符、沈登岸、的词被编成浙西六家词,故名“浙西词派”。朱彝尊推崇南宋姜夔、张炎等人的婉约词风,以张炎的“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在当时词坛影响很大。常州派:是指清代的一个词派,常州人张惠言是其领袖,其他作家还有周济、周之琦、张琦等。张惠言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在词的理论体系上更为完备和实用,在词坛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桐城派:是指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由康熙年间方苞开创,经刘大櫆发展,至姚鼐而集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以为名。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八大家古文,提倡“义法”,强调“义理、考据

18、、词章”三者并重,并以阴阳刚柔来分析文章风格,以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作文的门径。他们的作品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语言雅洁,生动性不足。同光体:是指晚清的宋诗派运动,因产生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而得名。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模仿宋代的江西诗派,在清末盛行一时。南社:是指晚清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高旭、陈去病、柳亚子等。“南社”之称,源于南社集序“操南音不忘本”,寓意反对清廷之意。南社的文学思想以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为总旨,政治色彩强烈,组织形式完善,当时许多爱国诗人、进步人士纷纷加盟,影响很大。诗界革命:是指晚清时期的诗歌改良运动。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高涨,梁启超

19、、谭嗣同等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定出“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衡量标准。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代表作家,他的诗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事物和新的思想文化。小说界革命:是指晚清时期的小说改良运动。近代的资产阶级改良者梁启超、夏曾佑等人,把小说看作暴露旧社会、宣传新思想的有力武器,并一反前人轻视小说的传统观念,把它提到空前的地位,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提倡小说为改良主义运动服务,这就是“小说界革命”。新文体:是指晚清梁启超等人创立的一种新型散文。梁启超等人借鉴传统,采撷西学,形成了一种自由抒写、半文半白的文体。它的突出特点是大量运用排比对偶句法,反复铺陈强调,说理透彻明白,笔端包含激情,热烈

20、充沛,用词造语通俗,不时夹杂使用外来词语。这种文章在清末风行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号称“新文体”。谴责小说:是指晚清时期的一种旧体小说,以暴露社会黑暗、指责政治腐败为主要内容。这类小说“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四、判断题(略)。五、简答题:1、欧阳修对北宋诗文革新的贡献:(1)发起倡导了诗文革新。他提倡平易自然的文风,反对浮华奇涩的文风,使宋文走上了平易畅达的道路。(2)提倡诗歌创作的创新精神。他的诗

21、作有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开始了宋诗自具面目的而有别于唐诗的时代。(3)扶植、培养了同时和稍后的一大批有才华的作家,如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曾巩、三苏父子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诗文革新的目标,促成了北宋中叶文学的繁荣。2、欧阳修的文学成就:(1)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他的散文往往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善于用宕笔、疏笔,层次曲折,且气势流畅,情韵优美,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醉翁亭记、秋声赋等。(2)欧阳修的诗歌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欧阳修是宋诗的创始者之一。(3)欧阳修与晏殊同为北宋初

22、期花间体词人的代表,其词作以情词居多;欧词也继承了南唐词“思深词丽”的特点,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情感体验,如踏莎行候馆梅残。3、梅尧臣、苏舜钦诗歌的异同:(1)相同之处:梅尧臣、苏舜钦诗歌内容都具有高度的现实性。他们都注重表现民生,都密切反映国事,如梅尧臣的汝坟贫女、苏舜钦的庆州败;都写了不少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生活、民风民俗的作品,也都有大量的个人抒情之作。(2)不同之处:梅尧臣、苏舜钦诗歌的艺术风格截然相反。梅诗以古淡著称,苏诗以豪放见长。4、王安石的文学成就:(1)王安石的散文思想犀利,逻辑性强,语气果决,文势充沛,以议论说理见长,具有鲜明个性,如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2)王安

23、石的诗歌创作有早期与晚期之别。早年诗歌多寄托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如河北民;晚年诗歌有较多雅丽精绝的小诗,泊船瓜州等。王安石诗歌以瘦劲刚健为特征,其诗进入老境后,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亦即“王荆公体”。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本于唐音而带宋调,对宋诗发展影响不小。(3)王安石的词开拓了新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与同时代的“艳科”之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来的苏、辛词开了路。5、苏轼诗歌的内容:(1)表现自我。尤其是塑造了自己的“坡仙”形象,如纵笔等。(2)反映现实,尤其是把诗当作直接干政的工具,如吴中田妇叹等,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3)歌咏自然。数量既多,

