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04章细菌的耐药性_第1页
课件第04章细菌的耐药性_第2页
课件第04章细菌的耐药性_第3页
课件第04章细菌的耐药性_第4页
课件第04章细菌的耐药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细菌的耐药性(Bacterial Resistance)主讲:邬国军重点: 1.熟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2.掌握细菌的耐药性遗传学分类及特点、生化机制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抗菌药物 具有杀菌和/或抑菌活性,供全身应用的抗生素或化学合成的药物一、基本概念及现状The status of A. baumannii resistant to imipenem2012, Fujian, P.R.C 细菌耐药现状2007, Zhejiang, P. R. C(%)AmpicillinPenicilinErythromycinClindamycin tetracyclineLevofl

2、oxacin linezolid ycin Gentamycin Streptomycin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percentage)Bacteria nameantibioticUpgrade percentage of resistant strainNation or areaEnterococcus ycin14.0(1998)TaiwanS. aureusOxacillin66.0(1996)NorwayC. jejuniQuinolone1.0(1987)82.0(1998)SpainS. dyse

3、nteriaeAmpicillin43.0(1998)SpainSalmonellaAmpicillin8.0(1985)44.0(1998)SpainN. gonorrhoeaePenicilin3.0(1988)10.0(1990)USATetracin4.0(1988)6.0(1990)USAS. pneumoniaePenicilin6.0(1988)12.3(1998)AustraliaGroup A streptococcusErythromycin7.0(1988)20.0(1990)FinlandDistribu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

4、eria in the world二、抗菌药物的种类(自学)自学思考题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在哪几类,各类的代表药物是什么?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一、细菌耐药性概念 应用抗菌药物 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时,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不敏感,致使疗效降低或治疗失败的现象(1) 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 (2)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二、细菌耐药性分类: 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 概念:指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天然耐药性 特点: 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 代代相传 不会改变1.定义: 正常情况下,敏感的

5、细菌中出现了对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的菌株。2.特点: 耐药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或获得新基因。 可发生于染色体DNA、质粒、转座子等结构 基因,也可发生于某些调节基因。 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染色体而代代相传, 转变成为固有耐药。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1.耐药形成快2.耐药性传播速度快3.耐药强度高4.多重耐药多见(包括交叉耐药及泛耐药)。三、细菌耐药的特点四、细菌耐药产生的遗传机制 基因突变 (mutation),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增加。 基因转移和重组(Gene transfer and bination) 接合(Conjugation):特别是R质粒的接合。 转座

6、子的转移 整合子Increase of antibiotic selective press The growth of resistant strain is inhibited by the original one because only a trifle of resistant strain exist in bacterial popula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survival of resistant strain if no selective pressure. After antibiotic is applied, the

7、sensitive strain is killed, while the resistant one survive and propagate heavy.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增加的原因 抗菌药物滥用。 畜牧业中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四、细菌耐药产生的遗传机制 基因突变 (mutation),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增加。 基因转移和重组(Gene transfer and bination) 转座子的介导 耐药质粒的转移:特别是R质粒的转移。 整合子五、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制 产生钝化酶(modified enzyme) 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 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主动外排机制 其它 1. 产生钝化

8、酶(modified enzyme)常见钝化酶 -内酰胺酶 由细菌染色体或质粒编码 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打开-内酰胺环而使该抗生素丧失抗菌作用 氨基糖甙类钝化酶 由质粒编码,产生磷酸转移酶,使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羟基磷酸化,氨基乙酰化或羧基腺苷酰化而将抗菌药物钝化失活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由质粒编码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抗菌活性2. 药物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 耐药菌株通过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导致与抗生素结合的有效部位发生变异,影响药物的结合,对抗生素不再敏感而产生耐药性3.改变细菌细胞壁通透性 细菌接触抗生素后,可以通过改变孔蛋白的性质和数量来降低细菌的膜通透性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4.抗生素主动外排

9、 某些细菌的主动外排系统能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使菌体内抗菌药浓度下降,难以发挥抗菌作用导致耐药5.其他1)改变代谢途径 细菌可通过改变代谢途径逃避抗菌药物作用2)产生拮抗剂 细菌也可以通过增加生产代谢拮抗剂来抑制抗生素,从而获得耐药性。3) 细菌生物膜与耐药细菌对常见抗生素产生的主要耐药机制抗生素耐药机制-内酰胺类细胞壁通透性降低,产生-内酰胺酶喹诺酮类细胞膜摄入减少;细胞膜传递通道改变,外流 加快蓄积减少;DNA旋转酶A亚基蛋白改变氨基糖甙类摄入减少;产生钝化酶;核糖体30S亚基改变大环内脂类核糖体50S亚基改变四环素类外流加快;核糖体30S亚基改变;产生灭活酶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Control tactics to bacterial resistance 课后作业: 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及扩散的策略有哪些?各有何具体措施?作为未来的医学工作者,在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