24、风格亦多种多样,如游金山寺、饮湖上初晴后雨等。(4)品评艺术。用诗来论画、论书法、论音乐,如惠崇春江小景等。(5)描写风俗。如新城道中二首。6、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1)对题材的开拓。柳永把视线转向市井青楼中的现实生活与实在人物,使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如望海潮(东南形胜)。(2)对词体的创新。柳永大力、成功发展了调长拍缓的慢词,增加了词的容量。柳永还善于用铺叙手法描述景物及人物心理,善于借景抒情。如雨霖铃(寒蝉凄切)。(3)对词风的影响。柳永以文人身份而多吸收民间的营养,使词产生雅俗相兼的特色。7、黄庭坚“山谷体”诗的艺术特点:一是以学杜为宗旨,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

25、如题竹石牧牛;二是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致和机趣,即所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如登快阁;三是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工于炼字,追求字句的生新,风格瘦硬峭拔。8、秦观词作的特点:(1)在题材内容上,一是多表现恋情及离别伤时之情,一是多表现自己的漂泊失意之感。如踏莎行(雾失楼台)。(2)在艺术风格上,善于将外在幽迷之景与内在感伤之情作微妙的结合;善于捕捉细节,对心绪物象作细腻的刻画;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及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敏锐的感受和生动的联想。如鹊桥仙(纤云弄巧)。9、周邦彦“清真词”的艺术特点:(1)周邦彦词的结构颇具匠心。章法布局开阖回旋

26、,避免直露无TOC o 1-5 h z余,如瑞龙吟章台路;在章法布局上还常使用不同感情的相互衬托,常用写景结尾。(2)周邦彦的词音律精严。周邦彦发挥自己精通音律的长处,不但整理审定了许多古调,还创制了慢、引、近、犯等许多新词调,使词调更趋严整。(3)周邦彦的词语言典雅。周邦彦的词刻意描摹,使言情体物更穷极工巧,形成了“富艳精工”的特色,如西河金陵怀古。10、杨万里诗歌的艺术特色:杨万里创立了独特的“诚斋体”,其总体特点是“活”,表现在(1)活泼自然,机智敏锐。如小池等。(2)想象奇特,立意新巧。如闲居初夏午睡起等。(3)调侃谐谑,幽默风趣。如戏笔等。11、范成大田园诗的特点:(1)范成大的田园

27、诗既继承陶渊明、王维“田园牧歌式”的传统,又把唐代“田家词”“悯农诗”新乐府式的精神移植到传统的田园诗中,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农家的景物、岁时、风俗等,如田园四时杂兴,成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2)艺术风格方面,范诗的特色工稳适度,清新婉丽、温润精雅。12、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1)爱国诗。陆游诗歌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部分是爱国题材的诗歌。其特点是:思想的明确性,题材的广泛性,表现的随意性,如关山月、书愤、示儿。(2)农村诗。陆游的农村诗深刻反映了农村的生活、风光、风俗等状况,如春晚即事、社日、游山西村。(3)闲适诗。在这些诗中,作者深深体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感受,如临安春雨初霁。(4)爱情诗。

28、如沈园二首。13、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1)辛词中最突出的题材是抒发报国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表现驰骋疆场杀敌立功,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表现对谗谄小人和投降势力的痛恨,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2)、辛词题材十分广泛,儿女情长、田园意趣都有生动描写,如清平乐茅檐低小、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14、姜夔“白石词”的艺术风格:姜夔“白石词”的主要特征是“清空”、“骚雅”,创立了“清雅”词派。姜夔精通音律,避俗求雅,以清雅之辞,抒清雅之情,表现幽趣和冷美;或咏清雅之意,遗貌取神而寄托遥深。以洗练空明的语言,清新刚健的笔调,来写他低徊不尽的心境,如点绛唇燕雁无

29、心、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等。15、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诗、文、词、文学批评等方面都有很高建树(1)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2)元好问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抒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亡国惨痛,如歧阳三首、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等,具有苍凉沉郁、悲凉高亢的特点。16、元杂剧的体制结构:(1)一般由四折组成一本戏,有的还有楔子。剧本的末尾,标有“题目正名”。(2)剧本由曲词和宾白构成,还有表示动作、表情的“科范”。(3)一本戏由一个主角独唱,男女主角分别为正末、正旦,由正末独唱的叫末本,由正旦独

30、唱的叫旦本。17、白朴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与唐代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有很大不同,白朴将李杨故事放在“安史之乱”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感受,寄寓了往日欢乐越多,失落后的痛苦越多的深刻哲理寓意。18、白朴梧桐雨的艺术特色:(1)运用对比手法,以李杨在安史之乱前后不同的处境,构成强烈的反差,以感染读者;(2)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汇,以表现人物深沉的心理状态。19、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思想:汉宫秋在剧情上有很大创新,将昭君的悲剧命运放到民族压迫的背景下,充分表现了反抗民族压迫、歌颂民族气节、批判帝王昏庸、揭露佞臣罪行的主题。20

31、、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成就:汉宫秋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写景写情的语言造诣,表现为“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以创造诗词意境的手法写景抒情,风格深沉凝重,有极浓的抒情意味。21、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是以老夫人为一方同崔莺莺、张生、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冲突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冲突线。两条冲突线,互相制约,交错展开,形成西厢记特有的戏剧性。22、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是反对封建礼教、藐视门阀观念,追求婚姻自主,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幸福的追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王实甫提出的“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他只能

32、以冲突的妥协来实现这个理想。23、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琵琶记虽然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但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蔡中郎是在出仕与退隐,以及在各种社会压力面前陷入矛盾和苦闷之中的文人形象;赵五娘的形象虽然有恪守封建道德的方面,但仍显示了封建时代妇女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24、高明琵琶记的艺术特色:一、戏剧结构别具匠心,采用双线交错的手法,一条写蔡伯喈荣华,一条写赵五娘凄苦,交错出现,对比强烈。二、曲词写得出色,既有清丽的文语,又有本色的口语,最重要的则是体贴人情的戏剧语言,如糟糠自厌。25、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1)真实地再现了汉末的社会面貌,表现出对军阀罪恶的痛恨和对人民的同情。(2)明

33、确地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民的愿望,其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实际表达了对明君贤相的向往,对暴政邪恶的批判。(3)热情歌颂了忠义、勇敢和智慧,如关羽的义重如山、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鲜明地突出了人物的这些形象内涵。26、水浒传的思想倾向:(1)水浒传通过梁山泊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农民起义,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2)水浒传突出表现了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聚义特征,强调其聚义行为符合“忠义”观念。“忠”是对朝廷、君主的忠诚,“义”是对朋友、弱者的义气,小说张扬了绿林豪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3)水浒传在宋江这个主要人物身上充分展现了“忠义”思想的矛盾倾向。宋江因

34、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被好汉们拥戴,又因忠君孝亲而不能真正造反,最终将梁山队伍带向接受朝廷招安的悲剧结局。27、西游记的思想内涵:(1)小说以孙悟空为第一重要的人物,在孙悟空身上寄予了作者的社会观念。作者通过孙悟空形象表现出对于自我价值、个性解放的肯定和向往,但又表明个性自由不可能不受现实力量的制约。(2)小说多处映射着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写妖魔当道,影射现实的黑暗腐败。(3)小说所写的神佛与妖魔的微妙关系,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统治者与社会黑暗势力之间微妙关系的缩影。28、三言的思想内容:(1)三言突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观念,商人成为小说主角,而且是正面形象,如施润泽滩阙遇友。(2)三言表

35、现了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爱情观念,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3)三言表现了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29、三言的艺术特色:(1)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巧合来构成传奇色彩的故事,使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2)小说既能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行动中来表现性格,又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方面有很大进步,如卖油郎独占花魁。(3)语言雅俗共赏,既有通俗的白话,又融入一些文言,还大量采用俗语谚语,生活气息浓郁。30、二拍的思想内容:(1)体现了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商人成了小说的主角,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2)实现了爱情题材的新突破,突出表现男女平等的观念,如同窗友认假作真。(3)表现了强烈的社会

36、批判精神。31、牡丹亭的思想内容:牡丹亭通过女主人公杜丽娘因情而死,又因情而生的还魂故事,突出了反抗封建礼教、歌颂爱情自由的主题。杜丽娘的青春觉醒和爱情追求,深刻地蕴涵着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反映着“情”与“理”的斗争。32、牡丹亭的艺术特色:(1)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一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她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发展。(2)牡丹亭是一部诗剧,其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充满浪漫主义色彩.。(3)语言优美,抒情性强,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充满诗的意境,如“惊梦”中曲词清秀婉丽、情景交融。33、聊斋志异的思想意蕴:(1)小说写狐鬼与人的恋爱故事,歌颂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如娇娜、青凤、婴宁、阿

37、宝等。爱情故事是聊斋志异中最精彩的部分,书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痴情”形象。(2)揭露科举考试的腐败和弊端,讽刺考官的昏庸和贪鄙,也表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如司文郎、王子安、叶生等。(3)通过生动的鬼狐故事,曲折或直接地揭露和嘲讽了封建政治,特别是帝王官绅的罪恶,如促织、席方平。34、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1)真实地描绘了清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2)描绘了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封建文人的品格、心理及举止言行,展示他们的个性、人格被扭曲,已堕落到了极其丑恶的地步,如残民以逞的汤知县、鼓励女儿自杀殉节的王玉辉、中举发疯的范进,招摇撞骗的匡超人。(3)作

38、者也塑造了自己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如杜少卿、迟衡山,在他们身上寄托了作者自己的理想。35、长生殿的思想内容:(1)通过李杨二人乐极生悲的故事,总结福祸互倚的人生哲理来垂诫来世;(2)让李杨二人在历尽劫难、遍尝悲欢离合的人生况味后大彻大悟,终于跳出情海。36、长生殿的艺术特色:(1)对创作素材的剪裁和提炼,从而得心应手地表现主题,塑造人物。(2)宏伟严密的结构艺术。为了用爱情与政治的矛盾来说明人生的虚幻,作者有意设计了爱情和政治两条线索。(3)优美抒情的曲词艺术。作者善于吸收唐诗宋词元曲的语言艺术营养,创造出生动活泼而又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37、桃花扇的思想内容:通过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

39、的爱情故事,全面展示了南明王朝的腐败政治和兴亡盛衰的历史过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此剧的主题。38、桃花扇的艺术特色:(1)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桃花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李香君是此剧中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出污泥而不染,注重气节,有政治远见。(2)精美绝伦的结构艺术。以侯李爱情故事为铺演情节的基点,以典型道具桃花扇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以中介人物杨龙友作为联接正邪双方的纽带。(3)工整典雅的曲词宾白。说白铿锵,语句整炼,插科打诨,别有意趣。六、论述题:1、苏轼的散文成就:(1)苏轼散文代表了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开辟了文学散文发展的广阔道路。(2)苏轼的议论文纵横捭阖,气势充沛,雄辩恣肆

40、,议论透辟而又通俗晓明,深入浅出而又文采斐然,如留侯论等。(3)苏轼的记叙文多是文学性散文,触处皆是诗情画意,妙理高论,融记事、抒情、思辨为一体,最能体现苏轼的才情,如山水游记前赤壁赋,石钟山记,如亭台记喜雨亭记等。(4)苏轼散文创作的特点是随物赋形,能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达到了得心应手的最高境界。2、苏轼诗歌的创作特色:(1)“以文为诗”是苏轼诗歌的显著特色之一。想象新奇,博喻丰富,充溢才气,如百步洪。(2)苏诗的另一特色是以才学为诗,体现为好议论,使事用典。苏轼有意识地以议论入诗,将对事物的形象感受与哲理思考结合起来,如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等。(3)苏诗的基本风格是清丽而雄健,豪

41、放而平淡,呈现一种超越世俗羁绊的旷达超逸。如东坡。3、苏轼词的革新意义:(1)对词的境界进行了开拓。对词的风格进行了创新,打破了“婉约派”的一统天下,开创了豪放词、旷达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2)对词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开拓,他的抒情词直接抒发自己的从政、爱国、怀古之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3)提高了对词的认识和评价,把词看成是“长短句诗”,创作上“以诗为词”,将作诗的本领用于填词,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诗的创作方法入词,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4、李清照词的感情内容:以南渡为界,李清照词作分为前后两期。一、前期词作描写自己少女少妇时期生活,客观上冲击了封建礼教,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42、二、后期词作描写国破家亡的种种悲伤、辛酸,如声声慢寻寻觅觅。5、李清照“易安体”词的艺术特色:(1)善于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清新的情思,锤炼出明白省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善于将语言变化与声情、词情相结合,发挥精通音律的特长,达到了表现情感的艺术极致。如声声慢寻寻觅觅。(3)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结合起来,塑造了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6、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1)陆游的古体诗风格悲壮,或沉痛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或斥责卖国行径,关山月等。(2)陆游诗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律,是陆游诗歌集大成

43、的重要标志。陆游七律自然圆转而对仗工稳,如书愤等。(3)陆游还创作了大量风格清淡秀逸的七绝,日常生活和常见之景都写得新鲜隽永,如秋思等。(4)讲究功力,注重锤炼,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又一表现。7、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1)词体的解放和词境的开拓。辛弃疾以豪爽的英雄本色和充沛的创作才力,把词从写儿女柔情为主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引向比东坡词更广阔更激荡的天地,充满英雄豪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喜欢议论,善于用典。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善用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作者把自己的爱国情思、身世之感寄托在香草美人、儿女之情上,复杂的感情被表现得曲折委婉。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4)“稼轩体”的风

44、格特色。辛词以豪放为主调,又兼具清丽、飘逸,创造出一种豪放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8、窦娥冤的主题思想和审美价值:(1)主题思想:该剧通过一系列戏剧冲突,塑造了一个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伟大女性窦娥。这个形象的灵魂,就是一个弱者的抗争精神。通过这个形象,作品控诉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残暴,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2)审美价值:集中体现在剧作的悲剧美之中。窦娥的形象,极有特色。一方面,她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善良的女性,另一方面,其性格又具有明显的发展节奏,由一个善良的弱女子,一步步发展为以生命控诉封建社会的壮烈的女性,真实感人,成为不朽的舞台形象。9、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特色:(1)人物形象十分丰满。每一个

45、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多重性,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得到了多侧面的刻画。如莺莺的沉稳谨慎、张生的痴情迂阔、红娘的热心爽快、聪明伶俐,都写得十分生动。(2)结构匠心独运,体制富于创新。作者从两条线索安排剧情,一条是主线,即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条是副线,即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剧本还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形成了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3)把典雅的文学语言与白描的白话口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文采华美,又朴实淡雅的风格。10、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1)完整的艺术结构。以蜀汉为中心,纵横交错、井然有序地展开了三国之间的矛盾斗争,堪称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

46、体。(2)长于描写战争。全书写到的数十次战役、数百次战斗,都写得有声有色,绝少雷同。如“赤壁之战”,经过小说的铺张和渲染,写得波澜壮阔,扣人心弦。小说还善于在激烈的战争中穿插一些悠闲的场面,以调节气氛;小说还长于利用悬念使情节富于变化,令读者心醉神迷。(3)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的奸雄,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孔明的智慧,周瑜的偏狭等。这些人物性格特征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类型化的特点。(4)简明的语言风格。三国演义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雅俗共赏,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小说的独特语言风格。(5)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全书主干、框架是符合史实的,而具体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却不乏

47、虚构,如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事件中的许多情节、细节和人物言行描写就是如此。11、水浒传的艺术成就:(1)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小说写许多性情、气质相近的人物,能够表现出他们的差别,如鲁智深、李逵同为粗人,鲁智深的粗豪中有坦诚、精细,李逵的粗豪中不失天真。(2)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在情节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现人物的特点。如写武松、林冲,通过夸张渲染一系列紧张传奇的场面、情景,在情节发展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变化。(3)小说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连贯、环环相扣。分拆开来,可以成为“鲁智深传”、“林冲传”、“武松传”、“李逵传”,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整体。(4

48、)小说的语言继承和发展了“说话”艺术的语言特色,能娴熟运用白话来写景叙事,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小说的人物语言还富有个性化的特征。12、西游记的艺术特色:(1)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浪漫色彩,如光怪陆离的天国地府、花样翻新的神通本领、形形色色的神魔异类等。(2)动物性、神性、人性有机融合的艺术形象。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既有动物的自然属性、神魔的神性法力,又有人类的思维感情,三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3)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通过滑稽、幽默的艺术描写,达到了“讽刺揶揄”的效果,使作品具有突出的“诙谐性”。(4)巧妙曲折的艺术结构。小说的结构是单线发展的,每一回的故事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以孙悟空作为主角贯穿全书。(5)小说语言汲取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轻松活泼,富有乐观幽默的趣味。13、金瓶梅的艺术成就:(1)金瓶梅作为第一部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